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情缘

 圆角望 2016-11-18

  

  八月下旬,我陪小孩到江苏无锡参加国际象棋比赛,比赛结束后,利用两天时间,又回了一趟母校,再一次重游了上海。我虽然不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只在那里度过了四年大学生活,但那里是我的人生启航之地,是我的追逐梦想之初,那里留下了我纯真灿烂的年华、肆无忌惮的青春,以及不能复制的岁月。

  上海,在别人眼里是繁华都市,对我而言是第二故乡,因为我接受了在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洗礼;五角场,对很多人来讲是一个小小地名,对我来说却是母校的代名词,因为我的母校就坐落于此。1992年7月,我走到了人生一个重要关口:高考,对农村学生来说,是改变命运的契机,是靠书本翻身的机会。经过努力,我终于得偿所愿,经受住了考验,取得了超过当年天津市重点大学分数线47分的分数。在填报志愿时,我填报了提前录取的军校,一来家里姐弟都在上学,可以减轻家庭负担;二来可以实现从军梦。在选择学校时,看到空军政治学院图档系在天津招十人,人数比较多,我第一志愿就报了政院。志愿填报结束后,我回头再仔细一看招生简章,吓了一跳,原来这十个招生名额文理各五人,而且理科还有一个女生,实际理工男生只招四人。不过还好我的分数比较高,加上当时来天津招生的老师为人非常正直,我才得以被政院录取。虽然因马虎大意、缺乏经验,让自己经历了一场虚惊,也让我误打误撞地与上海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2年8月底,我带着上大学、进部队的双重喜悦,来到了上海,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和新鲜。很多同学和我一样是农村出来的,基本上是小学不出村、初中不出乡、高中不出县,没有见过什么世面,还有的同学甚至是第一次坐火车。我们与地方大学生不同,不仅是要学好各种课程,而且要强化军事素质培养。

  五角场是我们周末出校门的第一选择,那里有朝阳商场,有翔殷影院,有外文书店,有各种饭店。记得我们入校一个月后才允许请假外出,而且只有两个小时,我和另外一个同学简单买了一点生活用品,而后直奔饭店,两个人点了一只烧鸡,一人一罐蓝带啤酒,吃得干干净净,解完馋,一路狂奔回学校,怕迟到挨批。离我们学校不远的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也是我们周末经常光顾的地方,在那里我们看到的是有别于军校的别样气息。不用说,外滩和南京路也是我们经常游荡的地方,虽然我们没有钱在那消费,但可以大饱眼福、开阔眼界。虽然军校管理比较严格,与外面接触受限,但我们还是感受到了上海的海纳百川、大气包容,看到了上海人的精明强干、睿智讲究。

  1996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了武汉,后来又调回了家乡天津。这些年,我也走过了许多大的城市,但都没有再找到上海这座城市的特质。有时,我会去一趟上海小吃店,点上一份小笼包、一碗馄饨,虽然味道不是很纯正,但可以品味那青春岁月,追忆那似水流年。

  毕业后,我曾几次回上海,看看老朋友、见见老同学,亲身感觉国际大都市的魅力。我们学校的变化也很大,当年熟悉的建筑所剩无几,三号院的教学楼还在,而我们的宿舍楼和楼前的小假山已荡然无存,可谓高楼平地起、旧貌换新颜。

  一转眼,我已经大学毕业整整20年了。这次回上海,我见到了多年未曾谋面的老领导、老朋友,当年的我得益于他们的教育培养,我始终感恩于他们,他们也没有忘记我,大家聚在一起回忆往事、聊聊当下,还是那么开心高兴,了却了我埋在心里20年的愿望。但是也有遗憾,就是由于时间紧张,没有机会和几个大学同学好好聚聚,只有留待下次了。20载光阴荏苒,忆当年岁月如歌。虽然我身处天津,但内心深处始终保留着上海情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