分享

汉朝的政治制度

 空明苑 2016-11-16

早有写中国历代政治制度的想法,在去年末看钱老的这本书时,就认真地进行了总结和摘录。

时隔一年,忘得一干二净,菊兄日益老化的大脑越来越记不住东西了,借着写文章的机会,温故一下,或许还能知新。

书中主要对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进行分析,菊兄本期就对汉朝的政府组织形式做以简要介绍,下期再讲汉朝的其他方面制度和制度得失。

汉朝的政治制度

秦汉开始,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政府。

有了统一政府,便不能没有一个领袖。中国的这个政治领袖就是皇帝。

从秦汉以后,除了皇帝是世袭的,其他任何一个职位都不再是世袭的。

这无论如何不能不说是政治制度上的一项重大进步

从先秦的家天下开始转变为国天下

大臣们的职能逐渐开始从先秦的办家事转变为办国事

下图是菊兄根据描述所画,可以清楚的看出汉朝皇权与相权的划分

六尚十三曹

  • 皇帝有六尚服务,尚就是掌管的意思。

    顾名思义,六尚都是为皇帝的饮食起居服务的。

    这个时候的尚书没以后那么大的权力,就是为皇帝管文书的。

  • 为宰相服务的部门可就多了,当时的“曹”跟现在的“部”差不多,当时的宰相秘书处设有十三曹,组织庞大、职权范围极广。

    西曹,主府史署用。

    东曹,主二千石长吏迁除,并包军吏在内。

    户曹,主祭祀农桑。

    奏曹,管理政府一切奏章。

    词曹,此属法律民事诉讼部分。

    法曹,掌邮驿科程。

    尉曹,主卒曹转运。

    贼曹,管盗贼。

    决曹,主罪法。

    兵曹,管兵役。

    金曹,管货币盐铁。

    仓曹,管仓谷。

    黄阁,主簿录众事。

汉朝的政治制度

显而易见,宰相的职权更为庞大,因为宰相地位上相当于副皇帝,不仅负责国事,还负责皇室的私事。

照法理,可见汉朝的一切事权该在相府,不在皇室。

汉朝的政治制度

中央政府

汉朝的中央政府高官,有公、九卿

三公:丞相(宰相),文官首长。

太尉(将军、军委副主席),武官首长。

御史大夫(副宰相),掌管监察。

解释一下三公的来历。

丞,就是副的意思,相,也是副的意思,丞相就是副官的意思,谁的副官呢?丞相就是皇帝的副官。

按照历史传统讲,丞相也是封建贵族私官的遗蜕。

所以,丞相不仅管国家大事,皇家私事也要管。

但是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管了国家大事,对皇家私事就应接不暇了,于是设了一个官职——御史中丞,他是御史大夫的副官,这个官就驻在皇宫之内,专管皇家私事。

但是御史中丞听命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听命丞相,所以,一切事还是都是听从丞相的。

当时皇室与政府之间,就是通过御史中丞和御史大夫来沟通的。流程如下图。

汉朝的政治制度

太尉就是武官,除了军事一概不管。

所以政府的最高长官就是丞相。

九卿:这个图是菊兄用Process on画的,还挺好看的啊。

下图中

第一列九个矩形就是九卿的官职名称

第二列是九卿开始作为皇帝的私臣出现的,掌管的也都是皇帝身边的事

第三列是九卿在家天下变为国天下的过程中,职能的逐渐变迁。

汉朝的政治制度

九卿的官位是二千石,也叫中二千石。

区别于同样是二千石的地方政府的郡太守

汉朝的政治制度

地方政府

汉朝的地方政府分两级:郡和县。

当时汉朝有100多个郡,每个郡管十到二十个县。全国一千多个县。

县的概念从那个时候到现在差别不大。

郡太守,就是一个郡的最高长官,可以调到中央当九卿,九卿也可以到地方当太守,但是,郡太守必须先当九卿才能再往上升任三公。

意思就是你不能光有基层任职经验,机关的事你也必须熟悉,才能任更高的职务。

汉朝的政治制度

中央与地方关系

地方每年都向中央上计簿,将地方的财政、经济、教育、刑事、灾荒等情况上报,叫做上计。

中央派到地方的特派专员叫刺史

刺史是一个俸禄为六百石的小官,全国一共十三个考察区,每个区一个刺史,所以刺史平均考察的郡大概不超过九个。

注意,刺史在这时还是个临时官,后来逐渐变成常驻的。

刺史将地方考察情况上报御史中丞。

同时,皇宫里有十五个侍御史,是劾奏皇宫里的事的官。

刺史和侍御史的意见再报告到御史大夫处,御史大夫再报给丞相。

御史大夫在这里体现出了监察的功能了。

刺史这个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央集权的巩固。

下期讲汉朝的选举、经济和兵役制度,再总结一下汉朝的制度得失。

敲了好多,眼都花了。

休息,休息一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