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同学,长我几岁,我称呼他老兄。我读书较晚,他比我更迟。他在南方一个211高校任教,刚年过四十的他,长的皱皱巴巴,嫣然已成了小老头。他信奉的哲学是:宁做真小人,莫做伪君子。每次和他聚会叙旧,听他操着浓厚的地方口音,伴着与身份不相符的粗口,真性情地批判这个世界,真是一件有趣的事。 他已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50余篇SCI论文,其中不乏Nature、Science、PNAS等刊物,单篇引用百次以上论文也有数篇,总他引次数已超千次。他在国内学界,毁誉参半,却享誉海外。科研成绩,让他破格为教授,但争议性,让他自然基金多次失败至今,行业项目和人才项目遭受排挤,也是几近颗粒无收。 饱受争议的人。他的性格,让他成为他所在领域一个很有争议的人。喜欢他的人,打心眼的喜欢;讨厌他的人,骨子里嗤之以鼻。他和我交流时经常骂我,但我觉得纯真、好玩、有趣,和他交往心不累,人生还能得到很多启发,因此,我始终将他当做一个老兄。 科研世俗化。他对科学神圣化深恶痛绝,认为科研是国家的,生活是自己,认为活下去最重要。因此,科研成了谋生工具,是一个世俗化的生活方式。哪些打着官腔、伴着长者面孔的人,曼斯条理地劝他做学问要坐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一般都会被他当面臭骂一顿。 玩命搞科研。他写论文,就是玩命的写,经常几天几夜不休息地工作,简直朝死里虐自己。他经常哀叹,每篇论文都如自己的孩子,包涵了他的心血。遇到科研大佬问他要论文,他都会气急败坏地、当面臭骂一顿,仿佛有人问他要孩子一样。等受不了的时候,他就喝一顿大酒,酣睡一顿,醒来继续工作。最疯狂的时候,他有二十多篇论文同时外审,何等壮观的场面啊。 看透这个世界。如果你觉得他是书呆子,你那就是大错特错了。他是一个深谙社会关系的人,能在各种复杂的关系中,用最浓烈、最刺激的方式,获得或者保全他的利益。他就像一只独狼一样,每次行动都有目的,鲜有空手而归。他将这个世界看得透彻,以格格不入的方式与这个世界处关系,充满了斗争哲学。 颠沛流离的生活。这可能与早年家庭教育和个人经历有关,他似乎缺少安全感,总是对他所在环境充满了批判和厌倦,换一个地方是他始终思考的事情。因此,他四处遭受排挤,经常换单位,辗转祖国各地,颠沛流离。别人可能觉得他不易,但他似乎很享受这个过程。占有之后,又无情地抛弃,仿佛自己是攻城拔寨的大英雄。 人生的大赢家。他有个年轻貌美的媳妇,懂他、照顾他。我时常觉得,他的成功可能绝大多数都是因为有个贤内助。他有个一等一的儿子,中学时代,获奖无数,考上清华,放弃清华。大学本科期间,获得双学士、结了婚,然后,跟美国科学院院士攻读博士学位。 他身上真有魏晋风流名士之神韵,难得一遇的传奇之神人。骨子里的自由洒脱、批判精神、革命造反精神,活生生一个从不接受压迫和剥削的孙猴子。在他面前,我们的生活是如此平淡无味,苟活于世,而他似乎注定会成为这个时代的大英雄。当后人回忆这段历史的时候,我相信,他一定将会被提起、被记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