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更及时的干货内容,请关注扑克投资家网站 铁矿石指存在利用价值的,含有铁元素或铁化合物的矿石,几乎只作为钢 铁生产原材料使用。钢铁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铁矿石是钢铁生产最重要的原 材料,生产1吨生铁约需要1.6吨铁矿石,铁矿石在生铁成本中占比超过60%,由此可见,铁矿石也是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的重要原材料。 根据物理形态不同,铁矿石分为原矿、块矿、粉矿、精矿和烧结矿、球团 矿等。块矿是可以直接入炉的高品位矿;粉矿和精矿需人工造块后才能投入高 炉,其中,粉矿是生产烧结矿的主要原料,精矿是生产球团矿的主要原料。基 于现货市场的需求,铁矿石期货交易标的物选择为粉矿。 近几年,我国钢铁行业高速发展,对铁矿石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带动我国 铁矿石产量不断增长。2001年我国原矿产量为2.18亿吨,随后逐年增长,到 2005年我国铁矿石原矿产量达到了4.2亿吨,同比增长35.6%,比2001年产量几 乎翻了一番。2015年我国铁矿石原矿产量13.8亿吨,折合精矿4.7亿吨;铁矿石 消费量约11.05亿吨,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为9.5亿吨。 近年来,铁矿石年度谈判定价体制瓦解,贸易定价随行就市,价格波动频 繁剧烈,企业避险需求强烈。2014年至2016年初,价格在300元/吨-900元/吨波 动,最大波幅超过600元/吨,年内最大跌幅近45%。大连商品交易所顺应铁矿石 金融化趋势,推出铁矿石期货交易,将有利于帮助现货企业管理市场价格波动 风险,促进铁矿石定价体系的完善,为未来我国谋取国际贸易定价权奠定基础。 1.世界铁矿石生产情况 (1)世界铁矿石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 2000年以后,全球特别是亚洲地区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世界铁矿石消费量的大幅提高,进而促进了全球铁矿石的生产。2002至2011的十年间,总体产量呈上升趋势,增加了10.5亿吨,年均增长量约为1.05亿吨,年均增长率 为8.49%,特别是自2003至2007年,年均增长率超过10%。2011年,全球铁矿石 产量为19.43亿吨。但是2012年,受铁矿石价格波动的影响,全球铁矿石产量出现2009年金融危机影响之后的首次下滑,降为18.70亿吨。近两年则维持上涨的 趋势,2013年为19.27亿吨,2014年达到20亿吨,2015年全球产量21.78亿吨。
(2)世界铁矿石生产较为集中 南美洲、亚洲、大洋洲是近年来全球铁矿石增产的主要来源区域,除中国外,澳大利亚、巴西这两个国家的产量占比较大。澳大利亚铁矿石产量从2013年的6.09亿吨,增加至2015年的8.04亿吨,增幅32%;巴西铁矿石产量从2013年 的3.91亿吨增加至2015年的4.18亿吨,增幅6.8%。2015年巴西、澳大利亚两国产 量占全世界产量56.1%,说明铁矿石的产量极为集中。 (3)三大矿山的供给优势明显 世界三大铁矿石生产公司为澳洲力拓(Rio-Tinto)公司,必和必拓(BHPBilliton)公司及巴西淡水河谷(VALE)公司,2015年三大铁矿石生产公 司铁矿石产量如下:力拓3.28亿吨,必和必拓2.61亿吨,淡水河谷3.39亿吨。 2.世界铁矿石消费情况 (1)2015年世界铁矿石整体消费量下滑 2015年全球铁矿石消费量20.86亿吨,相比2014年下降2.04%,分国别来看,中国铁矿石消费量下降2.23%,日本消费量下降3.48%,美国下降12.45%,欧洲下降0.91%。主要经济体铁矿石消费量下滑印证了经济走势疲弱。从增长端 来看,印度铁矿石2015年消费量1.12亿吨,相比2014年的1.09亿吨增加了 2.36%;韩国铁矿石消费量2015年相比于2014年增加了1.58%。 (2)中国消费量依然占世界消费量高位 尽管2015年中国粗钢产量见顶回落,带来铁矿石消费量下滑,但从消费量在世界的占比来看,中国依然排名第一。根据2015年世界铁矿石消费量情况来看,中国铁矿石消费量占全世界消费量的60.94%,欧洲占比7.36%,日本占比 6.14%,印度占比5.37%。 (3)世界各国进口来源各有差别 各国铁矿石的来源并不相同。日本铁矿石99%以上依赖进口。日本进口的铁矿石61%源自澳大利亚,21%源自巴西,8%源自印度,4%源自南非。韩国、德国和意大利所消费的铁矿石也几乎100%依赖进口,这四个国家均主要从巴西 和澳大利亚获得铁矿石;美国50%左右的铁矿石依靠进口,主要从澳大利亚、 巴西、印度、南非以及委内瑞拉等国获得;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和巴西的铁 矿石则主要来自本国。2015年中国进口的铁矿石中,65.12%源自澳大利亚, 20.55%源自巴西,0.22%源自印度,4.87%源自南非。 3.世界铁矿石贸易情况 从总体进出口量来看,世界进口量与出口量基本一致。世界铁矿石出口总量从2011年的11.4832亿吨,增加至2015年的15.0795亿吨,增加了31.3%,年均增长率7.83%。 全球钢铁生产布局与铁矿石资源分布不一致。日本、韩国、英国、意大利 等主要钢铁生产国家的铁矿石完全依赖进口;中国因钢铁生产规模超过自身铁 矿资源支撑,需大量进口;俄罗斯国内铁矿石供求基本平衡;巴西、印度、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不但能满足国内需求,还可以大量对外出口。世界铁矿石贸易 形成了由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家向中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输送 的格局。 (二)我国铁矿石生产、消费与贸易概况 1.我国铁矿石生产情况 (1)铁矿石产量不断增加 近几年我国钢铁行业高速发展,对铁矿石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带动我国铁矿石产量不断增长。 2001年我国原矿产量为2.18亿吨,比2000年下降了2.5%,随后逐年增长, 到2005年我国铁矿石原矿产量达到了4.2亿吨,同比增长35.6%,比2001年产量 几乎翻了一番。2015年,我国铁矿石原矿产量13.8亿吨。 (2)环渤海地区产量最大 分地区来看,河北、辽宁两省所在的环渤海地区铁矿石原矿产量最大,接近全国总产量的50%,如果考虑临近环渤海地区的山西及内蒙古两个省份,则该区域的产量在全国中的比重超过60%。 (3)铁矿石生产区域较为集中 分省份来看,除天津、上海、宁夏和西藏受资源限制,没有进行铁矿石开采外,其他各地区均有生产。2015年,河北、四川产量较多,分别为5.1亿吨、2.0亿吨。另外,辽宁、山西和内蒙古产量也较多,分别为1.76亿吨、6980万吨 和8156万吨。河北、辽宁、四川、内蒙、山西五个地区的铁矿石产量占我国总 产量的75%左右。河北省产量比重最大,达到37.0%;其次是四川,14.5%;辽 宁、山西和内蒙比重分别为12.8%、5.0%和5.9%。 从历年比例看,河北和辽宁产量较高,合计占总产量的50%以上,四川铁矿石 产量近五年来增加迅速,其他省市比例变化不大,中国铁矿石生产区域较为集中。 ![]() (4)我国铁矿石生产集中度较低 我国铁矿石生产商多为小型矿山企业,铁矿石生产集中度较低。前十名的产量合计不足总产量的18%,这十家铁矿石生产商全部为国有企业。 ![]() 2.我国铁矿石消费情况 (1)我国铁矿石需求量逐年增大 钢铁企业为铁矿石最终消费者,钢铁产能分布决定了铁矿石消费格局。从历年情况来看,我国铁矿石需求量逐步增大。2008年,我国生铁产量4.69亿吨,对铁矿石的需求在7.5亿吨左右。到2009年生铁产量上升到5.44亿吨,对铁 矿石的需求量在8.7亿吨左右,同比增长15.9%。2014年生铁产量上升到7.12亿 吨,对铁矿石的需求量在11.4亿吨左右。2015年生铁产量略有下降,为6.91亿 吨,对铁矿石的需求量在11.05亿吨左右。 我国铁矿石产量也一直伴随消费量增加而上升。但是进入2010年后,我国铁矿石的消费增长率明显放缓,一方面钢 铁产能受限压缩了对铁矿石需求;另一方面,铁矿石价格不断高企,也导致囤积、炒作铁矿石风险加大,抑制了投机需求。 ![]() (2)我国铁矿石需求较为集中 从生铁产量上,河北省生铁产量较多,2015年,河北省钢铁产量1.7亿吨,山东、辽宁、江苏的生铁产量近两年均超过6500万吨,这几个省份为铁矿石主要需求省区。 从省市比例来看,近六年中,河北、山东、辽宁、江苏、山西、湖北、河 南生铁产量占比基本稳定,比重变化不大,其他省市合计比例略有下降。从总 体比例来看,生铁产量排名前七的省市在总量中比重约为67%,表明我国铁矿 石需求也较为集中。 ![]() (3)铁矿石需求集中在环渤海地区 从区域来看,河北、山东、辽宁的生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3%左右;江苏的生铁产量为0.7亿吨,为总产量的10%,但仅为的前三省总量的1/3左右。从需求地域看,铁矿石的需求也集中在环渤海地区。 ![]() 3.我国铁矿石贸易情况 (1)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快速增长 我国是世界头号钢铁生产大国,国内铁矿石由于产量、品位等原因,不能满足钢铁生产需求,因此中国需大量进口铁矿石。 2001年我国进口铁矿石为9239.3万吨,比上一年增长32.04%。到2002年我 国铁矿石进口突破1亿吨,达到1.11亿吨,同比增长20.67%。此后几年我国铁矿 石进口一直居高不下,年增长率都在30%以上。直至2010年我国铁矿石进口增 长势头有所放缓,较09年略有下降,结束了自2000年来一直高速上升的势头, 之后缓步上升。这一期间,中国进口铁矿石量年均增长21.8%。进口量的不断攀 升,也使得中国铁矿石的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2012年,中国铁矿石进口依存 度约为63%。2014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9.3亿吨。2015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 9.5亿吨。 ![]() (2)我国进口铁矿石结构稳中趋向多元化 从进口结构看,中国进口铁矿石结构稳定,从12年开始,中国进口铁矿石排名前五的国家中,数量比例和金额比例一直占据总量的80%左右,尤其是澳大利亚和巴西两国,合计所占比例历年均在65%以上,澳大利亚铁矿石比例增 长较多。从国别来看,中国进口来源国数目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展,表明中 国铁矿石进口选择逐步多元化。 (3)进口铁矿石主要集中在环渤海地区 从进口海关看,超过50%的进口铁矿石通过环渤海地区海关报关,这表明环渤海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进口铁矿石入关地,同时,进口铁矿石往往也在这些海关所在的港口接卸,进入中国。 从2015年铁矿石进口省区看,河北、山东进口比例较高,均超过15%,江 苏比例稍低,但亦超出13%,上海、天津的比例也超出4%,前五个省区合计占 进口总量的69%。从历年情况看,虽然排名前五的省市总体比例较为稳定,但 是个别省市比例存在变动。 从2012-2015年各省市进口铁矿石的比例看,河北、山东、江苏依然是进口 比例较高的省区,其他省市的排名基本稳定。从08-12年的变动趋势看,进口铁 矿石数量较多的省市依然是钢铁产能较高的省市。 (4)国际贸易海运为主,国内运输多种方式结合 铁矿石国际贸易基本集中于海运贸易,通过铁路运输和其他方式运输的比例不足10%。从全球贸易量来看,2015年全球铁矿石贸易量达到13.81亿吨,同比增长1.8%,增速为自2001年以来最低。 国产铁矿石较少跨省长距离运输,一般就近消化,多采用汽车等短途运输方式。进口海运铁矿石,由于接卸地必须在港口,故通过水运、火车等长途运输工具向内陆转运。 (5)区域流向较为清晰 从下表可看出,河北、山东、北京、上海、内蒙古富余铁矿石较多,为铁矿石的主要流出地,而山西、河南、湖北、江苏、湖南、云南的铁矿石缺乏,为铁矿石的主要流入地。 因此,可将国内按纬度划分为三个区域: a:北方地区,指淮河、桐柏山一线以北的地区,此地区还可细分为环渤 海及周边地区、东北其他地区、中部地区及西北地区,该地区主要经过环渤海 港口接卸国外矿石,然后经铁路疏运至钢铁厂。 b:长三角地区及长江沿线地区,主要利用长江口附近港口进口矿石,通 过水-水中转将矿石运到长江沿线码头;另有部分矿石经北仑港或上岸后,用 火车运至内陆钢厂。 c:华南地区,指南岭以南,包括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四省区,在南 方沿海港口接卸矿石后,主要经过铁路将矿石运到钢铁厂。 三、影响铁矿石价格的主要因素 1. 成本因素 铁矿石成本受一系列因素影响,如矿山开采设备成本、人工成本、开采所需水、电费用、相关税费、以及海运费用等均会影响铁矿石到岸成本,从而对矿石市场价格造成影响。 2. 政策因素 铁矿石是国际大宗贸易商品,其价格受各种政策因素影响,如产地国的进 出口政策,进口国关税政策、以及消费国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等均会对铁矿石 价格造成影响。 3.产量变化 铁矿石的产能及产量的增长与减少对市场价格有影响。矿山企业在生产企业由于设备检修、自然条件等原因造成停产或减产时,铁矿石价格也会相应变化。 4. 国际贸易价格 我国铁矿石进口依存度高,国际矿石价格与国内价格联动性强,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动将传递到国内,从而对铁矿石市场价格造成影响。 5. 下游需求变化 铁矿石的市场价格同样也会随着下游需求的变化而波动,下游消费量增长而供应不足时将会使市场价格上升,下游消费减弱而上游供应充足时市场价格将下降。 6. 替代产品价格 当铁矿石市场价格较高而替代产品如废钢价格相对较低时,会影响价格走低。 库存的变化也会影响铁矿石的市场价格,如地区库存量升高,贸易商愿意出货,价格会走低;地区库存量不足,贸易商囤货,将推动价格走高。 宏观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对铁矿石市场具有很强的支撑和拉动作用。宏观经济主要是通过影响下游产业的需求,进而影响铁矿石市场变化,换言之,宏观经济表现是铁矿石市场需求的晴雨表,对其价格变动有重要影响,当宏观 经济运行良好,建筑业、汽车制造业等相关行业对钢材的需求较为强劲,相应 会带动铁矿石的需求,支撑其价格在高位运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