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联网兴起,银行物理网点关停激增 l 头条

 long16 2016-11-16

互联网兴起,银行物理网点关停激增 l 头条

伴随互联网的发展,银行办理业务只要在网上就可实现,可一旦银行物理网点不存在,是否可以完全接受线上的银行业务操作?近日,根据中国银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到今年10月,全国批准565家银行网点停止营业。显然,在网上银行、金融机构的冲击下,银行业物理网点锐减,网点收缩成为趋势。不过,据专家表示,物理网点虽然在减少,但依然具有重要作用。

现状:大半年银行物理网点锐减

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在其营业网点数量和柜员数量的增长上均呈现出放缓的趋势。据中国银监会网站已披露的数据梳理,截至2016年10月16日,全国共批准各银行约565家支行、分理处、储蓄所、营业网点、自助银行停止营业,而2015年全年这一数字仅为191家。另外,根据普益财富发布的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近期某国有银行于今年5-7月间共缩减营业网点达50多家,另外,该行的柜员人数相比去年共缩减2000余人。

银行营业网点转型,是造成商业物理网点数量上减少的重要原因。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郭田勇表示,互联网时代到来,自助服务和电子渠道等新兴业务的发展,对传统银行营业网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替代的作用,银行网点和柜员数量减少,‘去柜台化’现象自然情有可原”。

同时,物理网点的实际运营成本也给银行带来了较大的负担。某国有银行湖南省分行计划管理部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长沙主城区一个500平方米的物理网点为例,按照租金大约每平米每月180元-200元来算,一年为120万元,人力资源成本一年大约为180万元,再算上开门水电气装修、运营等成本,一年大约要400万元左右。而利率市场化后,这笔成本大概需要8-10亿元存款在该网点存满一年才能覆盖。

普益标准研究员汤自强分析认为,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自助服务和电子渠道的冲击以及部分零售业务模式也由被动转向主动,“如信用卡业务可依托互联网实现上门主动服务,改变以往去营业网点开户的被动模式,部分业务还可通过线上完成。”同时,而外资行争夺零售业务市场大局已定,营业网点扩张的需求欲望也相对降低,此外,替代原有粗放式扩张,转由精细化经营,努力实现商业转型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分析:较大风险隐患业务等需要物理网点

不过,虽然不少银行的物理网点在减少,并不代表线下银行物理网点失去了原有的核心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城商行,尤其是本土银行依然在加快跑马圈地,新增物理网点。在业内人士看来,本土银行有一些新成立不久,具备扩张的需求,也有利于赢得人心。

郭田勇表示,尽管线上互联网各项便捷服务可以给市民带来很多好处,但是很多业务项目还是需要匹配到线下实地对接,完成实地操作,是线上完全不可取代的,“像蚂蚁金服、支付宝这些靠互联网起家的企业,也需要设定对应的线下服务,实现线上线下和相互配合来,完善购物、服务、信息三位一体的业务模式,所以线下营业网点不可能短时间被盲目取代。”同时,郭田勇也表示,就目前银行物理网点而言,整体上还处于不饱和状态,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虽然地区城市范围内可能存在银行物理网点饱和的现象,但是在县级以下还是具有潜在的市场价值,由于县级及以下的地区经济发展有限,伴随当地民众在柜台取现的习惯,以及服务网点设施的落后,较少使用ATM自助设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