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伟大都城的历史探秘(上篇)——选址·?营建·辉煌·衰落

 木头1018 2016-11-17





[话长安] 伟大都城的历史探秘(上篇)——选址·营建·辉煌·衰落



选址·营建·辉煌·衰落
汉长安城的历史

西汉都城长安,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继西汉之后,新莽、东汉(献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初等相继以汉长安城为都。

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下令修建长乐宫开始,到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命宇文恺规划新都、开皇三年(公元583年)迁都大兴废弃汉长安城为止,这座城市共延续了近800年。

汉长安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际大都会和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都城,是汉民族、汉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中心,在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关阅读请点击:另一座隐匿在西安将近2000年的伟大都城


图:汉长安城平面图  来源:自绘
图:未央宫复原图  来源:百度百科





一.定都长安

 
汉高祖·刘邦
经过秦末大规模战乱之后,刘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取得胜利,开始着手建立新王朝。而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定都的问题。

 
张良
西汉王朝定都关中,是刘邦听从了娄敬(生卒不详)、张良(约公元前250年~公元前186年)的建议而最终决定的。

刘邦击败项羽后,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二月即皇帝位,驻跸洛阳,并有定都洛阳的打算。

当时还是戍卒的娄敬觐见刘邦,为刘邦分析了周朝的历史,并与刘邦建国相比,指出汉朝开国不久,人心未定,不具备像周朝那样定都洛阳的条件,定都关中才是更好的选择 [1]。

张良也支持定都关中,他指出关中具有定都所必需的地理、军事、经济等优势:关中盆地比洛阳盆地面积更大,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四通八达,便于联系北方的马匹产区和南方富饶的巴蜀;利用渭河、黄河便利的水运条件,和平时期可以通过漕运 [2] 供给京师,战争时期可以方便地输送兵马粮草 [3]。

最终刘邦决意定都关中,并且当即整备车马就往关中去了。
 
[1].《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娄敬因首倡定都关中的功劳,由刘邦赐姓“刘”,又称“刘敬”。
[2].漕运是中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是历代王朝将以粮食为主的物资经水路输送往都城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
[3].《史记·留侯世家》。





二.西汉时期的汉长安城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六月,刘邦迁都关中。因当时关中的秦朝宫室多为项羽所焚毁,刘邦只能暂时居住在秦的旧都栎阳。并命令萧何(公元前257年~公元前193年)主持建造宫室,斯为汉长安城建城之始。而整个西汉,自高祖定都关中至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新朝,汉长安城都在断续地建设之中,主要的有三个时期:


(1)西汉立国初,汉高祖和汉惠帝时期;
(2)西汉国力强盛的阶段,汉武帝时期;
(3)西汉末年,汉平帝和王莽新朝时期。
图:火烧阿房宫  作者:高剑父


(一)汉高祖和汉惠帝时期

 
汉惠帝·刘盈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九月,萧何受命开始在秦的离宫——兴乐宫基础上整治宫室,并改名长乐宫。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在长乐宫西北设置大市(即后来的东市)[4]。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二月,长乐宫建成,刘邦迁入长乐宫。“因其县有长安乡而取之以名也”[5],新都被命名为“长安”。萧何继续主持建造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以及武库、太仓等。

 

萧何
就在建造未央宫期间,刘邦与萧何之间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一次对话:

刘邦见到宏大华丽的宫殿,很生气地对萧何说:“天下还没有安定,为什么要这样大兴土木?”

萧何说:“……只有如此壮丽的宫殿才能体现高祖皇帝的威严,而且也是为了让后世的宫殿再也无法超越它(从而体现汉高祖的伟大)。”刘邦听了很高兴,于是就不再责备萧何了 [6]。

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9年)十月,未央宫建成启用,刘邦与诸侯、大臣在前殿举行了祝贺新年的宴会 [7]。又继续在长乐宫和未央宫之间建造了武库,在未央宫北面建北宫。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四月,刘邦在长乐宫驾崩。五月葬于长陵,上尊号“高皇帝”。太子刘盈(公元前211年~公元前188年)即位,为汉惠帝。

汉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一月开始修筑长安城的城墙,首先修筑西城墙和北城墙。城墙工程浩大,前后耗时近五年,过程中多次大规模调集民夫、囚徒参与筑城,到汉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九月长安城城墙才修筑完成 [8]。

汉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六月,又在大市之西新建了西市 [9]。

经过高祖和惠帝时期的建设,汉长安城已经初具规模。

[4].《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
[5].《雍录·汉长安城图》。
[6].《史记·高祖本纪》。
[7].《汉书·高帝纪》。汉初延续秦的历法制度使用《颛顼历》,以十月为岁首。
[8].《汉书·惠帝纪》:“(元年)春正月,城长安。”“三年春,发长安六百里内男女十四万六千人城长安,三十日罢。……六月,发诸侯王、列侯徒隶二万人城长安。”“(五年)春正月,复发长安六百里内男女十四万五千人城长安,三十日罢。……九月,长安城成。”
[9].《汉书·惠帝纪》:“(六年)夏六月,……起长安西市。”


(二)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刘彻
自汉高祖刘邦立国以后,历经惠帝、文帝、景帝六十余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7年~公元前87年)即位的时候,西汉王朝的国力已经非常强盛。这为汉武帝实施他的宏图伟略奠定了基础。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扩充上林苑的范围,在上林苑中陆续建起众多离宫别观 [10]。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沿秦岭北麓建人工运河“漕渠”,与渭河平行,使潼关到长安的水路运输时间大大缩短。

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在长安城外西南开凿人工湖昆明池以训练水军,在池中建造楼船,池中又有豫章台、石鲸,东西两岸有牵牛、织女石像。

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在未央宫内起柏梁台,自柏梁台后,汉武帝开始于长安城内外大规模营建宫室 [11]。

图:建章宫平面图  来源:自绘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柏梁台发生火灾。汉武帝受巫师勇之鼓动,于未央宫西面的长安城外建造建章宫 [12]。建章宫规模比未央宫更大,通过跨越长安城墙的阁道与未央宫相连。

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于长安城内营建明光宫 [13]。桂宫据说也是在这一年建造的 [14]。明光宫在长乐宫之北;桂宫在未央宫北,北宫之西。

另外,汉武帝还修饰、增建了未央宫、北宫等汉初就有的宫殿。汉长安城的建设在此时达到了顶峰,其规模形制基本告备。

[10].上林苑本是秦的苑囿。《三辅黄图》记载有汉上林苑中部分宫观的名称。武帝后来建造的昆明池、建章宫等都在上林苑范围内。
[11].《汉书·武帝纪》:“(元鼎二年)春,起柏梁台。”《史记·平准书》:“于是天子感之,乃作柏梁台,高数十丈。宫室之修,由此日丽。”
[12].《汉书·郊祀志》:“以柏梁灾故,……勇之乃曰:‘粤俗有火灾,复起屋,必以大,用胜服之。’于是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
[13].《汉书·武帝纪》:“(太初四年)秋,起明光宫。”
[14].关于桂宫的建造时间,《玉海》(南宋王应麟编纂)引《三辅黄图》“桂宫,汉武帝太初四年秋起,周回十余里”,但今本《三辅黄图》中仅作“汉武帝造,周回十余里”,并无太初四年。《汉书》、《雍录》、《长安志》等并未记载桂宫何年建造。故其建造时间实则存疑。


(三)汉平帝和王莽时期

 
汉平帝·刘衎
西汉末年,汉平帝刘衎(公元前9年~公元6年)和王莽时期是汉长安城建设的第三个阶段。

自汉武帝尊崇儒术以后,儒学在汉昭帝、宣帝时期获得“独尊”地位,其影响逐渐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王莽极其尊崇儒术,自平帝时独掌大权后就依据儒家提倡的礼法制度在汉长安城建造了大量礼制建筑。

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立官稷于官社之后 [15]。

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奏请在长安城南兴建了明堂、辟雍、灵台,扩建太学 [16]。

元始五年(公元5年),王莽又奏请恢复了长安城南郊泰畤坛和北郊后土祠;又将分散于各地的五帝祭祀集中到长安,以群神配属五帝,分置于城中和四郊 [17]。

王莽始建国四年(公元12年),王莽命人将祭祀汉元帝的孝元庙改建为文母太后庙,除大殿以外的建筑都被拆毁重建。建成后因文母太后还在人世,就命名为长寿宫 [18]。

王莽地皇元年(公元20年)九月,开始在长安城南郊修建“王莽九庙”。王莽自称为黄帝、虞舜子孙,王莽九庙就是祭祀黄帝、虞舜等王氏先祖的。为取得建造九庙的建筑材料,拆毁了建章宫等十余处宫殿。

地皇三年(公元22年)正月,九庙建成。

地皇四年(公元23年),新朝灭亡,王莽被杀。

汉长安城在西汉末年的战乱中遭受到严重破坏,西汉宫殿大部分被毁,王莽九庙和明堂、辟雍等礼制建筑也毁掉了,西汉诸陵也多被盗掘。曾经繁盛一时的伟大城市,变得十分残败。

[15].《三辅黄图·社稷》:“汉初除秦社稷,立汉社稷。其后又立官社,配以夏禹,而不立官稷。至平帝元始三年,始立官稷于官社之后。”
[16].《汉书·王莽传》:“莽奏起明堂、辟雍、灵台,为学者筑舍万区,作市、常满仓,制度甚盛。”
[17].《汉书·郊祀志》。泰畤坛用于祭天,后土祠祭地。汉武帝设泰畤坛于甘泉,设后土祠于汾阴。汉成帝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迁到长安城南北郊。此后又多次在甘泉、汾阴和长安之间搬迁。自建始元年到元始五年的三十六年间,天地之祀搬徙了五次。
[18].《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九》。文母太后即王政君,是汉元帝的皇后,王莽的姑母。王莽建立新朝后将汉朝的太皇太后王政君改尊为新朝的“文母太后”。





三.东汉时期的汉长安城


西汉末年的战乱,从王莽天凤四年(公元17年)绿林军在新市举事、天凤五年(公元18年)赤眉军在莒举事开始,到东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消灭盘踞西蜀的公孙述重新统一全国为止,前后长达十九年。


 
光武帝·刘秀
汉长安城是建武三年(公元27年)由刘秀的将领冯异收复的。但此时的长安已是一片废墟,因此刘秀没有继续以长安为都,而是选择了定都洛阳。但光武帝仍然多次巡幸长安,拜谒高庙,祭祀西汉诸陵。

此后东汉的历代皇帝也大多巡幸过长安。东汉时期的长安城,虽然宫殿、礼制建筑等大部分被毁,但城墙、城门、道路等格局仍然保持着西汉旧制。这一时期曾对高庙、宣平门 [19] 等加以修缮,并新建了一些建筑。

建武十年(公元34年)正月,修理长安高庙。

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光武帝下令在长安新建了大驾宫、六王邸、高车厩等建筑,在泾河、渭河上架桥,并修缮离宫 [20]。

图:黄巾起义  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