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宗真:当今人们为什么看不懂《道德经》

 财神文化 2016-11-16

杜宗真:当今人们为什么看不懂《道德经》

《道德经》在我们国家,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即使没有读过《道德经》,也有不少人可以随口说出里面的名句,而且都知道《道德经》里蕴藏着大智慧。但是就是这个中华民族最为人称赞的经典,今天和我们慢慢疏远,变得陌生。现在我们看不懂,理解不了,然后也就放下不看了,使得《道德经》离我们越来越远。

老子在先秦时代,曾担任东周的守藏室之职,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兼国家档案局局长,掌管天下的图书典册和重要文档。先秦时期东周还保存着大量上古时期传承下来的典籍,浩若烟海的典籍和先贤著作,让渴求真理的老子,如鱼得水,他阅读了大量的古代书籍,使得自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心境。

老子在熟读典籍和参透真理后,写下了《道德经》。可见《道德经》是智慧集大成者,道贯古今。

而我们今天看不懂《道德经》,其根本原因就是不知道《道德经》的由来,只把它看作文化来解读,从根本上偏离了老子的本意。

在纸还没有普及的时候,古人都是在竹简,骨头,石头上著书,由于携带运输不便利,古人都是惜字如金。《道德经》仅仅五千言,却包涵着宇宙万物真理。

说了这么多,那么要怎么才能看懂《道德经》呢?

 

一、只从文化角度解读

 

《道德经》所包含的宇宙信息,贯穿了天地人神鬼,五维一体,而我们    却只从文化角度去解读。一提到鬼神,很多人都不相信,认为鬼神这些说法都是迷信。孔子曾说:神鬼之事,吾也难明。”  ,孔子对鬼神之事都没有妄加否定,难道我们比孔圣人还贤明?其实这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鬼神。我们把鬼神也说了几千年,那么到底什么是鬼神呢?

鬼神,其实是一种磁场,属于暗物质。神,是阳的磁场;鬼,是阴的磁场。它们结合起来影响着人,影响着环境。我们都知道,国家去年发射了一颗名字叫悟空的卫星,其功能就是探测地球上的暗物质。暗物质,就是你看不见的物质,但是实际存在。比如你待在一个很密封的房子,外面刮着风,你当然是看不到的,难道你就认为风就不存在吗?你走出屋子,站在空旷的田野,但是你还是看不到风,只能感觉到风,这个时候你才会相信有风。但是你能抓到吗?你能看到吗?你只能感觉到。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误解鬼神,使得我们一直不正视,不重视传统文化的精髓。要看懂《道德经》就不能单从文化角度出发。

 

 

二、看别人注释的版本

 

由于《道德经》是古文著写,所以我们通常都喜欢看别人翻译注释的版本。这样你永远也看不懂《道德经》,因为你看的是别人理解的《道德经》,你的理解是在契合别人的理解。而恰恰现在注释《道德经》都是从文化角度出发,抛开精髓,注重字的本义,从而对道德经解释的支离破碎,有这样解释的,也有那样解释的,背离了老子的本意。所以看不懂,一头雾水很正常。

看《道德经》就要直接看原文,也许一遍读不出意思,没有关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道德经》没有统一的解释,每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读《道德经》所领悟的道理都是不一样的。

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就把道德经给大家讲清楚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在这句话就告诉我们,能讲出来的道,都是很平常的道,大家都知道就是非常道,比如二十四节气。真正的道,只有自己去感悟,天地的博爱,人世间的善恶,比如你喝一杯水,冷暖自知。老子讲的很清楚,在他感悟参透天地自然变化后,不知道这叫什么名字,所以很勉强的起了这个名字。在没有这个名字之前,一切都已经存在,这就是无名,万物之始。有了这个名字,就是有名,万物之母。

 

三、心不静,有所欲

 

老子同样在《道德经》开篇就告诉我们应该怎么读道德经。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老子的意思是说当你看一个物的时候,你带着欲望去看,和不带着欲望去看,那是两种结果。当你没有任何欲望的时候,再去看就是另外一个全新的境界。比如,你栽下一棵果树,整天想着果树什么时候结果,天天看着果树,时光过的很漫长。当你把果树栽下后,不经意地去看它,不整天呵护它的时候,也许当你已经忘记,突然想起回头看的时候,果实累累。

所以看《道德经》集大成智慧的著作时,不能带有欲望,否则就是把自己套在笼子里,永远无法参透《道德经》中的真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