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家之珍—旧拓郑碑

 jgtt 2016-11-17
 
 
 

  传家之珍—旧拓郑碑

在所存碑拓中最珍贵是的父亲珍藏旧拓郑碑。

北魏时期光州刺史最著名的书法家郑道昭,刚上任不久,就看中平度天柱山这块宝地,于永平四年(公元511年),在山上留下”海鸥云鹤之致”的书镌----郑文公碑,又称天柱山魏碑。碑在天柱山南坡之半腰,藉一天然巨石琢磨而成。全称“魏故中书令秘书监郑文公之碑”,简称“郑文公碑”或“郑羲碑”。碑高3.2米,宽1.5米,文19行,计881字,其内容系为郑家歌功颂德,主要记载了道昭父亲郑羲的生平事迹和著述。后來因同一内容之碑文又刻在掖县城南云峰山上,故此碑又称“郑文公上碑”,云峰山碑称“郑文公下碑”,比上碑文字稍多。

天柱山魏碑,为我国稀有的书法石刻艺术瑰宝。有“魏书之冠”之誉,创立了一种全新的字体。其碑文字笔力雄健,书法艺术极为精湛,体现了北魏年间中国书法由隶到楷的大变革风貌,后人将这种字体摩写沿袭下来,因始创于北魏,故称之为“魏碑体”,至今仍广为应用,成为中华书法艺术之瑰宝,是考据我国书法源流、学习魏碑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由此,天柱山也被称为魏碑书体发祥地,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青岛市第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母亲讲,为了习字临帖,父亲虽家境贫困,为了临摹学习郑碑书艺,经常自带干粮,去天柱山和莱洲云峰山,拓碑会友,爬山登高,不避艰险,藉此捶拓收集交换了不少拓片,有些都还装订成册,可惜由于社会的动乱变迁所存已不多见。

1958年大跃进和1966年文革初,父亲因在机关工作,要带头破“四旧”,所集书画碑拓多被迫烧毁或上交(组织)。唯有这套“旧拓郑碑” 放在农村老家中,未烧未交,由母亲崔瑞峰直接保存,幸免历难,至今完好如初。它凝聚着父亲的魏碑深情和珍爱之心。

父藏“旧拓郑碑”,为剪贴精裱册装,共十二册,每册长约37.5cm,宽22.5m,共含云峰山、天柱山等刻石拓片四十二种。父亲自制了桐木夾板,封刻隶体“旧拓郑碑”四字,内页毛笔手书了全册详细目录及碑情的简介。对沥损不清的天柱山颂铭文,父亲用隶书题名,并将有关石刻内容,用毛笔小字填补上所书工整清晰,字体优美活泼,很值珍爱。其中郑文公上、下碑字数与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存本相同。

为传承父亲意愿,更好珍藏拓册,2004年10月下旬,进京参加北大历史系建系105年和64级同学入学40年集会。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原常务院长朱诚如联系,10月22日故宫著名碑帖鉴定专家施安昌先生对此套拓本进行了鉴识。

施先生首先认真细致地翻阅了“旧拓郑碑”全部拓册,在看到郑文公碑中稍有损的“颂”字时,指着对我说∶“颂”字如无损就更好了。看完全套“旧拓郑碑” 施先生很高兴,做了简要笔录后,很明确地谈了他对拓册的几点具体看法∶

一是拓片用的墨和纸都很好,而且拓工技艺水平现在人很难达到,从时间上看,应当是清道光咸丰年间所拓。

二是石刻拓的字口清楚,字迹完整无缺.其中“颂”字一角稍损,如果完整,是非常珍贵之品。

三是拓册成套系统,装裱很正规而且质量好,也是现在人很难达到的。

四是保存的好,历时百余年没有任何损伤,也很难得,如果地方出版社要出版,也可做为出版样本。

看到施先生对郑碑拓册反复赞尝,当时我提出请他在拓本上留言,他很谦虚的说,这么好的东西我不配在上面写什么。同时讲,他可以就此专门写一个文字材料。之后,又问了些情况,并留下了父亲的名字和我的联系电话,并让再把相关资料寄他。

看完郑碑后,施先生又简单地看了顺便带去的其他几本拓本。 “大唐嵩阳观圣德感应之颂” ,“颜家庙碑” ,“爨宝子碑” ,“苏东坡前赤壁赋” 等,并讲都是过去的拓本,应好好珍藏。

因时恰值故宫八十大庆,施先生为纪念筹委要员,事繁时紧,大庆忙毕,于已酉年大雪日,写了一鉴定性文字寄来。鉴定文字写的笔笔认真,字字工整。并另附信,特嘱∶“尊碑旧拓甚宝贵”,为“古拓稀见上品也” ,“请珍藏善待之” 。

旧拓郑碑是父亲的珍爱,也渗透着母亲呵护的心血,也成为我家当诚心善待,精细珍藏的传世之宝,现已将施先生“鉴识专记” 和来函影印,以与碑册同珍并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