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路军医院

 圆角望 2016-11-18

□王宁夫

桃树坪、浆水镇、将军墓……每当父亲提到这些地名时,眼睛里总是闪现出晶莹的泪花。多年以后,直到参观了位于邢台县浆水镇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我才深深地感悟到,这些地名在父亲的一生中有多么重要。

邢台县路罗镇桃树坪村,位于风景秀丽的太行山,距浆水镇仅一山之隔。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冀南战场的后方,背靠着太行山密林、峡谷、溪流和洞穴,到处都是秘密的宿营地。

当年八路军一二九师青年纵队医院(简称青纵医院),就设在桃树坪村。1940年底抗大总校搬到浆水镇后,青纵医院与抗大总校医院合并,继续驻扎在桃树坪村。然而,当地的老百姓仍然喜欢八路军青纵医院这个名字。

自从建立浆水红色根据地,日军每年都要对浆水进行几次大扫荡。遇到日本鬼子扫荡时,医院就提前转移到桃树坪附近的几个山沟里。这些山沟错落在山峦之间,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其中尤以芦沟最隐蔽,最险峻,也最安全。

1942年6月,随着五万日军大扫荡的包围圈日趋缩小,青纵医院不得不转移到距桃树坪二三公里远的芦沟。经历过多次反扫荡,医院的转移和撤退有条不紊,即使鬼子已经占领了桃树坪村,甚至四周枪炮声震耳欲聋,八路军的医生和护士仍然在芦沟的石板房里紧张地做手术。他们的口号是:“石板当床,石洞当房,避雨避风又避寒。”“坚持再坚持,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至今,在桃树坪村的旧墙上还可以看到当年留下的标语。

芦沟里到处都是石窟,最大的山洞叫老虎洞,能容纳近百名重伤员。可是伤员太多了,即使再有几个老虎洞也不够用。于是,一些能动的重伤员被安置在山崖下的石窟里,轻伤员被安置在山坡的石板上,一旦鬼子进攻芦沟,可以立即随医护人员徒步撤到深山老林里。

不幸的是,由于汉奸告密,日军发现青纵医院藏在芦沟后,发动了突然袭击。芦沟被炸,医院被毁,来不及转移的伤员和医护人员都牺牲了。一位曾历尽艰险的“西路军”红军女医生,为了掩护伤员撤退,也不幸牺牲在芦沟里。

桃树坪村的老百姓在帮助医院把重伤员运上山,隐藏在老虎洞之后,为了引开敌人,分头向老虎洞相反方向的大寨山、二寨山、三寨山爬去。十几个躲在大寨山里的老百姓被鬼子逼到山顶,他们宁死不说八路军伤员的藏身之处,最后,全被鬼子推下悬崖活活摔死。残忍的日寇在芦沟里四处搜索,找到几处隐蔽性差的小洞和石窟,把八路军伤员从山洞里拽出来,直接扔到百丈悬崖下面。

虽然敌人连续搜山几个星期,几次在老虎洞附近诈喊诈叫,鸣枪示威,却始终没有发现悬崖边有一条一尺宽、杂草丛生、通往老虎洞的石板小路。而洞内,在昏暗的油灯下,手术一刻未停,医护人员从没停止过抢救伤员。

我的父亲王桥春,河北威县人,当年在桃树坪八路军青纵医院当看护长,亲身经历了这场扫荡,多次讲述这段故事。前些年,还时常有老红军、老八路回到桃树坪,重返芦沟。但慢慢地,回来的人逐渐少了下来。现在每年,只有艺校的老师定期带领学生们光顾此地,写生作画。今年春天,我沿着当年八路军走过的小路,爬上芦沟的山坡。芦沟的风景简直太美了,山水不逊江南,风光秀丽如画,如同仙境一般。

七十多年过去了,这里的山林依然如故,山沟寂静如初,没有民房,没有炊烟,没有电线。溪水依然清澈见底,石缝中涌出的山泉清爽甘甜;石头垒砌的病房依然挺立在山坡上,被炸毁的石屋遗址断壁残垣;平坦的石板依然横七竖八静卧在沟底,伤员洒下的鲜血早已不见踪迹。

芦沟,如同一处寂寞的世外桃源,野花飘落,清溪潺潺;芦沟,是一处没有墓碑和坟冢的烈士陵园,虽然没有留下碑文,但是先烈的英雄事迹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乡亲们心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