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塞罕坝精神,正从这里走向全国

 鸿福广大 2016-11-18

 两个人,相隔数十年,共同评价塞罕坝。

著名作家魏巍写道:“万里蓝天白云游,绿野繁花无尽头,若问何花开不败,英雄创业越千秋。”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说:“塞罕坝是我国林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塞罕坝人是林业战线的大庆人和大寨人。”

两个场景,跨越了时空,如此映衬塞罕坝。

48年前,这里是莽莽荒原,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48年后,这里是万顷林海,人逼黄沙退、绿荫映蓝天。

成就塞罕坝今日事业的,是代代传承的塞罕坝精神

聚焦:塞罕坝成就生态奇迹

贾治邦局长的评价,是今年7月视察塞罕坝机械林场后作出的。他还说,伟大的塞罕坝精神,是中国林业行业的宝贵财富。

遵循这一指示,塞罕坝林场组织宣传团,将于近日赴全国部分省、市进行宣讲。塞罕坝精神将从塞罕坝机械林场,从河北省,快速走向全国。

从1962年林业部在那里建场,塞罕坝林场经历了48个春秋。两代人在140万亩的经营面积上营造起112万亩人工林,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0%,林木总蓄积达到了1012万立方米,森林资产总价值达到153亿元。

如今的塞罕坝林场,是全国最大的人工林林场,是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场以占河北省国有林面积13%的林地,培育出了占河北国有林蓄积量35%的森林,单位面积的林木蓄积量分别达到全国人工林平均水平的2.76倍、全国森林平均水平的1.58倍和世界森林平均水平的1.23倍。林场已形成木材生产、生态旅游、绿化苗木三大产业体系。木材和苗木畅销华北和西北地区,年收入近亿元;生态旅游年入园游客40多万人。

人们这样描述塞罕坝: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摄影家的天堂,创业者的战场。

回眸:两代人传承一种精神

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新中国成立之初,它却不够美丽。

1961年10月,时任林业部国营林场管理总局副局长的刘琨带队踏查塞罕坝。他感受到了寒风怒吼、大雪横行、人迹罕至的荒凉,也看到了挺立在东部荒原上的一棵松树和残存的落叶松枯根。

这,成了“坝上可造林”的可靠依据。

1962年2月,国家计委批准了建场方案,并明确了四项建场任务:一是建成大片用材林基地,生产中、小径级用材;二是改变当地自然面貌,保持水土,为改变京津地带风沙危害创造条件;三是研究积累高寒地区造林和育林的经验;四是研究积累大型国营机械化林场经营管理的经验。

为确保建设成功,林业部从全国18个省(市)调集精兵强将,组成了369人的建设大军,这支队伍平均年龄不到24岁,大中专毕业生占职工总数的40%。

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带出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没有粮食他们就带领职工边植树边种地,造林不成功就组织科技人员开展技术攻坚,外调苗木不能用就建苗圃自育苗,天寒地冻班子成员睡在马架子的最外面为职工遮风挡寒……他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为了塞罕坝,第一代建设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老书记王尚海去世后,按照他的遗愿,骨灰撒在了当年机械造林大会战的马蹄坑人工林中。技术副场长张启恩在造林卸苗时,不慎从拖拉机上摔下,造成一条腿粉碎性骨折,一生与拐杖和轮椅为伴,3个子女没有一个考上大学……

一任接着一任干,任任都有新贡献,一张蓝图绘到底。众人接力传承,最终成就了塞罕坝的辉煌事业和创业群体。

现任场长刘春延说,塞罕坝精神既充满了塞罕坝人献身绿色事业的豪情壮志,又体现了塞罕坝人特有的理想追求。塞罕坝精神,是艰苦创业,是无私奉献,是开拓创新,是爱岗敬业,是科学求实。

现实:塞罕坝精神仍在发展

48年来,塞罕坝林场赢得荣誉无数,它的成长是中国林业的缩影。

精神不是为了回忆,更需创新和发展。

贾治邦局长说:“塞罕坝精神是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如何在现有条件下,传承和弘扬塞罕坝精神?塞罕坝第十代领导集体有成熟的思路和做法。

刘春延说,历代领导班子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建设和谐、富裕、文明的现代林场的奋斗目标,确立了京津生态屏障、森林资源宝库、生态旅游胜地、和谐富庶家园的发展定位,明晰了推进分类经营、优化人居模式、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大局的3条改革发展主线,大力实施生态立场、营林强场、产业富场、人才兴场、文化靓场的五大发展战略。

全国弘扬塞罕坝精神,塞罕坝林场自己瞄准了林兴、场强、民富的新目标。

如今的塞罕坝,告别了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的发展模式,筹集资金10多亿元,打造了职工之家塞罕城。干部职工实现了山上山下双轨办公、山里山外两地生活的工作生活目标。

林场在围场县城建设了7万多平方米的职工住宅楼和6000多平方米的办公综合楼,退休老人和部分职工700多户住进了县城的楼房,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塞罕坝人的医疗教育难题。

人居模式的根本改善,极大地增强了塞罕坝吸引优秀人才的竞争力。

近年来,林场先后派出学习考察人员近千人次,参加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国家林业局党校等培训上百人次,到山东原山林场、江苏虞山林场等地交流和学习。一支专业化、复合型、能挑重担的人才队伍,将为塞罕坝人才兴场、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