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机智地应对职场的刁难

 木头1018 2016-11-18

清代康熙、雍正和乾隆这祖孙三代做皇帝时,天下太平,国家富强,人们就把这段时间统称为“康雍乾盛世”。

这段时期可以说是清朝的鼎盛时期,除了皇帝明白外,朝廷还有许多有眼光、有志向的大臣辅佐,比如刘统勋就是雍正朝的名臣,有学问,人品又好,很得信任。不过虽然如此,雍正还是时不时地要对他进行考试。

有这么一天,正是科考前夕,雍正正要任命刘统勋当主考官,忽然心想:我何不先考他一回?看他到底眼光如何。主意一定,雍正就找来一个宫女,叫她写一篇文章。这宫女的父亲是个学究,宫女从小饱受熏陶,诗词歌赋无一不精,进宫后雍正常让她吟诗作赋,每每都叹息:“可惜是个女子啊!”

这回宫女写好文章,雍正看了一遍,暗暗点头称是,自己字斟句酌地也写了一篇,为怕被刘统勋看出,他让太监将自己的文章又重新抄了一遍。

两篇文章都没有署名,雍正把它们拿给刘统勋看,还说:“有人向朕推荐这两个人,你把他们写的文章好好拿回去看看。”

刘统勋接过文章拿回家,当晚就挑灯夜读起来。

第二天上朝,刘统勋向雍正禀报:“启禀万岁,两篇文章臣已经读了,若论文采,都在臣之上,可谓字字珠玑啊!”

雍正一听,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因为那里边有一篇是他写的呀,谁不爱听好话呢。

可谁知,刘统勋接下去说的话就叫雍正倒吸了一口凉气。

刘统勋说:“不过,从文章看,这两个人虽然有才,但是都不能任用,尤其其中一个,最好尽快把他除掉,否则就是我清朝大患啊!”

雍正愣住了:“你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刘统勋指指宫女写的文章,说:“这篇虽然通顺,但是眼界不开阔,说的多是身边琐事,而且脂粉气太重。此人持家绝不会错,若是在朝为官嘛,恐怕难成大事。”

雍正心里暗暗叫惊,嘴上却道:“你说的有理,朕也有同感。那另一篇呢?”

刘统勋沉吟了一下,说:“这篇正好相反,眼界开阔,言之凿凿,足以顾及四海,而且有治理天下成为尧舜的志向。如果此人生在乱世,倒是不可一世的英雄,可如今乃太平盛世,臣认为此人万不可留,否则必将其养虎成患。”

雍正两眼瞪着刘统勋:“有这么厉害?”

刘统勋说:“此人只是字写得弱些,不然的话,恐怕早就不安稳而有所动作了。”

雍正一听,心里不住地赞叹:这个刘统勋,果然厉害啊!

后来,雍正把这事儿对儿子弘历说了好几回,着实把刘统勋夸了个底儿掉。弘历心里很不服气,心想:有一天我要是当了皇帝,非给这家伙出道难题,让他考出一身汗来。

过了若干年,弘历真的当了皇帝,就是历史上的乾隆,不过这时候刘统勋也算是两朝重臣,乾隆不忍心为难他。正好刘统勋的儿子刘墉也入朝做官来了,乾隆心里便有了主意:自古父债子还,我就难为难为你儿子吧。

乾隆心里不住地拨拉算盘珠子,可刘墉却蒙在鼓里,哪里会料到皇帝是为他老爷子的事情在跟他赌气呢?

这天处理完朝事,乾隆把刘墉叫来问:“爱卿,听说你很有诗才,朕一直没有领教,今天闲着没事,你就以你自己的身材为题,做一首诗怎么样啊?”

乾隆这可真是给刘墉出了难题。怎么说?刘墉虽然才华出众,可他那模样却实在无法恭维,前鸡胸后罗锅,要不怎么有外号“刘罗锅”呢?这还不算,刘墉还一只眼睛大一只眼睛小,一条腿还有点儿跛,大概是得过小儿麻痹症。所以乾隆这道题可就难为他了:把自己说得好,那明摆着有违事实;可要如实说,又有损大清朝形象,自己也难堪啊。

乾隆稳稳当当地坐在龙椅上,等着看刘墉的笑话,那些平时和刘墉不睦的大臣,也都想借机出他的洋相。可刘墉神色却十分坦然,只见他不慌不忙地清清嗓子,嘴一张,就吟出一首诗来: 

背驮负乾坤,胸高满经纶,一眼辨忠奸,单腿跳龙门。

丹心扶社稷,涂脑谢龙恩,取人不以貌,真是圣德君。

乾隆一听,刘墉这诗不但掩盖了他自个儿的身材缺陷,还和江山社稷联系起来,最后把他这个皇帝也给捎上了。他不由发自内心地连声夸奖:“好诗,好诗啊!”立刻赏刘墉黄金百两。乾隆是明白人,要不这么做,他自己怎么下台阶呀?

不过,乾隆没有死心,一有机会总给刘墉出难题。

有一回,乾隆和刘墉两人微服出宫,来到熙熙攘攘的集市上,看见有卖糖莲子的,乾隆平日没吃过这玩意儿,禁不住口水上来了,就让刘墉去买了点儿。走着走着,又看见一个卖梨的,刘墉脱口道:“这黄澄澄的梨儿,看样子一定很甜。”乾隆于是就让刘墉去买了两个。

两人又往前走,看到一个妇人坐在地上,旁边还有一个小男孩,头上插着根稻草,面前放着块破布,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乾隆凑上去细细一看,才知道这妇人原来是个寡妇,公婆又有病,万般无奈之下她只好贱卖自己的亲生儿子。

看到自己治理的天下竟然还有如此遭难之事,乾隆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让刘墉拿银子给妇人,说:“孩子别卖了,你赶快回去吧,用这银子去请医生给老人看病。”

妇人接过银子,千恩万谢地正要走,乾隆又从刘墉手里抓过一把莲子给妇人,说:“莲子心里苦啊!”

这话妇人听着没什么,莲子有莲心,本来就是苦的啊,可刘墉却立刻听出弦外之音来了:乾隆表面说莲子,实际意思是“怜子”,母亲可怜儿子,心里有说不出的苦。一语双关,这分明是在考我啊!

刘墉立刻把刚买的两个梨递一个给妇人,说:“梨儿腹内酸啊!”他回答得也真巧妙,表面说梨儿外边甜,梨核酸,实际意思却是“离儿”,离开儿子,做母亲的当然心里酸酸的了。

一看难不倒刘墉,乾隆自然没话说。扭头往回走的时候,他瞥见一个卖柿子的,那青青的柿子看样子挺涩,他让刘墉买了一个,拿过来往自己袖笼里一揣,就顾自朝前走。

等回到宫里,乾隆马上召集大臣上殿。他扫了刘墉一眼,对众大臣说:“今天刘爱卿陪朕上街,非常辛苦,朕赏他两个梨,他送了一个给贫苦的妇人,可见心地是何等的善良。他还剩了个梨,我这里正好还有个柿子,现在我把柿子赏给他,让他把这柿子和梨一起吃了。”

要说乾隆这一招,又够难为刘墉的。你想啊,就算那黄澄澄的梨好吃,那青柿子涩嘴啊!可既然是皇帝所赐,刘墉不能不吃,估计这吃的模样一定难看,于是就有大臣肚子里暗笑:刘墉啊刘墉,这回你可要当众出丑啦!

嘿嘿,刘墉就是刘墉,什么应对的办法想不出来?只见他不慌不忙从乾隆手里接过那只青柿子,把它递给排头的大臣,说:“万岁所赐,不敢独享,你们每人一口,可不要辜负圣上的恩宠啊!”

刘墉这一说,大臣们谁敢不吃,只得一人一口硬着头皮吃,个个涩得龇牙咧嘴,难受劲儿大了。而刘墉呢,他自己却在一边津津有味地吃梨,一口一个甜。

等大臣们把柿子吃完,刘墉也抹抹嘴,把梨核往袖笼里一塞,说要把它带回去熬汤喝。乾隆虽然一肚子不高兴,可表面上还得不动声色:“刘爱卿,你为什么自己吃梨,把柿子分给大家呢?”

这又是一道难题,答好了什么事没有,答不好就得治罪。要是为这个事情治刘墉,保险一个为他讲情的大臣都没有,因为现在他们满嘴都是苦苦的涩味儿呢。

可是,这又如何难得倒刘墉?

刘墉给乾隆行了一个大礼,说:“万岁,柿子是吉祥物,民间百姓每逢节日都要吃柿子,取一个‘事事如意’的意思。这么好的事儿,又是万岁所赐,我怎能一人独享,自然要让大家一起来吃,分享圣恩,让大家事事如意啊!”

大臣们可都精明着哩,一听刘墉这话,赶紧“扑通、扑通”往地上跪,齐声喊:“谢万岁龙恩!”

乾隆没了辙,只好让众臣平身,转而又问刘墉:“可那梨,你怎么却一个人吃了呢?”

刘墉说:“‘梨’和‘离’同音,我要是也让大家分着吃梨,那就表示大家彼此要分离,那怎么可以?我们应该一起为陛下分忧才是呢!”

乾隆一听刘墉这话,当即站起身来:“刘爱卿,朕算是彻底服了你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