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类古今趣味数学题,助孩子找回“学习动力!

 明天会更好0616 2016-11-17

孩子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没兴趣应该怎么办?这是不少小学家长都问过我的一个问题。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小学生不是对数学没兴趣,而是在课堂中产生了自卑感。比如老师提出的问题,别的同学很快就能给出正确答案,而自己想了半天都不知如何回答。

渐渐地,他们就容易在数学课上注意力不集中,看着就像是不愿意学习数学。其实,这个时候只要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就能让他们重新找回学习数学的动力。

4类古今趣味数学题,助孩子找回“学习动力!

我认为这时候家长可以在平时多让孩子做一些趣味的数学题,帮助他们体会思维的乐趣。在家中,家长就可以成为孩子的数学小老师,给他讲讲以下4类古今趣味数学题,再让他们自己尝试解决类似的数学题:

一、鸡兔同笼:

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记载:“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这其实就是我们现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难点——鸡兔同笼问题。这道题的题目是:有若干只鸡和兔同在一个笼子里,数头有35个;数脚有94只。求笼中有鸡和兔各多少只?

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讲以下3种解法:

4类古今趣味数学题,助孩子找回“学习动力!

二、牛顿问题(牛吃草问题):

科学家牛顿写的一本数学中有一道非常出名的数学题目,人们把它称为“牛顿问题”。题目是:“有一牧场,已知养牛27头,6天把草吃尽;养牛23头,9天把草吃尽。如果养牛21头,几天能把牧场上的草吃尽?(并且牧场上的草是不断生长的)

4类古今趣味数学题,助孩子找回“学习动力!

三、韩信点兵:

我国汉代的名将韩信每次集合部队时,只要求部下先后按1~3、1~5、1~7报数,然后再报告一下各队每次报数的余数,他就知道到了多少人。他的这种巧妙算法,人们称为鬼谷算,或称为韩信点兵,外国人还称它为“中国剩余定理”。你知道他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4类古今趣味数学题,助孩子找回“学习动力!

四、最优化问题:

最近化问题是在帮助小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一个问题,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既要在尽可能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前提下,争取获得在可能范围内的最佳效果。

家长可以通过一道例题检验孩子是否具备较高的思维能力:

4类古今趣味数学题,助孩子找回“学习动力!

此外,还有很多类似的数学趣味题家长可以整理起来帮助孩子提升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孩子在课堂上没有收获的知识,家长可以在家庭时间帮助孩子掌握从而跟上老师的教课步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