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雪域高原的古往今来

 秦岭海狼 2016-11-18

白发布衣著

四、帝国初成——赤德祖赞的荣光

2、金城公主远嫁

公元710年(唐景龙四年)正月,唐中宗命左骁卫大将军杨矩护送金城公主入吐蕃。中宗亲自渡过渭河到始平县(今陕西兴平)设宴百官,并于早早到此守候的吐蕃接亲大使尚赞咄热拉巾相见,席间中宗告诉吐蕃大使尚赞咄热拉巾公主自幼娇生惯养,要求吐蕃对于金城公主务必小心呵护,不得稍有怠慢。而后中宗与金城公主洒泪而别。同年二月,中宗为纪念远嫁吐蕃的侄孙女,特将始平县改名为金城县,将离别地点改名为凤池乡怆别里,并赦免当地死刑以下囚犯,免百姓赋税一年。

金城公主在杨矩护送下,沿着七十年前文成公主的旧道入藏,吐蕃为了迎娶金城公主特地在奚结罗岭凿石开山修筑道路。710年底,金城公主一行抵达拉萨。金城公主到达拉萨时,她的夫君野祖茹(赤德祖赞)只有7岁,金城公主也不过只有12岁,这对少年与其说是对夫妻,还不如是说是对玩伴。于是在赤玛伦的主持下,将金城公主安置在专门为她修建宫城居住。

就在金城公主还在远赴吐蕃的道路上跋涉之时,710年6月初,中宗李显暴毙,据说是被王后韦氏毒死(此事存疑)。当月立太子李重茂为帝,改元唐隆,朝政尽归韦后之手。李重茂登基未及一月,6月庚子日,李隆基(唐玄宗)联合太平公主发动兵变,废李重茂为温王(谥号唐殇帝),杀韦氏、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尽除韦氏一门,复立睿宗李旦为帝,史称“唐隆之变”。就在短短一月之间,唐朝换了三个皇帝,唐朝皇帝的宗系也正是有李显一支改为李旦一支,李隆基也正是凭借“唐隆之变”中的果敢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公元711年,再次登上帝位的李旦遣使入蕃,正式将金城公主过继为睿宗的女儿,并册封为长公主,同时他还做出了一个脑抽般的决定,将河西九曲之地赠与吐蕃作为金城公主的“汤沐邑”,这个荒唐的决定给日后的唐朝造成了无穷无尽的麻烦。河西九曲(青海东南部)之地水草丰美,自古以来就是天然的牧场,也是唐朝手中为数不多的良马产地,这次拱手让与吐蕃,使得本就良马匮乏的唐朝更是雪上加霜。吐蕃得到了河西九曲于此设洪济(青海贵德县西)、大漠门(青海共和县东南)等城守卫,此地成为吐蕃东进的根据地。从此事的处理就可以看出,睿宗李旦的政治能力,不怪被他的老妈则天大帝收拾的欲仙欲死。

金城公主入藏时,带去大量的陪嫁财物,除了金银器物外,还携带了大量的工技书籍,以及大量的佛教经典,这些典籍促进了唐蕃之间的文化交融。同时,唐蕃之间再次联姻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两国之间的关系,虽然之后不久两国就再开战端,但是直到金城公主公元740年去世止,这三十年间,唐蕃两国使节往来达到了42次之多,两国维持了斗而不破的格局。并在公元733年(唐开元二十一年),唐玄宗应金城公主之请与吐蕃在赤岭立碑划界,相约“两国和好,无相侵掠”。

在吐蕃生活了三十年的金城公主,深受广大藏族同胞爱戴,她的传说也和文成公主一样在吐蕃大地上广为流传。赤祖德赞上表给唐玄宗说过:“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藏族人民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也有这样一句古谚语:“汉地货物运到博(即西藏),是我们这里不产这些东西吗?不是的,不过是要把汉藏两族人民心连在一起罢了!”

传说金城公主入藏时,带去的一个汉僧对赤德祖赞预言说,金城公主将为他产下一个王子,这个王子将会成为一位伟大的赞普。不久之后金城公主果然怀孕并产下一个男婴,可是此时的王后那囊氏心生妒忌,也诡称自己生产,并将金城公主的孩子夺去。金城公主无奈向赤德祖赞恳求要回孩子,赤德祖赞不能判断孩子的归属,于是命当时拉萨的一位智者前来确定孩子的生母。这位智者让金城公主和那囊氏当庭争夺孩子,做为生母的金城公主害怕婴儿受伤,不敢尽力抢夺,孩子被那囊氏夺去。此时,谁是孩子的生母赤德祖赞已经心知肚明,但是王后那囊氏家族势力强大,赤德祖赞也只好安抚金城公主暂时忍耐。

金城公主痛失爱子,心中极为愤恨,于是她破坏了吐蕃的风水,传说为了断绝赞普的子嗣、使吐蕃再无贤臣、令吐蕃遭受饥馑、让吐蕃瘟疫流行,她连周围的神山都截断了。

一年之后,当王子周岁之时,拉萨举办了盛大的庆祝仪式,当时唐朝的使臣也来拉萨祝贺,赤德祖赞命人将装满美酒的金杯交给小王子,对他说:“你的两位母后都说你是她们的亲生儿子,今天你自己去辨认一下谁才是你的亲生母亲。”捧着金杯的小王子无视那囊氏家族臣子用食品、衣服的诱惑,直接来到唐朝使节面前,对唐使说;“我是汉人的外甥,那囊氏岂能是我的舅家”,经过这次生日宴会,金城公主才再次获得了儿子的抚养权。

虽然这个传说被吐蕃史书《巴协》和《贤者喜宴》记载,但是根据敦煌古卷中的藏文文献《大事记年》记载,金城公主是在公元739年去世的,这个时间可以和《新唐书》中吐蕃于740年遣使向唐朝报丧的记载相互印证,故此金城公主确应死于739年,而下代赞普赤松德赞于742年出生于札玛,所以普赤松德不可能是金城公主的儿子。敦煌古卷中另一藏文文献《赞普世系表》记载,赤松德赞是赤德祖赞与那囊妃芒波杰西丁所生的儿子,再有一点是如果金城公主有子嗣,吐蕃不可能不向唐朝报喜,而所有汉地史籍中均无金城公主有子嗣的记载。

敦煌古卷大约是公元1000年左右被封存在壁龛之中,其后近900年无人知晓,直到公元1900年才被再次发现,期间无人扰动过,其中保留的大量的藏文史籍,因其封存时里吐蕃王朝年代不远,所记载的史料应为“信使”,也是研究吐蕃历史重要的参考文献。

在雪域高原,金城公主还有另一个广为流传的传说,这就是她到达拉萨后,去文成公主兴建的小昭寺拜谒,发现文成公主带入西藏的释尊十二岁等身像供奉在小昭寺,而尼泊尔尺尊公主带来的八岁等身像供奉在大昭寺,感到十分不平,于是将两尊佛像位置互换,并保持至今。

其实金城公主移动佛像的传说是另一个传说的衍生版本,在这个传说中,据说是唐朝武则天时期,一次唐蕃交战中吐蕃大败,唐军兵犯拉萨,并扬言武后要将文成公主带来的释尊等身像带回大唐,于是小昭寺的僧人十分着急,将等身像带到大昭寺藏在一座墙壁后面,因为知道武则天是文殊菩萨化身,于是在墙上绘制了一副文殊菩萨的壁画。唐军到达拉萨后,纵火烧毁了布达拉宫,但是不敢破坏绘有文殊菩萨壁画的墙壁,所以没有找到释尊等身像。等到金城公主入藏后,知道了此事,拆毁墙壁将释尊等身像重新请出,并供奉在大昭寺内。

这个传说流传甚广,现在大昭寺的讲解员还在对游客宣讲此段传说,但唐蕃之间的征战之地基本是在西域安西四镇、青海和四川等地,唐军从未接近过拉萨,更不存在打入拉萨焚烧布达拉宫的桥段,所以也就不存在金城公主二次请出释尊等身像的故事了。甚至西方有学者干脆就认为,历史上根本没有尺尊公主入藏之事,大小昭寺均为文成公主所建,而释尊十二岁等身像最初就是供奉在大昭寺中。

其实应该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在松赞干布去世后,噶尔家族掌权的五十年间,吐蕃可能发生了第一次灭佛事件。我们现在可以知道的是即便是松赞干布在世的时期,吐蕃苯教也一直占据着绝对的教权优势,而且此时苯教在吐蕃社会中不仅仅拥有信仰优势,还掌握着占卜、历算、医药等方面全部的话语权。等到松赞干布去世后,笃信苯教的噶尔家族,如果在苯教法师的授意下,想要扼杀尚在摇篮中的佛教,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情。再参考史书上记载的两次吐蕃灭佛事件中,大昭寺被曾经改为牲畜屠宰场,壁画全部被涂改,释尊佛像均被埋于地下的经历来看,这次释尊佛像被藏于墙后,也有可能是苯教教徒所为。等到金城公主入藏后,借助赞普系统势力将被封存的佛像请出,再次供奉在大昭寺中是完全可能的。

本书第一部《吐蕃王朝卷》已经完成,总计27万字,在天涯论坛|\煮酒论史版块更新。第二部《割据时期卷》在本人公众号“四海无人对夕阳”更新。欢迎关注、留言交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