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参阅 | “把嵌入头部半截的弹头拔出来”:开国少将甘祖昌的长征故事!

 邓超越梦想 2016-11-18

(徽章与荣誉公号    参阅文章)


按:本文选自人民出版社《跟着信仰走——我们家的长征故事》,作者为甘祖昌将军夫人龚全珍,特此致谢!


甘祖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57年8月辞职回老家务农。1986年3月28日逝世,享年82岁。


甘祖昌将军和夫人龚全珍


我的老伴甘祖昌曾对我讲过他的长征故事,我把它转述给大家听。


1934年10月,红军大转移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我老伴当时在兵工厂,并不在随军人员名单里。他想跟着部队走,就向上级反映情况,结果没通过。他急了,直接找到军区供给部领导说:“我在兵工厂搞采购,常常一天挑着担子跑百多里路,路上还和敌人交过手;在反‘围剿’战斗中,我也送过弹药上战场,从没感到有啥吃不消的,让我跟部队走吧!”领导见他决心那么大,只好点头同意了。


部队从广东进入湖南省境,他调任红6军团53团司令部司务长。一天,团领导找他说:“甘祖昌同志,部队带的粮食快吃完了,你想办法去筹些粮食来吧!”


他带着一百多个随军工人和战士出发了。走到一座山下时,突然遭到一伙敌人的伏击。老伴立即带领有枪的战士反击,掩护徒手的工人们撤离。战斗很激烈,忽然一颗子弹飞来,打在他的左脑门上,也是原来被土豪用斧头劈伤的地方。他感到一阵剧痛,鲜血如注,流得满脸都是。他伸手一摸,幸好子弹没有全打进去,一半留在外面。来不及多想,他就用两个手指头捏住露在外面的半截弹头,一咬牙,拔了出来。他把鲜血染红的弹头拿给战士看,诙谐地说:“嘿嘿,一粒花生米!”


到了安全地带时,工人和战士们都劝他回去找医生,他却笑着说:“不要紧,死不了,筹粮要紧,我们赶快走吧!”不到两天时间,他们筹措到了两千多斤粮食,还有好多青少年参加了红军。


在长征途中,老伴的任务就是筹粮。也记不清是哪年哪月了,部队来到湘西和川、贵三省交界的地方,这里崇山峻岭,人烟稀少。他领着筹粮队走了一天的路,还没有筹到一粒粮食。突然,有人发现前面有一块红薯地。他们跑过去扒开泥土,都是一个个大红薯。老伴找了半天没找到种红薯的农民,他摸了摸脑袋对大伙说:“把红薯挖走,将钱留在田里。”


挖完红薯,我老伴掏出记账本,撕下一页,用钢笔在上面工整地写上:“老乡:我们是红军筹粮的,因天快黑了,来不及去找你商量,我们动手把你的红薯挖走了,非常对不起,特留下拾块银元,算是我们给你的红薯钱了。”他把银元和字条包在一起,放在地头,做上标记,让田主容易发现。随后,他和大伙踏着夜色赶回部队去。


我老伴常对我说,长征路上最让人难受的事,莫过于眼巴巴地看着一个个战友被饥寒交迫夺去了生命。他虽是管着伙食,但筹不到粮,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他回忆起那段时光,眼睛都湿润了。


翻雪山的时候,我老伴的一个战友再也走不动了,他受伤的大腿里还有弹片没取出来,伤口大面积溃烂。他有气无力地坐了下去,拉着我老伴的手说:“老甘,我不行了,你走吧,革命一定会成功!”


他抖抖索索地从衣袋里拿出3只红辣椒,交给我老伴,再也没有醒过来。老伴知道,这是部队在到达甘孜时,他将搞到的一些红辣椒给每人分了3只,没想到这位战友一只都没有吃。老伴心如刀割,热泪夺眶而出。要在平时,给3只红辣椒是很平常的小事,可在过雪山草地的特殊环境下,它是可以救人性命的大事。这位战友,如果早把这3只红辣椒吃了,也许不会倒下,然而他宁肯自己牺牲,却一直把3只红辣椒揣在身上,这种生死相让的精神多么高尚啊!老伴噙着眼泪,心想,这哪是3只红辣椒,分明是比3根金条还宝贵的东西啊!


老伴把3只红辣椒分给战士,十几个人一人咬了一丁点,但这一丁点辣椒使每个人都浑身发热,脚下的力气也增了不少,几个眼看快要倒下的人,也奇迹般地振奋起精神,坚持着翻过了雪山。这件事,在我老伴心里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使他无论在什么时候想起来,心情都难以平静。多年后,他都用这事教育自己的子女。



请各位点击文后广告,您的举手之劳,会让我们继续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