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长的使命感在哪里

 小脚丫6565 2016-11-16
                       

文|张忠宝(辽宁省特级教师、锦州市第八中学校长)


校长,一个令人尊敬的称谓,在如今的形势下,各个层面都给予这个称谓赋予了新的内涵!安全第一责任人,课程改革第一人,校本教研第一人,诸如此类,凡有关学校的事情都是第一责任人。其实,不这样强调,校长们也会懂得校长的责任重于泰山,只是越来越感到校长这个岗位压力太大,心中的纠结不容易释然。但既然选择了做校长,就要淡定面对,就要长远规划,就要有所作为,就要强化自己的使命感,那么校长的使命感到底在哪里呢?


一是规划学校发展,摒弃短视行为。学校校长的产生方式主要是任命制,并无准确的任期制。因此,就有了诸多校长的短视行为,不规划学校发展,基本处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状态,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而由于校长的频繁更换,否定前任校长规划的现象也很普遍,这更加剧了在位校长不谋事的态势。其实,校长的使命感体现规划学校发展层面,就是不管做多久校长,一切按科学发展办事,把学校的规划做好做实,保证学校不错过任何发展机遇,换新学校时,也要注意执行前任校长的规划,不要全盘否定,要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体现校长的宽广胸怀与博大智慧!


二是谋求文化管理,崇尚文化自觉。对学校的管理应依据学校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处于初级状态的学校,校长着力在技法层面下功夫,带领全体教职工加大学校各项工作的执行力;处于发展状态的学校,校长应着力在措施层面下功夫,带领全体教职工在学校的强势领域做出成绩,形成文化,增加学校的区域影响力;处于成熟状态的学校,校长应着力在策略层面下功夫,带领全体教职工在学校的各个领域下大气力,强化师生的归属感,降低师生焦虑水平,增加内在需求,崇尚文化自觉,达成品牌影响!从这几个阶段看,学校的文化自觉的生成,需要全体校园人的鼎力协作,更需要校长的使命驱动!


三是优化内外环境,理性面对现实。由于我国现阶段校长职级制还没推开,校长的职业属性不鲜明,决定了校长备受多方压力。校长要用自己的理性面对复杂社会环境;要用自己的教育智慧解决教育领域的哥德巴赫猜想;要用自己的宽容适应不可改变的复杂环境;要用核心价值观感染受伤的心灵;只有如此,校长才会优化内外环境,解决学校诸多领域面临的问题,才会用自己的使命感影响师生,提升学校的社会认可度!


校长的使命感在哪里?在学校的方方面面工作里,在校长的一言一行里,在校长的心底里!有了使命感,才会有校长的职业幸福,才会有校长工作的大无畏!

(本文为张忠宝校长原创投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