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西兰大地震伤亡少到惊人 中国地震专家反演后大吃一惊!

 卓松年 2016-11-16


新西兰南岛发生7.5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到现在余震超过1500次,其中5.0级以上余震20几次,最大余震达到6.2级。


凯库拉附近农场的断裂。

中国地震局反演结果揭示
为何惠灵顿比基督城严重

在此次新西兰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陈运泰院士团队发布了他们分析的新西兰地震破裂过程反演结果。


结果显示:此次地震破裂长度从震中(破裂初始点)向东北扩展约250多公里,主要能量释放区在南岛东北角陆海交接处,主要在海里,海底有强烈变形。


新西兰媒体也报道了海床变形和抬升的问题:这一块的海床抬升了2-2.5米,导致水下的鲍鱼栖息层露在了水面上。


震中距离基督城近200公里,距惠灵顿不到100公里。该地区主要是山地,没有居民区。


这是中国地震专家的计算机反演结果:

这解释了几个问题:整体灾害不大;基督城基本无灾害,惠灵顿却反应强烈(因为能量从破裂初始点向东北方向扩展);震中在陆地,但发生了局地海啸。


震区脱位的铁轨:



地表强度超汶川、芦山

惠灵顿强度也相当中国7度

而据清华大学陆新征课题组的报告说,本次新西兰8.0级地震观测到的最强地震动记录为WDFS台站,距离震中大概133公里。


其地面运动记录如下图所示。其反应谱和中国近年来汶川、芦山、鲁甸地震反应谱对比下图所示。其强度还是比较厉害的(远高于我国8度罕遇地震水平)。


如果按照离震中133公里的WDFS台站记录的地震烈度,模拟同样的地震强度发生在中国的情况,那么对于各个地区(农村和城市)的不同建筑的破坏力是多少呢?


国内专家组给出了下表,


下表是新西兰凯库拉地震如果发生在中国,对中国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破坏程度评估,


对农村框架结构的“中等破坏率”为80%左右,而未设防砌体的“毁坏率”分别为100%和83.04%:



下表示新西兰这次地震如果发生在中国,分别对中国大型城市和中心发达城市高层建筑的破坏程度评估,


对发达城市高层建筑区“中等破坏率”高达97%


你们这些灾民太幸运了!



在新西兰惠灵顿市,也测到了大致相当于中国7度罕遇的强烈地面运动(下图),其反应谱如下下图所示。新西兰能做到这样小的伤亡,还是很不容易的。


这是惠灵顿地区的反应谱和国内陆震对比,大约国内7级,没有汶川、芦山那么厉害。



强度高于中国8度罕遇地震
却完全没有重大人员伤亡

高孟潭也表示,此次地震没有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一方面具有偶然性释放区距离人口密集区较远,

但新西兰房屋建筑抗震性能好、房屋选型好也是震害偏轻的重要原因。


凯库拉农民Duncan Furniss回家查看自己的房子:



高孟潭向记者展示了清华大学陆新征课题组最新发布的《2016—11—13新西兰8.0级地震地面运动破坏力分析》。

下图来源于陆新征课题组:



清华大学陆新征课题组在这份研究报告中说,

“从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当这样的地震发生在我国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位时,造成的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会非常严重。而发生在中心城市时,人员伤亡可以得到有效控制,这体现了建筑抗震的重要价值。但是如何有效减轻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地震工程的研究对减轻地震危害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本次地震,新西兰损失如此之小,除了很多偶然原因外,新西兰良好的抗震对策功不可没。在此向新西兰地震工程界的杰出前辈们致敬!”


其实早在去年5月,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曾报道新西兰也许确有发生史上最强地震的可能性,震级可能高达8.9级。


尽管这一说法被专家认为不够严谨,但新西兰的地震频发却是事实。


凯库拉一户Yu姓人家的后院。



新西兰正好位于太平洋地震带上太平洋板块与澳大利亚板块的交界处,其东面受到太平洋板块向西的强烈俯冲,约500公里宽的地带受两板块的相互作用,因而地震活跃。


记录道路受损情况:


本次地震的发生地新西兰南岛的北侧区域自1929年以来监测到的7.0级以上地震4次,最大地震震级仅为7.3级,此次地震刷新了该区域最大地震纪录。


据专家介绍,每年新西兰地震上万次,大多数都是小震,其中能被人类感知到的有100次到150次。


像被筛过的山头,所有黄色区域均为地震后裸露的新鲜泥土,飞行员表示,一飞过震区就味道浓烈的泥土味。


公路何时修复暂没有时间表。



不过也正是由于地震频发,新西兰是第一个开发并应用地震隔离系统设计的国家,“结构隔震技术”在新西兰已经有超过一百年的研究历史。


直到今天,新西兰在结构抗震工程领域仍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凯库拉南部的交通线:


凯库拉地区灾民Neville和Lianne Smith正帮助清理父母家,看还有什么剩余的东西可以用。


(据科技日报北京11月14日电,记者李艳,有改动)




新西兰微财经

info@webizlink.co.nz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