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歷史文化古跡——山西介休後土廟(上)【圖文】

 還舊樓主. 2016-11-17

        介休后土庙始建年代无考,据明正德十四年重建碑记载: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元年(457年),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皆重修之。可见后土庙之创建当早于北魏,历经各代重修,现存规模为明正德年间扩建。三清观系元至大二年(1309年)增建,明清重修,余皆为明清建筑。现存的介休后土庙,是由过殿、东西廊房、三清楼、钟鼓楼、后大殿等楼台殿阁组成的五进院大型建筑群。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介休自古就有“琉璃之乡”的美誉,建筑琉璃艺术久负盛名,琉璃工艺源远流长。而欣赏琉璃艺术便一定要来看这座后土庙,她有着“中国琉璃艺术建筑博物馆”的美誉。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唐贞元十一年(795年)“法兴寺碑”碑文载:“神峰北,地一所:东至大烟头,南自至,西至琉璃寺,北至石佛脚。”说明介休唐代时即有“琉璃寺”,建筑琉璃已经出现。同碑背面所刊天会(五代北汉国刘继元年号)十四年(970年,其时为宋太祖赵匡胤开宝三年,辽景宗耶律贤保宁二年《洪山寺重修佛殿记》中则明确表明公元970年时介休已有敷设琉璃瓦的建筑,宋元时期,介休琉璃工艺仍然相当发达。虽然少有文献记载,但相继发现了多处这一时期古瓷窑遗址,其中,最著名的是创烧于北宋初年的洪山古瓷窑遗址(前述“法兴寺碑”即出土于该遗址所在的介休洪山镇),该瓷窑于北宋初年创烧之后,“历经金、元盛烧,明清时期才走向衰败”;此外,琉璃工艺和制瓷工艺向来联系密切,介休现存元代瓷窑遗址无疑从侧面有力地说明了宋元时期介休琉璃工艺的发达。明清时期,介休建筑琉璃处于发展的黄金时代,保留下来大量优秀的作品,作品类型多样,色彩、造型具臻上乘。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此外,立于介休洪山源神庙内,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的“碗行规条碑”所刻《公同义阖碗窑行公议规条碑记》载:“……十三议:阳城黑货琉璃货等,不管几人做工,酬神演戏派钱壹吊文。……”这表明,建筑琉璃的生产技术已不是少数人掌握的秘密,介休洪山整个“碗行”的从业人员都能烧制,这也从侧面说明,介休建筑琉璃工艺技术基础非常雄厚。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介休后土庙位于中国山西省介休市庙底街,是道教全真派的庙宇,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休后土庙始建时间不详,明正德年间扩建后形成现有规模,现存建筑中三清楼为元至大二年(1309年)增建,其它建筑为明清建筑。后土庙坐北朝南,占地9196平方米,主要建筑有三清楼、后土庙、吕祖庙、关帝庙、土神殿等。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据庙碑记载,后土庙创建久远,当在南朝以前,距今至少有1500多年的历史。现存建筑多为明洪武至清道光年间历代修葺,是我国目前后土庙中规模较大,保存最好的王宫帝阙式庙宇。庙坐北朝南,呈纵向双轴南北合围之布局。占地面积近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06平方米。庙内建筑规模宏伟,殿阁壮丽。建筑布局紧凑,庙观西侧为主轴线,有影壁、天王殿、护法殿、献殿、三清楼、后土圣母殿。主轴线东,依次并列吕祖阁、关帝庙和土神庙,庙前各有戏台一座,连成一体,均保存完整。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后土庙内供奉之主神“后土”,是道教“四御”尊神之一。全称是“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与主宰天界的玉皇大帝相配,是主宰大地山川的尊神。后土是一位女性神,与玉帝相配,正所谓“天公地母”。“后土”的来历有些含混。有的把后土作为人名,有的当成神名,还有的说成官名。这也是自然神演化为人格神的必然现象。《国语·鲁语》说:“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说是共工的儿子,能平定九州,成为地神。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礼记·月令》郑注则说:“后土亦颛顼(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一)之子,曰犁,兼为土官。”神话传说中甚至说他是那位追赶太阳的夸父的爷爷(《山海经· 大荒北经》)。但这些后土均为男性,他何以又成为女性了呢?中国古代阴阳哲学中,认为天阳地阴,所以后土由最初的男神,到隋朝以后逐渐变为女神,以皇帝配享。考“后土”一词本义,应以女神为是。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后”字的初义,是指女性,就是全族之尊母。在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上古母系社会中,生育了本族全部子孙的高母,乃是理所当然的领袖和权威,而其名称就是“后”。再看“土”字,从字义说,《释名·译天》:“土,吐也,能吐生万物也。”所以生人者称母,生万物之母,可称“土”。照古人的说法,叫“地为母”(《后汉书·隗嚣传》)。 “后土”一词,就其本原来说,正是指“大地母亲之神”——地母。所谓“地母至尊”,正如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丁山在《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中说:后土是自初民社会所祭的“地母”神演化而来。因为地母能生殖五谷,五谷由野生培植为人工生产,是由妇女创造的,在女性中心社会时代,即称地母为后土。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土地崇拜属于原始宗教中的自然崇拜。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土地。所以,在上古时期,即开始了对土地的祭祀。秦汉以后,历代帝王为了极天地之恩泽、祈社稷之安泰,每年均要祭祀后土。清·嘉庆版《介休县志》记载,在清雍正以前,介休已有专门祭祀社稷的坛庙,并且还有了统一的规制和祭祀的时间。对后土神的祭祀,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精神和心理冀求的一种圣举,而更重要的是一种对土地的崇拜和期待,对丰收的企盼与渴望。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介休后土庙(明、清.国五)(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