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雪域高原的古往今来

 秦岭海狼 2016-11-18

白发布衣著

2、一代权臣倾朝野

(2)、噶尔家族之军神噶尔·钦陵4

钦陵通过这次流血的政变登上了大相的宝座,不过我相信这并不是他期望的。对于钦陵来说它最大的兴趣是在战场上运筹帷幄、追亡逐北,而不是在朝堂上和别人后心斗角。现在为了保证家族的利益,他不得不坐在大相宝座上,这也逐渐显露出他的弱点,钦陵是这个时代的顶级战场杀神,却不是一个顶级的政治家。成为大相之后的钦陵依然常年领兵在外,朝中的事务他委托给了坌达延赤松与努布·芒辗细赞以及他弟弟噶尔·达古日耸三人,虽然这都是噶尔家的心腹,还有弟弟的参与,但是钦陵长期远离政治中心的恶果将会慢慢显露出来,最导致他死于非命。

公元682年(唐永淳元年),钦陵纵兵劫掠了唐朝四川境内的柘、松、翼等州,唐将守将无力反击吐蕃军队的进攻,只能龟缩在城中,据险而守。几乎同时,吐蕃军再度进犯河源地区,和川西北的军事行动相呼应,领兵的赞婆却没他哥哥这么好的运气。赞婆吸取了上次在良非川被黑齿常之痛击的教训,远远的绕开了黑齿常之的防地,结果这次他碰上了娄师德。唾面自干的娄师德虽然在历史上以能忍闻名,但实际上他在战场上却是一把好手,这回赞婆躲开了黑齿常之,结果一脚踢在了娄师德这块铁板上。娄师德率领唐军在白水涧(今青海大通西北)一带和吐蕃展开激战,屡次击退吐蕃的进攻,史称“八战八捷”。不过从娄师德的性格来分析,他是个性格非常谨慎的人,所以在用兵上也不会向李靖、苏定方那样喜欢轻骑远进包抄敌后,以兵行险招来谋取最大的战果。甚至也可能不会像黑齿常之那样钟爱暗夜劫营,以求全军突破。娄师德用兵很有可能是追求步步为营、滴水不漏,最终积小胜为大胜,所以唐军最终成功击退吐蕃的进攻,使赞婆无尺寸之功,但恐怕也没能大量的杀伤吐蕃军队。关于这一战在唐蕃两国的史料中都只记载战争的胜负而无战果,可以从侧面验证这种推测。但无论战果如何,娄师德这次成功的阻止了吐蕃在河源地区的扩张企图,也没给吐蕃劫掠唐朝边民的机会。

钦陵作为一个军事天才,不会不知道吐蕃想要一口掉唐朝,无异于痴人说梦,但是他希望通过不断的骚扰唐朝边境地区,抢夺人口、粮食和牲畜来削弱唐朝边境的力量,力图以这种方式以战养战,改变双方的力量对比,进而谋取更大的版图扩张。这种战略如果放在一个虚弱的唐朝身上无疑是正确的,就像安史之乱之后的唐朝,在吐蕃的打击下迅速失去了对整个西域的控制,可惜现在钦陵面对的却是唐朝最生机勃勃的时代,吐蕃的这种骚扰政策可能一时得利,但唐朝巨大的体量和几乎无穷无尽的恢复能力,使得这种拉锯战演变成一种纯粹的国力消耗战,这对于生活在高原上的吐蕃王朝来说确实几乎致命的。可是钦陵已是骑虎难下,他必须通过不断的军事行动,劫掠唐朝的资源来安抚手下的将领和部落首领,通过一个又一个胜利,来维持他的个人威望和家族的统治。这种国力消耗的恶果正在吐蕃大地上慢慢累积着,等待最终的爆发点出现。

公元683年(唐弘道元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在洛阳贞观殿驾崩,立中宗李显为帝,转年正月武后废中宗为庐陵王,立睿宗李旦为帝。李显这个倒霉的皇帝,这次只坐了36天龙椅就被贬为庐陵王幽禁了起来,但他也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奇葩的皇族了,因为他自己是皇帝,父亲是皇帝唐高宗李治,弟弟是皇帝唐睿宗李旦,儿子是皇帝唐殇帝李崇茂,侄子是皇帝唐玄宗李隆基,最亘绝古今的是老妈也是皇帝武周神皇武则天,这种经历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绝无仅有,所以李显也被戏称为“六位帝皇丸”。

睿宗李旦登基后,全部朝政均委于母后,自己在朝堂上不发一言以求自保,从此之后的十几年中朝政尽在武后掌握之中。

公元684年(嗣圣元年),就在唐朝政权乱云飞渡之时,吐蕃国内也正在为瘟疫的大爆发头疼不已。在吐蕃的历史上瘟疫曾多次大规模流行,这可能和西藏地区医药相对落后有着直接关联,据说松赞干布就是死于瘟疫流行。在多次的瘟疫流行中,各种政治势力也利用天灾推波助澜,甚至佛苯之争也曾利用过瘟疫来打击对方。这次瘟疫流行导致大量的牲畜死亡,为了减少瘟疫的流行,吐蕃专门召集了议事会议,将死亡的牲畜深埋处理,以减少瘟疫的流行。

公元685年(垂拱元年),大相钦陵再次率军侵扰西域,吐蕃军队在大漠草原上纵横穿插,横行西域,连败唐军。西域形势迅速恶化,唐朝之前几年在西域布置的据点被吐蕃一一拔除。无奈之下,垂拱二年十一月武后下令废除于阗、安西、疏勒、碎叶安西四镇,这是唐朝第三次废除安西四镇的设置。但是对于心高气傲的武后来说,西域败退四镇被废,是绝对不能咽下去的恶气,于是唐朝开始在西域重新布局,争取当地突厥部落的支持,以图寻机再战吐蕃。

武后深知西域土地广袤平阔,唐朝步兵绝难与吐蕃骑兵相持,于是有意从其他方向进攻吐蕃,减轻西域的压力。此时有人洞悉上意,侍御史王求礼给武后出了一个馊主意,怂恿武后征发梁(今陕西汉中)、凤(今陕西凤县)、巴(今四川巴中)州民众从雅州(今四川雅安)开山通道,出击西羌,讨伐吐蕃。听到这个计策,武后一时间颇为心动,所幸唐朝著名诗人陈子昂生于蜀地,深知蜀地边情,急忙上书武后,力陈雅州诸羌从未叛唐,现在无罪而伐,是逼其反叛,投靠吐蕃。而且吐蕃屡次攻伐蜀地,均未有突破,皆赖蜀地山高地险,今国家乃开其险,役其人,险开则便寇,人役则伤其财,若吐蕃趁机以诸羌为内应,则蜀地天险自破,蜀地必失。再者得西羌而不足已富天下,为此战却靡费甚多,届时国将因黩武而亡。武后其人随好大喜功,但也不是不明之人,于是打消了这个荒唐的想法。好在武后没有坚持己见,走过川藏线的人都知道,王求礼所说的从雅州(雅安)入藏的线路,几乎就是现在的川藏线318国道,这条1954年才修通的国道线全长2000公里,穿越21座4000米以上的雪山,横跨14条江河,一度被中外地理学家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公路',以唐朝时的生产力水平,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计划。

公元689年(唐永昌元年)五月,经过几年准备和布局,武后命文昌右相韦待价为帅出征吐蕃,出征前依照惯例应派太监为监军,武后认为将帅出征应掌控全权,以监军掣肘将导致将帅无度。由此可见武后对于韦待价的信任和青睐,这可惜这次武后所托非人。韦待价军至寅识迦河(今新疆霍城以西)边,钦陵亲率大军与之交战,这次钦陵又用了诱敌深入之计,吐蕃故作败退,将唐军诱致草原深处,而后钦陵命人包抄唐军侧后,断了唐军粮道。唐军正与吐蕃主力僵持不下,听闻粮道被短,军心大憾。此时天降大雪,天寒地冻,唐军粮资匮乏,士兵多冻饿而死,韦待价无奈只得败退回高昌城,败退的路上因为韦待价不善于安抚士卒,唐军几乎哗变,吐蕃军队趁势掩杀,唐军主力的撤退变成大溃逃,唐军损失过半。武后闻知唐军大败震怒,将韦待价流放,副将皆斩。

武后这次钦点的将领被证明不是她所期望的经略西域的帅才,而真正能够以为柱石的名将,却在狱中屈辱的死去。黑齿常之屯驻河源,屡败吐蕃军队,七年之内吐蕃侧目而行。而后纵横漠北,连败东突厥可汗,就是这样一员镇边骁将,在此年被酷吏周兴诬蔑谋反,黑齿常之不堪受辱,于狱中自缢而死。黑齿常之在军中之时,带下宽厚,威望甚高,将卒乐为之死。常之死后,唐军将士皆哀其冤,河源军事渐渐崩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