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谈《玄秘塔》之“不和谐”

 窅宸轩主 2016-11-18

前两周编者们发表了关于《勤礼碑》《九成宫》的一些看法,学友们对此反响很大。一些“吃瓜群众”也都扔下了手中的瓜,积极地参与到了我们的讨论当中。


在此,编者们首先感谢各路学友对中书汇和中书汇学术的关心,其次,声明一下,这期“乱弹”(经一学友建议现改为“漫谈”),是编者集后代书家以及各位编者对各种碑帖当中值得讨论的一些字的看法,其中或许真有问题,或许反而是亮点,不过这都是中书汇各位编者与各位学友的共同学习和交流,亦是为大家提供一点与书友聊天的谈资,好了,闲话不多说,我们今天要聊的是柳少师的《玄秘塔碑》。


首先我们说个硬伤,《玄秘塔》中“赐谥曰大达,塔曰玄秘”此句当中“秘”当为别字,《说文》:秘,从示从必,俗从禾作秘;又,秘,香草也。引申为“神隐,隐秘,神秘”。从这可知“秘”本字偏旁为“示”非“衣”故此字当为书丹时的误作,或是刻手误刻,前后文多个“秘”字,只此一处:

“秘”为“示”旁,非“衣”旁:

前后文“秘”字写法。

“佐如来以阐教利生”之“阐”,后人多垢其外重内轻,内不堪重负,后文当中另有此字,甚为可观,后代书家临习常不取前者。

此字看起来外部过重,内部被压得有些喘不过气了。

后文中相同字便不是如此,黃自元临本中也做了改善。

“三藏大教尽贮汝腹矣”之“贮”,由于钩画过虚(很有可能是碑残所致),导致右下空间极大,显得不甚和谐。


而文中“风”“弟”“贾”等字,故意收缩一部分,放纵一部分,导致整个字看起来颇不和谐,有学者提出,单字提出确实如此,但放在整个碑文中,很可能是为了与旁字做出对比而故意为之,但显得稍失尺度。

而碑中其他相同字,便显得精神焕发。极富对比性的处理,偶尔在碑中某个部位出现,也许是出彩的部分,但如果临习之时将其作为不二法门,便甚为不妥。


(后文当中出现重复的字,甚为稳妥)

碑中一“僧”,右部不够伸展,导致整个字看起来左大右小,后人临习多不以其为模范,而碑中另有数“僧”,精神焕发,可为典范。


“教”字在碑中出现多次,处理方法亦很多,但其中一个,左上部过重,导致整个字“头大”,若在其他碑中,也许符合“拙”趣,但甚不合《玄秘塔》这种森然若刀戟之锐气。


(前文当中令有精彩之处,可为模范)

今日所举之例,亦皆由前辈书家与编者们长年临池经验与学习累积而成,或有道理,或乱弹琵琶,书法当然追求变化,但当其变化过度,已不符合整幅作品的整体精神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想想该如何“回来”呢?或许,一人为千字时,精神气力无法一以贯之,才是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吧。Ω

中书汇书法学苑校训

高尚 · 认真 · 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