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获茅盾文学奖却没路费领奖,连自己的书都买不起?

 汐钰文艺范 2016-11-17

1992年11月17日,作家路遥逝世。在他离去后的这些年,《平凡的世界》依然是中国读者最熟悉的书籍之一,去年,《平凡的世界》还被改编成了电视连续剧。


然而,随着年轻一代读者的成长,作家路遥的个人故事仿佛离人们的视线越来越远。因为,他所经历的苦难人生,他为写作而过的苦难式生活,既不被“80后”“90后”的读者所经历,也不被他们所熟悉。



在即将出版的《路遥年谱》一书中,作者王刚以编年体的方式记载了路遥43年的生活轨迹,那是一种我们不曾想象的“路遥式沉重生活”



1964年5月,参加运动会后与同学留念。后排左二为路遥。


■七岁那年,路遥被父亲带着,从清涧老家讨饭吃走了五十里,顺秀延河走到伯父家。父亲要走了,哄他说,你先在这待着,等秋庄稼收下后,我来接你。路遥那时候已经明白,他被过继给伯父了,但是没有把这说穿。路遥送父亲,送了很远。夕阳凄凉地照耀着这一块饥饿的高原。路遥对我说,他一直看着父亲佝偻的身影,消失在山路的弯腰处,被连绵的山头挡住了,才号啕大哭起来,抹着泪往回走。



1973年,路遥在《陕西文艺》创刊号上发表了短篇小说《优胜红旗》。


■上小学时,一天晚自习前课外活动,操场里满是人。一位小干部的子弟,他的书包里总揣着一个白馍馍。那天他在操场上吃,路遥在旁边眼馋地看着。“王卫国(注:路遥原名)同学你想吃吗?你趴在地上学一声狗叫,我给你喂一块!”那同学说。路遥于是趴在地上,学一声狗叫,用嘴去接一块馍。上晚自习的铃声响起,同学们都离开了操场去教室,只有路遥没有离开,他饿着肚子,佝偻着腰望着夜空,因为他听政治老师说,今天晚上有个叫加加林的苏联少校,要驾着飞船去登月球,他将从陕北高原的夜空中飞过。这个半大孩子,热泪涟涟地望着夜空。许多年以后,他把他的一部名叫《人生》的作品的主人公叫做“高加林”。



1982年冬,与妻林达、女儿路远。


■在创作《平凡的世界》时,路遥查阅了小说所反映的十年间的各种报纸,工作量非常巨大,几乎是一种奴隶的机械性劳动。手指头被纸张磨出了血,只好改用手掌翻阅。整个写作过程都是一种牛马般的非人生活。在写作进入最紧张的时间,就连照一下太阳的闲暇都没有,我们正常人在阳光下生活,对他来说都是一种奢侈。写到第二部完稿时,路遥累得口吐鲜血。医院查出吐血的病因是十分可怕的,路遥必须停止工作,才能延续生命。但路遥是不惜生命也要完成《平凡的世界》第三部。他隐瞒了病情,而且不让弟弟告诉任何人。当时的路遥在感情和经济方面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经常是一边流泪,一边写作,眼睛三天两头出毛病。过度的劳累和营养的匮乏,使他几乎无力坐起,只能半躺在桌面上,斜着身子勉强用笔写。这时,他几乎不是用体力,而是完全凭借精神的力量在支撑着最后的工作。 



1986年11月,路遥(右二)与柏杨(右一)在西安。


■路遥的弟弟王天乐回忆路遥获得茅盾文学奖后的情形时写道:“路遥在电话上告诉我,去领奖还是没有钱,路费是借到了,但到北京得请客,还要买100套《平凡的世界》送人,让我再想一下办法。”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路遥早在发表《人生》的时候,已经是知名的作家,《平凡的世界》更是让他如日中天。一个如此著名的作家,居然要借钱去北京领奖,而且连自己的作品都买不起。



这些看起来有些自虐的经历,对于如今的读者来说,很难理解。但是在了解了路遥其人后,你就会明白,他是把承受苦难和“刻意受苦受罪”视为理所当然。


本报记者 苏莉鹏

照片由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