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伞蘑及其栽培技术简介>> 农业资料网

 信仰的力量 2016-11-18

以下文章由农业资料网收集整理,如需更多黄伞蘑的人工栽培种植技术及开发利用的相关技术文献资料,请参阅黄伞蘑的人工栽培种植技术及开发利用专利文献集(w014601),该技术专辑收集汇编了近年来技术工作者在该技术领域发表的科技文献和申报的国家专利说明书全文,包括详细的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

一、概述

[植物类型] 菌类植物

[拉丁学名] Pnoliota adiposa(Fr.) Quel.

[属名] 鳞伞属

[科名] 球盖菇科

[俗名别名] 肥鳞伞、多脂鳞伞、金柳菇、黄柳菇等

[性状]

黄伞子实体色泽鲜艳呈金黄色,菌盖菌柄上布满黄褐色鳞片。该菇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元素,食之黏滑爽口,味道鲜美,风味独特。该菇菌盖上有一种特殊的黏液,据生化分析表明,这种物质是一种核酸,对人体精力、脑力的恢复有良好效果。黄伞是一种中低温型食用菌,生产工艺简单,产量较高,市场售价较好,是大有发展前途的食用菌新品种之一。黄伞子实体单生或丛生,菌盖直径5-12厘米,初期半球形边缘常内卷,后渐平展,有一层粘液;盖面色泽金黄至黄褐色,附有褐色近似平状的鳞片,中央较密。菌肉白色或淡黄色。菌褶直生密集,浅黄色至锈褐色,直生或近弯生,稍密。菌柄纤维质长5-15厘米,粗1-3厘米,圆柱形,有白色或褐色反卷的鳞片稍粘,下部常弯曲。菌环淡黄色,毛状,膜质,生于菌柄上部,易脱落。孢子椭圆形,光滑,锈色,7.5-10微米×5-6.5微米。菌丝初期白色,逐渐浓密,生理成熟时分泌黄褐色素。

[营养价值]

对黄伞子实体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伞子实体蛋白质含有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0%,其氨基酸比值系数分高达66.53,分别比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茶薪菇(Agrocybe aegerita)和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高42.74%、50.89%和36.58%.这些结果说明黄伞蛋白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用途:营养丰富,氨基酸含量高,是一种食药兼优、具有较高商品价值的大型真菌。

[地理分布]

生长于黄河三角洲区域内、黄河两岸及成片林区的柳树枯木上。

二、栽培与管理技术要点

黄伞是一种低温型食用菌,菌丝体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6±2℃,子实体发生与发育的适宜温度为15~18℃。按照这些温度要求,必要时候适当人工调节温度。黄伞以秋栽为主,一般当最高气温下降至23℃以下、最低气温在13℃以上时即是出菇的适宜季节。考虑到袋栽黄伞菌丝生长需要40~50天的时间,因此,出菇季节再往前推45天左右,即为播种时间,各级菌种制作相应提前进行。

(一)栽培配方

黄伞代料栽培的主要原料有木屑、棉籽壳等,辅料包括麸皮、米糠、玉米粉、豆饼粉、黄豆粉、石膏、碳酸钙、生石灰、白糖或红糖等。常见栽培配方如下:

配方一:棉籽壳40%,木屑40%,麦麸10%,玉米粉8%,蔗糖1%,熟石膏1%,料水比为1:1.2。

配方二:木屑78%,玉米粉20%,蔗糖1%,石膏1%,料水比为1:1.2。

配方三:棉籽壳80%,麸皮18%,糖1%,石膏1%,料水比1∶1.2。

配方四:木屑80%,麸皮18%,糖1%,石膏1%,料水比1∶1.2。

黄伞是一种腐生性极强的木腐菌,其菌丝在绝大多数培养料中都能健壮生长,并且菌丝洁白浓密,粗壮有力,与平菇菌丝生长和健壮度极相似,这也是其主料栽培成功的基础,从而也为自身高产奠定了一定基础。以上配方中,主料以棉籽壳为最好;辅料中,以麸皮为好。

(二)配料

在加水前,应该将一些难溶于水的组分如木屑、棉籽壳、麸皮或米糠、玉米粉或豆饼粉等干拌均匀。糖可溶于水中拌入。石膏虽然难溶于水,但干拌会导致粉尘飞扬,因此也可溶入水中加入。

黄伞代料栽培要求培养料pH值为5.5~6.5。一般情况下,各配方培养料拌好后,其自然pH值已合乎要求,不需另外调节。如果pH值离要求有差距,偏酸(pH值偏小)用适量石灰乳上清液调节;偏碱(pH值偏大)可用过磷酸钙或稀醋酸、稀草酸等调节。料堆各部分的pH值一致。测量培养料的pH值用精密pH值试纸进行。测量时,手抓一把培养料,撕一小段试纸混入料中,手紧握培养料,使水浸入试纸中。将试纸颜色与标准色版比色,即可得知培养料的pH值。培养料的含水量也可通过手握来估计:抓一把培养料,手握如果指缝中有水渗出但不滴下,表示培养料的含水量为55%~60%,含水量合适。

(三)灭菌

料袋可采用筒袋,两头开口,用线绳先口扎一头,装袋后再扎另一头,灭菌后两头接种;也可采用折角袋,从一端装料,用线绳捆扎或颈圈+棉塞+报纸(或牛皮纸)封口,灭菌后一端接种。手工装袋时,边装料边用手压,注意不要撑破料袋。装料稍压实,松紧一致,以免以后周身出菇。做到外紧内松,上紧下松最好。料面尽量平整。

灭菌可采用常压蒸汽灭菌,也可采用高压蒸汽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的,最好使用聚丙烯塑料袋。常压蒸汽灭菌,100℃保持16~18小时;高压蒸汽灭菌,1.5千克/平方厘米压力,保持2.5~3.0小时。注意灭菌锅内料袋排放不要太满,太紧密,使蒸汽通畅。常压灭菌要大火攻头,尽快使锅体下部温度达到100℃;文火保温灶内温度不下落,补水时加大火,做到水不落滚;保温结束,如果不急于出锅,可以闷上一段时间。高压灭菌,一定要排净锅内的冷空气。排气时要缓慢操作,以免引起料袋涨破或起皱、封口脱落等。保温结束,也可闷上一段时间,但料袋出锅时,温度最好仍在60℃以上。

为了防止培养料变酸,拌料、装袋、装锅灭菌、升温等要尽快进行,争取在8小时内完成以上操作。

(四)接种

接种最好在接种箱中进行。接种箱要求封闭严密,操作方便。料袋进箱前,用消毒药液仔细擦洗接种箱桌面和内壁。料袋出锅后,趁热搬运至接种箱内,将待使用的菌种(以每瓶或每袋接种20袋计算),大镊子、酒精棉球、酒精灯、火柴等也拿进接种箱。取一瓷碗或烧杯等器皿,倒入适量甲醛,接种箱封闭前,称取甲醛1/2重量的高锰酸钾与甲醛混合反应,对接种箱进行熏蒸消毒。也可采用其它消毒方法。甲醛熏蒸30分钟以上时间可进行接种操作。操作人员将手洗净,剪短指甲,手经过袖筒伸进箱内,用酒精棉球擦拭手及手腕,重点是指尖和指缝。点燃酒精灯,用酒精棉球擦拭手及的腕,重点是指尖和指缝。点燃酒精灯,用酒精棉球擦试菌种瓶壁,在火焰上方拔去菌种瓶棉塞;灼烧镊子,待镊子冷却后将菌种表面的老接种块、小菇蕾、气生菌丝扒掉,开始接种。如果是袋装菌种,用酒精棉球擦拭袋口外壁,在火焰上方解开封口绳或封口报纸(或牛皮纸)及棉塞等,其它操作同瓶装菌种。

(五)发菌管理

发菌期间的管理,就是要使室内的温度、湿度、通风换气等环境因子相互协调。发菌期间,对菌袋或菌瓶要轻拿轻放。发菌室门口可进行石灰封门。发菌室禁止随便出入,闲杂人员更是不要进入,最好备有一套专门服装和鞋子,以供进入室内穿用。发菌室周围不要堆积污染源,杂菌污染袋或瓶要及时处理,以免造成杂菌孢子积累,为杂菌污染埋下隐患。黄伞菌丝经过40~50天后,可以完全发满。其菌丝发满的时间主要取决于环境温度的高低,菌种质量的好坏,接种量的大小,培养料的类别和质量、菌袋的大小及装料的虚实程度等因素。

与其它大规模栽培的食用菌相比,黄伞菌丝生长耐低温。高温条件下,易遭受杂菌污染。因而一定严格管理,确保黄伞菌丝健康快速生长。

1、发菌室要严格消毒处理

发菌室使用前一周左右室内打扫干净,房间周围也要清除垃圾等污染源。使用前4天,用硫磺熏蒸一次。菌瓶和折角菌袋进室后,要立放于床架上或地面,菌丝定植覆面后,改为卧放,每次检查后转动菌瓶或菌袋,使水分均匀,对于用线扎口两端接种的菌袋,平放于床架或地面,每次检查后转动菌袋。室内喷洒甲醛或其它消毒药液,密封门窗,使菌丝萌发定植。如果接种后外界温度高于32℃,可于早晚通风降温,以避免烧菌。接种后7天,打开发菌室门窗,进行彻底通风换气,逐袋检查。检查菌丝萌发情况,对不萌发的菌袋集中在一起,统一进行重新接种;对杂菌污染较轻的菌袋(因菌种带杂引起的污染除外),可封闭注射消毒药液治疗;杂菌污染较重的菌袋或因菌种带杂而引起的污染,可埋掉或烧掉。常选用的消毒药液有:70%酒精、10%甲醛、浓石灰水、克霉灵等消毒药剂等。从杂菌菌落以外1厘米处下针,用注射器注射药液,封闭杂菌菌落及其周围空白培养料,注射后用透明胶布将针眼封闭。检查处理后向室内喷洒1%~2%过氧乙酸、0.5%甲醛等消毒药液,并喷洒敌敌畏药液防虫。以后每隔7~10天对菌袋全面检查一次,及时处理杂菌污染及基它发菌异常情况,每次检查后,均需要向室内喷洒消毒药液和杀虫杀螨药液。

2、温度控制

菌袋进室后,菌袋温度低于室内温度,可保持室温28~30℃,袋(瓶)温26~28℃,以利于菌种萌发定植。第一次检查后,袋(瓶)温度开始升高,但仍稍低于室温,可保持室温26~28℃,袋(瓶)温25~28℃,菌丝开始快速生长。接种后20天,袋(瓶)温度已略高于室温,可保持室温23~25℃,袋(瓶)温25~28℃,菌丝进入旺盛生长期。菌丝完全发满后,适当降低室温至20℃左右,使菌丝积聚营养,以便进入生殖生长期(出菇期)。

3、光线条件

黄伞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线。菌丝生长期间,要保持发菌室内黑暗,可有微弱的散射光照,但不能有直射光照。过强的光线会加速菌丝的老化,使菌丝细弱,造成早现蕾,浪费营养,而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浓白粗壮。发菌室要设置门帘和窗帘,以遮蔽阳光。菌丝完全发满后,可把门帘和窗帘去掉,增加室内散射光照,以刺激菌丝扭结,进入生殖生长阶段。

4、通风换气管理

黄伞是好气性较强的菌类,适当加大通风换气,不仅有利于菌丝健壮生长,提高抗杂能力,还有利于菌丝彻底分解培养料,为高产打下基础。发菌室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如果通风不勤,或长时间通风不彻底,造成室内长时间郁闷,同时温度较高,就有可能造成杂菌泛滥,菌袋大批报废。通风换气时,也不可猛通风,造成室内空气强烈波动,从而造成室内温度变化较大,菌丝生长期间形成的稳定环境因子变化剧烈。发菌室内可保持1~2个小通气孔,经常性地注入新鲜空气,外界风大时换气要小心,避免外界大风强烈灌入。外界温度较低时,可于中午通风换气;外界温度较高时,可于早晚通风换气。

5、湿度要求

发菌室内部要保持干燥,一般说来,空气相对湿度不要超过70%。室内过于潮湿,杂菌孢子易于萌发,杂菌污染的机会就大些。同时,室内过于潮湿,氧气的供应就不足,造成菌丝生长减慢,菌丝细弱,颜色变浅。如果室内过于潮湿,可通过加大通风换气、室内墙角放置生石灰块除潮等办法解决。

6、其它注意的事项

黄伞菌丝在偏低温度下生长较慢,如果发菌期间遇到了较长时间的低温天气,而菌丝也已经吃料较多,可采取刺孔的方法刺激菌丝生长。具体操作为:取一针锥或挑针,经灼烧或酒精棉球擦拭消毒,在菌丝生长菌落以内(离菌丝生长圈1厘米左右),用针斜向菌种方向刺孔,孔深1厘米左右,每袋刺孔10个左右。每次刺孔后会造成菌丝快速生长,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发菌室内温度升高,因此要加强通风换气,或者经常翻堆,使室内温度不超过30℃,以免烧菌。另外,刺孔时要注意,杂菌污染区不能刺孔,菌丝长不到的地方不能刺孔。含水量多的菌袋可多刺孔,以使袋内水分散发,降低菌袋含水量。每次刺孔后最好往室内空气中喷洒一次消毒药液,并经常灌入新鲜空气,以避免杂菌污染。

(六)出菇管理要点

1、当子实体长至4~5cm高时,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的控制非常重要,此时应将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

如果超过90%,料面上将会有大量的原基形成,从而造成大批幼菇死亡,即使勉强将大菇采收,原基又会全部死亡,顶部易滋生绿霉、木霉、菇蚊、线虫等,浪费营养又增加病虫害。如果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原基形成于袋壁或菌种块边上,原基形成少且易死亡。室内空气相对湿度的维持主要靠地面保持潮湿并有少量积水,每天往空气中喷水雾等方法来实现。

2、保持温度15~18℃。

温度高,子实体生长较快,但朵小肉薄;温度稍低,子实体生长缓慢,但朵大、肉厚,品质好。如果室内气温较高,应将袋口的套袋放松,以免袋内温度过高,造成幼菇腐烂或萎缩。

3、适量通风换气。

室内的空气流动不可过分强烈,通风过量,会导致菌盖过早开伞,降低商品价值。应使床面小区保持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达到抑制菌盖开张,加速菌柄生长,提高商品价值。对折角袋,将袋口拉直,使袋内局部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对两端接种的菌袋,头茬菇最好一端出菇,另一端仍用线绳扎紧,当小菇蕾生长整齐后,可在袋口套一个扁宽稍大的塑料袋或者纸筒,以遮光、保湿,提高局部二氧化碳浓度。

4、增加散射光照(光强300~500勒克司)。

一定的散射光照可使子实体粗壮,色泽加深,提高商品质量。

5、黄伞采收

黄伞原基生成后,首先形成1~3厘米长的黄色覆有褐色鳞片的指状子实体,3~5天后,指状子实体变长变粗,分化成菌柄和扁球菌盖,以后几天菌柄不再伸长。菌盖迅速增长,原基形成后9~11天,当菌幕即将破裂时采收。头潮采收后,应消除料表残余菇脚和枯萎幼菇,使菌丝复壮,积累营养3~5天后,再拉大温差刺激出菇。

三、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1、黄伞可否采用覆土方式栽培?

黄伞可采取床式覆土出菇方式,覆土有保水保肥作用,并能减轻病虫害发生。覆土方法是在菌丝发满后、出菇前脱袋覆土。具体操作如下:

一是建造畦床。选地势平坦、水源方便的场地做地棚。畦床宽1.5~2米,用畦土筑成北高南低的土墙,北墙高出地面50厘米,南墙高出地面20厘米,东西两边开筑土墙,畦面上横放竹杆,用薄膜和草帘遮荫。畦面整平后用多菌灵、石灰粉杀菌灭虫。

二是营养土的配制。沙壤土50千克,杀菌剂0.1千克,磷肥0.5千克,增菇素50克,pH值8,湿度以手握成团,落地即散较好。

三是覆土管理。将菌袋脱膜后,竖排在畦床内,每4~5个一排,中间留10厘米走道。然后进行覆土,把营养土填入菌棒间隙处,上盖0.5~1厘米厚营养土,覆土后浇一次透水,保持土壤湿润,气温15~18℃,气温低时在畦面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气温高时加强通风换气及遮荫。一般10天后子实体大量产生。

2、黄伞可否采用滑菇的栽培模式?

黄伞和滑菇是近缘种,可采用滑菇的半熟料盘栽模式。

更多技术资料:黄伞蘑的人工栽培种植技术及开发利用专利文献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