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偶注唐诗 1

 江山携手 2016-11-17

偶注唐诗

陈鹏举

卷八 七言绝句

1、贺知章《回乡偶书》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贺知章一生翰林诗酒,平安富贵。他的天性旷达,爱说笑,就这样自在地活到了八十六岁。那一年是天宝二年,他离开了庙堂,回他的老家,即现在的浙江萧山。临行的时候,唐玄宗还做诗送他。这首诗写在到家的那会儿。他历来称心如意,他的诗和他的心情一样,完全可以明白如话。很小的时候出门,老了才回来,绍兴话是改不了了,可鬓发已经又白又稀。家乡的小孩不认识自己,以为是来了客人了。这首诗,活脱是贺知章爱说笑的语气。他说小孩不认识自己,其实是他见到小孩,想到了自己离家前的模样。他说小孩问自己从哪里来,其实是小孩时候的自己,在问现在的自己:怎么就老了呢?写了这首诗后,不到一年,这么个好玩的老人去世了。“衰”有作“催”。
2、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王昌龄是最具盛唐景象的诗人,写得最好的是七绝。他和李白,站在了唐代七绝的最高巅。这首诗是王昌龄贬为江宁丞的时候写的。他平生不拘小节,有关他的议论,当时到了“沸腾”的地步。这首诗写他在润州送友人去洛阳,润州即现在的镇江。前一联说,寒雨连同江水,在夜里到了润州。在这么个清早送别,背景只是江东孤单的小山。“吴”和“楚”是一个意思,是说润州一带。后一联是一个表白,说自己的心很干净。这个表白,感动古今。因为这个表白,说出了人在天地之间毫无愧色的唯一理由。人生常有“寒”和“孤”的时候,可在这时候的王昌龄,内心无损,也因此,尽可以无动于衷。这首诗就是说他的当时。这诗句玉一样温润、和精光凝聚。诗的内里,是肝胆冰雪,清而不寒。
3、王昌龄《闺怨》
---------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注:这首诗写一个上层女子的心思。春天里一身丽妆,流连高楼。这女子原本是很满足的。谁知看见了路边的绿柳枝,古时候“柳”和“留”谐音,由是女子忽然不满足了。她想到小夫妻的生活多好,何必非要让丈夫去取功名、觅封侯呢?王昌龄写诗,字字鱼贯而来,字和字中间,像水一样,可以流通自由的思绪。盛唐诗总是波澜横生,出落意外韵致。王昌龄正是在盛唐做诗人。最后一句“悔”,真不知这女子悔与不悔?王昌龄的诗,天生的清远、高华。譬如这里的“凝妆”、“翠楼”、“杨柳色”,都是平常的用色,可在王昌龄的诗里,却是艳如其分,浓如其分。而这,只能说是王昌龄天生的格调,是王昌龄一个人的境界。
4、张旭《桃花溪》
---------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矾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这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书法家写的诗。张旭伟大的贡献是狂草,这首诗的前一联,苍茫、空蒙,竟然也是狂草的笔调。“飞桥”、“渔船”,一个是线条的飞动,一个是墨色的停顿。写到这里,张旭想到自己是在写诗了。他顺势画出一条桃花溪。因为他明白,绘画比书法更直观。一个搜寻着的梦想,让它展开成一幅画,更容易在所有人的心里,种出诗意来。
5、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这首诗,王维有个原注:“时年十七”。山东指的是华山的东面。王维的家在蒲州,即现在的山西永济。这首诗的前一联,说出了人间一个永恒的心结。他才十七岁。十七岁是那么直白、那么清纯、那么珍重。十七岁的王维,在历代人的心中,深深打上了中国结。诗中两个“异”字,前一个是实指,后一个是十七岁少年剧烈的忧伤。后一联,也是主观的感觉。看起来是想象兄弟对自己的思念,实在是说自己远离了家乡和兄弟,一个人经受孤单。6、王翰《凉州曲》
---------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这是盛唐的一支雄浑豪迈的歌。视死如归的心情,是没有悲意的。凉州曲是唐乐府曲名,是开元时候西凉都督郭知运采集的。这首应该算是乐府。葡萄酒,夜光常满的杯子,尽情喝起来的时候,还有马上的琵琶弹奏催醉。这一切,都是西边的征人,才能享受到的人间美满。于是王翰说了,就是醉死在了沙场,也不失一个好的结果。因为打仗总是要死人的。王翰中过进士,做过官,他历来喜欢酒,喜欢高歌、狂舞,喜欢名马、猛禽、博戏。他一生自以为王侯,桀骜不群,他说的沙场醉死,应该是盛唐人对美满的一种梦想。
7、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注:李白不喜欢写律诗,可他的七绝却是写得最好的。七绝,李白是以为可以容纳他的大自由的。对古代中国人来说,送别是不朽的题目。因为当人是以自然力在行走的时候,生离和死别相差并不大。这首是李白的送别诗。李白是一个天真的诗人,他的心里只有万古愁。送别对他来说,大抵是心里流淌诗的时候。这里是送别一个写诗的故人,就更是他心里奔流好诗的时候了。这首七绝的一、二、四句,绵绵不绝。“故人”和“黄鹤楼”,在了一起,是李白的万古愁了。天教故人在黄鹤楼头分别,李白的心感觉到了天意,那就是故人一去,可能杳如黄鹤了。三、四两句,是说自己看着孤帆,看着像黄鹤一样的故人,在碧空远去,只留下空空蒙蒙,水天一色。第二句,清清悠悠地一个交待,流露出“烟花三月”般的亮色。有说没有“烟花三月”四字,全诗衰飒。其实“碧空”和“天际流”,同样明媚,李白的心真没有衰飒的时候。第三句,陆游的记载是“征帆远映碧山尽”。这句子是有陆游所说“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的好处,可毕竟机巧,不见天成和浑然。
8、李白《下江陵》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李白流放夜郎途中,在白帝城遇赦。那年他六十岁了。这首诗又名《早发白帝城》。前一联说白帝城的高,因为高,就有加速的可能。又是去的江陵,过激流奔腾的三峡,就有快的理由。郦道元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的说法,李白感觉是真的,因为他是绝处逢生,是一个浪漫的诗人绝处逢生。后一联他要让所有读他诗的人,都身临其境,都感觉这是真的,他说猿啸还是那一声猿啸,轻快的小舟已经过去了数不尽的山头。这是一个天真的诗人,在生命垂暮的时候,天真地歌唱。两年后,他去世了。有个诗人到死天真还在,这个诗人就是李白。
9、岑参《逢入京使》
----------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岑参是唐代伟大的边塞诗人。戈壁大漠和万里长征,造就了岑参诗和心的豪迈和奇崛。这首诗写在他初次去安西途中。那年他三十三岁,他还没成为后来的岑参。在戈壁大漠中间,他感觉到了内心的孤单和落寞。于是就有了后一联,平常的言语、不平常的珍重。这首诗写在安西道上是绝唱,在岑参没有成为后来的岑参的时候是绝唱。
10、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杜甫生命最后一年的作品。很难说这是一首诗。它只是杜甫的一段思绪,一个走神,而这思绪联系到一个王朝的兴衰,这走神是一位伟大诗人的走神。于是这思绪和这走神,这二十八字的七绝,成了史诗,成了中国人独有的史诗。杜甫见到了和他一样流浪着的歌者李龟年。想起了在盛唐时候的两次相见。之后就说到了当下。“好风景”,对经历了年华和世事盛衰的歌者和诗人来说,莫过于让人伤春的“落花时节”了。杜甫在最后的几年里是住在船上的。船在杜甫眼里是可以行万里的,虽东吴不见其远。因为他在晚年船是他的家了。他上不了岸,因为到处都没人留他。只有船是他的屋。诗人起居原本是梦游,一如鱼在水中,冷暖无据,亦不必计较了。人生悲哀像鱼一样。活在水上悲哀么?杜甫到死没说。就像鱼一样,说是会叫的,我们都听不见。这首诗大概是杜甫像鱼一样的叫唤。
11、张继《枫桥夜泊》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典型的中唐诗。全首是精致的心思、精致的白描。前人说是虚写景致、声色,实写“对愁眠”。未必。中唐人说愁,大抵是虚说,至多是清愁、闲愁。这里的“愁”字,也没着落。不过这景致和声色却是不虚的。尤其是“夜半钟声”,由后来的欧阳修,引出了议论,成就了这首诗和张继的千秋名声,也成就了原本平常的那寺、那水、那桥、那树的千秋名声。这诗里的“江枫渔火”,应为“江村渔火”。近人俞曲园在寒山寺写过这首诗,刻在石碑上。他写的是“江枫渔火”,可特地附了几句话,说“'江村'古本不可没”。还说“幸有《中吴记闻》在,千金一字是江村”。《中吴记闻》是宋人龚明之写的。“江村”感觉比“江枫”纯粹、干净。
12、韦应物《滁州西涧》
-----------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韦应物在滁州做过刺史,他在那里留下不少美好的诗。这首是著名的一首。这西涧原本没什么胜迹,可韦应物觉得有,就真有了。这胜迹的紧要的地方是那横着的空空的渡船,这“横”字是西涧所有美的来源。横,容纳了小船的所有指向和姿态。因为这小船横着,这西涧就美不胜收。世界上所有的美不在天工、不在人为,只在心造。这西涧渡船的美就是韦应物心造出来的。这首诗应该是先有末一句,再有第三句的渲染。第一、二句明显是演绎,甚至是应“生”、“鸣”两字的韵而生的。只是因为韦应物的天分和天性,这首诗美得很天然。
13、韩翃《寒食》
---------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前人说韩翃“匠意近于史”,是有道理的。这首就是韩翃为唐代留下的一个历史的景致。寒食节禁火,唐代皇家对近臣网开一面,是可以燃烛的。春花,御柳、夕阳、轻烟,韩翃的笔致流畅、清丽,活脱皇城的富贵闲雅。只是诗写到了完美,反而会穿流更多的想象,后人从这首诗里读出了讽意。当时有个空置的官位,唐德宗给了韩翃,他是特地指名,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韩翃的。可见这首诗,原本是没有讽意的。
14、刘方平《月夜》
----------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注:就像许多律诗,之后往往留下一联一样,好些绝句,有时只有一句是令人难忘的。这首就是,最好的是末句。“新”、“透”、“绿”三字,是过程、是程度、是动感,又是出奇的静态。这就是好诗,是好的诗句了。不管由末句上溯,说“更深”、说“春气暖”,营造全诗。还是写“月夜”,最后扑到了这句诗。总之,只要有了这句,这首诗就值得一读了。
15、刘方平《春怨》
----------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注:这首可以看成宫词,因为用了“金屋”二字,应该是取金屋藏娇的典故。这首还是末句好。刘方平的诗,好处是细致。细致的结果,往往可以出好句。末句,像是大白话,可只有诗心才能感觉到,才能说出来。它是一幅画,可又无法画完整。一个“不”字,是对“春怨”最细致的确定和述说。这个“不”字是无法入画的,而好的诗句,有一个简明的标准,就是像画而无法入画。这诗读到这里,是不是宫词不重要了,因为有一种属于女子的哀怨,已经被刘方平很美好地说出来了。

16、柳中庸《征人怨》
-----------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注:这首写“征人怨”,写得不乏壮丽。写法和音色上用力了。两联对仗,句中也处处设对。“金”对“玉”,“白”对“青”,“黄”对“黑”,“马策”对“刀环”,对得声色俱厉,满纸琳琅。可惜“金河”、“黄河”,不周全。索性两处“黄河”,可能有助全诗的盘旋。这首很像七律的中间两联,作为绝句,也是正格。
17、顾况《宫词》
---------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

 注:写宫词,写哀怨的会长命得多,不过,不会总写哀怨,宫里的生活,也不是每分钟要以泪洗面,快乐的时候也不少。顾况就写了那些快乐的时候。顾况宫词传下来有五首,都写快乐,这是当中的一首。这里宫殿由诗人迁到了天半。所有的笑语都是天仙的笑语。月宫和银河,也就在夜漏声中,水晶帘外。严羽说顾况的诗“多在元、白之上,稍有盛唐风骨处”。这诗写得确实光辉灿烂,诗的内心怕是遗落在了前世。
18、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李益是西凉人,还曾经游历西边。他的七绝边塞诗,和王昌龄一样,眼界远大,内心清澈。这首诗放在王昌龄的集子里,不会逊色。因为“月如霜”,所以“沙似雪”,因为“月如霜”、“沙似雪”,所以“吹芦管”,因为“月如霜”、“沙似雪”、“吹芦管”,所以“尽望乡”。脉络缜密,不见用力,这是大写的人,在天地跟前的平静述说。李益在中唐,难免有中唐的精致。譬如“回乐”和“受降”,精致地应对“望乡”和“征人”。“回乐”二字,在这里是双关语。这样的精致,和盛唐时候大模样的王昌龄,就有了不同的地方。
19、刘禹锡《乌衣巷》
-----------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经典的七绝句式。前一联对仗,后一联是散句。从内容上看,精彩是在转合的时候。王谢是晋代的两大士族,世居秦淮河边的乌衣巷。刘禹锡说的意思,大抵是王谢屋檐上来去的燕子,是只认燕巢、不认人家的。就像那里开花的野草、西斜的夕阳,像史像诗那样在着,可人烟却是飘零了一茬又一茬。可刘禹锡是大有历史感的大诗人,有着精细入微的神觉,和举重若轻的力量。他只说了燕子,居然就说出了他想到的所有。把感慨兜揽在心胸,不轻易说出,是中唐诗美好的地方。
20、刘禹锡《春词》
----------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注:这首是刘禹锡笔下的宫怨。历经曲折,到底也不说一个怨字。最妙的是末一句。说蜻蜓停留在美人头上的玉簪上了。蜻蜓可以停留,自然是美人痴痴呆立。美人呆立,还是在数花朵的时候,自然是美人走神。美人走神,在这深锁春光的一院愁中,可见美人的被冷落。而这被冷落的美人,是新妆宜面,甚至在蜻蜓眼里,是比花朵更美的。刘禹锡说了那么曲折,那么细致,说到蜻蜓,居然就不说了。这就是中唐的宫怨了。和王昌龄的宫怨相比,可见时代十分顽强地塑造各自的大诗人。

21、白居易《后宫词》
-----------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注:白居易几乎是用白话写诗的。这种写法不容易写好。因为直白,没法修饰,只有原生状态是诗,才能成立。白居易不容易,可惜好诗更不容易。这首宫词,白居易没写好。可以说一下的是末句,一幅很入画的仕女图。可也就是一幅画了,而抵得上画的诗句,也不能算是很好的诗句。这首诗写宫怨,第三句是大白话了,这在仅仅四句的七绝篇幅里,是不适宜的。没有了迂回的余地,对用白话写诗的白居易来说,成就好诗就难了。
22、张祜《赠内人》
----------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注:这首宫怨,也是中唐的写法。用细节来说话,把自己想说的话,从细节里传递给人家。“宿鹭窠”,写媚眼里的欢爱,不美。后一联写得很别致。写“救飞蛾”的人和“飞蛾”同命。“救飞蛾”的背后,是“救飞蛾”的人,谁人能救?张祜毕竟有一双诗的眼睛,和一片诗的梦境。题目中说的“内人”,是指唐代宫中宜春院习艺的宫女。这诗是写她们的哀怨。

23、张祜《集灵台二首》
------------
 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

 注:张祜一等宫词,也是中唐一等宫词。直接写唐代最华贵的宫怨,用的是一管沉着的史笔。集灵台就是长生殿,建在天宝元年。三年后,杨玉环在这里成了杨贵妃。杨玉环原来是唐玄宗儿子寿王的妃子。唐玄宗先让她做了女道士,再做自己的贵妃。这首就是写杨贵妃的这段身世。张祜只是让这段身世,在一个夜晚就经过了。于是历来的论家,都品出了内里的讽喻。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注:这首也写史实。虢国夫人是杨贵妃的三姐,也是大美人。唐代女子很时尚。桂叶眉、坠马髻、樱桃小口、额头贴花钿、胭脂红妆,更出位的是“斜红”,就是面颊一道伤痕状的挂红,一一风行天下。杨家姐妹倒是自有主张,尤其是虢国夫人到底也坚持了素面朝天。流传至今的名画《虢国夫人游春图》,内中唯一一个不施粉黛的女子,就是虢国夫人。张祜写的就是这个美得极为自信的女人。不过张祜对这女人没有好感,“承主恩”、“平明骑马”,都是史实,内含的“骄宠”两字呼之欲出。
24、张祜《题金陵渡》
-----------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注:这首诗景致很美,是中唐诗人心的景致。中唐是一个王朝渐渐淡出的时候,张祜应该感觉很真切。这首诗里,“小山楼”、“瓜州”,伶仃孤单的地点。“一宿行人”、“两三星火”,伶仃孤单的形影。还有个“斜”字,在张祜的诗里出现很多,就像唐代女子“斜红”的妆点,可能是张祜心里的世象和感受,都不周正。景致零零落落,心像罗网,去留的都是萧条和衰飒。这首和张继的《枫桥夜泊》,前人说原在一个“愁”字,而无意中成就了一个好景致。这说法可能是说反了。这两首诗应该就是表达景致的,至于说“愁”,无非是中国古典诗人一个写诗的由头。金陵在唐代也指镇江,瓜州在镇江的对岸。末句是设问,纸短情长。
25、朱庆余《宫词》
----------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注:这是中晚唐时候的宫词了。用一个细节,给出一个意外的趣味,前人说,朱庆余的诗可以称它为“纤小派”。唐诗到了这儿,混沌的诗心被清理了,诗意被巧思取代了。巧思是诗吗?最多是小小的一支吧。鹦鹉学舌,这首诗的所有努力,就在把这个真实,放在一个虚构的情景里。这首诗的全部意义,只是在表达一种聪明。朱庆余确实很聪明。一个真实的虚构,真的成就了一个虚构的真实。
26、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
--------------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这首是朱庆余的名作。在考试前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期望得到推荐。这首诗写了一个闺房细节。说新娘要见舅姑,也就是现在说的公婆,梳妆完了特地问新郎:自己的模样得体吗?“画眉”,用的是张敞为妻子画眉的典故。张籍和张敞同姓,朱庆余在诗中的一问就更见巧思了。果然张籍答了一首诗:“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世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朱庆余是越州即绍兴人,张籍用了西施的典故,也是有理的。朱庆余从此有了诗名。这首诗用来问功名,还算委婉。当字面意思读,内中的情意很真挚、很干净。
27、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注:杜牧,史称“杜郎俊爽”,是和历史和英雄隔世对话的大诗人。这首是他的代表作,是一首伟大的七绝。杜牧四十八岁那年秋天,赴任湖州刺史,行前游了长安乐游原。“有味”是说第二句两个所“爱”。而这种“有味”,是因为自己的“无能”,是在“清时”,即清平可为的时候,感觉到了自己的无能。又说自己要执节旌离开长安了,忽然想看望一下唐太宗的墓地昭陵。全诗心绪、字句,丰盈细腻,浑然一片,是晚唐的大诗人,内心涌动的盛唐诗情。杜牧有伟大的抱负,可惜生在了晚唐。所谓的“清时”,实质是无能为力的时代。杜牧的和开国英主相通的雄心,只能以诗的形式去守候了。有人说,杜牧是京官而“自请外放,可见不平牢愁”。这说法牵强。杜牧自请外放,是因为唐代地方官比京官薪水高。杜牧要养一大家子的人,不得不四处奔波。这是一个男人的个人宿命,不能因此说是对时代的不平。再说夕阳下山的结局,是谁也无法改变的。
28、杜牧《赤壁》
---------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唐代诗人中好谈兵的,杜牧是第一人。他注过《孙子》,用了不少曹操的旧注。可见杜牧对三国的那段历史是很有研究的。而用绝句的篇幅来论史,论得那么气象阔大,是杜牧的创造。赤壁大战,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战役。杜牧在这首诗里,说这一场伟大的战役,只是说了东风带来的可能性。说这一场战役的结果,只是说大小二乔,可能会沦落曹操的铜雀台。这就是诗了,有意无意,成立一个美丽的想象。纪晓岚说,这首诗“讥公瑾之幸成,自是僻论”。这是真把杜牧的诗当史论了。杜牧论史的诗赋影响远大。因为这后一联,《三国演义》就有了“借东风”。他二十三岁时作《阿房宫赋》,其中有“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说法。考古界到现在还在争议,是不是真有过那么壮丽的阿房宫。
29、杜牧《金谷园》
----------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注: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了金谷园。把沉香木屑撒在象牙床上,让舞伎在上面习舞,不留踏痕的赐珍珠。石崇后来被捕,爱妾绿珠跳楼死去。这首是杜牧吊古诗。整首意象寥落离迷,文字看上去就很荒芜。后一联说啼鸟埋怨东风,被它吹落的花朵,像绿珠坠楼一样。这首诗,杜牧写在什么时候,无从得知。可日暮途穷的心情,是很清晰的,虽然杜牧还是没有直说。
30、李商隐《夜雨寄北》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这首是李商隐寄给妻子王氏的,在他三十五岁那年秋天,游巴蜀时候。所以有题为《夜雨寄内》。这首诗美得出奇,是一种时空交错的美丽。两个“巴山夜雨”,前一个是当下亲眼所见的,后一个是将来可以想见的。第一句是说当下不可预见将来,第三句又说将来是可以期待的。全诗的意象“巴山夜雨”,回还往复,其实是情分的悱恻辗转。剪烛是伉俪之间的情致,给全诗开一个生面,也说出自己对家的迢迢念想。人的生命和情分都是由往事确立的。因此,把自己的往事留给自己、交给对方,是人生最大的事情。李商隐感觉到“巴山夜雨”这情景,注定不能忘记。他写在了诗里,写给了自己的亲爱,他是在做一件人生的大事。而这,其实也就是这首诗永远让人喜欢的原因。
31、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注:李商隐一生的落魄,和令狐楚、令狐绹父子有关。令狐家早先对他很好,后来认为他忘恩负义。李商隐三十一岁那年,在洛阳养病。令狐绹出任右司郎中,感念旧情,去信问候。李商隐用这首诗作答。应该说李商隐见信的心情很悲伤。人间的交往原本是会出现意外的,可李商隐为此付出了毕生的代价。在这首诗里李商隐以高贵的诗人品性,用蕴藉、委婉的感叹,恳切地说出自己的悲伤:两人一在长安、一在洛阳,很久不见了,不想收到了像古时候一双鲤鱼传书一样珍贵的信。不必再问当年一起舞文弄墨的李商隐,他现在就像病倒在汉武帝墓边的司马相如了。全诗没有说悲,可这悲字里行间都含着。历来说诗可以一唱三叹。这首诗真是一唱三叹了。第二句原本该是第一句,是一唱,其余三句就是三叹了。由此,这首诗是诗的经典,唐诗绝句的经典。
32、李商隐《为有》
----------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注:这首诗里的女子,是觉得春宵应该值千金的。武则天时候,三品以上的官,佩带金饰的龟袋。可见这女子的丈夫,官爵不小了。可惜百姓家如花美眷的好日子,在高官那里只是“辜负香衾”的似水流年了。这首诗和王昌龄“悔教夫婿觅封侯”用意相似,可意境不同。这种不同,是晚唐的绮丽和盛唐的华贵的不同,也是李商隐和王昌龄的不同。
33、李商隐《隋宫》
-----------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注:这个题目,李商隐还写了一首著名的七律。李商隐的精神就在于,他同样可以把这首绝句写得很著名。绝句写史实,晚唐小李杜是两大手笔。相形之下,杜牧更像野史,而李商隐是正史。绝句仅两联,李商隐一联以议论写真,一联以形象演义。写真是筋骨,演义是血肉。说不施戒严、滥杀谏官,真情实录,筋骨开张。说举国竭力,“乘兴南游”,绘声绘色,血肉丰满。让人叫绝的是,李商隐的绝句,竟然可以议论开卷,形象收笔。就像这举国的宫锦,可以裁成船帆和马背上的障泥。至于这帆这马能不能到达天涯,竟然是可以不说的。
34、李商隐《瑶池》
-----------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注:这首是说人生死的诗。世界上最珍贵最活跃的是生命,而生命的珍贵和活跃,却是以必然的不长久为代价的。生命的来龙去脉,又是生命本身难以知道的。由此可知,生命的底色注定悲伤。这首诗说的就是人的生命的终极悲伤。周穆王去瑶池见西王母。临别的时候,西王母说“将子毋死,尚能复来”,周穆王应允三年后再来。黄竹是周穆王归途中经过的地方。在那里碰到风雪天,周穆王为当地受冻的人们,写诗三章。周穆王有赤骥、华骝、绿耳等八匹马,相传可以日行三万里,可怜他还是没能再到瑶池。西王母永远快乐,黄竹冻人永远悲伤。西王母的快乐是人所祈求的,而黄竹冻人的悲伤是人所经受的。诗里“何事”二字,不止是“周穆王已死”的委婉说法,还该是有关生命结局的真正设问。这首诗写得真的很美。能把人的悲伤写得这么温文敦厚,这个人自然可以称他为诗人了。
35、李商隐《嫦娥》
-----------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相传嫦娥奔月,是因为她偷吃了丈夫后羿的不死药。这首诗说了这件事,结论出人意料。李商隐觉得嫦娥是应该后悔的,因为天上寂寞孤单。这首诗和他那首《为有》的做法一个样。第一句都说到了云母屏风,第二句都说到了将尽的夜晚。第三句,一个是“无端”、一个是“应悔”,一个是“嫁得金龟婿”、一个是“偷灵药”。末句,一个是“辜负香衾”、一个是“夜夜心”。可见李商隐一贯认为,女子是应该无时不在亲爱里的。这两首诗的意象又是不同的。不单是人间和天堂的不同,还可能是李商隐写人家和写自己的不同。诗里“碧海青天”的清凉世界,对青春女子来说,是寂寞孤单,而对一个内心凄凉的诗人来说,是可以流出欢泪的好地方。李商隐偷了写诗的灵药,嘴里说“应悔”,而内心的喜欢,真可说是一夜又一夜,没个尽头了。
36、李商隐《贾生》
-----------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这首诗说的是一段史实。汉文帝在未央宫前的正室,召见原先被贬的贾谊。一代明君和大思想家,因为是在祭祀后的谈话,很自然就谈到了鬼神的事。谁知贾谊的才气大出汉文帝的预料。谈到了半夜,汉文帝听得出神,不觉双膝移向贾谊。这是屈尊的举动,说明这一刻双方都进入了忘情的境界。李商隐的诗,让读它的人,看到了这忘情的境界。末一句李商隐说“不问苍生”,可能原意不是讽喻,而只是调侃。汉文帝怎么就不可以问问鬼神?贾谊也未必要时刻谈他的《过秦论》吧。不过,李商隐把一张弓挂在了墙上,人家在酒杯里是很容易见到蛇影的。这就是李商隐咏史诗的力量。
37、温庭筠《瑶瑟怨》
-----------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注:题目里的“怨”字,大抵就是一点清怨,就是诗人突然来了诗兴的由头。这首写美人在秋夜“梦不成”。其实这“成”和“不成”,是浑沌不分的。先是觉得在洞庭,后来又在昆仑山上十二楼。景致、地方都好,只是那里“雁声”“去”、“月自明”,都和美人自己没关联。这大抵就可以题为“怨”了。温庭筠是晚唐词的“花间鼻祖”,无非是凉席铺床,温庭筠是一定要写成“冰簟银床”的。温庭筠又和李商隐齐名,全诗满满的清澄空蒙,说明他决非浪得虚名。
38、郑畋《马嵬坡》
----------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注:这首是高官、是政治家写的诗。郑畋是名相,史书上说他荣悴如一,以德报怨。这首诗写平定安史之乱后,肃宗即位,出现中兴气象,是唐玄宗在马嵬坡果断赐死杨贵妃结果。六朝陈后主听到隋军来了,带着宠妃出景阳宫一起投井,真是不值一提。郑畋以“女人祸水”的俗论,既对李杨爱情表示了同情,又为帝王讳言,忠厚和深思,相传当时人们读了这首诗,就认为郑畋是可以为相的人才。诗中“玄宗”有作“肃宗”,“难忘”有作“虽亡”。好像比现在的选本音色字义都好些。
39、韩偓《已凉》
---------
 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注:韩偓是李商隐的外甥,他是做过高官的。是诗人又经历过大波澜,他的诗应该不错。他大抵有两类诗,一类是有风骨的诗,有些直露。唐代渐行渐远,韩偓望不到项背了。还有一类香艳的诗,就是所谓“香奁体”,是他在姨父的道路上,走得猛了。当然也有传承了家法的好诗,这首就是。这首诗的题目是很经意的。看起来像李商隐那样随手拈来,其实就是诗意。这首诗的特征是文质彬彬。前三句是文,是味。绣帘替代了薄帷,暖色的屏风画上了摘自盛夏的花,还有灯芯草席、锦缎被褥,这些都是进入秋天的人间细节。末句是质,是诗意。因为之前浓浓艳艳的诗味,这贴切精微的诗意,在中国人的心头挥不去了。
40、韦庄《金陵图》
----------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这首诗在《全唐诗》里题为“台城”,就是玄武湖边原先的六朝城墙。“金陵图”是韦庄的另一首七绝的题目。可能是这首诗太像画了,于是移花接木,成了“金陵图”。写雨写草写鸟写柳,还写江写堤写六朝如梦、依旧烟笼,了结在“无情”二字。而这“无情”二字,在这首诗的浓稠和迷蒙里,流露出了韦庄的深情。诗的出现也是需要时机的。由经历了唐代灭亡的韦庄,写出这首感情深厚的“无情”诗来,是别有滋味的。尽管这样的好诗,晚唐李杜也能写。

41、陈陶《陇西行》
----------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注:这首其实是乐府歌曲,是一支男人的歌。前一联男人的豪气不可阻挡。汉代李陵五千将士败于匈奴,是男人的壮烈。这一联男人由生到死。接着说战死的男人,都是有家室的男人。前人觉得诗里“不曰‘梦里魂’,只曰‘梦里人’,殊令想者难想,读者难读”。这感觉很敏锐。“梦里人”,至少说了战死的男人,尸骨和魂魄都不回家,战死的男人,在女人的梦想里永远活着。后一联男人由死到生。有些中国字看上去就满是情意。陈陶在这首诗里,投放了这样的情意深厚的字。譬如“貂锦”,借用汉家羽林军着貂锦裘的典故,表达一种美好的毁灭。譬如“无定河”,黄河支流,因为泥沙过多,河床深浅变化不定,可见生命的承受之轻。再譬如“春闺”,同情的心意,一下子近乎了残酷。陈陶是个流浪的男人,看起来他总在学道求仙,其实他的精神很入世。
42、张泌《寄人》
---------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注:这首可能是五代的诗了。张泌生在唐代,后来是在了前蜀。诗很轻巧。“春庭月”的说法,晚唐诗里少见。唐代诗人常把心爱的女子,比作东晋才女谢道韫。张泌给心中的谢家女子寄诗,先说自己在梦里到了谢家。在前一联里,甚至细致地描绘了谢家的景致。后一联说自己在客地醒来,庭前是爱情一样美的春月,还有离别一样伤心的落花。这首诗很美,是清平年代的低吟浅唱。由此也可见,晚唐的伤感已随风消散。
43、无名氏《杂诗》
----------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注:这首很可能是民间的绝句,很具创造力,至少提供了两个崭新的文本。一个是“一三三”的句法,譬如“近寒食雨”、“著麦苗风”。这种别开生面的节奏感,是对中国文字审美的再发现。再一个是通感。这首诗的诗意是“有家归未得”,无名氏从杜鹃的叫声立意。因为杜鹃的叫声,很像在说“不如归去”。“有家归未得”的伤心人,自然最怕听到这杜鹃的叫唤了。
44、维《渭城曲》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杨柳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这首诗是王维送别诗的名作,也是唐人送别诗的名作。这首诗原题“送元二使安西”,最晚在中唐,这首诗被谱曲传唱,命名为“渭城曲”、“阳关曲”了。这首诗前后两联失粘,是绝句演进中的“折腰体”。诗中“杨柳春”一作“柳色新”。后者流传更广,从音色和文字上看,更清新、干净。这首诗的好处,历来说是在“西出”二字:阳关已经很远了,而安西更在阳关外。这首诗感动了读者千百年,其实不只在“西出”。人在这个世界上,是无所谓在哪里的。紧要的是,要和至爱亲朋在一起,即和“故人”在一起。“故人”就是人的故乡。送别为什么是件伤心事?因为送别是“故人”的分离。这首诗说到的“西出”,还不能感动千秋,致命的是“无故人”。“无故人”的境地,是伤心的境地,是连酒也喝不醉的境地。这首诗其实还说了一个伤心人。这个人就是王维自己。他没有远行,可他送别了可以一起醉酒的故人,也到了“无故人”的境地。
45、王维《秋夜曲》
----------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注:乐府歌辞。全诗流动的是秋夜的声色。月亮、夜露、薄衫、银筝,还有“未更衣”和“殷勤弄”,说出了秋夜,也说出了女子内心的清凉。末句是秋夜和秋心的深深划痕。“空房”其实是空空的心情,“怯”和“不忍”,让这一夜所有的声色,定格成了哀怨。这首有说是王涯写的。应该是的。这首少了一种丰盈,更像出生在中唐。
46、王昌龄《长信怨》
-----------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注:汉成帝宠幸了赵飞燕姊妹,班婕妤自愿到了长信宫,侍奉太后。之后就有了乐府“长信怨”。这首写的就是班婕妤。班婕妤写过《团扇》诗,中间有“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的句子。这首乐府是不朽的。后一联,是王昌龄天才的想象。说班婕妤自愧容颜还不如寒鸦,因为这寒鸦是从赵飞燕姊妹住的昭阳宫飞来的。昭阳宫在东面,这飞来的寒鸦,身上披着太阳的光彩。前人说,这是王昌龄最好的一首宫词。其实王昌龄的宫词,哪首都好。
47、王昌龄《出塞》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乐府横吹曲辞。王安石《唐诗百家选》中,“龙城”为“卢城”。这是一首伟大的七绝。长在的明月,漫漶的关隘,是苍凉。万里长征,从秦汉以来,还不见休战,是悲壮。战争造就了旷世的苦难,王昌龄让时空静止在了龙城前、阴山下。王昌龄呼唤和相信,还会有李广,来保卫边塞和国家的长久和平和安宁。一首七绝,四句,二十八个字,王昌龄说了这么多的去留和感慨,这诗竟然还能和他人一样,雍容安详,气定神逸。这就是盛唐诗人的雄心和风度,王昌龄的盛唐雄心和风度。
48、王之涣《出塞》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题一作“凉州词”,乐府曲名。这首是王之涣奉献的伟大的七绝。前一联有作“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前后联失粘,和王维的《渭城曲》一样,是“折腰体”。这首七绝的阔大眼界和胸襟,震撼人心。黄河的高远,孤城的渺小,可以想见人的微不足道。然而因为人在那里吹笛,吹离别凄苦的“杨柳曲”,这万古荒漠才有了声息,有了生命的高贵的悲怆。汉代名将李广利,出塞经历百战,请愿“生入玉门关”,被汉武帝回绝了。这塞外的征战,唐代依旧。王之涣诗里的“何须”和“不度”,给当时人心痛的感觉,要比今人真切得多。而这心痛的感觉,在盛唐王之涣的诗里,永远是一种高贵的悲怆。“黄河”有作“黄沙”的,也极美。“黄河”,是远眺,是一种诗的想象。“黄沙”,是万古荒漠的本真,是实录,而这实录就是诗了。玉门关前,一阵阵冲上云霄的黄沙,和春风至今无缘。
49、杜秋娘《金缕衣》
-----------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注:题为乐府曲名。《全唐诗》里这首诗的作者为“无名氏”。杜秋娘,唐代金陵人,原是节度使李锜妾。她擅唱《金缕衣》,曾经入宫,受到唐宪宗的宠幸。后来回到家乡,到老无依。杜牧曾作《杜秋娘诗》。认杜秋娘为这首诗的作者,可能不只是因为杜秋娘擅唱《金缕衣》,还因为她是历经悲欢、又晚景凄凉的女子。“金缕衣”,本意是欢场的赠品。这首诗的意思,显然是杜秋娘最可能的人生体味:金缕衣只是青春的舞衣,可青春是要流逝的。所以紧要的是珍惜青春,及时行乐。就像这春天的花一样,不去摘它,它也是要凋谢的。
50、李白《清平调》
----------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注:题目应为“清平调辞”。杨玉环天宝四载封为贵妃。天宝三载,沉香亭前牡丹盛开,唐玄宗和她前往观赏,她的身份还是女道士杨太真。李白应命别创新词。这是一次旷世的会见,历史上站在最高峰巅的帝王、最美丽的女人,和最伟大的诗人的会见。李白四十三岁,他来到了帝王的身边,觉得从未离自己报国的梦想这么近。第一首说,牡丹和云彩,都渴望像杨太真的容颜和衣裳一样美。因为她就住在群玉山、瑶台那样的仙境。第二首说,赵飞燕要精心、出彩地梳妆,才可能和杨玉环相似。杨玉环时年二十五岁,从这里开始了她十二年的惊艳。相传就为这个比拟,高力士进了谗言,李白当年离开了长安。其实美是无从谴责的。譬如杨玉环,到今天,人们不是还念着她的美吗?第三首说到沉香亭赏牡丹本事。是名花,更是美人,让君王笑颜常在。这年唐玄宗六十岁了。这位伟大的帝王渐渐老去,他平生的波澜,在这时候,谁也会觉得,已经离他远去了。他在晚年得到杨贵妃这样的知音,是对往日所有的消解。李白这清平调辞,当场就谱了曲,由唐代伟大的歌者李龟年歌唱,唐玄宗吹笛伴奏。当时的盛况,真是千载难逢,可以不朽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