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系与脸面

 无尘山鹰 2016-11-18
文|吃书笔记

2016-11-18

任何时候,我们处理事情,都会面临关系考虑,因而产生关系困境。原则跟感情有时是难两立的,而当原则跟自身发生利益冲突时,原则就更难把握了,而这关系,有时是原则,有时是感情,有时却是利益。

关系的弹性和协调作用是极强的,有时也是心理保持平衡的法宝,自责时有别人(特指关系中人)的安慰和疏导,过于自信时有别人的批责,则人是不会出大问题的,这种人也是比较正常的,既不至于自责过头而出问题,走向反面自暴自弃,更不会走向自绝于人民的路,也不会自信过头,忘乎所以。人一感到失败、消沉,家人朋友就会鼓励、安慰自己,人一感到飘飘然,朋友父母便会提醒自己。

当然我说的关系是良好的关系,而这良好关系于父母是不可选择,只能看运气,但朋友这层关系则是可以自己选择的。有些父母不明事理,要么过于苛责要求,要么过于溺爱,过于苛责他人这一点是很不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他的优缺点,我们应该要肯定、认可、学习他人优点,要帮助其改正缺点,改不了则要容纳,而不是把人都变成圣人君子和自己理想状态的能力超人。

经验的来源大多来自于失败而非成功,所以一个人的人生失败越多,思考阅历大都较深刻和广泛。我们对父母的要求是不能太高的,但我们选择朋友一定要慎重,朋友是关系之中很亲切又很容易出问题的,朋友的优劣,需要用时间去观察辨别,不能一下子太信任,也不能不信任,要以发展的眼光机动的进行选择改变,对于不是很真心的、落井下石的、只会拍马屁的朋友,最好远一点,对真心的、直言的、水平高一点的朋友,但也要保持点距离。人无完人,这是对择友的良告,把朋友当圣人,是错误的,只要朋友不是很小人就可以了。

真正的至友是极少的,也是不可能多的,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有,有的人说自己好多其实也不现实,至友的人数一般不会超过个位数,如果讲超过的,可以将其视作幼稚关系之中。关系是变动的,有动为好的,有变为坏的,所以要能接受关系的动态,不要过于在意关系的有无、浓淡,关系是要维护的,但一般人的精力、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朋友泛泛之交可能有一些,但真心朋友、至友,只能极少,想多也不可能多。人所面对的普遍性关系,还是平常关系,而不是特殊关系,平常关系即半利益略有情感的关系,而特殊关系则是绝大部分为情感,极少为利益,完全不涉及利益的关系是基本不存在的。

关系的社会性是关系的另一核心,而要论述此,则不可避免地将其中加入权力与金钱,所以关系的社会性无非就是权与利的交错,若再加入一种人性的因素,那便是名,换个词则称之为面子。

要想将关系中的自我与他人分开,是不可能的,在社会关系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都是互相交错的整体,所以任何人只要步入名利场,则自己便是人在江湖,身是不由己的,如果这个时候你还要由己,不顾他人的利益,那么你就会被社会的游戏法则所淘汰。

《儒林外史》算是一本名、利、权的社会百科全书,此书比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要真实而且更贴切于实际,李的小说侧重于揭露和谴责,所以大家很难体会到一种实质性的社会关系因名、事而发生的细微变化,虽然李的谴责也是有力的,但那里面描写出来的关系过于利益化,通篇是兽,而无人,所以不如《儒林外史》富有意义。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生于康乾盛世之际的吴敬梓,其父因直言丢官,所以他在青少年就看穿了官场、儒林,又因他博学多才,所以便成放纵之辈,对科举深恶痛绝,但在当时文字狱的铡刀之下,吴只能讽刺,只能用曲笔,不敢直接抨击,因为虽是借古讽今,但讽刺过头,脑袋也可能随时落地。吴的小说写得很好,在明清小说的成就上吴之《儒林外史》与曹之《红楼梦》是可以并称的。只是众人皆晓《红楼梦》,没几个人去读《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看似是老古董了,但只要考试不死,外史就不止,当然考试是需要的,没有考试,也就没有标准,但只要一考试,一有标准,大部分人便就开始在同一标准之下痛苦的挣扎,出了头便光宗耀祖,没出头白了头还是低人好多等,周进、范进便是老来得仕,没得仕之前,众人皆鄙之,而儒生之中,千奇百怪,呆书生也要钱,假儒士、假名士为图虚名而不惜以钱博名,有不知常识之人,有假仁假义、忘恩负义之辈,这些都是《儒林外史》的讽刺范围,但是无论讽刺、谴责,效果是不多的,别人压根不会在意,你若声音再大点,便可能有灭顶褒汤之灾。

范进没进举当官之前,近亲亦如远方人,进了举则个个来送钱送物当作人情,得了势,好朋成群,丢了官,鸡犬不闻,这种社会关系才是真正的社会关系,所以要能理解世态炎凉,在物欲社会之中,社会关系便是唯利的,你对他没有好处,别人与你自然没关系,只要对他有利,关系没有也有了,所以一个人要能看得清,不要以为别人对你好,是欣赏你,除了你父母、至友、患难之妻子之外,别人要么是句客套话,要么是图你点什么。

农村人对读书人尊敬,往往不是尊敬你的知识,而是你将来发达的可能性很大,正如街上卖东西的人喊你帅哥美女一样,你长的很一般,别人不过希望你买点什么而已。社会的现实性便是如此,你有没有面子,别人给不给你面子,关键在于你即你处的那个关系圈,你爸妈是农民,你又没钱没本事,你不可能有什么面子,有也是阿Q的那种面子,所以为什么有钱有权人家的孩子人脉广,受人欢迎,而农村的孩子除非很出众,否则一般无人理睬,便是这个原因。

面子跟脸是有区别的,脸是自己的人格品德,面子是声誉地位,这两者相关联但又不相干,这一点要弄清楚,脸是自尊心,谁都不能丢,但面子你可以看淡一点,你可以选择去挣面子,比如赚钱,取得成就,这样你就有面子了,但面子这个东西终究是一种虚荣心,但在社会关系中,面子便是通行证,你有面子便好办事,没面子寸步难行,所以我们的面子还是得去挣一点,但是永远不要忘了,面子不过是虚荣心、工具而已,要是自己沉迷于面子,那么你等到丢了面子,便会做出疯狂的举动,越是有面子的人,越是在意丢面子,越是爱面子的人,越希望别人给他面子,所以我们做事,要给别人面子,最好不要撕破脸,那样的话,大家都不好过。

在社会关系之中,名、利、权势互换的,你只要有一样,其他的也会随之而来,关系也会随之复杂化,所以很多人会死在社会关系里,因为这东西太复杂,想脱身也脱不了,所以社会关系趋于简单的好,人不要太讲面子的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