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篆书的发展历程

 指尖破碎 2016-11-17

篆书的发展历程


篆书是我国最古老的书体,如果从甲骨文开始算起,则有四千多年的历史。篆书一度成为官方的应用文字,并且在艺术上也曾达到了高峰。

对篆书的定义不同则带来了分类的不同,有人把篆书和甲骨文、金文对立起来,把它作为甲骨文和金文以后的一种书法形态,这是对篆文狭义的理解。从汉字的发展来看,我们认为隶变之前的古文字应该都属于篆书,因此我们所说的篆书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包括先秦的甲骨文、金文、陶文、盟书、简帛文字、玺印文字、钱币文字、石刻文字、秦的小篆,汉的篆书碑及碑额,以及后来所有的篆书形态。本书所选取的作品也正是这些作品中的代表。

甲骨文主要是指商代的文字,因其刻在龟甲或兽甲骨上而被称为甲骨文。从古代的记载和商代文字的实际情况来看,商代的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接近成熟的文字。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它已经具备了书法的用笔、结体、章法三要素,是中国书法最初的艺术形态。


金文也被称为钟鼎文、吉金文,是铸于青铜器上的文字。早期与甲骨文并行于商代,后来一直延续到秦汉时期。商器铭文字数较少,文字多记载器主的名字,有的还附有图案,《小臣艅克鼎》是商朝金文中的长篇。周器字数渐多,乃有多至数百字者,结构或严谨,或生动,各具风采。《大盂鼎》、《墙盘》、《散氏盘》、《毛公鼎》、《虢季子白盘》等都是金文中之名品。

战国秦的《石鼓文》是先秦最著名的石刻文字,其结构严谨,书法古雅,因而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已开小篆之先声,许多字写法与小篆相同,笔势亦同于《泰山刻石》等秦代石刻。《石鼓文》是先秦石刻文字中的极品,被称为书家第一法则,近代很多大家皆是从石鼓文乳化出来,吴昌硕所写的石鼓文更是把石鼓书法推向了极至。


盟书与简帛文字是先秦人亲笔所书之文字,较金文结构灵活而笔意流走,别有天趣。陶文、币文、古玺文等因文字支离而且地域性复杂,故书家很少宗法,唯篆刻家一时取之。这些载体上的文字,主要还是篆书的形态,同时包含着楷书、行书、草书等因素的萌芽。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废除混乱的六国文字,推行秦的小篆,因此小篆也被称作秦篆,秦篆以《泰山刻石》与《琅琊台刻石》为典范。《泰山刻石》文字结体肃穆严整,《琅琊台刻石》则稍生动而磨灭过甚。《峄山刻石》原石已佚,现拓本为宋代复制,篆法多唐代李阳冰笔意,不及秦原刻苍厚。《秦诏版》因制作时间紧迫而匆匆凿就,故文字大小错落,笔法瘦劲,甚具跌宕生动之致,汉代之金文、碑额等均是其风之延续,为后世学者开一新境。从汉字的形体演变来看,秦代是极其重要的一代;从书法的发展来看,秦代小篆光耀千古。

到了汉代,隶书以其方折简便的写法取代了篆书而成为通行文字。但篆书仍在许多重要和庄严的场合下应用,并留下了对后事影响极大又极丰富而饶有时代特色的作品。汉之碑刻以《袁安碑》、《祀三公山碑》、《嵩山少室石阙铭》为代表。《袁安碑》继承秦篆而有所发展,作风圆劲清朗,变秦小篆的纵势为方势,后世对其评价甚高。《祀三公山碑》许多文字漶漫不清,从可辨文字来看,其篆法是很特殊的。《少室石阙铭》篆法轻松自如。上述三种石刻字数较多,便于学习者把握其风格。汉碑额上的篆书风格多样,以《张迁碑》篆额为最有特色,其结体宽扁,布局密集穿插,颇有法无定法之感。除此之外,汉还有大量的金文留世,文字较多者是新莽时期的《嘉量铭文》,其紧缩中宫而伸长垂笔之文字结体,与清代邓派小篆不谋而合。汉篆是篆书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汉篆博大、雍和、舒缓,邓石如、杨沂孙、齐白石都是从汉篆中吸取营养而形成其独特的风格的。

魏晋南北朝至元朝可以说是篆书的衰落时期。通用文字已发展到比隶书实用性更强的楷书与行书。篆书早巳不被一般人所熟悉。虽然唐代出现了篆书大家李阳冰,元代的书画家赵孟頫等亦擅篆书,但篆书都没有成为这一时期书法的主流,其水平也不可能与篆书流行的时代相抗衡。

明代因文字狱盛行,金石学得以昌隆,篆书便产生了复兴的萌芽,产生了李东阳、赵宦光等篆书家。到了清代,金石学高度发展,乾嘉以后掀起了篆书史上的另一个高潮。较早的王澍和钱坫、洪亮吉、孙星衍等都是名家。因为当时多以《泰山刻石》、《峄山刻石》及李阳冰篆书之匀圆静穆为学篆准则,而毛笔有锋,做到完全匀圆是比较费事的。为方便起见,他们将笔锋烧秃,甚至用绸卷作书,以达到匀圆的目的。这种篆书毫无笔意,生趣索然,好像用仪器画出一般,不能体现用笔之妙。同时代的邓石如,被称为『四体书国朝第一』,他用羊毫笔、生宣纸,在篆书中的融入隶书的笔意,结构上紧缩中宫,拉长垂笔,用笔强调一个『写』字,既来自传统又完全是自己的风貌,因此其篆书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他的再传弟子吴熙载,继承其衣钵,作风更加清秀。书画篆刻大师赵之谦篆书亦宗邓氏,用笔更朴茂生动。清末另一位大师吴昌硕亦受邓氏影响,而以其篆法入石鼓文,用笔无往不收,无垂不缩,浑厚苍雄,自具气象。另有杨沂孙、吴大澂等专工金文的书家,同时又融入了汉篆的因素,他们的篆书方圆相间,清丽典雅。近人王褆,金文小篆皆能,独创了『铁线篆』,清理隽永,圆秀贞静,在篆书领地亦占一席地位。

如今篆书没有多少实际的应用意义,更多的是以一种艺术的形式而存在。但在书法艺术的各种书体中,它将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以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勃发出奇光异彩。


(文章节选自《中国历代篆书名作鉴赏与临习一本全》 主编:钟明善)

沣禾苑艺术

传承·创新·发展

微信号:fengheyuanyishu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