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南大学《教育学》第4 章至第 7 章第二阶段测试卷

 昵称38299277 2016-11-18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第二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教育学》4 章至第 7 (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 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寓教育于教学之中”,此处的教育是指                          

A.广义的教育      B.狭义的教育     C.学校教育      D.思想品德教育

2.什么理论是研究教学内容的理论                                

A、教学论          B、课程论         C、德育的理论    D、教学方法的理论

3.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测验属于                                  

A.常模参照测验    B.标准参照测验   C.标准化测验    D、人格测验

4.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布鲁纳          B、斯金纳         C、奥苏伯尔      D、根舍因

5.案例教学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罗杰斯        D、根舍因

6. 学校的语文课、数学课属于                                    

A.活动课程        B.隐性课程       C.潜在课程      D.学科课程

7.认知模式在道德教育中特别重视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8.人们约定成俗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称之为                          

A、道德            B、品德           C、品德教育      D、道德规则教育

9.一个测试工具的可靠性是指                                    

A、区分度          B、效度           C、信度          D、难度

10.智力测验量表                                              

A、教育评价        B、教育测验       C、教育测量      D、主观性测验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当代教学理论有                                                

A、认知教学理论    B、情感教学理论   C、建构教学理论  D、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2.个体身心发展的特征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3.从层次划分的角度分,道德教育包括道德理想教育和                 

A、道德原则教育    B、道德规则教育   C、道德认知教育   D、道德行为教育

4.品德的心理成分包括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判断       D、道德行为  

5.教育评价的功能有                                                 

A、鉴定功能        B、激励功能       C、导向功能       D、诊断功能 

 

三、判别题:(每小题1 分共14分)

1.课程论主要研究如何教如何学。                                    

2.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                                  

3.班级授课制是基本教学组织形式。                                  

4.道德认知模式强调道德判断能力发展的重要性。                      

5.课外实践活动不属于课程。                                       

6.课堂教学质量对教学质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7.教育实习不属于课程。                                           

8.直接的道德教学优于间接的道德教育。                              

9.通过“品德与社会”课程进行道德教育,这是间接道德教育。          

10.德育的主要途径是教学。                                         

11.认知模式的提出者是麦克费尔。                                   

12.品德即道德。                                                   

13.“考试是根指挥棒”,这说明教育评价具有导向功能。                 

14.信度是指测试工具的可靠性。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学科中心课程论:

2. 教学效率:

3. 品德:

4. 间接的道德教育:

5. 效度:

 

五、简述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 简述教师的专业发展。

2. 简述三大课程流派。

3. 简述理想的师生关系。

4. 通过道德课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不足是什么?

5. 简述布莱特效应。

 

六、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 你认为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2. 试述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