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3日,我终于来到了这个魂牵梦绕的地方,一脚踏进马家大院,我的步履立刻变得深沉起来,仿佛时光倒流,好像在叩问历史的空谷。
我四处张望,找寻着爷爷留给我的故事的痕迹。
这些……锅台、水缸、篮子……还在,记忆中有,爷爷小时候用过的,他提起过。这么多年,怎会还保留?
一个宅院,一个大门,承载着家,有温暖,有牵挂,还有来了又走,走了又来的别离。

看着一件件似曾相识却从来没见过的东西,感慨万千。仿佛回到了爷爷那个年代。
1946年爷爷在读大学,学的航空航天类的专业,暑假回到家乡与奶奶成亲。
暑假过后,当然要去上学,奶奶送别,俩人含情脉脉,依依不舍。
爷爷和其小妹。
爷爷和他的两个妹妹
多么温暖的家,仅有的几张老照片足以让我回忆。
那把空着的椅子一空就是四十六年。
这一别就是四十六年。四十六年啊——
想到这里,我泪眼婆娑……拿起这个大碗,记忆里再熟悉不过,他经常说最爱喝老太太给他做的面汤,一喝就三大碗。
就这样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每天的翘首企盼……
孤独寂寞中打发时间
有的用这样的方式排解孤独
不是奶奶一人等待,多少女人每天在牵挂,在思念……那一批人直接从学校就离开了,没有机会跟家人告别,自己也不知道一去就难复返。
而奶奶勤俭持家,因为有了儿子,坚强的奶奶学了医,她一生都喜欢读书之人,爷爷在当时是大学生,那是很了不起的。所以成了奶奶一生的骄傲!
大陆的姐姐告诉我,奶奶是产科医生,一辈子无事故,一号脉就知道是男孩女孩,没错过。她勤奋好学,她的贡献是治疗婴儿的先天性足内翻。好多乡亲到大城市大医院治不好的,回来找她,她耐心地都给治好了,七十岁北京协和医院还邀请她去呢,大陆爸爸说年岁大了,不让受累了。
乡里乡亲家里有病都去找她,自己还配方治疗烫伤。闲暇就和乡亲一起唠唠嗑,谈起她的男人时,也总是满脸幸福,他学习好!身体棒!……
容颜渐渐老去,多少人劝她再成个家,她都摇头不语。
我坐在他们曾经坐过的炕上,思考着他们的人生……
我突然感到战乱年代毁了他们的幸福,但那份感情经受住了波折和磨难!坚守一辈子!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1992年,分别了四十六年的夫妻再聚首。大陆父亲四十六岁那年才见到自己的亲生父亲。
爷爷见到奶奶时,含着眼泪,给奶奶深深地一鞠躬……大家都泪如雨下,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出去,给他们时间说一说话,我赶忙叫大家去别的房间。
如今奶奶第三代都已长大成人,都成了家,第四代也有的上了大学。她们都过的很好。
爷爷去台湾时也一心想回来,没想到一等就是二十多年,回家无望,才又结了婚,所以我和奶奶的第四代同龄,差了一代人。
睹物思人,思念长久的分离,战乱的年代,家庭也在承受着亲人的生离死别。
奶奶把自己的家园打造得如此精巧大气,把回忆珍藏得如此深沉,只有亲历惊涛骇浪的女子,才有如此大气与静气。
奶奶于2013年去世,享年91岁。2005年来台湾见了爷爷最后一面。爷爷今年94岁,健在。他们可能没有说过一个“爱”,然而“爱”却在奶奶心里住了一辈子。虚幻大千两茫茫,一邂逅,终难忘。??????

这是真实的故事,我的爷爷奶奶的故事。借助兴家民俗博物馆,把历史再现。我回忆着,几度哽咽……如果你们也有回忆,欢迎到兴家博物馆,睹物思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