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州人一定要知道的20个典故

 愁风月 2016-11-17



1、 西门 

西门是福州历代旧城中的明朝府城的城门。 



2、 双抛桥 

传说昔日有王氏男子与陶氏女子相好,父母不同意此门婚事,两人便于月夜在此桥投河自尽殉情自杀。不过标准的说法应该是说此桥原名“合潮桥”,原先下接两条河流,与之前的另外一座桥“发苗桥”合称“双抛”。 


3、 茶亭 

为了方便城里到台江的行人,有僧人在路上搭盖一亭免费送茶、供人休息。现在的茶亭小学门口的亭子就是这个传说中的茶亭啦! 


福州茶亭附近吉祥山旧影


4、 洋头口 

原来的台江有浦东、斗池、西洋、加洋等十八洋(“洋”是田地的意思),洋头口就是这十八洋的农田的路口,称之为“头”。 


5、 达道 

达道取的是“达文里”的“达”和“下道”的“道”二字组成,下道就是以前的内河小码头,中下层贫民很多都在这里运输做生意。 


达道河畔


6、 三叉街 

三叉街就是下藤路、埔头下和埔尾三条路的交叉口。 


7、 白湖亭 

古代的时候这里有一个“白湖”,然后明朝的时候还盖了一个亭子,因此得名。结果现在湖也干了亭子也倒了。 


8、 温泉路 

温泉路这里当然是福州地区最著名的温泉聚集区了,旧时也有很多非常著名的澡堂,现在还有温泉澡堂和古三座澡堂。 



古三座澡堂


9、 旗汛口 

清朝的时候北京旗营抽调官兵和家属,南下进驻福州城。旗汛口就是兵营的大门口。 



六十年代的旗汛口


10、道山路 

道山路因乌山上的“道山亭”而得名,乌山是道教胜地,上面还有纪念八仙吕洞宾的吕祖宫,山脚下还有纪念白玉蟾真人的白真人庙。 


11、南街 

南街是旧时城里通往南城门的主干道,史称“南大街”,简称“南街”。 



20世纪20年代的南街


12、梅坞口 

梅坞路曾在明朝时期广植梅树,绵延十里,因此得名。可惜于明末毁于战火中了。 

13、麦园路 

麦园路则是在清朝乾隆年间的时候垦荒种麦的麦地,当然现在也没有了。

 


14、排尾 

闽王王审知曾经在这附近派兵组成“竹排营”,也就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意思。排尾就是“竹排营”最远的地方。 

15、鳌峰洲 

这里曾经是一片沙洲地带。后来在康熙年间,福建巡抚张伯行将此地划归福州四大书院之一的鳌峰书院所有,因此得名。



 

16、高湖 

高湖可就不是湖了,原称是“高湖墩”,也就是小山、小土堆的意思。 

17、螺洲 

因为这里的地形很像一个青螺,加上有一座“螺女庙”,因此得名。



螺女庙 


18、浦东 

前面“洋头口”的解释已经提到了,是“十八洋”中的一洋。 

19、洪山桥 

洪山桥在洪山附近,因此得名。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的洪山古桥历经几次重修,虽已荒废但尚存有桥墩。因为地理位置的独特性,旧时的洪山桥光饼号称全福州最正宗的光饼。 

古桥附近保存的一块清代修桥碑



20、高峰桥 

因附近的高峰桥而得名。高峰桥在湖头街附近,或者说是在西湖附近,目前依然还存在,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看看 


|整理加工:福州城事播报(fzcs66)

|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