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家姓》的由来

 【点石成金】 2016-11-18

《百家姓》是一篇关于中文姓氏的文章。据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起了巨大作用。《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明代理学家吕坤曾说过:“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家姓》以便日用,读《千字文》以明义理“。有关《百家姓》的编撰者已经很难考证,但从《百家姓》成书的源流可以推知,此书很可能成书于北宋以前。宋人王明清所著的《玉照新志》上记载:“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这就说明《百家姓》的作者是钱氏吴越国的“小民”,即没有什么名气地位的读书人。《百家姓》以赵姓居首,是因为北宋皇帝姓赵,被尊为国姓,理所当然列于诸姓之首;其次为钱姓,是因为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第三为孙姓,则是因为钱弘椒的正妃姓孙;第四是李姓,因为南唐后主为李姓的缘故。《百家姓》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献,记载了中国姓氏的发展,体现了中国人对宗脉等的强烈认同感。它与姓氏家谱、方志、正史构成完整的中国历史,是中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百家姓》在历史的衍化中,为人们寻找宗脉源流,建立宗脉意义上的归属感,帮助人们认识传统的血亲情结,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