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拼音瑶文简介

 楚中元 2016-11-18

一、瑶语语系

  瑶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在苗瑶语族中,瑶语支的几种语言,通称勉语,另外瑶族所用的语言亦包括属于苗瑶语族苗语支的布努语和巴哼语,和属于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的拉珈语。

  (一)勉语

  使用勉语的人口约占瑶族人口的75%,其中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江西等省(区)的90多个县的部分山区,其余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美国、加拿大、法国。

  (二)布努语和巴哼语

  布努语和巴哼语,本来被归为瑶语支,但较新的分类把这两种语言归类到苗语支。

  1、布努语

  布努语是自称“布努”或“努”(意思是“人”)的瑶族所说的语言,是瑶族语言里除了勉语以外最大的语言,属汉藏语系中苗瑶语族的苗语支。使用人口约占中国瑶族人口总数的24%。主要分布在中国广西都安、巴马、凌云、南丹、田东、平果、东兰、凤山等32个县的部分山区,贵州、湖南、云南靠近广西的某些县份也有一些使用者。

  布努语可以分为多个方言土语,方言之间通话困难。

  布努方言:
    东努土语,29万人
    努努土语,5万人
    布诺土语,1万2000人

  包瑙方言:3万人

  努茂方言:
    努茂土语,1200人
    东孟土语,400人

  2、巴哼语

  巴哼语是苗瑶语系的一种语言,一般认为属于苗语支。巴哼人自称/pa???????/,分布在广西、贵州和越南的山区。巴哼人在中国被识别为瑶族,在越南被称为巴天族。说巴哼语的人口有3万多,其中越南有6000人。湖南的唔奈语和巴哼语比较接近,有人把唔奈语称为“巴哼语唔奈方言”。

  巴哼语方言分为两个土语:

  南部土语:主要分布在广西三江县、融水县、龙胜县,贵州从江县以及越南河江省和宣光省。

  北部土语:主要分布在贵州黎平县,贵州三江县、融水县也有分布。

  (三)拉珈语

  拉珈语是自称“拉珈”的瑶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分布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使用人口约8500多人(1982),只占瑶族人口的0.4%左右。

  (四)炳多优语

  炳多优语是自称为“炳多优”的瑶族使用的语言。与汉语较接近,但又与当地汉语有所区别。主要分布于广西富川和湖南江华县等地。

  由于各地瑶语相差不少,往往需要改用中文沟通以便沟通。

  二、勉语方言

  根据语音和词汇以及自称的内在联系,勉语大致可分为3个方言:

  (一)勉金方言

  又可分为优勉、标曼和金门3个土语,是人口较多、分布最广的一个方言,有瑶族居住的县分,大都有使用这个方言的人;海南省的苗族语言属这个方言的金门土语。

  (二)标交方言
 
  又可分为标敏和交公勉两个土语。使用交公勉土语的瑶族人数不多,分布在广西恭城;使用标敏土语的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的全州县东山地区, 与东山相邻的灌阳和湖南的道县、双牌县。

  (三)藻敏方言

  不分土语,说这个方言的瑶族主要分布在广东连南的八排瑶,与它相邻的阳山和湖南的宜章也有一些。

  使用不同方言的人们相互间不能用勉语通话,方言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汇上,各有一定数量来源不同和交叉不同的词语。勉-金方言的语音特点是元音分长短,有一套塞音和鼻音韵尾,还有一套清化鼻音;标-交方言元音不分长短,塞音韵尾已消失,鼻音韵尾也只有-n和-嬜,虽然也有一套清化鼻音,但在声调的分配上与勉-金方言不同;藻敏方言元音也不分长短,没有送气音声母,没有清化鼻音声母,没有颚化和唇化音声母,声母简化是这个方言的特点。

  3个方言都吸收了不少汉语借词,并增加了一些新的声韵母和语法结构形式。标-交方言的汉语借词比其他两个方言更多一些,有些借词其他两个方言仍使用固有词。

  三、勉语语音

  勉语的声母一般比韵母少。塞音和塞擦音声母清浊对立。浊音声母可出现于各个声调。

  送气音声母一般只出现在单数调。韵母的主要元音多数分长短。有鼻音和塞音韵尾。

  声调和汉语的平、上、去、入各分阴阳的情况一致,变调与构词有一定的联系。

  四、勉语语法

  虚词和词序为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作修饰语的名词、代词、状词和数量词组在中心词前,形容词一般在中心词后。第一人称代词的复数分包括式和排除式。量词和部分形容词、状词重叠后表示某种语法意义。数词有两套,10以内的用固有词,10以上的用借词。句子的语序是主语在谓语前,宾语、补语在谓语后。词根基本上是单音节的。

  构词方式大部分是词根与词根相结合,带附加成分的词不多。合成词比较丰富,以修饰结构的居多。

  五、瑶文的创制

  历史上,瑶族没有统一的民族文字。为帮助瑶族人创制文字,1951年,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设立了瑶语文专业,培养了一批从事瑶语语文教学、教研和翻译人才。1958年有关部门曾对全国瑶语进行调查,为研究瑶族语言和创造瑶文打下了良好基础。

  根据瑶族地区发展需要,1982年,中央民族学院语言研究所苗瑶语教研室盘承乾、邓方贵、刘保元等按照1957年12月国务院讨论通过的《关于少数民族文字方案设计字母的五项原则》,以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长洞乡镇中村的盘瑶勉话为标准音点、以勉方言为基础方言、采用拉丁字母形式重新设计了一套瑶族勉语的文字方案(草案),并先后在广西的金秀、田林、贺县进行了教学实验。1983年,侨居美国的瑶族居民也以拉丁字母形式设计了《瑶文方案》(草案)。1984年,经双方瑶族民间代表协商,统一了两种拼写方案。瑶文的产生,为对瑶族儿童进行双语教学创造了条件。

  (一)瑶文字母

  拼音瑶文由26个拉丁字母组成。

                 瑶文字母与汉语拼音字母对照表

序号 国际音标 瑶文字母 汉语拼音 大字字母 小写字母
1aaaAa
2pbbBb
3tshccCc
4tddDd
5eeeEe
6fffFf
7kggGg
8hhhHh
9iiiIi
10? jjJj
11khkkKk
12lllLl
13mmmMm
14nnnNn
15oooOo
16phppPp
17?hqqQq
18rrrRr
19sssSs
20thttTt
21uuuUu
22vvvVv
23wwwWw
24? xxXx
25jyyYy
26tszzZz


  (二)瑶文声母

  声母汉语拼音有23个声母,而瑶语共有30个声母,比汉语拼音多7个声母。此外,有的地区用“u”表示“w”。

瑶文声母表

瑶文声母国际音标例  字
 b p  bah 耙
 p ph  pax 帕
 mb b  mbaz 踏
 m m  maz 马
 hm   hmeiv 米
 f f  fah 三(十)
 w w  wac 话
 z ts  zah 茶
 c tsh  ca 杈
 nz dz  nzuqc 刀
 s s  sa (布)稀
 d t  da 外祖父
 t th  tei 梯
 nd d  ndeic (田)地
 n n  naang 蛇
 hn   hnaangx 饭
 l l  laqc 勒
 hl   hlax 月
 j tφ  jiav 假
 q ?h  qaqv 力
 nj d?  njoux 锯
 ny ?  nyiah 牙
 hny   hnyangx 年
 y j  yiac 也
 g k  gav 借
 k kh  kaqv (台)阶
 nq g  nqaan 茅草
 ng ?  ngongh 牛
 hng   hngaqv 砍
 h h  haz 撒


  声母发音的主要特征是气流受到一定的阻碍,由于阻碍的部位和阻碍的方法不同,因而就造成各种不同的声母。发音时,气流受到哪一部分发音器官的阻碍,语音学上称为发音部位。如:b,p,mb等。发音时,构成阻碍气流的方法和气流克服阻碍的方法,语音学上称为发音方法。如:b d g等。

  按照发音部位瑶语的声母可分为以下几种:

  1、 双唇音,是指上下嘴唇接触构成阻碍后所发生的声音。如:b p mb m hm等。

  2、 唇齿音,是指上齿和下唇接触构成阻碍后所发出的声音。如:f w 等。

  3、 舌尖前音,是指舌尖和齿后接触构成阻碍后所发出的声音。如:z c nz s等。

  4、舌尖中音,是指舌尖和上齿龈接触构成阻碍后所发出的声音。如:d t nd n hn l hl等。

  5、舌面音,是指舌面和硬腭前部接触构成阻碍后发出的声音。如:j q nj ny hny等。

  6、舌根音,是指舌的后部与软腭接触构成阻碍后所发出的声音。如:g k nq ng hng等。

  7、喉音,是指舌根轻轻接触软腭,让气流通过时,摩擦而发出的声音。如:h等。


  (三)瑶文韵母

  汉语一共有39个韵母,而瑶文有116个韵母,比汉语多77个。

瑶文韵母表


序号瑶文韵母国际音标例    字
 1  i   i i  二
 2  iu  iu diu  雕
 3  im  im im  苦
 4  in  in in  烟 
 5  ing  in lingh  田   
 6  ip  ip ipv  腌
 7  it  it jitv  结
 8  iq  i? siqv  红
 9  e  e se  是
 10  ei  ei bei  知
 11  eu  eu beu  包
 12  em  em zemh  沉 
 13  en  en benx  变
 14  eng  en heng  轻
 15  ep  ep cepv  插
 16  et  et betv  八(十)
 17  eq  e? beqv  逼
 18  ae  e? nae  呢
 19  aeng  en baengh  平
 20  aet  et ndaetcndom  湿透
 21  aeq  e? baeqv  百
 22  a  a maz  马
 23  ai  ai laih  犁
 24  aai  a: i laaih  箩
 25  au  au auv  妻
 26  aau  a: u aauv  折
 27  am  am damv  虱
 28  aam  a: m daamv  胆
 29  an  an an  放
 30  aan  a: n laanh  个(人)
 31  ang  a? hlang  高
 32  aang  a: ? hlaang  绳子
 33  ap  ap lapc  雨帽
 34  aap  a: p laapc  腊
 35  at  at ndatv  织
 36  aat  a: t ndaatv  翘
 37  aq  a? laqv  眼(辣)
 38  aaq  a:? laaqc  勒
 39  o  o loh  罗
 40  oi  oi doic  袋
 41  ou  ou houc  芋头
 42  om  om omx  肿
 43  on  on don  墩
 44  ong  on ong  公公
 45  op  op op  皮
 46  ot  ot kotv  洞
 47  or  ? orv  肉
 48  orm  ?m normh  叶
 49  orn  n orn  安
 50  orng  ?n gorng  缸
 51  orp  ?p hlorpv  抱
 52  ort  ?t ndortv  落
 53  orq  ?rq mborqv  打(人)
 54  u  u gu  远
 55  ui  ui mbui  响
 56  un  un cunx  穿(过)
 57  ung  u? sung  双(手)
 58  ut  ut ndutv  脱
 59  uq  u? suqv  草鞋
 60  er  e gerhngaaic  上面
 61  ern  en sern  生(产)
 62  ir  i zir  资
 63  ie  ie yie  我
 64  iei  iei biei  四
 65  iem  iem siem  心
 66  ien  ien mienh  人
 67  iep  iep siepv  快
 68  iet  iet sietv  痒
 69  ieq  ieq sieqv  女
 70  ia  ia bia  五
 71  iai  iai mbiaix  笋
 72  iaai  ia: i biaaix  火把
 73  iau  iau mbiauz  鱼
 74  iaau  ia: u mbiaauz  泡沫
 75  iaam  ia: m siaam  胡子
 76  iaan  ia: n mbiaan baeqc  雪白
 77  iang  ia? ndiangx  树
 78  iaang  ia: ? hiaang  乡
 79  iaap  ia: p mbiaapv  溅
 80  iaat  ia: t mbiaatc  辣
 81  iou  iou mbiouh  浮
 82  iom  iom piom  肺
 83  iong  ion biongc  (一)串
 84  iop  iop biopc  陷落
 85  ior  i? mbiorv  遮
 86  iorng  i?n biorngh  额
 87  iorp  i?p hnyiorpv  毛扎身
 88  iort  i?t biortc  破洞
 89  iorq  i?? mbiorqc  荆棘
 90  iui  iui biuih  沸   
 91  iun  iun mbiun  秃子
 92  iung  iu? mbiungc  雨
 93  iut  iut mbiutc  鼻涕
 94  iuq  iu? biuqv  煨
 95  uin  yin huin  转
 96  uing  yi? huing  稀
 97  uei  uei bueix  睡
 98  ueu  ueu hueux  (粥)稀
 99  uen  uen huenx  惯
 100  ueng  ueng guengx  链枷
 101  uet  uet guetv  刮
 102  uae  u? guaez  盘腿坐
 103  uaeng  u?? guaengx  甩丢
 104  uaeq  u?? guaeqv  丢(甩)
 105  ua  ua gua  瓜
 106  uai  uai guaix  怪(他)
 107  uaai  ua: i guaaix  (丑)怪
 108  uan  uan nquan  形容耳朵
 109  uang  uan uangc  旺
 110  uaang  ua: n huaang  荒
 111  uat  uat nquatv  (树枝)垮
 112  uaq  ua? nquaqv  缺口
 113  uo  uo uov  那
 114  uorn  uen uorn  温
 115  uot  uet uotv  (变)折
 116  uoq  uor? yuoqv  (天)热


  (四)瑶文声调

  瑶文声调共有8个调类和8个调值,比汉语多了一倍。但有个别地区的第四调的调值与每一调的调值合并。

  第一调(中平调)字,一律不标调号。为了省略符号,第七调的调号用第三调的调号[v]表示;第八调的调号用第六调的调号[c]表示,读音互不相混。

  多音节词或词组,第一音节有变调的现象。变调的规律有如下三种:

  (1)凡第一音节是一、三、四、五调(舒声调)的,与其他音节结合时,第一音节变为第二调。如“手”读作buoz,“手指”却读作 buoh-nduqv等。

  (2)凡第一音节是第七调的,与其他音节结合时,第一音节变为第八调。如“笔”读作“batv,“笔筒”却读作batcndongh等。

  (3)第一音节是第二或第八音节的,与其他音节结合时,它们则不再变调了。如“人”读作mienh,“男人”则读作 mienhjaangc;“墨”读作maatc,“砚台”却读作maatchunh等等。

瑶语声调表


  (五)文字结构

  瑶文的文字字体结构一般是左边表声,中间表韵,末尾表调,第一调的调号则省略。具体有四种情况:
  
  (1)声母+韵母+声调。如m+ien+h=mienh(人)。

  (2)韵母+声调。如or+v=orv(肉)。

  (3)声母+声调。如m+v=mv(不或没有)。

  (4)韵母单独构成。如in(烟)。

  (六)书写规则

  瑶文书写从左到右,一般用小写字母书写。专用名词的开头字母、每一句的开头字母要大写。



备注:此文参考多种资料,包括民间收集和网络收集。
整理收集编发总结:西双版纳瑶族民间团队
有关于瑶族的文章或穿瑶装照片想发表,快加微信13988158888,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