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排行榜(二)

 温雅小筑 2016-11-17

第34名 李商隐 锦瑟 


义山晚唐佳手,佳莫佳于此矣。意致迷离,在可解不可解之间,于初盛诸家中得未曾有。三楚精神,笔端独得。 

(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5 在100篇中排名:82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18 在100篇中排名:63 

历代评点次数:25 在100篇中排名:10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17 在100篇中排名:10 

文学史录入次数:8 在100篇中排名:13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186900 在100篇中排名:14 

综合分值:0.4760 总排名:34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1),望帝春心托杜鹃(2)。 

沧海月明珠有泪(3),蓝田日暖玉生烟(4)。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注释】 


(1) “庄生”句:《庄子·齐物论》记载,庄子一日梦见自己身为蝴蝶,醒后不知自己是蝴蝶,还是蝴蝶是自己。 

(2) “望帝”句:相传蜀帝杜宇,号望帝,死后其魂化为杜鹃鸟。 

(3) 珠有泪:传说南海外有鲛人,泪化为珠。 

(4) “蓝田”句:戴叔伦曰:“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蓝田,蓝田山,一名玉山。 





指标解析 


“一曲《锦瑟》解人难”,“独恨无人作郑笺”,关于《锦瑟》的旨趣,从宋迄今众说纷纭。宋人刘攽以“锦瑟”为青衣之名,以艳情解之;苏东坡则主咏物一说,以“清怨适和”解之。明人胡应麟附和青衣之说,胡震亨又否定青衣之说及咏物之解,但仍肯定其为艳情,而将其归于商隐“无题”诗一类。清人朱彝尊以其为悼亡之作,何焯则释以自伤之词,清末吴汝伦疑其为“感国祚兴衰而作”,近代史学家岑仲勉先生亦云乃“伤唐室之残破,与恋爱无关”。直到今天,仍有许多学者就《锦瑟》一诗专门撰文,探讨它朦胧神秘的意旨。时过千年,《锦瑟》始终对世人保持着它的神秘感和吸引力。王世贞曾说这样的诗“不解则涉无谓,既解之则意味都尽”。它虽然难解却并不艰涩,意象华美却并非一览无余,所谓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正是它魅力常存的主要原因。《李义山诗集》的编排以《锦瑟》为压卷之作,可见这首诗在李诗中的地位。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锦瑟》和李商隐的无题诗在古代选本中并不常见。20世纪以后,《锦瑟》和“无题”诗成为李商隐诗歌研究中的热点,不仅在选本中的入选率大幅提高,文学史也给予较多的篇幅加以介绍,专业性的研究论文则数量更多。加之李商隐对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的“朦胧诗派”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很多现代读者喜欢称李商隐为古代的“朦胧诗人”。 





第35名 韩翃 寒食(1) 


二十八字中,想见五都春浓,八荒无事,宫廷之闲暇,贵族之沾恩,皆在诗境之内。以轻丽之笔,写出承平景象,宜其一时传诵也。 

(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12 在100篇中排名:9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20 在100篇中排名:58 

历代评点次数:13 在100篇中排名:75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0 在100篇中排名:77 

文学史录入次数:4 在100篇中排名:64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41000 在100篇中排名:70 

综合分值:0.4748 总排名:35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2)。 

日暮汉宫传蜡烛(3), 

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1) 寒食:我国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故名寒食。 

(2) 御柳:皇城里的柳树。寒食日有折柳插门的习俗。 

(3) 传蜡烛:《西京杂记》载:“寒食禁火日,赐侯家蜡烛。” 





指标解析 


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翃是大历十才子中官位最高的一位。在他的仕途上,这首《寒食》诗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据《本事诗》记载,当时有两个同名同姓的韩翃,都在知制诰的补阙名单中,中书省不知德宗皇帝意指哪一个,遂请旨圣上,德宗皇帝批曰:“‘春城无处不飞花’,与此韩翃。”连皇上都有耳闻并如此赏识的诗,在当时的知名度可想而知。同时,皇帝的赞赏扩大了诗歌的知名度,也使更多人参与到对这首诗的讨论和评价中。从古代选本选诗来看,唐代计1种选本入选,宋元3种,明代2种,清代则高达6种,总计12种,入选率颇高。 

这首诗只有四句二十八字,但内涵却极其丰富。首先它有一种雍容的气度,明代顾璘美称其乃“大家语”,桂天祥亦曰:“禁体不事雕琢语,富贵闲雅自见。”这恐怕也是德宗皇帝赏识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富贵闲雅”背后隐约露出托讽之意,对“五侯”的笺注是理解托讽之意的关键。汉成帝时,曾将自己的舅舅王谭、王立、王根、王逢时、王商同日封侯,世谓之“五侯”。又,东汉外戚梁冀擅权,其家族中也有五人封侯,称“五侯”。清人贺裳认为其诗乃“借汉王氏五侯”之煊赫以喻天宝年间杨氏一族的“豪贵荣盛”,故以“赐火”一事暗讽,所以“寓意远,托兴微,得风人之遗”。但是此诗究竟是否作于天宝年间尚不确定,所以贺裳之解未免有坐实之嫌。沈德潜曰“五侯”乃泛指“贵近家”,这种解法寓意更广,所以有更普遍的讽喻意义。正因为这首诗内涵丰富,所以在古代颇受人们的关注。不过韩翃其人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整体来说不够显著,其诗的知名度也随之下降,这首《寒食》在现当代选本和文学史上的“出镜率”大不如前,更无专门性的论文成果。可以说,《寒食》一诗能够进入排行榜,主要依赖于古代广大选家的青睐。 





第36名 刘禹锡 石头城 


凄绝。兴亡百感集于毫端,乃有此种佳制。 

(史承豫《唐贤小三昧集》)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9 在100篇中排名:38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22 在100篇中排名:42 

历代评点次数:16 在100篇中排名:49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2 在100篇中排名:53 

文学史录入次数:5 在100篇中排名:51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40100 在100篇中排名:72 

综合分值:0.4736 总排名:36 

山围故国周遭在(1),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2), 

夜深还过女墙来(3)。 





【注释】 


(1) 故国:即旧都。石头城在六朝时代一直是国都。周遭:环绕。 

(2) 淮水:指贯穿石头城的秦淮河。 

(3) 女墙:指城上的矮城。 





指标解析 


《石头城》是刘禹锡《金陵五题》中的第一首,不仅令白居易十分叹赏,连作者本人也自矜其为五题之冠。刘禹锡“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的怀古主题有时以议论的方式而出,如《西塞山怀古》中的“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台城》中的“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有时并不著议论,只以白描的方式寓情于景,如《乌衣巷》和《石头城》。前者以穿越时空的“旧时燕”、后者以多情如旧的“旧时月”来表现沧桑之感,而兴亡之理、怀古之情和垂鉴之意,都意在言外,深长隽永。清人沈德潜的评价简洁精到:“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华,俱归乌有,令人于言外思之。”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石头城》和《乌衣巷》之所以能够成为《金陵五题》中最著名的两首诗,与二者不假议论、以情景取胜有直接关系。这两首诗在名篇排行榜中均榜上有名,只是曾经最为白居易和作者本人钟爱的《石头城》一诗,落后于《乌衣巷》十多个名次,这主要是由于后者在古今选本中的入选率更胜一筹。除此之外,两首诗其他指标势均力敌,所以常被人们相提并论,成为中晚唐怀古绝句中不可或缺的名篇。 





第37名 王维 鹿柴(1) 


景到处有情,情到处生景,可思不可象,摩诘真五绝圣境。 

(吴瑞荣《唐诗笺要》)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9 在100篇中排名:38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21 在100篇中排名:51 

历代评点次数:15 在100篇中排名:59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0 在100篇中排名:77 

文学史录入次数:7 在100篇中排名:31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130000 在100篇中排名:27 

综合分值:0.4677 总排名:37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2), 

复照青苔上。 





【注释】 


(1) 鹿柴(zhài):王维隐居的辋川别墅胜景之一。以木栅为栏,谓之“柴”,同“寨”。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 

(2) 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同“影”。 





指标解析 


王维的《辋川集》二十首,既是他山水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代表了盛唐五绝的最高成就,明人王鏊《震泽长语》评《辋川集》“以淳古淡泊之音,写山林闲适之趣”,“真一篇水墨不着色画”。王维为辋川二十处胜景一一赋诗,每首诗都是一副小画,不仅“小画有远景”,而且画中有禅意,是山水五绝中不可多得的奇观。二十首诗中,以《鹿柴》、《竹里馆》和《辛夷坞》三首最著名,清人施补华曾将《鸟鸣涧》一诗误入《辋川集》,认为此“四首尤妙,学者可以细参”。从排行榜来看,这四首诗中都在三百首名篇之内,而且《鹿柴》和《鸟鸣涧》都入围了百首名篇。 

《鹿柴》是《辋川集》中获得佳评最多的一首,在古今选本中的入选率亦高居第一,古代选本中入选9种,现当代入选21种,相比《竹里馆》和《辛夷坞》都略胜一筹。诗人深谙“鸟鸣山更幽”之理,以喧衬静,而且以“人语”替代“鸟鸣”,使山林带有人的意趣,而不致落入寂灭之荒境。这种以人物声响衬托山林深幽的手法,在“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一诗中也得到过应用。“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两句写空山之景,体物极细密,对于夕阳斜照青苔,近人俞陛云先生曰:“此景无人道及,惟妙心得之,诗笔复能写出。”可知“妙心”比“诗笔”更加可贵,这是王维常年习佛心境宁静淡泊的体现,也正是王维山水诗之所以耐读、生动的妙诀所在。 





第38名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1) 


此诗如连环锁子骨,节节相生,绵绵不断,使读者眼光正射不得,斜射不得,无处寻其端绪。“春江花月夜”五个字,各各照顾有情。诗真艳诗,才真艳才也。 

(徐增《而庵说唐诗》)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7 在100篇中排名:58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23 在100篇中排名:33 

历代评点次数:16 在100篇中排名:49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10 在100篇中排名:17 

文学史录入次数:8 在100篇中排名:13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135800 在100篇中排名:21 

综合分值:0.4676 总排名:38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2),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3),月照花林皆似霰(4)。 

空里流霜不觉飞(5),汀上白沙看不见(6)。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7)。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8)? 

可怜楼上月徘徊(9),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10)。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11)。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注释】 


(1) 春江花月夜: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曲调艳丽,创始于南朝陈后主。 

(2) 滟滟(yàn):波光闪动的光彩。 

(3) 芳甸(diàn):遍生花草的原野。 

(4) 霰(xiàn):雪珠、小冰粒。形容月光下花朵的洁白。 

(5) 流霜:飞霜,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流荡。 

(6) 汀(tīng):水边的平地。 

(7) 青枫浦:在今湖南浏阳境内浏水中。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8) 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此指闺中思妇。 

(9) 徘徊:指月光流动。 

(10) “鸿雁”二句:暗示音信不通。鸿雁、鱼龙,传说鸿雁和鱼可以传信。 

(11) 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北渤海边上。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此处泛指天南地北。 





指标解析 


《全唐诗》中张若虚仅存诗两首,一首是《代答闺梦还》,另一首就是《春江花月夜》,而正是后面这一首,成就了张若虚的千古诗名,他的“传奇”程度甚至比存诗六首而留名的王之涣还要胜过一筹。以今人的目光看来,这样能够以一抵百的作品必定是自一诞生就不同凡响、惊世骇俗,事实却并非如此。从唐初至元代几百年的历史中,在所有唐诗选本中几乎都难觅《春江花月夜》的影子,评点资料也十分稀少。直到明代才有高棅的《唐诗品汇》、李攀龙的《唐诗选》、钟惺、谭元春的《唐诗归》等几种选本将其选入。与此同时,评论家们才逐渐关注起这首长诗来。到了清代,《春江花月夜》声名鹊起,不仅选家众多,而且好评如潮,王闿运的八字大评“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正式奠定了张若虚的“大家”地位。到了20世纪,闻一多专门为《春江花月夜》撰文,在《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称赞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无与伦比的赞叹使《春江花月夜》、使张若虚,达到了一种炙手可热的地步。于是,现当代唐诗选本争相选录此诗,文学史上也给予极高的评价,各种研究论文也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如果说,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是在明代才开始受到关注的,那么其经典地位则是在到了近代才确立的。



祝允明草书《春江花月夜》 





第39名 杜牧 赤壁(1) 


牧之诗意……惟借“铜雀春深锁二乔”说来,便觉风华蕴藉,增人百感,此正是风人巧于立言处。 

(贺贻孙《诗筏》)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8 在100篇中排名:45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24 在100篇中排名:26 

历代评点次数:16 在100篇中排名:49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3 在100篇中排名:41 

文学史录入次数:6 在100篇中排名:42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200100 在100篇中排名:12 

综合分值:0.4664 总排名:39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2)。 





【注释】 


(1) 诗题一作《赤壁怀古》。 

(2) 铜雀:即曹操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建造的铜雀台,是曹操的享乐之处和建安邺下文人的活动中心,因楼顶有大铜雀而得名。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孙策,称大乔,一嫁周瑜,称小乔。 





指标解析 


武宗会昌二年(842)四月,杜牧出任黄州刺史,游赤壁(黄冈的赤鼻矶,因耸立江边,山岩呈赭红色,所以称“赤壁”,并非曹操与孙刘联军赤壁大战之处),感汉末战事,遂作此诗。 

假若历代的诗评家们能够济济一堂,那么杜牧的《赤壁》可以举办一场主题辩论会了。宋人许认为赤壁之战这样严肃的历史事件,不该落脚到两个女人的命运上,“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清人沈德潜虽然承认杜牧的绝句“远韵远神”,但对《赤壁》的看法和许同出一辙,认为此乃“轻薄少年语”。 

赤壁图(局部) 



相较而言,反对许论断的声音更多一点。宋朝、明朝已有人为此诗辩护,到了清代更是拥护如潮,吴乔评赏此诗“用意隐然,最为得体”;贺贻孙称赞它“风华蕴藉,增人百感,正风人巧于立言处”;连一度非常欣赏许论诗的纪昀也认为许氏此解有失杜牧之本意。到了近代,刘永济的点评更加清晰明了:“大抵诗人每喜以一琐细事来指点大事。即如此诗,二乔不曾被捉去,固是一小事,然而孙氏霸权,决于此战,正与此小事有关。家国不保,二乔又何能安然无恙?二乔未被捉去,则家国巩固可知。写二乔正是写国家大事。且以二乔立意,可以增加诗之情趣。”以小见大,旁敲侧击,才能够引人深思,如果真如许所说大谈社稷存亡,那将失却多少韵味和情趣! 

正因为历来争论热烈,所以这首诗在现当选本中的入选率有所提升,文学史上也为其留有一席,由此可见,有没有话题可谈,也是一首佳作扬名的重要契机。 





第40名 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 


送别诗之祖,情意悠渺,可想不可说。 

(周敬、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8 在100篇中排名:45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23 在100篇中排名:33 

历代评点次数:17 在100篇中排名:46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3 在100篇中排名:41 

文学史录入次数:4 在100篇中排名:64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135600 在100篇中排名:23 

综合分值:0.4601 总排名:40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1) 广陵:即扬州。 

(2) 烟花:指艳丽的春景。下:顺流东下。武昌位于扬州之西。 





指标解析 


李白曾因崔颢的《黄鹤楼》搁笔而去,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仍为他留下了不朽的盛名。今天,当人们登楼临江时,嘴角不自觉吟出的还是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 

有过江行经历的人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行船之人在顺流而下时感受到的可能是“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江景和“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速度,但从送别之人极高极远的视角来看,本来疾速的行船也只是渐渐地变远、缩小。以黄鹤楼之高,凭眺长江之远,孟浩然的船帆要经过多久才能从李白的视线中消失,真是“可想不可说”。行船已消失于天际,多情的诗人仍伫立凝望,清人吴烶说得好:“孤帆远影,以目送也,长江天际,以心送也。”李白对孟浩然的情意,远非普通友谊可比。李白出蜀时,年长他十多岁的孟浩然早已凭“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一联名动京师,但孟更钟情于山水,萧散疏阔,胸怀洒脱,这与李白希望自己功成名就后“泛五湖,戏沧州”的人生理想颇为相像。“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此诗就道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情意,对李白来讲,孟浩然不仅是前辈,是友人,更是一种理想的化身。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在古代,入选它的选本多集中在明清两代,诗评者或称其为“送别诗之祖”、或赞其“语近情遥“、“真仙笔也”。20世纪以来,它的入选率有所提高,成为李白七绝的代表作之一。 





第41名 杜甫 旅夜书怀 


看他眼中但见星垂、月涌,不见平野、大江;心头但为平野、大江,不为星垂、月涌。千锤万炼,成此奇句,使人读之,咄咄乎怪事矣! 

(金圣叹《杜诗解》)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10 在100篇中排名:26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14 在100篇中排名:77 

历代评点次数:20 在100篇中排名:29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2 在100篇中排名:53 

文学史录入次数:5 在100篇中排名:51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62400 在100篇中排名:60 

综合分值:0.4533 总排名:41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1)。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 


(1) 危:高。樯(qiáng):船上的桅杆。 





指标解析 


如果要为晚年的杜甫作一幅画,那么“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是再合适不过的诗意画。代宗永泰元年(765)四月,严武病卒,杜甫失去依靠,五年多来的蜀中生活自此画上句号,遂于五月携家乘舟离开成都。此时的杜甫已是疾病缠身,风烛残年,《旅夜书怀》就是诗人旅途漂泊、孤立无依的真实写照。明代周敬评价这首诗:“写景妙,传情更妙。”其刻画旅夜之景,着重于远近对比,大小相衬。一起句便以“细草”、“微风”、“危樯”、“独舟”勾勒出孤旅情状,但就在这极凄苦、极清冷之际,诗人却突然吟出了“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极开阔、极雄浑的千古名句。 

联系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和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诗,对杜甫这两句诗当有更深的体会。三诗兴象皆大,炼字俱工,王诗“直”、“圆”看似平常却韵味深厚;李诗“随”、“入”贴切山形、水流;杜诗“垂”、“涌”则推陈出新,新奇非常。从句式来看,杜受李的影响更为明显,但变地上之“山”、“江”为天际之“星”、“月”,更“尽”为“阔”,眼界极于天地,胸次大而无形,所以胡应麟称太白虽“壮语”,但杜诗“骨力过之”。王、杜二诗,都勾画出天际相接之景,但王诗二句可以各自独立,杜诗则互文生义;王诗之情形常人可见,但其用字常人道不出,杜诗之情形既非寻常心胸能感知,其用字更非常人可想可道;两诗均为旅途写照,但王诗为出塞而作,情豪景阔,属于写作的顺势心理,杜甫则乱世飘零,能于悲戚情境中展开襟怀,抒写阔景,如此逆势心理在创作中更加难得。 

颔联转入议论,“名岂文章著”,体现了老杜人生价值的取向。儒家的“三不朽”以“立德”为首,“立言”殿后,所以尽管曹丕说过“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话,但历来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理想的儒士莫不更加认可曹植的话:“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辛弃疾如此,陆游如此,“诗圣”杜甫亦如此。“文章之名”于杜甫不足为重,一生不能释怀的“天下之心”或许才是“诗圣”的真正涵义。“官应老病休”既是写实,又是牢骚,既有嗟叹,又有自嘲。孟浩然曾曰“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老杜眼见所谓的“明主”玄宗和“中兴之主”肃宗双双入土,他不是被“弃”,实在是“明主”自身也不能挽狂澜于既倒而自弃于世;故人并未疏远他,实在是乱离之中亲朋“难”为字,“访旧半为鬼”,只有他自身一介“腐儒”,仍空怀理想,飘零于世,像天地间飞来飞去的沙鸥一般,孤苦、彷徨,却仍然不肯、不忍落地堕俗,随波逐流。始终如一的素志、高洁深沉的情怀才是老杜最闪光、也最动人的地方。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在古代的入选率极高,和后期的《登岳阳楼》都是古代选家不会漏选的名作。但是20世纪以来,它的入选率大不如《登岳阳楼》,也不及杜甫的记事乐府和七言律诗,《旅夜书怀》是杜诗中不可轻视的篇章,如此现状似应得到纠正。 





第42名 李商隐 马嵬 


逐层逆叙,势极错综。“此生休”三字倏然落下,非杜诗无此笔力。 

(高士奇辑,何焯评《唐三体诗评》)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10 在100篇中排名:26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15 在100篇中排名:74 

历代评点次数:18 在100篇中排名:39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3 在100篇中排名:41 

文学史录入次数:4 在100篇中排名:64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37600 在100篇中排名:74 

综合分值:0.4499 总排名:42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1),无复鸡人报晓筹(2)。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3),不及卢家有莫愁(4)。 





【注释】 


(1) 虎旅:指禁军。宵柝(tuò):夜间巡逻报警的梆子。 

(2) 鸡人:皇宫中负责报告时间的人,到了鸡叫时,向宫中报晓。 

(3) 四纪: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唐玄宗在位四十五年,将近四纪。 

(4) 莫愁:古代女子名,洛阳人,后嫁卢家为妇。此句讽刺唐玄宗身为帝王,反而不如民间夫妇能够白头相守。 





指标解析 


历来以明皇和杨妃之恋为素材的作品,前人论述多归罪贵妃,斥其祸国。李商隐的《马嵬》诗却别出心裁,自成机杼,它一起言就否决了方士蓬莱求仙的徒劳和虚无,又选取极富对比和反讽的两组画面,以揭示“此生情休”的既成事实。落句不言妃子,而将讽刺的矛头直指帝王,讽刺其以天子之身竟不能庇一女子,反不如民间夫妇,真是可叹可悲至极。如此论调敢发前人所未发,警醒非常。这首诗历来佳评不绝,除深刻的主旨外,夺人的起势和工极的对偶也堪称典范。它在古代选本中的入选率非常高,共有10种选本入选,不仅创下了李诗在古代选本中的入选之冠,而且远远超过白居易《长恨歌》的入选次数,可见古代选家对它何其钟爱。但现当代以后选家对这首诗的热情大不如前,它在选本、文学史和学界的影响,远远不及李商隐的“无题”诗,也再难与《长恨歌》相提并论。 

华清出浴图 





第43名 杜审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意起笔起,意止笔止,真自苏、李得来,不更问津建安。看他一结,却有无限。 

(王夫之《唐诗评选》)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11 在100篇中排名:16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15 在100篇中排名:74 

历代评点次数:15 在100篇中排名:59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1 在100篇中排名:62 

文学史录入次数:5 在100篇中排名:51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4079 在100篇中排名:98 

综合分值:0.4488 总排名:43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1)。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2),晴光转绿(3)。 

忽闻歌古调(4),归思欲沾襟。 





【注释】 


(1) 物候新:由四季景物的不同反映出季节的变化,这里指春天来临。 

(2) 淑气:温暖的气候。 

(3) (pín):一种生在浅水中的小草。 

(4) 古调:这里指陆丞的诗。《早春游望》是陆丞原诗的题目,杜审言作此诗和之。 





指标解析 


今天的文学史在提到杜审言时,一称其为“文章四友”之一,二称之为诗圣“杜甫”之祖。这两个标签大抵以后者更为出名。关于他的诗歌,今人却了解不深。审言其人其实非常自负,《唐才子传》称他“恃高傲才世见疾”,他不仅多次大放厥词,凌轹同辈,甚至对屈原、宋玉都不屑一顾,如此鲜明的个性、惊世的言语使他在当时成为不折不扣的“话题人物”。他的五律也曾得到许学夷的极力称赏,许在《诗源辨体》中说:“审言较沈、宋复称俊逸,而体自整栗,语自雄丽,其气象风格自在,亦是律诗正宗。”后人谈论五律,多言及沈、宋,而不提审言,是许学夷十分不满意的。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这首《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是杜审言最负盛名的一首五律,它妙在起句有警拔之气,体物有用字之妙,能以实字炼意,以虚字写情,其布局谋篇、声调格律亦可圈可点。“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一联因传南国早春之神而被后世称为名句。“出”、“渡”、“催”、“转”等实字是炼就了诗之“骨”,“独”、“偏”、“忽”、“欲”等虚字,包蕴了诗之“气”。这虽然是一首唱和诗,但作者能将异乡人的宦游之情融于对早春的细微体会中,不同于一般的枯燥应景之作。这首诗在明清两代都获得很高的评价,选家也纷纷投以关注。但是到了现当代,杜审言的综合影响力明显下降,许多文学史都只是对其一笔带过,所以《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诗的入选率比在古代降低不少,专业学者们也很少将研究的目光投向它。有时候名篇可以为诗人挽回一些地位,但有时候诗人的综合影响力下降,也会妨碍名篇的流传,名家和名篇之间的关系,也有微妙的一面。 





第44名 杜甫 蜀相(1) 


邵子湘云:牢壮浑劲,此为七律正宗。自始至终,一生功业心事,只用四语括尽(后四句)。俞犀月云:真正痛快激昂,八句诗便抵一篇绝大文字。 

(杨伦《杜诗镜铨》)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4 在100篇中排名:89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23 在100篇中排名:33 

历代评点次数:26 在100篇中排名:5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10 在100篇中排名:17 

文学史录入次数:1 在100篇中排名:95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108400 在100篇中排名:35 

综合分值:0.4472 总排名:44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2)。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3),两朝开济老臣心(4)。 

出师未捷身先死(5),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 


(1) 蜀相:指诸葛亮。 

(2) 森森: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 

(3) 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事。 

(4) 两朝开济: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当政。 

(5) 出师未捷:指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理想未能实现。 





指标解析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诸葛亮是杜甫一生最崇拜的历史人物之一,尤其是当他年近半百入蜀之后和滞留夔州之际,频频以孔明入诗,咏叹不绝,正方回所谓“子美流落剑南,拳拳于武侯不忘”。《蜀相》是杜甫初至成都后拜谒武侯祠的一首七律,诗人从寻觅古迹写起,前四句写武侯祠之景,引起后四句对孔明的议论。“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容量极大,选取两典型事例,一具体而微,一宏观博大,将孔明之雄才大略和忠君之德凝练地概括出来。最后一联是全诗的情感高潮。孔明功盖一世,却未能匡复汉室,最终因过度劳累病死于军中,这样的结局难道不令天下英雄为之扼腕叹息么?其实杜甫亦知汉家命运并非孔明可以扭转,他后来也说:“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孔明的“有才无命”,才是他一生悲剧的根源,才是“英雄泪满巾”的遗恨所在。“身先死”的“先”字值得品味,仿佛后来历史真有“王师北定中原日”的那天,这就加重了遗恨的力度,言已尽而“恨”仍无穷。 

《蜀相》偏重咏怀,写景清丽,对仗工整,情感动人,在后世有“七律正宗”之称。但这首诗在古代的入选率并不高,到了20世纪以后才被广泛选入选本。遗憾的是,文学史教材对这首诗仍然比较冷落。《蜀相》在杜甫十七首入围诗歌中排名第六。除《蜀相》之外,杜甫还有五绝《八阵图》、七古《古柏行》和七律《咏怀古迹》之五,可与《蜀相》并读。 





第45名 祖咏 望蓟门(1) 


壮健之气,直欲与卫、霍同出塞上。 

(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8 在100篇中排名:45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13 在100篇中排名:79 

历代评点次数:26 在100篇中排名:5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1 在100篇中排名:62 

文学史录入次数:2 在100篇中排名:87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43200 在100篇中排名:68 

综合分值:0.4461 总排名:45 

燕台一去客心惊(2),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3),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4),论功还欲请长缨(5)。 





【注释】 


(1) 蓟(jì)门:蓟门关。在今河北境内, 

(2) 燕台: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台,指燕地。 

(3) 三边:汉幽、并、凉三州,后泛指边疆。危旌:高挂的旗帜。 

(4) 投笔吏:指汉人班超,投笔从军,以功封定远侯。 

(5) 请长缨:主动请求从军报国。汉时书生终军曾向汉武帝请发长缨,缚番王来朝,立下奇功。 





指标解析 


祖咏在盛唐算不上诗坛大家,存诗量不多,其生平资料也不够翔实。但就是这位在文学史几乎不被提起的诗人,却有两首诗歌榜上有名。排在前面的这首《蓟门行》一般读者可能不很熟悉,但对它的尾联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须请长缨”,常被人们和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王昌龄的“不破楼兰终不还”等名句并举,标榜为盛唐边塞诗昂扬奋进的精神代表。明人桂天祥曰:“壮健之气,直欲与卫、霍同出塞上。”清代唐汝询、胡以梅等人也都称其是“盛唐格调”、“盛唐正声”。《望蓟门》是祖咏现存诗歌中被评点次数最多的一首诗,也是古代选家频频入选的作品,历代选评家对它的赏识可见一斑。但是到了现当代,由于祖咏其人受到的关注十分微弱,所以他诗歌的入选率也随之下降,与这首《望蓟门》有关的专业论文也仅有一篇。文学史很多时候对祖咏并不提及,即使有所提及,也大都是将其作为山水诗人一带而过。这首诗能够出现在本排行榜中,主要依赖于它在古代的影响力。 





第46名 沈佺期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1) 


高古浑厚,绝不似唐人所为。三、四迥出常度,结更雄厚深沉。 

(陆时雍《唐诗镜》)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7 在100篇中排名:58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20 在100篇中排名:58 

历代评点次数:19 在100篇中排名:35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0 在100篇中排名:77 

文学史录入次数:6 在100篇中排名:42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2360 在100篇中排名:100 

综合分值:0.4455 总排名:46 

卢家少妇郁金堂(2),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3),丹凤城南秋夜长(4)。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5)。 





【注释】 


(1) 题目又作《独不见》。 

(2) “卢家”句:用萧衍“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诗意。 

(3) 白狼河:即今辽宁境内的大凌河。 

(4) 丹凤城:因秦穆公女吹箫,凤降其城,故名。后为京城别称。 

(5) 流黄:此处指帷帐。 





指标解析 


古今说诗者谈起沈佺期的《独不见》时,都回避不开崔颢的《黄鹤楼》。宋代著名诗歌理论家严羽曾推《黄鹤楼》为“唐人七律第一”,而明代“前七子”的领袖何景明却独自标榜《独不见》方可称冠。由此导致了沈诗和崔诗在后世的优劣之争。明代的胡应麟和胡震亨两人,一谓其“起句千古骊珠,结语几成蛇足”,一谓其“六朝乐府变声,非律诗正格”,总之对沈诗颇有微词,认为其难称“第一”。而清代的几位大诗评家却都力挺沈诗,如沈德潜称其“骨高、气高、色泽情韵俱高”,方东树则称它“曲折婉圆转,如弹丸脱手,远包齐梁,高振唐音”,王夫之更是对何景明做出隔代回应,称《独不见》为“古今绝唱”。实际上,崔诗、沈诗各有所长,沈诗由乐府化出,崔诗则半古半律,二者虽然都不是律诗的正格,但各有令人称赏处。李白、严羽的推崇使《黄鹤楼》大放异彩,何景明敢于打破权威,独标沈诗,亦极大提高了《独不见》的受关注度。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若对比二诗的各项数据,便可看出《独不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难敌《黄鹤楼》。入选前者的古代选本只有7种,而入选后者的则高达17种,20世纪以来前者的入选率虽有所增加,但仍低于后者。《独不见》的历代评点资料也只有《黄鹤楼》的一半,这些都导致沈佺期这首七律仅位于排行榜第四十六名。它之所以能够为今天的读者所知,除了其自身的艺术魅力之外,与何景明的标榜有斩不断的关系。当然,如果没有与《黄鹤楼》高下之争的这段“公案”,《独不见》恐怕早已被历史淡忘了。可见名作的诞生,需要必然性,也有不少偶然性。 





第47名 李白 独坐敬亭山(1) 


白七言绝,佳;而五言绝,尤佳。此作于五言绝中,尤其佳者也。 

(徐增《而庵说唐诗》)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9 在100篇中排名:38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14 在100篇中排名:77 

历代评点次数:22 在100篇中排名:20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0 在100篇中排名:77 

文学史录入次数:4 在100篇中排名:64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68300 在100篇中排名:57 

综合分值:0.4449 总排名:47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2), 

只有敬亭山。 





【注释】 


(1)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北。《江南通志》卷一六:“(敬亭山)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2) 厌:满足。 





指标解析 


这是李白的一首山水小绝。与《蜀道难》和《梦游天姥吟留别》等长篇七古的奇谲瑰丽、峥嵘气象相比,《独坐敬亭山》则写景淡雅明丽,情调悠闲自得。如跟王维的辋川绝句相比,便可以看出,这淡雅明丽的写景中包含着诗人孤独的情怀,而潇洒闲适的情调中也暗涌出一腔桀骜之气,与王维恬淡安适的心境大有不同。它与后来柳宗元的《江雪》更加神似。在写景方面,白诗用鸟飞云去表现敬亭山的高远、清旷,柳诗同样用鸟飞径灭状出雪山的冥浩、孤寂。李白对坐看山,柳州独钓寒江,二人在诗的后半首都塑造了一个“孤独的自我”,而这“孤独”又都是以不屈为骨,以傲世为气。不同的是,李白以山为友,以“相看”写“独”,他的孤独感更加飘逸、疏宕,而柳州则将整个世界排拒于内心之外,以“独钓”写“独”,他的孤独感便更加倔强、逼仄。两人秉性不同,选字用音也有差别。白诗“闲”、“山”的平声韵给人悠长之感,柳诗“灭”、“雪”的入声韵给人狠重之气。这样两相对比,或许可以更好地把握李白其人其诗的气质和精神。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应该说,《独坐敬亭山》得到了历代评论家的一致赞赏,沈德潜称其“传独坐之神”。此外,“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诗意还被宋代大词人辛弃疾化用,写出了“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绝佳词句。这首诗在古代有9种选本入选,这一成绩和《静夜思》等量,都是李白五绝入选率最高的作品。但是20世纪以来的入选率有所下降,所以不如《静夜思》的声名远播。于是,它的综合名次位于李白诗歌的第五位。 





第48名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 


不说我想他,却说他想我,加一倍凄凉。 

(张谦宜《斋诗谈》)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11 在100篇中排名:16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16 在100篇中排名:68 

历代评点次数:16 在100篇中排名:49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1 在100篇中排名:62 

文学史录入次数:3 在100篇中排名:76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118700 在100篇中排名:31 

综合分值:0.4438 总排名:48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2)。 





【注释】 


(1) 诗题下原注:“时年十七。”当为王维少年时代的作品。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2) 茱萸(zhū yú):又名越椒,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传说重阳节插配茱萸,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指标解析 


七绝篇幅短小,直叙容易寡味,腾挪才会生姿。王维这首重阳节怀亲之作,既从我处写思亲之情,又从兄弟处写念我之意,亲情在我和兄弟之间往回流转,言简意长,感人至深。首句不避重叠,“异”字两出,声调直厉,强化了诗人他乡为客的孤独感、生疏感。次句缘于人们“逢节思亲”的普遍感受,但嵌入“每”、“倍”两个程度副词,说明诗人无时不思亲念故,到了佳节尤其敏感,“每逢佳节倍思亲”超越时空,成为世世代代传诵不衰的诗句。后两句诗人的思绪飞回到故乡,想当年每逢重阳,兄弟们结伴登高,插配茱萸,而今年却唯独少了我的身影。同时不同地,一片情相通。后人有谓王诗出于“《陟岵》之思”,其实人之常情,自然流露,又何必非学《诗经》才有。杜甫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白居易诗:“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皆是从对方着笔的佳构。王维这首七绝不仅设想新颖,更重要的是以情感真挚动人,所以这首少年之作的分量一点也不轻。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被古代选本多次选入,仅在清代就有7种入选,尤其是借家喻户晓的《唐诗三百首》的推广,更使得它声名远扬。不过相比之下,它在近现代的受关注程度有所下降,这是该诗仅仅名列排行榜第四十八名的原因所在。虽然现代选本、文学史不常提及它,但很多儿童从小都能背诵它,它和《静夜思》一样,在许多游子、华侨心中永远占有特殊的位置,这些都将延续它作为经典的生命力。 





第49名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1) 


《梦游天姥吟》胸次皆烟霞云石,无分毫尘浊,别是一副言语,故特为难道。 

(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4 在100篇中排名:89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27 在100篇中排名:8 

历代评点次数:13 在100篇中排名:75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23 在100篇中排名:6 

文学史录入次数:9 在100篇中排名:1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143600 在100篇中排名:18 

综合分值:0.4400 总排名:49 

海客谈瀛洲(2),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3)。 

天台四万八千丈(4),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5)。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6)。 

谢公宿处今尚在(7),渌水荡漾清猿啼(8), 

脚著谢公屐(9),身登青云梯(10)。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11)。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12),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13)。 

列缺霹雳(14),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15)。 

青冥浩荡不见底(16),日月照耀金银台(17)。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18)。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19)。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20)。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21),使我不得开心颜! 





【注释】 


(1) 诗题又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等。天姥,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东,东接天台山。 

(2) 瀛洲:传说中的仙山。 

(3) 赤城:山名,为天台山南门,土色皆赤。 

(4) 天台:山名。 

(5) 镜湖:又名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南。 

(6) 剡(shàn)溪:水名。 

(7) 谢公:指谢灵运,东晋末年至刘宋初年诗人。 

(8) 渌(lù)水:清水。 

(9) 谢公屐(jī):指谢灵运游山时穿的一种特制木鞋,鞋底下安着活动的锯齿,上山时抽去前齿,下山时抽去后齿。 

(10) 青云梯:形容高耸入云的山路。 

(11) 天鸡:《述异记》卷下:“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之鸡皆随之鸣。” 

(12) 殷(yǐn):这里作动词,震响。 

(13) 澹澹:水波动荡貌。 

(14) 列缺:闪电。 

(15) 訇(hōng)然:形容声音很大。 

(16) 青冥:青天。 

(17) 金银台:神仙所居之处。《史记·封禅书》载:蓬莱仙境“黄金银为宫阙”。 

(18) 云之君:指乘风云而降的仙人。 

(19) 怳(huǎng):猛然。 

(20) 向来:刚才。 

(21) 摧眉:低头。折腰:弯腰,委屈自己。陶渊明曾叹:“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指标解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奇诗。它记梦而落笔于世间,游仙却并非要寻求长生,想象奇特但并非全是虚托。从诗境来看,它“恍恍惚惚,奇奇幻幻”,但“诗境虽奇,脉理极细”;从句式来看,虽句法、音节极其变化,“然实自然入拍,非任意参差”。它的浪漫主义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人们带入梦幻之境,但其中又融入了诗人对名山大川壮丽之景的真实感受。亦幻亦真,虚实万变,跌宕起伏堪比《蜀道难》,恍惚迷离比肩《远别离》,这首诗是体现太白飘逸之风的典型篇章。落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横空而来,戛然而止,突兀非常,却耐人寻味。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李白长安三年,看似享尽尊荣,实则一介词臣,但他豪荡不羁、恃才放旷的个性难容于廊庙之下,于是,天宝三载(744)被玄宗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后,诗人曾和杜甫、高适等人同游梁宋,排遣愁绪。在东鲁的家中生活过一段时间,终究无处安放飞扬的灵魂,遂决定再次辞家漫游。《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上天入地的梦境是诗人心灵的躁动,也是抒泄心中长期郁积的愁绪。了解了这样的背景,便可知这不是一首逞才为景的诗篇,若只以华丽的辞藻、丰富的想象嘉许它,便体察不到诗人的深意。 

《梦游天姥吟留别》在古代的入选率并不高,只有4种选本入选,和《远别离》、《蜀道难》差不多,但是20世纪以来,它的入选率迅速攀升,不仅远远超过《远别离》,甚至比同样迅速拔起的《蜀道难》更胜一筹,一跃成为李白诗歌在选本中的入选之冠。除选本的大量选介外,《梦游天姥吟留别》还是高校文学史教材中不会漏掉的篇目,甚至在许多中学语文教材中,也能时常看到它的身影。于是,这首诗成为李白七古中最耀眼的篇章之一。 





第50名 李商隐 隋宫 


此诗全以议论驱驾事实,而复出以嵌空玲珑之笔,运以纵横排宕之气,无一笔呆写,无一句实砌,斯为咏史怀史之极。 

(杨逢春《唐诗绎》)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6 在100篇中排名:73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17 在100篇中排名:67 

历代评点次数:25 在100篇中排名:10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0 在100篇中排名:77 

文学史录入次数:4 在100篇中排名:64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28200 在100篇中排名:80 

综合分值:0.4396 总排名:50 

紫泉宫殿锁烟霞(1),欲取芜城作帝家(2)。 

玉玺不缘归日角(3),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4)? 





【注释】 


(1) 紫泉:即紫渊,因避唐高祖名李渊讳而改。代指长安宫殿。 

(2) 芜城,今扬州。 

(3) 日角:谓额骨中央部分隆起如日,古人附会是帝王之相。此指李渊。 

(4) “地下”二句:传说炀帝在江都曾梦见和陈后主相遇,席间曾请其宠妃张丽华表演《玉树后庭花》舞蹈。陈后主,即南朝陈的亡国之君陈叔宝。 





指标解析 


李商隐的咏史怀古诗,往往同题而不同体,如《马嵬二首》、《隋宫二首》、《南朝二首》等,均以七律和七绝各赋一首,其中七律之作多为名篇。除居于排行榜第四十二名的《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外,这首《隋宫》亦上榜居于第五十名。《隋宫》以隋炀帝杨广为题材,指出腐朽荒淫必导致国破家亡的道理,寓有深刻的历史教训。李商隐怀古诗有两个特点,一是用典密实,二是长于议论。但其用典化而不泥,议论措辞深婉,言简义丰。这首《隋宫》句句用典,如“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一联,“玉玺归日角”乃实,“锦帆到天涯”为虚,“不缘”二字设想大胆,“应是”二字则以“推算语,便连未有之事,一并托出”。温庭筠亦有“十幅锦帆风力满,连天展尽金芙蓉”的诗句,但贺裳认为:“虽竭力描写豪奢,不及李语更能状其无涯之欲。”落句典出《隋遗录》,但变“梦中”为“地下”,可谓辛辣之极、沉痛之极,而“若逢”、“岂宜”等揣测的语气,亦有四两拨千斤之势,平淡中极有深意。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这首诗是李商隐咏史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七律中的范例。王安石曾曰:“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唯义山一人而已。”方回亦曰:“义山诗感事托讽,运意深曲,佳处往往逼杜。”以这首《隋宫》来看,顿挫沉着、深僻透彻,确有老杜之风。古今评家对该诗赞赏颇多,选家亦常青眼相加,遂多次选入选本。但是现当代文学史未给予很高的重视,专业研究论文一项亦无甚成果,导致其总体知名度不如古代。 





第51名 岑参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1) 


岑参最善七言,兴意音律不减王维,乃盛唐宗匠。此篇颉颃王、杜,千古脍炙,贵乎皆见“早朝”二字。中间二联分大小景,结引故实,亲切条畅。 

(顾璘《批点唐音》)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12 在100篇中排名:9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2 在100篇中排名:99 

历代评点次数:27 在100篇中排名:4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0 在100篇中排名:77 

文学史录入次数:0 在100篇中排名:97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3152 在100篇中排名:99 

综合分值:0.4383 总排名:51 

鸡鸣紫陌曙光寒(2),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3)。 

花迎剑珮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4),阳春一曲和皆难。 





【注释】 


(1) 贾至:唐代文学家,天宝末任中书舍人。大明宫:唐代长安的主要宫殿之一,自高宗起,唐朝的帝王们大都在大明宫居住和处理朝政。 

(2) 紫陌:京都的道路。 

(3) 仙仗:指皇帝的仪仗。 

(4) 凤凰池:也称凤池,指中书省。 





指标解析 


岑参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但他在百首名篇中的第一首诗,不是今人所熟悉的那些描写边塞奇景的诗篇,却是一首典重华贵、格律精严的宫廷奉和诗,这样的结果多少有点令人诧异。这首奉和诗之所以能够成为岑参的第一名篇,直接原因是历代选家和诗评家的大力推崇。在岑参诗歌中,它是历代点评率和古代选本中入选率最高的一首。而之所以如此受到关注,与它的“身份”大有关系。 

原本这是一首唱和贾至舍人早朝诗的作品,同题唱和的还有杜甫和王维,加上贾至原作,同题之作共四首,而且都是大家手笔。所以四诗孰优孰劣便为后世诗评家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话题。大致认为“贾作平平”,“杜公不足骖驾”,惟岑、王二诗“力量相当”,难分轩轾。明代胡应麟也说王、岑二诗“力量相当”,但岑诗颔联“气势迫促”,“遂令全篇音韵乖觉”,王诗颔联则“高华博大”,“遂令全首改色”,总评“岑以格胜,王以调胜;岑以篇胜,王以句胜”。又有后世不少诗评家认为岑诗更胜一筹,可为第一,如明代的周敬、周珽、陆时雍、邢昉等人,清代的黄生、吴昌祺、方东树、施补华等人。周敬甚至认为岑诗可为“唐七律压卷”,能够凌驾杜甫、比肩王维甚至有所超越,拥有这些赞誉,岑参这首诗自然赢得了不少选家的青睐,于是成为岑诗入选率最高的一首。 

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 



奇怪的是,20世纪以来,这首诗几乎在选本和文学史中销声匿迹了,以至于提起岑参,对这首《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知者寥寥。事实上,岑参的应制诗如五律《寄左省杜拾遗》等,在古代的入选率也很高,大大超过了今人熟悉的《白雪歌》、《轮台歌》等边塞诗。现当代学界过分强调岑参边塞诗的成就,而对他那些雍容典雅、浑厚持重的奉和诗、应制诗评价很低。其实,这些五、七言格律诗代表着岑参诗歌的另一面成就,今人不应如此轻视。 





第52名 杜荀鹤 春宫怨 


杜荀鹤诗鄙俚近俗,惟《宫词》为唐第一。故谚云:“杜诗三百首,惟在一联中,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是也。 

(毕仲询《幕府燕闲录》)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10 在100篇中排名:26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6 在100篇中排名:94 

历代评点次数:26 在100篇中排名:5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0 在100篇中排名:77 

文学史录入次数:3 在100篇中排名:76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11030 在100篇中排名:93 

综合分值:0.4370 总排名:52 

早被婵娟误(1),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2),相忆采芙蓉。 





【注释】 


(1) 婵娟:容貌美好。 

(2) 越溪女:指西施浣纱时的女伴。越溪,即若耶溪,今名平水江,在浙江绍兴,是当年西施浣纱的地方,这里借指宫女的家乡。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指标解析 


“杜诗三百首,惟在一联中,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这是晚唐五代流行的一句俗谚。“杜”乃杜荀鹤,他的诗集《唐风集》共收诗三百余首,但最为世人称赏的“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一联,出于压卷之作《春宫怨》。杜荀鹤的诗歌在后世毁誉参半,或云其“诗句鄙恶”,或云其“直入风雅,亦工部之的派也”,但无论褒贬,《春宫怨》这首诗却得到了历代评选家们的一致称赞。 

颈联是这首诗的名句,近人俞陛云曰:“用‘碎’字、‘重’字,固见体物之工,更见宫女无聊,借春光以自遣,故鸟声花影体会入微。”作为宫怨诗,这首诗最大的亮点应是颔联。后宫佳丽三千,独以容貌邀宠,总有色衰之时,况且擅宠之人无不工于心计、巧言令色,作者不曾道破此理,只云“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便觉深婉含蓄,陆时雍称其“善怨”,贺裳激赞此乃“千古透论”。从题面来看,这是一首宫怨诗,而其中何尝没有君臣之理?江盈科即曰:“君臣上下遇合处,情皆若此。”黄生亦云:“此感士不遇之作也。” 

此诗体物精微,善写怨情,而且托兴深婉,《唐诗汇评》收录有关此诗的历代评论多达26条,而且它在古代选本中的入选率也很高。但是到了现当代,杜荀鹤其人其诗都不大受重视,唐诗选本不甚关注他的诗歌,文学史教材在提到他时,一般也只是提到《山中寡妇》、《再经胡城县》这些现实主义题材的诗歌,这和王昌龄的宫怨闺情诗在现当代不如他的边塞诗著名同出一辙。文学史观的褊狭,会遮蔽许多名篇佳作。 





第53名 杜甫 望岳(1) 


《望岳》诗云“齐鲁青末了”,《洞庭》诗云“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语既高妙有力,而言东岳与洞庭之大,无过于此。后来文士极力道之,终有限量,益知其不可及。 

(范温《潜溪诗眼》)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7 在100篇中排名:58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22 在100篇中排名:42 

历代评点次数:17 在100篇中排名:46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9 在100篇中排名:26 

文学史录入次数:4 在100篇中排名:64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180500 在100篇中排名:15 

综合分值:0.4363 总排名:53 

岱宗夫如何(2)?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 





【注释】 


(1) 岳:此指东岳泰山,在今山东泰安城北。 

(2)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夫(fú):发语词,无实义。 

(3) 眦(zì):眼角。 

(4) “会当”二句:此处化用《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句意。 





指标解析 


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应试落第的杜甫开始了漫游生活,此诗为他山东省亲时所作。 

据两《唐书》记载,杜诗原有六十卷,但至宋代王洙编订杜诗时仅有二十卷。早期诗篇大量散佚,现存的一千四百余首诗,多为杜甫中后期作品。五律《望岳》是杜甫现存的早期诗篇之一。杜甫生于唐玄宗登基之年,可以说是伴随着“开元盛世”成长的。早期的他,豪迈乐观、充满建功立业的热情,一心想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仇兆鳌《杜诗详注序》曰:“甫当开元全盛时,南游吴越,北抵齐赵,浩然有跨八荒、凌九霄之志。”虽然杜甫写此诗之前才经历了应举落榜,但诗中没有丝毫怨艾和失落,反而充盈着勃勃的雄心和自信的情绪。他虽未实际登山,但泰山之绵延万里、高耸入云和灵秀所钟,已在“望”和遥想中化为诗句。“齐鲁青未了”是历代诗评家们赞赏不已的一句,刘辰翁曰“五字雄盖一世”,沈德潜曰“五字已尽泰山”,明代莫如忠的《登东郡望岳楼》诗则曰:“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更道出了这五字对造化之功的永恒摹写。中间两联境界开阔、炼字工确,已显示出杜甫过人的才华,而落句掷地有声的十字,更像是意气风发的诗人勇攀高峰、志在建立丰功伟业的誓词。这一联不仅为早年杜甫昂扬意气的状态做了最好的注脚,也激励着世世代代的读者不懈地追求人生理想,勇攀事业的高峰。该诗虽是杜甫少年之作,但笔力雄健,气骨峥嵘,其才华和胸襟,令后世咏泰山之人望尘莫及。它不但得到了历代诗评家们的众扣交誉,也是诗歌选本中的常见作品。这首诗在本排行榜中位列第五十三,是杜甫十七首入围名篇中的第七首。除这首望泰山的《望岳》外,杜甫还有两首同题之诗,乃是望西岳华山和南岳衡山,分别作于中年和暮年。三诗相比,诗人之经历和心境已发生重大变化,不可同日而语。早年的这首《望岳》不仅是三首中最驰名的一首,也是杜集中最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第54名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1) 


极平淡,亦极新异,宜顾况之倾倒也。 

(范大士《历代诗发》)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7 在100篇中排名:58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23 在100篇中排名:33 

历代评点次数:16 在100篇中排名:49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1 在100篇中排名:62 

文学史录入次数:5 在100篇中排名:51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79700 在100篇中排名:53 

综合分值:0.4354 总排名:54 

离离原上草(2),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3)。 





【注释】 


(1)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2) 离离:繁茂的样子。 

(3) “又送”二句: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指标解析 


经典的背后大多有一段故事,李白《蜀道难》传出贺知章“金龟换酒”的佳话,王之涣《凉州词》有段“旗亭画壁”的趣谈,白居易的这首少年之作也有一则轶闻广为流传。相传少年白居易曾带着自己的诗集去拜谒大诗人顾况,顾况一看他的名字就调侃道:“长安米价很贵的,要想居住可不容易哩!”但当他翻开诗集第一页时,未及读完一首五律,便马上改口赞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在长安居住也不成问题!”令顾况对白居易刮目相看的正是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后来,《新唐书》又将这则轶闻收录,极大地扩大了这首诗的知名度。 

白居易的存诗数量相当多,有“诗王”之称,所以选家在编选诗集时,对白诗的选择范围十分宽泛,因而诗歌的重复率不是很高。但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被7种选本入选,“出镜率”相对已经很高了。现当代的唐诗选本也基本不会漏收这首诗,有多达23种选本入选,文学史上也都会提及它。这一切固然取决于诗歌本身的艺术成就,但也与那则轶闻不无关系。名流的印可往往能够吸引众多选家和评家的目光,也更容易被广大的读者了解和喜爱。现在我们还可以从小学生的语文教材中时常见到这首诗,尤其是前四句,几乎人人能诵。当年白居易编撰诗集时,就以这首诗作为压卷之作,看来是很有预见的。 





第55名 岑参 逢入京使(1) 


叙事真切,自是客中绝唱。 

(唐汝询《唐诗解》)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10 在100篇中排名:26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20 在100篇中排名:58 

历代评点次数:10 在100篇中排名:90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0 在100篇中排名:77 

文学史录入次数:6 在100篇中排名:42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28100 在100篇中排名:81 

综合分值:0.4354 总排名:55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2)。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 


(1) 入京使:回长安的使者。 

(2) 龙钟:沾湿的意思。 





指标解析 


岑参有长期塞外生活的经历,虽然大多时候是出于建功立业的主动追求,但他对故乡的留恋和对亲人的思念并不因此而减淡。玄宗天宝八载(749),他自长安赴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充任掌书记,途中遇使者入京,欲修家书使其捎回,但客途匆忙,无纸无笔,只能改传平安口信,七绝《逢入京使》就是旅途中这一经历的剪影。前两句以诗人对故乡的不舍之情作铺垫,“马上相逢无纸笔”七字一转,直叙旅况,妙语天成,状尽客途情景。落句“凭君传语报平安”使全诗情感达到高潮。诗人“不报客况而报平安”,不仅仅是因为家书难修不便报告客况,更是因为游子在外,千言万语都不抵“平安”二字,所以“报平安”是客子对家人最好的慰藉。岑参另有《赴北庭度陇思家》诗曰:“陇山鹦鹉能言语,为报家人数寄书。”也表达了同样的诗意,但远不如“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七字来得自然、显得天成。 

《逢入京使》句短意长,和岑参雍容华贵的应制律诗、飞扬奇丽的边塞歌行相比,它没有刻意的布局,也没有华丽的辞藻,它只是一味“真率”,但正是这再平凡不过的事件、再常见不过的情感,诗人用“家常话”道出,便说出了“人人胸臆中语”,沈德潜因此推为“绝唱”。所以,当岑参的应制律诗和边塞歌行在诗歌史的评价上随着朝代的更迭忽起忽落时,《逢入京使》这首小诗却从未离开过人们的视线,至今仍在选本和文学史上保留着一定的地位,是人们经常吟诵的诗篇。 





第56名 杜甫 春望 


此第一等好诗,想天宝、至德以至大历之乱,不忍读也。 

(方回《瀛奎律髓》)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7 在100篇中排名:58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24 在100篇中排名:26 

历代评点次数:12 在100篇中排名:83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12 在100篇中排名:13 

文学史录入次数:5 在100篇中排名:51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304200 在100篇中排名:4 

综合分值:0.4343 总排名:56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 





【注释】 


(1) “感时”二句:指诗人因感伤时事,牵挂亲人,所以见花开而落泪,闻鸟鸣也心惊。一说,因为感时,花也溅泪,因为恨别,鸟也惊心。时,时局。 

(2) 浑:简直。胜:能承受。 





指标解析 


杜甫的许多诗歌可以当做历史来读,这首《春望》就是肃宗至德二载(757)三月,杜甫在沦陷的长安城中所作,真实记录下了长安被安史叛军洗掠一空后的春景。开篇没有铺垫,劈头便是“国破山河在”,一个“破”字直击人心,而大自然却始终是“山形依旧枕寒流”,春风一到,草木抽芽,而一个“深”字又透出多少荒凉与衰败!这和南宋姜夔的《扬州慢》有异曲同工之妙:“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尤厌言兵。”春景与衰景对举,更令人触目。颔联的修辞很新颖别致:花鸟乃无情之物,所谓“感时”、“溅泪”都只是诗人的移情而已。颈联是这首诗最真挚动人之处,在烽火连天、历久不绝的战乱年代,试问还有什么能比一封家书更值得人们期盼?平常的情感最打动人,钟惺评颈联虽“烂熟”,却“入口不厌”,原因正在此。这一联也因此成为战乱中人们经常吟诵的两句诗。在古代选本中,《春望》的入选率平平,但随着时代推进,它越来越受到选家们的喜爱。除了文学史经常提及它以外,许多中学语文教材也常将其编入。20世纪以它为主题的专业论文亦多达12篇。这一切都与20世纪前期中国社会的历史背景有直接联系,它让我们从老杜身上领略到了诗人沉痛的爱国情怀,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这首诗在杜甫十七首上榜诗歌中排在第八名。 





第57名 杜牧 九日齐山登高(1) 


一句七字,写出当时一俯一仰,无限神理。异日东坡《后赤壁赋》“人影在地,仰见明月”,便是一付印板也。 

(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8 在100篇中排名:45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11 在100篇中排名:86 

历代评点次数:25 在100篇中排名:10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1 在100篇中排名:62 

文学史录入次数:4 在100篇中排名:64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27400 在100篇中排名:83 

综合分值:0.4323 总排名:57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2),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3)。 





【注释】 


(1) 九日:九月九日重阳节。齐山:在今安徽贵池东南。 

(2) 酩酊(mǐng dǐng):大醉。 

(3) “牛山”句:《晏子春秋·内篇谏上》:“(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牛山,在今山东淄博南。 





指标解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任池州刺史之时,诗中的客是比杜牧年长的朋友张祜,他诗名早著却一直仕途不顺,此次来访杜牧,二人于重阳佳节登临齐山,俯察秋水,仰观秋雁;远望秋山,近赏秋菊;齐饮美酒,共话人生。作者借诗劝解友人,也未尝不是自我排解。杜牧本有“平生五色衣,愿补舜衣裳”的远大抱负,但终究只能在一些无关痛痒的职位上蹉跎岁月。读这首诗,我们会从诗歌的用典和用词中明显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跌宕。“尘世难逢开口笑”,《庄子》:“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情调压抑;后紧补一句“菊花须插满头归”,《艺文类聚》卷四引《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留,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借陶潜事典极写清狂之态,逸兴如飞,这比宋代隐逸词人朱敦儒的“且插梅花醉洛阳”更加疏狂和热烈;紧接着又说“酩酊大醉”,看似放达到极限,却透出悲愤与凄凉景象;后句果然补出一个“恨”字,却冠以夺目的“不用”二字,“只如此”三字写出古今几多无奈;“牛山沾衣”中又嵌入“何必”一词,虚词的频繁使用透露出作者复杂矛盾的心理。作者的失落、郁愤都在看似放达又不乏冷嘲的感慨中结束,余味无穷。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这首诗在后世评价颇高,只首句就博得不少赞誉,清代大才子金圣叹说它“一俯一仰,无限神理”,周咏棠说它“尤画手所不到”,潘德舆直将首句列为晚唐五七律名句中的第一等,说它“风力郁盘”,而清末吴汝纶对其整体评价则更高:“此等诗,自杜公外,盖不多见,当为小杜七律中第一。”翻检各种唐诗选本,会发现它在宋元之际的入选率很高,难怪有人说这首诗是“真正宋调之祖”。总体上看,它在现当代的影响力明显不如古代,无论是选本的入选率,还是研究论文的关注度,或者在文学史中的地位。这首诗的经典地位,是古代评选家们奠定的,今后如何定位这首诗,令人期待。 





第58名 王昌龄 闺怨(1) 


宫情闺怨作者多矣,未有如此篇与《青楼曲》二首,雍容浑含,明白简易,真有雅音,绝句中之极品也。 

(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10 在100篇中排名:26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18 在100篇中排名:63 

历代评点次数:11 在100篇中排名:86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2 在100篇中排名:53 

文学史录入次数:8 在100篇中排名:13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43100 在100篇中排名:69 

综合分值:0.4323 总排名:58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2), 

悔教夫婿觅封侯。 





【注释】 


(1) 闺怨:古人“闺怨”之作,一般是写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妇的离别相思之情。闺,女子的居室。 

(2) 陌(mò)头:大路上。杨柳:柳谐音“留”,古人离别时有折柳相赠的习俗。 





指标解析 


《诗经·伯兮》有诗句曰:“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但《闺怨》中的少妇好像并不在意“女为悦己者容”的道理,她在春光明媚之时精心打扮一番,登上翠楼赏玩春色,似有意与姹紫嫣红媲美。直到当她瞥见“陌头杨柳色”,眼前仿佛浮现出当年她与丈夫柳下相别时的情景。春色年年,年年春色,丈夫一去经年,自身却茕茕孑立,眼看韶光难再,真悔当初不该劝夫辞家、觅功封侯。 

唐人《远将归曲》末句云:“去愿车轮迟,回思马蹄速。但令在家相对贫,不愿离家金绕身。”王昌龄取此诗意,但在布局谋篇上却巧有安排。欲言愁,却先以“不愁”衬托,陡转直下,生动有致,蒋仲舒称其“有转折,是章法”。事实上,“少妇”若真“不知愁”,便不会因物而感,因感而“悔”。这和李白的《静夜思》一样,潜意识中的情感一经触动,便波澜迭起。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能于极短的篇幅中变幻章法,又透露出轻快活泼的韵律,这样的“闺怨”仿佛只是春风里的一点忧伤,和那些沉重凄婉、令人愁肠难遣的宫怨诗自不相同。从历代选本选诗来看,它在古代选本中的入选率仅次于《长信秋词》,超过了王昌龄的边塞诗。但是20世纪以来,王昌龄的边塞诗成了他的研究热点,宫怨闺情诗的关注度却大幅下降,可见不同时期的接受史对于王昌龄诗的关注点自是不同。 





第59名 王维 终南别业(1) 


行所无事,一片化机。右丞五言律有二种:一种以清远胜,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也;一种以雄浑胜,如“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是也。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12 在100篇中排名:9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4 在100篇中排名:96 

历代评点次数:21 在100篇中排名:25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0 在100篇中排名:77 

文学史录入次数:5 在100篇中排名:51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135500 在100篇中排名:24 

综合分值:0.4310 总排名:59 

中岁颇好道(2),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3)。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4),谈笑无还期(5)。 





【注释】 


(1) 终南别业:指终南山上作者的别墅。 

(2) 道:这里指佛理。 

(3) 胜事:快意的事。 

(4) 林叟:老翁。 

(5) 无还期:无一定时间。 





指标解析 


《终南别业》与《终南山》都是王维写终南山的名作。但《终南山》六句写景,落句抒怀,谋篇与杜甫的《望岳》相似;《终南别业》则重在写意,嵌以景句,格局与王维自己的《酬张少府》如出一辙。“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既是《终南别业》中唯一的景句,也是全诗意境所在,和《酬张少府》中“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一联,都景中藏禅,堪称“化机”。杜甫的“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或可与其共读。结尾曰“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便将中年王维闲适、朗达的心境托于眼前,这比《山居秋暝》中“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孤高更达观,也比《酬张少府》中“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的意境更明朗。“谈笑”的内容使人联想起陶潜的“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无还期”又让人浮想起王质观棋烂柯于山中的高情神韵。《终南别业》表现了王维隐居终南山时恬静的中年心境,是他山水诗中不可缺少的名篇。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终南别业》在古代的入选率,仅次于《送元二使安西》和《终南山》,评点率则是王维诗作之冠。在古人眼里它绝对堪称王维山水诗的代表作,其影响力也在《山居秋暝》等诗之上。但是20世纪以来,这首诗不仅入选率一落千丈,几乎有淡出唐诗选本的趋势,甚至没有一篇研究论文与其相关。它的古今落差比《过香积寺》更严重。这其中的变迁,值得研究。 





第60名 李商隐 无题 


玉谿《无题》诸作,深情丽藻,千古无双,读之但觉魂摇心死,亦不能明言其所以佳也。 

(周咏棠《唐贤小三昧集续集》)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2 在100篇中排名:99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24 在100篇中排名:26 

历代评点次数:18 在100篇中排名:39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18 在100篇中排名:9 

文学史录入次数:9 在100篇中排名:1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260600 在100篇中排名:6 

综合分值:0.4291 总排名:60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1),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2),青鸟殷勤为探看(3)。 





【注释】 


(1) 云鬓:青年女子的头发,浓密如云。代指青春年华。 

(2) 蓬山:即蓬莱山,传说中的海上有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这里指思念者所在的地方。 

(3) 青鸟:神话中的鸟,是女神西王母的信使,指传递消息的人。 





指标解析 


李商隐以《无题》为名的诗歌有近二十首,如“相见时难别亦难”、“昨夜星辰昨夜风”、“来是空言去绝踪”、“飒飒东风细雨来”、“凤尾香罗薄几重”、“重帏深下莫愁堂”和“万里风波一叶舟”等,都是七律中的名作。这还不包括许多取全诗首字为题的诗歌,如《碧城三首》、《碧瓦》、《为有》、《日射》、《一片》和《玉山》等等,它们亦是变形的无题诗。李商隐的“无题”诗中,数“解人难”的《锦瑟》最为著名,其次就是这首“相见时难别亦难”了。该诗的主旨虽不如《锦瑟》扑朔迷离,但要给出确解亦属不易。表面上看,它似乎描写的是恋人之间沉重的分别和别后彻骨的相思,但也有诗评家以为其乃隐喻“感士不遇”或隐曲地表达求荐之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全诗的名句,正如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所言:“一息尚存,志不稍懈,可以言情,可以喻道。”无论是言情或是喻道,这两句诗都可以用来表现至死不渝的信念。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这首诗在后世,尤其是在清代评价颇高,被陆次云评为“《无题》诸篇之冠”,主言情之说的赵臣瑗赞其为“惊天地泣鬼神”之文,与《玉台新咏》、《香奁集》等判若天壤。梅成栋在《精选七律耐吟集》中称:“镂心刻骨之词,千秋情语,无出其右。”赞美之词,无以复加。 

这首《无题》诗在古代选本中仅入选2种,比入选5次的《锦瑟》更少,但在现当代骤增至24种,比入选17次的《锦瑟》上升得更快,而且文学史上对这首诗几乎是全篇引用,作为《无题》诗的代表作来介绍。《锦瑟》和这首《无题》诗能够进入排行榜,并取得这样的名次,一是与历代评家们的热衷探讨有关,二是与李商隐“无题诗”在现当代的研究热度有关。 





第61名 杜牧 江南春绝句 


二十八字中写出江南春景,真有吴道子于大同殿画嘉陵山水手段,更恐画不能到此耳。 

(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8 在100篇中排名:45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22 在100篇中排名:42 

历代评点次数:14 在100篇中排名:70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3 在100篇中排名:41 

文学史录入次数:5 在100篇中排名:51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46500 在100篇中排名:66 

综合分值:0.4254 总排名:61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1), 

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 


(1) 南朝:东晋后在建康(今南京)建都的宋、齐、梁、陈四朝合称南朝。四百八十寺:当时的统治者都好佛,修建了大量寺院。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约数。 





指标解析 


这是杜牧又一首脍炙人口的七绝,至今还经常被小学生们背诵。它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呈现出来的内涵却相当丰富。这幅“江南烟雨图”,不仅景色秀丽,还富有声响,清脆婉转的莺啼露出一片生机,翠叶映衬着红花,春水倒映着画船,转过青绿的山郭,忽见一面酒旗在村头迎风招展,使人顿时感到一阵惬意和喜悦。如此细密景物排列,不由使人想起张继的《枫桥夜泊》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然而后二句的“四百八十寺”才是作者要重点展现给读者的,他在轻快的景物描写中忽然一笔勾勒出寺庙的飞檐翔宇,轻问一句:“多少楼台烟雨中?”是唏嘘繁华的不再?还是讽刺今天的覆辙重蹈?作者并未说明,只留待读者在烟雨中体会、深思。杜牧的怀古诗经常采用景中藏讽的手法,尤其是在乐景中藏哀情,发人深省,《泊秦淮》如此,本诗亦如此。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在历史上还引发过一场穿越时空的辩论。明代杨慎认为杜牧“千里”用词不准,遂改为“十里”,清人何文焕对此激烈反对,认为杜牧诗题曰《江南春》,“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曰“千里”是“诗家善立题者也”。近代学者刘永济虽然对何文焕所谓的“诗家善立题”稍有异议,但同样认为杨慎解诗“拘泥可笑”。可见,过分执著于字面的现实意义,妨碍了诗歌的形象美感。欧阳修对“夜半钟”和“滁州西涧”的考察和杨慎改“千里”为“十里”的做法,都引起了后世许多诗评家的不满。但是从诗歌接受史的角度来看,不同的声音也为诗歌带来持久的活力。从各项指标来看,这首诗主要是靠在选本中的高入选率而进入前百名的,排名一直维持在四十名左右,文学史上也有它的一席之地,出色的写景和巧妙的讽刺使它雅俗共赏,称其为经典是情理之中的事。 





第62名 孟浩然 春晓 


此古今传诵之作,佳处在人人所常有,唯浩然能道出也。闻风雨而惜落花,不但可诗人清致,且有屈子‘哀众芳之零落’之感也。 

(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7 在100篇中排名:72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21 在100篇中排名:51 

历代评点次数:13 在100篇中排名:75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6 在100篇中排名:32 

文学史录入次数:6 在100篇中排名:42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196500 在100篇中排名:13 

综合分值:0.4214 总排名:6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指标解析 


《春晓》是连尚未识字的孩童都能倒背如流的一首小诗,它文字清透,并不高深,却清淡雅致,惹人喜爱。诗人被清晨的鸟鸣从梦中唤醒,是他贪睡吗?不是。原来是昨晚的风雨声扰了他的睡眠,他在彻夜为院中的花儿担心,所以天明才睡去,可是才一醒来,就关切地念起花来,不知被风雨吹落几何?惜春情绪在轻轻一问中流露,没有“痴心儿女挽留春”的执著,只有一种淡淡的惋惜之情。严羽曾说孟浩然诗“一味妙悟而已”,如此等在夜雨中洞察春花的凋零,非仅有才力者能够感于心并形诸于言。虽然这首小诗在古今选本中的入选率并不是很高,但它的诗意却常在后人的诗词中延伸:如晚唐韩偓的《懒起》:“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乃袭《春晓》诗意而来,宋代才女李清照的《如梦令》在此基础上更为细腻、曲折地道出了惜花人的心情:“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还有著名词人辛弃疾的《摸鱼儿》:“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都多少受到《春晓》诗意的浸润。20世纪,孟浩然的诗歌以《过故人庄》拥有的单篇论文最多,其次便是《春晓》,这首小儿能诵的作品受到专业研究者的如此关注,这证明它的确是一首雅俗共赏的作品。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第63名 杜甫 九日蓝田崔氏庄 


老杜七言律全篇可法,……《九日》、《登高》……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自是千秋鼻祖。 

(胡应麟《诗薮》)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8 在100篇中排名:45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4 在100篇中排名:96 

历代评点次数:32 在100篇中排名:2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0 在100篇中排名:77 

文学史录入次数:0 在100篇中排名:97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6030 在100篇中排名:97 

综合分值:0.4205 总排名:63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1),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2),玉山高并两峰寒(3)。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注释】 


(1) 吹帽:用“孟嘉落帽”的典故。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月九日,温集群僚燕集龙山,风吹孟嘉帽落,孟嘉举止自若。 

(2) 蓝水:蓝田有水,出玉石。 

(3) 玉山:即蓝田山。 





指标解析 


杜甫七律佳篇众多,这首《九日蓝田崔氏庄》只能算一首“过气”的名篇。它在古代是杜诗入选率第三的诗作,仅次于《登岳阳楼》和《旅夜书怀》,更是杜诗评点率之冠,在百首名篇中仅次于崔颢的《黄鹤楼》。检阅历代评点,会发现它曾经是杜甫七律中最负盛名的诗章。宋人杨万里是较早将其从杜律中拈出并极力推崇的人,后世诗评家至有称其“古今绝调”、“杜律第一”者。颔联是评述的热点之一,诗人巧用古事,翻出新意,极为宋人称赞,但亦有人指出“脱帽”、“正冠”有合掌之嫌,或褒或贬,众说纷纭。颈联写蓝田壮观之景,回到题面,深受清人称赞,浦起龙评为“截断众流句”。落句归至“九日”,“借山水无恙,衬人事难知”,意味深长,评家所谓“叹老”、“不服老”、“善怨”之意,皆包容于此联中,“醉”字极有神理。唐人九日诗甚多,如高适曰:“纵使登高只断肠,不如独坐空搔首。”杜牧曰:“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皆是因愁而发,但高适之愁逼仄难遣,杜牧之愁放荡激切,和杜甫旷达的哀愁毕竟不同。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遗憾的是,这首《九日蓝田崔氏庄》在20世纪的唐诗选本中已很少见到,37种选本中仅有4种将其选入,9种文学史对此诗也只字不提,研究论文中无一篇以该诗为对象。古时之显赫和今日之落寞,在这首诗的接受史上体现得竟是如此明显。 





第64名 温庭筠 商山早行(1) 


此诗三、四二语,庭筠以之名于世,信古今绝唱。 

(周敬、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5 在100篇中排名:82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18 在100篇中排名:63 

历代评点次数:22 在100篇中排名:20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1 在100篇中排名:62 

文学史录入次数:5 在100篇中排名:51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40300 在100篇中排名:71 

综合分值:0.4182 总排名:64 

晨起动征铎(2),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3),枳花照驿墙(4)。 

因思杜陵梦(5),凫雁满回塘(6)。 





【注释】 


(1) 商山:位于陕西丹凤城西。 

(2) 征铎:远行马车所挂的铃。 

(3) 槲(hú):一种落叶乔木。 

(4) 枳: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驿: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5) 杜陵:汉宣帝刘询的陵邑。在今西安东南。 

(6) 凫:野鸭。 





指标解析 


提起温庭筠,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词史上的“花间鼻祖”和他那些绮丽精致的词句。而在晚唐,他亦以诗名闻于天下,与当时诗风绮艳的李商隐并称“温李”。“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温庭筠最负盛名的两诗句。诗人在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商山时宿于驿站,闻鸡上路,早行之景在笔下铺成一幅天然图画,梅尧臣认为此二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而“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又能见于言外。欧阳修还仿作了两句诗:“鸟声梅店雨,野色柳桥春。”但显然有效颦之嫌。温诗十字所用意象全为羁旅早行常见之物:鸡声、茅店、晓月、人迹、板桥、清霜,清代盛传敏云:“非行路之人,不知此景之真。”看似寓目即景,不费安排,实则暗藏机巧。明人李东阳曰:“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所谓“闲字”,乃形容词、动词等,所谓“紧关物色字样”,乃名词。这只要读一下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和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可知晓,这些名句都以巧妙地罗列意象而著称,但相较而言,只有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纯用名词,所以更觉天然。 

晚唐写景佳句多从小处着眼,体物精细,这与盛唐诗人从大处落笔,惟写气象不同。胡应麟曾拈出三联景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认为“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而盛、中、晚界限斩然”,可见温诗的典型性。虽然这首诗的评点率很高,但全篇采录的古代选本却很少,这与它有句无篇不无关系。尽管20世纪以来这首诗的入选率多有提高,但文学史对温诗的重视仍远不如温词。其实,温庭筠除了《商山早行》外,他的乐府诗亦有颇高的成就,如“象尺熏炉未觉秋,碧池已有新莲子“、“荷心有露似骊珠,不是真圆亦摇荡”等,均体物细腻,摇曳多姿,清人薛雪甚至说:“温飞卿,晚唐之‘李青莲’也,其乐府最精,义山亦不及。”而像“百舌问花花不语,低迴似恨横塘雨。蜂争粉蕊蝶分香,不似垂杨惜金缕”这样的诗句,已十分接近他的词调。所以,温诗应该得到一定的重视。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第65名 王维 使至塞上 


右丞每于后四句入妙,前以平语养之,遂成完作。一结平好,蕴藉遂已迥异。盖用景写意,景显意微,作者之极致也。 

(王夫之《唐诗评选》)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6 在100篇中排名:73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24 在100篇中排名:26 

历代评点次数:14 在100篇中排名:70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0 在100篇中排名:77 

文学史录入次数:6 在100篇中排名:42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333900 在100篇中排名:3 

综合分值:0.4150 总排名:65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1)。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2),都护在燕然(3)。 





【注释】 


(1) 属国:指附属于中原朝廷的少数民族。居延:地名,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2) 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jì):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3) 都护:官名。唐朝在西北置六大都护府,每府设都护负责辖区事务。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 





指标解析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朝廷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慰问将士,查访军情。在赴凉州途中,王维遇到通讯的骑兵,得知主帅破敌之后尚在前线未归。面对奇异的边地之景,怀着壮伟的凯旋心情,诗人写下了五律《使至塞上》。这首诗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闻名遐迩,它境界壮阔,气象浑融,画面简朗,字炼意工。《红楼梦》中香菱学诗一回对此有非常精彩的点评:“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比起前代说诗者的点到即止,香菱的鉴赏更能激发读者的切身体会。“无理”、“太俗”,的确是“直”、“圆”给人的第一印象,但她结合经历,仔细寻味,终于认识到它们的传神之处,“不琢而佳”,妙语天成。 

和《观猎》、《出塞》等边塞诗相比,《使至塞上》没有激烈的场面,而以写景胜出,和岑参主写景的边塞歌行更为接近。这首诗在古代的入选率并不算高,仅有6种选本入选,既不能和王维那些澄明精致的山水诗相比,也不及《观猎》受选家重视。但是20世纪以来,《使至塞上》的入选率迅速攀升,仅次于《送元二使安西》和《山居秋暝》,跻身王维诗歌中入选率的前三甲。 





第66名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1) 


李君虞绝句,专以此擅场,所谓率真语,天然画也。 

(黄叔灿《唐诗笺注》)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7 在100篇中排名:58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23 在100篇中排名:33 

历代评点次数:11 在100篇中排名:86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2 在100篇中排名:53 

文学史录入次数:6 在100篇中排名:42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21000 在100篇中排名:86 

综合分值:0.4132 总排名:66 

回乐烽前沙似雪(2),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3), 

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 


(1) 受降城:景龙二年(708)唐中宗命于黄河以北筑东、中、西三座受降城,用以防备突厥侵扰,巩固北部边疆。此指西受降城,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 

(2) 回乐烽:指受降城附近的烽火高台。 

(3) 芦管:即芦笳。古代的一种管乐器。 





指标解析 


李益是中唐著名的边塞诗人,《唐才子传》称他“二十三受策秩,从军十年,运筹决胜,尤其所长。往往鞍马间为文,横槊赋诗,故多抑扬激励悲壮之作,高适、岑参之流也”。他所作的从军诗,悲壮宛转,或被乐工谱作乐曲,或被画工绘成图画,名噪一时。七绝是李益最擅长的诗体,许学夷称:“七言绝,开、宝而下,(益)足称独步。”沈德潜亦云:“七言绝句,中唐以李庶子、刘宾客为最,音节神韵,可追逐龙标、供奉。”他的这首《夜上受降城闻笛》是德宗建中元年(780),诗人入朔方节度使崔宁幕,随崔宁巡行边地时所作,是其边塞七绝中的名篇,诗以擅写乡愁为特色,不从正面着笔,而通过月夜里一段笳声加以渲染,在这悠扬凄婉的芦笳声中,征人永夜瞭望家乡的方向。清人李瑛《诗法易简录》曰:“征人望乡,只加一‘尽’字,而征戍之苦、离乡之久,胥包孕在内矣。”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据《国史补》记载,这首诗在当时即被谱曲传唱。刘禹锡有诗句曰“边月空悲芦管秋”,所指即是此诗。它在现当代选本中的入选率,和古代相比有所提升,而且在文学史上亦有重要地位。其实李益在古诗、五言律绝、七律方面都有佳作,如《从军被征》、《江南曲》、《喜见外弟又言别》、《盐州过胡儿饮马泉》等,都是古代选本中常见的作品,但20世纪以来,李益代表作的地位仍归于《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这与现当代研究李益诗歌偏重于他的七绝有直接关系。 





第67名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1) 


波澜叠出,分外争奇,却一气混成,真乃匠心独运之笔。 

(金圣叹《杜诗解》)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7 在100篇中排名:58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11 在100篇中排名:86 

历代评点次数:25 在100篇中排名:10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2 在100篇中排名:53 

文学史录入次数:2 在100篇中排名:87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15380 在100篇中排名:90 

综合分值:0.4126 总排名:67 

将军魏武之子孙(2),于今为庶为清门(3)。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彩风流今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4),但恨无过王右军(5)。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6)。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7),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8),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9),英姿飒爽犹酣战。 

先帝御马玉花骢(10),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11),迥立阊阖生长风(12)。 

诏谓将军拂绢素(13),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14)。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15)。 

弟子韩幹早入室(16),亦能画马穷殊相。 

幹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善画盖有神,偶逢佳士亦写真。 

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缠其身(17)。 





【注释】 


(1) 曹将军霸:曹霸,曹魏皇族后裔,画称于后代。官至左武卫将军。 

(2) 魏武:曹操。曹魏奠基人。 

(3) 为庶为清门:玄宗末年,曹霸因罪被贬为庶民。 

(4) 卫夫人:名铄,字茂猗,晋代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曾从她学习书法。 

(5) 王右军:即王羲之,有“书圣”之称。 

(6) “富贵”句:语出《论语·述而》。 

(7) 凌烟:即凌烟阁。唐太宗为了褒奖文武开国功臣,在凌烟阁画二十四功臣图。 

(8) 进贤冠:唐代朝见皇帝的一种礼冠。 

(9) 褒公:指段志玄。鄂公:指尉迟敬德。二人都是著名武将。 

(10) 先帝:指玄宗。 

(11) 赤墀(chí):宫廷中涂红漆的台阶。 

(12) 阊阖(chāng hé):天门,此处指宫门。 

(13) 拂绢素:古代绘画使用绢素,画前须将绢素擦干净。 

(14) “玉花”二句:谓画中的玉花骢和庭前的玉花骢屹立相对,并无分别。 

(15) 圉(yǔ)人:掌管车马的官员。 

(16) 韩幹:《历代名画记》卷九:“韩幹,大梁人。……善写貌人物,尤工画马。初师曹霸,后自独擅。”入室:指亲近的、有成就的弟子。语出《论语·先进》。 

(17) 坎(kǎn lǎn):困顿,不顺利。 





指标解析 


杜甫七古变中有法,环环相扣,似其律诗。用清人施补华的话说,乃是“仙人无踪迹可摄,圣人有矩矱可循”。《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就是这样一首笔端万变却自有法度的长篇七古。 

从形式上来看,全诗八句一转韵,平仄通押,平韵悠远高华,仄韵峭拔激烈,与诗意相得益彰;诗歌乃赠答之体,所赠之人曹霸既是昔日宫廷著名的画师,又是今日潦倒的贫士,故人乱世相逢(此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流寓四川时所作),自然感慨良多。曹霸以画马著称,这在诗中要有所体现,所以如何谋篇更加重要。起句从曹霸祖先之荣盛对比今日曹霸之衰颓,猛起骤落,清人王士禛评为“善于发端”。为言其作画,先言其学书,为言其画马,先言其画人。曹霸画人,非画凡夫俗子,乃为凌烟阁功臣画像。曹霸画马,须臾而成,不仅可乱真马,而且神采飞扬。为突出其画马之峥嵘气骨,又借其徒韩幹画马“画肉不画骨”加以衬托。从“学书初学卫夫人”到“偶逢佳士亦写真”这三十句,叙述变化多端,看似屡生枝节,但都不离主线,屡进屡逼,欲收先放。当说尽画马一事,诗歌的情调也由缓和渐趋高昂。但结尾再造落势:德艺双馨如曹霸者,漂泊于干戈之际尚难免坎壈缠身,遭人白眼,乱世带给人们肉体和精神的双重磨难可见一斑。 

此外,《丹青引》还有多种艺术贡献。它和《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都将超凡的艺术想象融于观画之感中;和《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都有精辟的艺术见解;和《短歌行赠王郎司直》都注重从题赠对象本身着笔立意,在一波三折的叙述中曲尽己意;另外,它还和后来的《江南逢李龟年》都表达了对盛唐名公凋零于乱世的感慨和辛酸。 

《丹青引》一诗在古代评价颇高,入选率也比较高,但20世纪以来却颇受冷落,不仅入选率下降,许多文学史教材也对其有所忽略,专门的研究论文更少涉及。它能够进入排行榜前百名,主要凭借的是古代选、评家的重视。今后学术界如何对待此诗,值得我们期待。 


http://www./view/201505/04/id_XMzkwNzY3.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