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陶渊明《责子》诗谈嗜酒与优生 陶渊明(约公元365——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陶渊明才华横溢,诗名显赫。他的儿子却平庸低下,无一能人。从遗传学角度看,这和陶渊明一生嗜酒成癖有关。有人这样评价他的诗作:“渊明之诗,篇篇有酒。”此说尽管失之偏颇,也足见他嗜酒之甚。当陶渊明到了晚年,发觉自己的五个儿子舒俨、宣俟、雍份、端伕、通佟智力都十分低劣。他愤怒至极,挥笔写了《责子》诗: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懶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陶渊明不了解遗传学知识,一味责骂儿子,而不反省自己。责骂罢了,还要“且进杯中物”。他一误再误,是他自身造成的。这就难怪儿子不长进,连自己也“肌肤不复实”,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了。 “斗酒诗百篇”、自称“酒中仙”的唐代诗仙李白(公元701~762年)、诗圣杜甫(公元712~ 770年)、中唐诗人白居易(公元772~846年), 最为著名,然而他们的后代却名不见经传,毫无成就,全是平庸之辈,有的则表现为智力低下,这不能不说与他们长期过量饮酒有关。 白居易常敬仰陶渊明的为人。白居易在《效陶潜体十六首》中写道: 先生去我久,纸墨有遗文。 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 我从老大来,窃幕其为人。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中国古代的文人,有嗜酒的共性,这与陶渊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白居易的这首诗就说得很明白 :“ 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据资料表明,每年死于饮酒的人数超过20万,7480万低能儿的父亲一半以上是酗酒者。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父亲饮酒对胎儿所造成的损害也不容忽视 。酒精能损伤精子,受到损伤的精子如果受精,则常会影响胎儿在子宫内的发育,引起流产,有时还会生出畸形怪胎,或孩子出生后智力差,成为低能儿。国外把这种孩子叫做“礼拜日孩子”,认为这是周未酗酒的恶果。有资料表明,妻子怀孕前一个月,如丈夫每日饮酒量折合酒精30毫升,或一月内饮酒10次以上,或一月内饮酒1次,而酒量大于或等于125毫升,其妻子升下来的新生儿出生体重较对照组下降236克,这种情况下出生的低体重儿会给喂养带来困难,抵抗力低、易生病、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等,甚至影响精子的遗传基因。 据统计,在嗜酒者的家庭中,只有17%的孩子出生时健康良好,许多孩子都有心理或生理上的失常状态。孕前或孕期喝酒的母亲,新生儿的体重比一般孩子轻20%左右。婴儿还会常常生病,最令人痛心的是,酒精引起的遗传损伤要传递到第10代人。难怪法国作家莫泊桑诅咒酒是“迷人的毒药,或者竟不如说是致人于死的诱惑者,可以使种族灭绝的美妙物品”。 为了后代聪明成才,奉劝当今嗜酒成癖的丈夫和怀孕妇女从中汲取教训,最好戒酒,做到滴酒不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