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场写作的基本流程

 许愿真 2016-11-16

 临场写作的基本流程

唐惠忠

一般说来,临场作文正确的操作程序如下:

1.审题。要能准确、全面地解读题目,吃透命题意图,明确写作范围。(大约用时5分钟)

2.构思(包括立意、定体、选材、谋篇等)。要根据试题的精神和范围,确定作文的中心、体裁和主要材料,并列出写作提纲。(用时不少于5分钟)这里强调要列好提纲——考场作文时间紧迫,打草稿是来不及的;但应当理出详细的提纲,以保证行文思路恰当而顺畅。

3.挥笔成文。(大约用时45分钟)

4.检查。通读作文试题和自己的文章,如有必要,可在结尾部分再一次扣题、点题;看字数是否达到要求;发现明显的错别字、标点错误,立即改正。(需5分钟左右)

在这里,尤其须注意下列几点:

一、努力提高审题的精准度

1.认真揣摩命题意图(即思考题目的现实针对性)。高考作文命题,多多少少会关注当下存在的现实问题,或者着眼于测查考生的情趣品位,关注人的精神生活、心灵世界。典型试题如近些年全国卷的“中国崛起”“修船工与船主”“同学关系”“农民工与医药费”“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风采人物评选”,北京卷的“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大山深处的独自巡视”“科学家文学家手机”“老规矩的新思考”,江苏卷的“品味时尚”“绿色生活”“忧与爱”等。

2.新材料作文:务必深入把握材料的整体意思。请看两道模拟题:

题目1 捉蜻蜓的乐趣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富商临终前,见窗外的市民广场上有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对他四个未成年的儿子说,你们到那儿给我捉几只蜻蜓来,我有许多年没见过蜻蜓了。四个孩子飞速下楼,来到广场。不一会儿,大儿子就带了一只蜻蜓上来。富商问,怎么这么快就捉了一只?大儿子说,我是用你刚才送给我的那辆遥控赛车换的。又过了一会儿,二儿子也上来了,他带来了两只蜻蜓。他说,我把遥控赛车租给一位想开赛车的小朋友,他给了我三元钱,我只用两元钱向另一位有蜻蜓的小朋友租来的。爸,你看这是多出来的一元钱。不久,老三也上来了,他带来了十只蜻蜓。三儿子说,我把遥控赛车举起来,问:谁愿玩赛车,愿玩的只需交一只蜻蜓就可以了。最后到来的是老四。他满头大汗,衣服上沾满尘土。他说,我捉了半天,也没捉到一只,就在地上玩赛车,要不是哥哥们都上来了,说不定我的赛车能撞上一只落在地上的蜻蜓呢。富商笑了,把儿子搂在了怀里。第二天富商死了,他的孩子在床头发现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孩子,我并不需要蜻蜓,我需要的是你们捉蜻蜓的乐趣。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从材料看,这位富商“并不需要蜻蜓”,“需要的是你们捉蜻蜓的乐趣”。由此我们可以体悟到:幸福快乐与否,不在于目的的达到,而在于追求的本身及其过程。像四儿子,虽然“捉了半天,也没捉到一只”,却把父亲给逗“笑了”,这个时候,蜻蜓的有无就不重要了,关键是那充满童趣的过程,给自己同时也给临终的父亲带来无上的快乐。

至于如何立意,可以多角度(比如可写“找回儿时的乐趣”,可写“在工作中寻找乐趣”“从做家务中找到乐趣”,也可自我追问“在匆忙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的时候,是否偶尔停下来,享受一下生活的快乐呢”),无论从哪个角度入笔,对材料一定要有准确把握,材料“乐趣”的中心不能丢掉。还要注意打开思路、选好素材。比如立意为“快乐在于行动的过程中”,有了观点,就要在脑子里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为什么快乐在于行动的过程中呢?就材料中的富商而言,生前为生意日夜奔忙,很有可能没有真正享受到生活的乐趣,或者对于快乐的内涵没有真正的理解,但到了临终前,见市民广场上有群孩子在捉蜻蜓,他就感到那捉蜻蜓的过程是最大的快乐,他让儿子们都去体验一下。这是对人生真正的大彻大悟,可却已到了他临终的时候!当然,不能就材料论材料,而要由此及彼地去联想,想一想我们平时所积累的材料(包括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中有没有与之类似的事情,或者与之相反的事情。有了这些联想,思路自然就打开了。

误区警示:我们审读材料,一定要整体把握材料的中心内涵,不能只抓住只言片语。像这则材料,如果只抓住前三个儿子聪明,有商品交换意识,或者是提高效率,会动脑筋,讲方法,具有创新意识,这正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而老四死脑筋,不会变通一下方法,是思想传统、守旧、低效率的表现;或者肯定老四诚恳认真的态度,否定前三个儿子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态度等,恐怕就偏离题意了,因为富商毕竟不是给儿子们出一道智商测验题,或者品德考察题。临死的人了,不就是希望儿子们快乐地活着,而自己临终前也想得到和平常人一样的乐趣吗?

题目2 污泥与莲花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赏荷

翠盖红妆露妍,花之君子水之仙。

共夸不受污泥染,没有污泥哪有莲。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本题材料是一首浅显易懂的七言绝句。诗中出现两个意象,一是“莲花”,另一是“污泥”。莲花之所以有“君子”“水之仙”的美称,是因其“出淤泥而不染”;污泥虽然不美,但如果没有它,哪有莲花的“翠盖红妆露妍”呢?诗作肯定了污泥的养育作用,还客观地揭示了莲花、污泥二者的密切关联。

有人以为,这道题可以多角度立意:

(1)从莲花角度出发,可以确立主题:①不因环境恶劣而改变品性。②学会感恩。

(2)从污泥角度出发,可以确立主题:①内在美比仪表美更动人。②默默奉献最可嘉。

(3)从莲花、污泥的关系角度出发,可以确立主题:①做事要讲究合作精神。②世间任何事物都有联系。

以上立意不乏偏颇之处,试逐一略作辨析。

首先,赞扬莲的高洁并非诗歌寓意——之所以写“翠盖红妆露妍,花之君子水之仙”,完全是为后面的质疑服务的,因此,“不因环境恶劣而改变品性”当属严重偏题;至于“学会感恩”,也与供料本身有点距离。其次,“从莲花、污泥的关系角度出发”确立的两种主题,前者属于随意发挥,“合作精神”完全是生硬地套上去的;而后者明显过于空泛了,这样的立意并没有扣合、切中材料意蕴。

那么,如何审题才算切合题意呢?

一是要依据材料,梳理出污泥的特点。具体包括:污浊满面,“长相”丑陋;气味不好闻;不喜欢抛头露面,而是俯身于莲花之下(也可说成“地位卑微”);不求赞颂,不计得失,为莲花贡献出毕生精力。与衬托莲花的绿叶相比,污泥在默默奉献的同时,还要忍受人们的鄙视。我们完全可以说,“污泥”是忍辱负重、甘于奉献的真英雄。

二是要联系现实生活,进一步明确可写内容。从古至今,污泥精神的光辉不朽地闪耀,比如有人为大局着想,将个人名誉置之度外,任凭世人唾骂,饱受误解与屈辱;又如那些含辛茹苦的为人父母者,那些身居社会底层挥洒血泪的农民工们……

三是要将“没有污泥哪有莲”与前面的“共夸不受污泥染”联系起来解读——诗作除了强调“莲从污泥中获取营养”,还突出了“抛开偏见”“评论好坏优劣不能只看外表,更应关注内在美”这层意思。

3.命题作文:务必落实题目中的关键词。比如“岁寒知松柏,关键词语是,在题中它显示出的意思,题目意蕴艰苦的环境才能显示出人的品格。如果把它与梅花香自苦寒来混为一谈,提炼出要想成才就须经过艰苦环境的磨练之类,那就没有抓住题目的关键。又如写“不要轻易改变”,题眼在于“轻易”;轻易”,词典为“轻率随便”,就是说,“不要轻易改变不是不能改变,而是强调不要轻率地、随便地改变,假如叙写某人慎重地作出改变,那也是符合题意的。

二、强化构思能力,立足“合理”求“新颖”

高考作文篇幅有限,要想表现比较深邃的内涵,并且要表现得与众不同,必须在构思上多下功夫。

1.立意:贵在有新意。立意上能创新,全在于思维活跃。这就要多读多看多思考。多读多看才能视野广阔,多思考才能辨析事理,有所发现。还要善于联想和想象,因为联想、想象常能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如以“难(nán)”为题作文,不妨先联想关于“难”的名言、俗语、警句——像“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相见时难别亦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展开辐射性思维的基础上认真筛选、整理,从而选好角度,使文章立意不同凡响——例如可写“我要为‘难’唱赞歌”“行路难——交通拥堵和春运回家难”,可思辨“究竟是‘万事开头难’还是‘万事都不难’,抑或是‘有心即不难’”,还可针对“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反向立意,倡导“有时应迎难而上,有时则要知难而退”。

2.入题:于单纯中见丰富。无论题意怎样宽泛,我们都要学会“大题小做”,从小处入手,把题意凝结在一个中心点上。相关方法大致有二:一是由题意联想某一具体的生活事件,找到一个“动情点”。“动情点”,即最能激动情感的那一“点”,可以是一个细节、一个物象、一句话……二是将题意与某种具体现象相对接,找到一个“感悟点”。“具体现象”可来源于现实生活,也可发端自经典名篇,更多的情况是生活、阅读二者的有机结合;而寻找“感悟点”,就是要看自己的感觉是从哪一个“点”上忽然起飞、上升到理性的认识的。在寻找“感悟点”时,首先应注意的是“还原”曾经有过的感觉,特别要注意“感悟”发生的因由与过程。

3.选材:拓宽试题的“开发区”。围绕自己的生活经历选材,容易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当然值得提倡。但是,如能跳出第一人称,突破“我”的局限,选材的天地就广阔得多了。例如写“难题”“情有独钟”“拒绝平庸”“给动物喂食”等,就取材范围而言,均可考虑六个范畴:个人、家庭、校园、社会、历史和自然。

三、文体不同,写作要点有别

高考作文允许“自选”文体(有时也规定“除诗歌外”),并不意味着写作时不需要文体的规范,而是给考生提供了多种选择的机会;然而,一旦选定某种文体,作文就得合乎这种文体的要求,不能任意而为,不伦不类。

1.记叙文写作的两个关键点。其一,将生活素材转化为作文题材。举个例子说,写“好奇心”,日常生活中你、我、他“好奇”的事太多了,怎样经过变通,把它转化成符合这个命题的题材呢?有位学生的《好奇心》这样写:“两个人都那么大年纪了,相距不过几米的屋子,有必要隔几分钟就喊一下?”“每次去奶奶家,这件事总是会勾起我的好奇心。于是,调皮的丫头对奶奶进行了一番侦察,结果侦察到了人世间最最美丽的风景”——“奶奶看我,宽容地笑:丫头,你不懂的。知道他好好的,才心安。’”“你在,就心安的——这是人世间最最美丽的风景”。如此一来,日常的生活素材就转化成高考作文的题材了。更重要的是,“有必要隔几分钟就喊一下”,其实只是“好奇”的“元素”之一,是完全可以“换元”的。如换成“爸爸为什么理了个光头”“笔记上究竟写着些什么”“坐在我前桌的那个人竟没来参加考试”等。其二,少叙述而多描写。叙述是时间上的流逝,而描写是时间上的停滞这个下来是要让你,而不是催你”。不少同学缺少“描写意识”——习惯于叙述,而不长于描写,因此,作文往往平铺直叙,干瘪乏味。要知道,叙写结合、突出描写,记叙才能有使人如临其境的效果。描写时可用的方法有:(1)添加修饰语;(2)运用各种修辞手法;(3)多侧面、多角度(如声色、动静)描绘;(4)融入作者的感受。

2.议论文写作的两个关键点。其一,尽可能围绕中心论点分解出两至三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可以是并列式,也可是递进式。采取递进式,便于层层深入,引人深思;还能减少并列式容易出现的“重影”、相互“渗透”的毛病。比如写“不要轻易改变”,可从“为什么会轻易改变”的角度分解分论点:(1)客观原因:处于高速发展的时代,处在社会转型期,外在诱惑太多了;(2)主观原因:信仰的缺失,功利心在作祟,对精神生活的漠视,人大都有从众心理。也可由“为什么不要轻易改变”的角度拟写分论点:(1)“不轻易改变”的意义、价值何在;(2)如果“轻易改变”会造成怎样的恶果。自然,还可思考“怎样做到不轻易改变”,如:(1)有眼光,能识别——认清有所坚守的意义;(2)有主见,有定力,有操守——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3)培养坚韧的品性,具备持续作战的精神其二,学会变换角度活用事例。如下面的事例:

20世纪初,美国意大利移民弗兰克,经过艰苦的积蓄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但一次银行遭抢劫导致了他不平凡的经历。他破了产,储户失去了存款。当他带着一个妻子、四个儿女从头开始的时候,他决定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劝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责任,但在道义上我有责任。”偿还的代价是三十年的艰苦生活,寄出最后一笔“债务”时他轻叹:“现在我终于无债一身轻了。”

面对作文题“心灵的选择”“雕琢心中的天使”“人与路”“不要轻易说‘不’”坚强“这世界需要你”“回到原点”“甩掉多余的顾虑”“重要的事情与更重要的事“我愿意”“自己站起来”空谷的联想路的思辨”“大树的旅行”“范儿坚硬、柔软与和谐自我,上述材料只要转述时稍加变化,就都是极具说服力的典型事例。

四、着力写好开头与结尾

常见的、容易做到的开头方法有:(1)开门见山。不作任何修饰,实话实说,直接进入话题。(2)引用开头。或引一句名言,或引一个成语,或引一首诗,或引一则故事,但篇幅不能长,应很快转入正题。(3)比喻开头。一开始先打个比方,展现一个生动的形象,然后说到中心上去。(4)设疑开头。一上来就提一个问题,然后用问答式提出观点。开头一段不能出现明显的病句,更不能有错别字,要让阅卷教师看得很顺眼、很舒服。

如果开头不理想,那就用结尾来弥补。易于操作的结尾方法有:(1)记叙类文章:或用简洁的叙述收束故事,或用适量的抒情感染阅卷老师,或用点到为止的议论来深化主题。(2)议论类文章:或重申中心论点,照应开头;或引用名言警句,强化论点;或提出疑问,启人深思。结尾要干脆有力,不能拖泥带水,更不要说大话、喊口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