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核心成员、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国培计划”名校长领航班、全国知名教育专家教授,以及京、苏、台等地一线知名校长,通过主题报告、课堂展示、工作坊研讨、沙龙对话、观点分享等方式,解读、回答、交流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学校实践的可能性路径,真实面对一线教师的诸多困惑,专家学者与近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同仁,齐聚巴蜀展开激烈的思想交锋,探寻核心素养落地的共识。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全国首所实践基地落户巴蜀 (图为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毛亚庆教授向马宏校长授牌) 前沿解读 专家纵论核心素养校本转化和探索路径 (图为《人民教育》杂志总编辑余慧娟女士主持会议) 11月11日上午,中国教育报刊社副总编辑陈志伟,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北师大校长培训学院院长、北师大教育学部副部长、教授毛亚庆,人民教育杂志社总编余慧娟,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核心成员,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师保国等专家,针对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及教师成长、内涵建设等前沿话题进行解读。
同时,陈志伟认为,核心素养不是脱离教育传统的舶来品,而是中国本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结果。并坦陈史家小学、巴蜀小学这些国内名校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效。他们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经验,完全可以成为其他学校学习的路径和参照。
毛亚庆教授从“核心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方面进行解读,并认为,老师对核心素养要有自己的定力与定位,不是让别人来“教我”,更多的是“我自己来”,自己要主动把主体彰显,并通过教师的共同学习与理性反思实现专业成长。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成员、首都师范大学师保国教授则从历史的纬度全面解析核心素养的价值意义,并认为,核心素养试图在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学校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特别是从国家教育的角度,对学校和老师提出了新要求。
课堂变革 课堂是基础教育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的载体 英语绘本课程成就学生自信课堂 (图为巴蜀小学教师徐颖执教语文课) 巴蜀小学语文课堂: 八年“磨”一课,课堂生长要立足于学生 (图为巴蜀小学教师马红磊执教音乐课) 让学生在“美中动、乐中学、合中创” (图为巴蜀小学教师丁成浩、石禹、郭静执教跨学科课程) 巴蜀小学跨学科课堂: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践,带着思想去行动 教师工作坊 专家纵论核心素养校本转化和培养探索路径
语文学科组工作坊: 团队研学 将课堂研究转化为教师自觉行为 ![]() (图为美术学科组工作坊来宾体验现场) 美术学科组工作坊: 读懂儿童 让教师个性与教学生命共长 ![]() (图为巴蜀书院工作坊精彩节目现场) 学科综合 教师学术成长的“破”与“立” ![]() 图为教师成长工作坊(学科专业能力) 教师成长工作坊(学科专业能力) ![]() 图为教师成长工作坊(跨界综合能力) 教师成长工作坊(跨界综合能力) ![]() 名校分享 多元化分享核心素养发展路径 ![]() (图为原西南大学常务副校长、博导宋乃庆主持会议) ![]() 北京市史家小学 郭志滨 《博悟世界,播种未来》 ![]() 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 姚虎雄 《核心素养与学科关键素养》 ![]() 台湾新北市南势国立小学校长 蔡明贵 《学校培育学生科技素养的实践研究》 ![]() (图为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先生主持沙龙并发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