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实再现】大荔曾遭日机轰炸,很多大荔人还不知道!

 心心向荣xxxr 2016-11-16

-------------合作推广(0913-3269789)-------------


据史料记载: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在入侵我国大片国土的同时,对尚未入侵的地方,派飞机大肆轰炸。其中对陕西,先后出动3789架次飞机,对西安、延安、宝鸡、汉中、安康、商洛等广大地区,进行了野蛮轰炸。共轰炸567次,投入炸弹13610颗,炸死炸伤10073人,其中炸死4331人,炸毁房屋43825间。

1937年9月,我到入学年龄,家里人送我到大荔县城外婆家上小学。县城东街有所女子小学,兼收男童,距外婆家100多米,舅父就送我进了这所学校。我只去了学校两三次,连老师、同学都还没认下.学校就遭到日本飞机轰炸。也就是这年9月上旬的一天早晨,外婆叫醒我去上学有点晚了,我怕迟到了老师批评,就在院子里使性子、闹情绪,外婆走出房子说:今早晨就不去了。谁料,3架日本飞机轰隆隆地当空飞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飞机,正好奇地仰望天空观察,突然接连几声巨响,全家人都惊恐地尖叫起来,不知所措!  稍许静下来后,看到院子里有散落的瓦片,还俯身捡到两块手掌大小的炸弹片(椭圆形,军绿色,壳面有渠纹)。家在学校附近的六姨,慌恐地来到外婆家,哭诉着说,她在女子小学门口看了,炸死炸伤的娃都抬了出来,没有我,跑出来的学生里也没见到我,看我是否跑回家了!此间,六姨听到我在屋子说话的声音,当下破涕为笑,拍着双腿说,把我快吓死了!接着就传来消息,这次轰炸,不只炸了女子小学,还炸塌了附近天主教堂的一角;女子小学被炸的,正是我们入学新生的教室,教室前排被炸死的说不定还是我的同桌。我因怕迟到受到老师批评没去学校,却躲过了一场劫难!  按我的记忆,从上述有关资料看。大荔县城被炸,可能是日本侵略者轰炸陕西最早的地方。

女子小学被炸后,学校停办了。当时的国民党大荔县政府,要求家家挖防空洞.街道里每个商铺门前都要挖一个单人掩体,以便行人随时藏身防空。我外婆家后院有一口水井,舅父带我在井腰处掏了一个斜洞,遇到敌机飞临,就下到这个斜洞里躲避。

因为日本飞机常来,县城内很不安全,我当即回到乡下老家的老爷庙里(供奉关云长)上村小。经过四年,读完初小,乡下没有高级小学,所以在1941年秋季,我又回到城里上高小。舅父为我选择了位于北城墙根的双池小学。因为这所学校靠着城墙,沿城墙挖了许多防空洞,有的洞子直通城墙外,容易防空和逃生。我在这所学校不到一年,就发生了两起日机破坏的事。一次,日本飞机把炸弹投在了学校门前东边的桑树园子里,把一个在园子里躲避轰炸的人炸死了,胳膊挂在树上;另一次,一架日本飞机飞来,看来是个大飞机,飞得很慢,我所在班的教室:处在学校最高处,大家看得清清楚楚,突然,像是一团烟雾散落下来,却没有暴炸声,同学们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毒气!在慌乱中,老师叫同学们赶快用尿捂住鼻子。于是,同学们个个在手帕或衣袖上洒上尿水捂鼻子。不一会,那些烟雾状物缓缓落在地上,拿起来一看,全是用各种颜色纸印制的传单,宣传什么“日中亲善”、“大东亚共荣”等,毒害中国百姓。

因为屡遭日机轰炸与扫射,大荔城内已很不安全,于是家里又把我转到同州师范附属小学。这所学校当时已从城内迁到西门外的槐垣村,各班都在该村的几处大民房里上课,可以随时疏散到庄稼地里去躲敌机.相对安全些。就是这样,学生也要在村外尽管不高的沟坎挖小防空窑。从发出防空警报到解除警报,往往两三个小时,同学们在野地里不是摔跤,就是玩“狼吃娃”(农村小孩用土疙瘩、瓦渣蛋在地上画的方格里玩的一种游戏)。此时,日本侵略者的飞机显得十分猖狂,飞得很低,随时都可能扫射,我们趴在庄稼地里的同学,都能清楚的看到日机飞行员的面孔,而且在敌机飞临上空时,竟有汉奸打信号枪,为日机张目。大荔县城可能处在日机飞往西安、兰州进行轰炸的航线上,在读高小的两年中,差不多每周都要跑一两次警报。

上述回忆,是真实的历史再现。百年来,日本军国主义者屡屡侵略中国,掠我土地,杀我同胞,罄竹难书。我的小学阶段,我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跑防空与爆炸声中渡过的,没有安安心心地读过书。现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日益富强,人民安居乐业,世人都刮目相看。可要知道,这是中华儿女百多年来抵御外侮、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换来的,是近三十多年来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对此要倍加珍惜。我们梦想未来,决不忘记过去,被侵略的伤痛。决不能让日本军国主义卷土重来。

原创作者:陕西省教育厅原厅长  张克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