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么理解新教育与体制教育的差别?

 addccde 2016-11-18

前序:本文是2016年2月16日仁青学堂童佳音老师分享音频庄子与教育2》里的第61分钟到第70分钟关于教育分享的音频文字整理,由宛书矫字成稿《封闭跟开放的人的状态》,感谢童佳音和宛书的分享!童佳音老师旧文《新教育没有失败者-仁青童老师交流会演讲稿》以及上面的文字,相信能够给您另外扇窗,理解教育以及新教育。



阅读之前,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怎么理解新教育?


如何看待体制教育?


新教育与体制教育是相互不兼容的吗?


您内心非常抵触体制教育,认为一无是处吗?


体制内的老师一定比新教育学堂老师差吗?




1



新教育和回归传统的教育,到底区别在于什么地方?


比如说,我们新教育也是读古文,是吧?那些回归传统的教育,也是读古文,是吧?但是你隐隐约约觉得他们两者之间好像有些不同。


还有一点,我们绕不开一个话题,就是,体制学校,对吧?一般向人们推荐新教育,别人会拿出很多例子来反驳我们:体制学校也出了很多人才,对吧?体制出了那么多人才,难道你能说他们是假的吗?为什么他们上了体制,也是这么厉害?对吧?这个证明体制教育也不是一无是处。那么这个你又怎么解释这个问题?


还有一个就是,今日学堂高中招生里面,注明招生要招体制学校品学兼优的学生,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大家很可能不理解,是吧?为什么明明我们是新教育偏要去招体制学校品学兼优的而且还需要校长写推荐信的那种学生呢?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打耳光吗?


再考虑一个问题:比如说,大家都开始提升自己,学习灵性,学习自我成长,那为什么有的人呢,他好像(你觉得他)越学越好,做人做事越来越能干?对人呢越来越和气?待人处事越来越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有的人呢,你就看他,他越学那些东西(如学佛,学灵性),学习新教育,越学越神神叨叨,好像别人稍不满意他就赶紧跟人家吵架。就是学到一些旁人看来好像不太正常的人,有这样的人,还不少。包括我以前也不正常过一段时间,这个没有什么好丢脸的,我不说别的我说我自己。刚接触新教育的时候,我就是天天告人宣传,别人提出反对意见呢,我就跟他们吵,跟他们辩论,然后弄得自己神奇怪怪的,别人也不喜欢,对吧?这样的一个状态,说我自己哈。对,就这样的一个状况。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体验过这里的分别?

 

还有一种,我们通常认为,小孩我们是比较喜欢的,看到小孩觉得比较可爱,不管小孩怎么样我们都觉得他有一种可爱,都不会觉得讨厌。可是很奇怪,看到衰老的人,我们本能上地会有些抵触,但是也不全部。有些老人,你觉得,脾气好怪,不想和他接触。但也有一些老人,并不觉得他讨厌,对吧?他们的区别到底在什么地方?


再举个例子:我们知道,一个公司里面或者说一个组织机构里面做领导的,领导是需要有魄力的,对吧?领导不是什么都需要听你的,领导他必须有他自己独特的判断力,他的执行力,他的专断,对吧?但是有些领导,你觉得跟了他以后,你觉得很有奔头,很喜欢跟着这种领导,一起跟他一起奋斗完成一个事情。但是有些领导,你觉得跟了他没有什么奔头,越跟越觉得灰暗。


那个区别又在哪里?都是独断专行,都是很有魄力做一些事情。但是他们两者是有区别的。




2



这就是上次跟大家分享过的一个主题。


他们的区别就是,一个是封闭的心态,一个是开放的心态。所有的人,只要一个人,具有一种开放的心态,那么他做任何事情,都会比较成功,比较受欢迎;如果一个人的心,一旦趋于封闭,那么他就显得有些怪。而且他做事情,会非常非常不顺利,而且会非常非常卡,这样一个区别。所以,我们把这个答案放在前面讲的各种各样的例子,就可以知道:


我们看一个教育是不是好,不管它名称是叫做新教育还是叫做传统文化教育,还是叫做什么国际教育等等,名称无所谓,我们刚才也说了,名为实之宾也,名是次要的,关键是看它内在,培养一个小孩,这个小孩出来以后,看他是不是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如果这个小孩,出来有一种开放的心态,那么这个就是成功的教育;我们不管新教育这个名,比如说一些体制学校,如果他们小孩有幸碰到比较好的老师,没有把他的心搞封闭掉,他的心还是比较开放的,那么他走向社会后,他必然也是一个人才。因为他走向社会工作岗位后,他也会学习很多东西。也可以随时调整自己,虽然他也是从体制学校出来,因为他的心没有封闭,所以他也是成功的。那么一些所谓的比较传统文化,读经学堂(我对读经学堂不反对哈),就是一些不太好的走向封闭的读经学堂,为什么你觉得不太喜欢呢?就是因为他们把小孩的心已经搞到一种封闭状态了。小孩的心被搞到一种封闭状态之后,他会拒绝接受新的东西,拒绝外来的东西,那么他的心死掉了,这样的小孩你就会不喜欢,这样就是一种失败的教育。所以,体制学校,如果这个这个小孩从体制学校出来,心还是有开放的,那么这个就是成功的教育;如果新教育或者说回归传统文化教育,出来,这个小孩的心是死掉的,他对什么不感兴趣,然后一副懒懒散散的样子,那么这个就是一个失败的教育,不管他是从新教育出来还是怎么样,也是失败的教育。所以,这个就是我去年做的一个演讲的一个主题,叫做《新教育没有失败者》(点击查看)


为什么这么说?就是因为,一个成功的教育,出来,他的心是开放的,他在社会上做任何事情,都有可能获得成功,所以他是不可能失败的。所以你会发现社会上心态开放的人,他调转的方向速度非常快,他不会拘泥于某些东西。今天这个东西好,比如说,以前我们的胶卷,是朝阳产业,那么现在胶卷没落了,他不会继续悲悲切切,守住他那块阵地,他会迅速调整自己转变方向,他学习的速度也是非常快,这就是一种开放的心态。


我们学这个佛学,或者学这个灵性,学习新教育,学习自我成长,也是。如果我们的心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包容,那么这我们就是学对了。如果学到越来越封闭,越来越死心眼,那么这个学,方向就是学错了。学新教育学各种灵性都是一样的。那么这个在我们工作当中也是,如果我们能够有一种开放的心态来做事,那么不管我们怎么做,都不会做得太差。如果我们以一种封闭的心态来做事,那么,这个事情做到底也就是这个样子。


那么在社会上我们看到有些矛盾的说法,比如说,如佛家又要叫你去执着又要叫你精进,区别在哪里?执着,是一种封闭的心态,精进,虽然你很认真,是一种开放的心态。




3



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以前禅宗的一个公案。以前我不是很理解,但是,后来当我学《庄子》,后来学到了,开放和封闭心态以后,基本上我就彻底理解了这个故事。


这个公案应该是讲,唐朝古代时候的一个故事,那个时候兵荒马乱,是吧?男人都打仗去了,然后有一个车子里面有一个婆婆,(她男人打仗去了,她有一个媳妇),说不清是不是寡妇反正不知道。她和她媳妇呢,供养一个和尚一个僧人,供养了一年多时间。有一次,这个婆婆对她这个媳妇说:“你去试探下那个和尚,看看他行为怎么样?”;媳妇:“怎么试探”?婆婆:“你就去抱抱他,看他有什么反应”。那个媳妇每次要去送饭吗,那么她有一次送饭的时候,抱了一下这个和尚,那个和尚头也没有抬,回了一句话:“枯木逢寒石”。意思是说:你虽然一个美貌的女子,扑到我怀里,但是对我来说,一点都不动心。就像枯木碰到寒石一样,不起心,我不起心。那个媳妇就回去了,就跟他婆婆说“啊呀,这个和尚你看修为多好,对吧,我抱抱他,他一点反应都没有,还说了一个‘枯木逢寒石’”。没有想到这个婆婆破口大骂,“我以为这个和尚,修行了,我白白供养了他一年,我以为他修行怎么样,想不到原来是一个废物,把他赶走。然后赶他到江湖上去修炼,”然后把这个僧人赶走了。


过来大概一两年以后,这个僧人又回来了,他对这个婆婆说,你再供养半年,这次我应该不会让你失望了。这个婆婆说“好,那我再供养你半年”。那么半年以后,她依旧叫那个媳妇去试试那个和尚,这次这个媳妇抱着这个和尚以后,和尚眼睛是睁开了,说了一下“zhi,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要告诉你婆婆”。然后这个媳妇回去了,如如实实把这个状况告知了婆婆。婆婆:如此看来,我还是没有白白供养,这个和尚看来还是有个小修为。这个和尚半年以后满了,回到江湖去了,后来成为一个很有名的一个宗派的开山祖师。


现在你们明白这个故事告诉你们的意思吗?


我前面已经说过了,封闭的心态和开放的心态。原来这个和尚的禅修,心是死的,是封闭的,拒绝任何外来事物的刺激,任何外在在他眼里就是灰色的,他的心封闭了,他这样坐禅,虽然他可以坐禅定可以入很深很深的定,但是,他这样的禅定,对于他的修行来讲,是没有任何帮助的。为什么?就是,这个神创造这个世界,不是为了让你隔离这个世界,而是让你进入一种更好地和这个世界融合,感知这个世界的美好。那么,你要修到一个什么状态,一种更好的状态,就是全知全能的状态,我又能够感受到这个世界上的种种刺激,种种各样的东西,我感到它的美好,但是我又不被它拉下去。


有些人,凡夫俗子,被这个美女一抱,就被拖下去了,心动了,是吧?这个就完了,这个也不是??修为的。那么也不是我封闭起来,我什么也不看我就是拒绝这个东西。最高境界就是:我又能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但是呢,我又物不牵,就是《庄子》讲的“物物而不物于物”。不被这个世界所牵,我的心就是自由的,我的境界就是,一个光明的,这个状态。这个故事的含义就在这里,这样大家明白了吧?




4



我要说的,教育也是这样,教育不是一帮小孩给关起来,给他打造一个封闭的世界,这就是教育了,完全是错误的。


教育,就是要起到让小孩开放继续保持那种开放的心态,然后他以后到社会上才能够做出更高的贡献,这对他以后人格进一步的成长,或者修为上进一步的成长,也是有帮助的。所以,我们就说看到小孩为什么会很喜欢。因为大多数小孩或者说绝大部分小孩,他的心都是开放的,他不会拒绝任何一件事情。不会因为某种观念,一下子就觉得,他对任何事情饶有兴趣。你跟成年人说某一件事情,他第一反应就是-----不要和我说这个事情不要和我说这个事情我不听我不听。越是人年纪大越是容易犯这个错误,把自己封闭起来。但是说有些老人,比如说南怀瑾,你是很难想象他是封闭的。


注意一两岁的小孩,他很少眼睛盯一样东西会看很长时间,因为他看一看就转开了。他不会执着于一个东西,你真的要把他的东西抢了,他哇哇哭一下,过一下他就忘了。对吧?就不会太执着于他的东西,但是,成年人就很麻烦,尤其那些沉浸于情感的成年人,一陷进去三十年四十年都出不来,都有可能。所以张校长那个时候跟李老师说嘛,你们青春期很多人到现在都没有走出来,就是这个道理,还在纠结于那个时候理想的另一半。


好了,这个就是我今天讲的最后一个主题:《封闭跟开放的人的状态》  74:30

 



5



问答环节部分摘录:


内心开放有前提,你首先要有追求。


执着就是一种封闭。怎么修掉呢?一点点来,平时,《庄子》后面讲了很多层层有关修行的方法。这个可以去看谭杰中老师的视频。我没讲的,他后面都一一讲了,从第二章开始。我再三强调,我只是二传手而已。你要去听原版的,比我讲得好得多。夕阳老师讲得也很好,他很多公开课他的博客都可以下载。


你是什么都不用做,但是你做不到,心会被牵下去。


“随缘消旧业,莫更造新殃”。


后记:内心认为这篇文稿价值很大,所以就做了这么一个事情(听音频打字),分享给有缘人,希望对有缘人有帮助!最后,谢谢童老师的分享!——宛书



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你可能感兴趣的


新教育没有失败者

新教育的成果,您享受到了吗?

接受新教育,就是接过从未来抛来的幸运橄榄枝

在充满陷阱的社会中,我要做一个自由人还是奴仆

破译今日新教育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