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木贴画制法入门 1

 竹林微风518 2016-11-18
 本帖最后由 好猫如诗 于 2016-11-5 23:41 编辑

木贴画制法入门 1- 简介

木镶嵌画或者叫木贴画,英语名称叫做marquetry,这种工艺起源于16世纪的欧洲,是精细、昂贵的木工作品中最吸引人的装饰部分。采用削得很薄的不同木材,根据木料的颜色及纹理特征,拼接成不同的图案。然后装饰在木质品的表面。由于图案不是画上去的,所以可以历久不衰。如果年代久远木质变脏变旧,只要用细砂纸轻轻打磨,去掉表面的氧化层,成品就会光泽如新。而且与绘画相比,木料的质地与花纹有独特的动人之处,可以说,每一件木贴画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木贴画制品费功费时,不仅对工匠的手艺要求很高,而且需要有较好的视力和手指的稳定性和力量。所以从事的人员并不多。很多木工曾经尝试过木贴画技术,但半途而废的居多。在加拿大,有一个marquetry木工协会,其中活跃的注册人员尚不足三十人。可见这项工艺是比较小众的。

木贴画制法入门 1- 简介

上图:木贴画(marquetry)装饰的家具

木贴画制法入门 1- 简介

上图:一幅精美的木贴画marquetry作品


木贴画制法入门 1- 简介

上图:用木贴画装饰的现代首饰盒

木贴画在传统上主要用于高档家具和首饰盒。普通的木制品加上木贴画,售价就立刻增长数倍。也有不少人用木贴画镶嵌画框后做挂饰的。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规模生产,使得传统的木贴面更加没有了用武之地,这项本来就惨淡的技术也就更加式微了。

木贴画与一些其他的木工技术有相似之处:伊朗的kahtam 和日本的yosegi 实际上就是这门工艺在不同民族的变种。在英语中,单词matquetry指的是由不同木料拼成的花鸟鱼虫风景人物等复杂图画,而parquetry则是各种拼接的几何图案,类似于波斯人的Kahtam 。另外,纯在木料上进行镶嵌的装饰称为inlay,用比较厚的木板(一般厚过三毫米。而木贴画用的薄材则不足一毫米)拼成有一定立体效果图案的技术称为intarsia。这些都是与木贴画异曲同工的技术。木贴画在中国没有相应的传统工艺,最相近的要算是贝壳画和嵌贝工艺。

木贴画制法入门 1- 简介

上图:伊朗的传统工艺Khatam,以大量重复的几何图形为主,辅以图案,可以装饰在几乎任何器物表面。

木贴画制法入门 1- 简介
上图:日本的yosegi也是以几何图形为主的。

木贴画制法入门 1- 简介

上图:与marquetry相比,parquetry是相对简单的几何图案。

木贴画制法入门 1- 简介

上图:与marquetry相比,intarsia是一种相似的木工工艺,木片较厚,有一定立体感,一般只应用于墙饰。

木贴画制法入门 1- 简介

上图:中国传统的嵌贝工艺,与marquetry的差别还是挺大的。

木贴画的材料当然是以木材为主,但是也有少量用其他材质的,比如说珍珠母(贝壳),角质,金属等。本人就比较喜欢在贴画中嵌入珍珠母来增强视觉效果。

本人从2007年开始自学木贴画技术。后来又加入加拿大木贴画协会。在实践过程中,拿过奖,上过木工杂志的封面,作品被不少人购买收藏。为了让这项古老的技艺恢复活力,我先后尝试将木贴画用在各种不同的载体上,比如说茶杯垫,乐器,名片夹,书签等。在图画风格上,我大力借鉴中国传统工笔画的购图用色,也常常会采用加拿大七人帮画派的山野意境,再就是各种世界名画的木工复制版。与传统贴画相比,我的作品一是加入了东方元素,二是大胆用色,不排斥经过染色的木料,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多彩。在木工技法上,也摸索出不少自己专有的技巧与窍门。

木贴画制法入门 1- 简介

上图:楼主的获奖作品:达芬奇的《岩间圣母》

木贴画制法入门 1- 简介

上图:楼主作品,木贴画装饰礼盒,发表在《加拿大木工杂志》封面

木贴画制法入门 1- 简介

上图:楼主作品,茶杯垫系列,入围美国《精细木工杂志》最佳木工圣诞礼物创意奖。

木贴画制法入门 1- 简介

上图:楼主的两件茶盘,左边一件获得加拿大金氏木工竞赛奖并被好莱坞买家收藏。


现在,应众多网友的要求,我愿意与大家分享我的技术经验,将木贴画技术介绍给国内的木友们。预备在后面的几期内,按照工具材料、初期构图、刀法、锯法、表面处理、应用实例及常见技巧等几大部份,让大家了解这项技术。相信以国内木友的聪明才智和热情执著,一定能够举一反三,让木贴画工艺发扬光大。对于我来说,也算是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敬请期待:下一期:木贴画的工具材料

好猫工坊 出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