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姓名:张泽政 学院:统计学院 专业:经济统计学 第二学位:统计学 第二专业:经济学 GPA: 主修3.88/4.00 (1/32) 辅修 3.97/4.00 第二专业(经济学)3.90/4.00 实习:劳合社、韦莱韬睿 交换:日本同志社大学暑期交流 科研经历:小创校级二等奖两次、暑期实践优秀团队、大创立项;学院组织的各种论文竞赛若干 申请学校:清华TBSI深圳学院、北大汇丰商学院、人大统计学院 最后录取:清华TBSI大数据硕士、北大汇丰西方经济学硕士、人大统计统计学硕士 最后去向:北大汇丰西方经济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金融工程(两面都收到了offer) 182cm,热爱看电影跟逛吃逛吃~ 一、开始 我绝对不是那种非常成功的保研范例,其实,从我决定保研到最后收到录取通知,没有超过一个月的时间。所以,我的保研之路没有太多的方向性,更多的是自己随心所欲的一种状态。所以如果有时间,这篇文章也不妨可以在食堂吃完饭或者在地铁上看上两眼。
二、进入人大 三年以前,我拖着沉重的行李箱,穿过整个校园,来到了我住的品园二楼。当时天气异常炎热,但是我的宿舍却凉爽宜人。因为它处于整个楼群的最角落里,常年不见阳光,屋子小的不能两个人并排前行。于是我想,要是自己租房子可能会舒服一点吧。于是我在大一的时候就做出了一个决定——出国读研。 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以后,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出国要求的东西无外乎就是托福、雅思、GRE、科研、实习和最最最重要的——一个好看的GPA和一堆有用的专业课。所以当时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非常周密的计划,将自己的生活规划的井井有条并因此兴奋不已(当然,这些计划最后我肯定没咋执行)。并立即以全部的热情投入到了准备当中去。当时自己还有一点小心思,想着要是最后保研了不也很轻松吗。抱着这样的想法,保研的东西也都没落下,所以最后保研结束了回来看看自己,还是觉得当时自己的行为还是挺有趣的。 大学一年级是我最为关键的一年,当时的我疯狂的迷恋数学,觉得微积分这个东西实在是美妙的不得了。我大一的微积分还是王新民老师教的,当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大四给他当助教(可惜的是我大二的时候他就退休了),也正是在这一阶段,我发现我对应用数学真正的热爱,因为大一有一次转专业的机会,当时的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统计学院,为此自学了淑芬和高代。并顺利的通过了转专业考试,正式投入了数学学习的汪洋中去(后来在大二大三考试周期间我不停觉得自己当年是真·单纯)。大一阶段是我最快乐的一年。刚刚进入大学,对于所有的东西都有好奇心,那就去尝试吧,反正大一也没啥课,上课认真听,课后多学一会,就能够牢牢地掌握住课堂的内容,用剩下的时间去感受自己的兴趣所在,喜欢经济学就学点统计学院的课,喜欢跑步就多去几趟健身房,喜欢看书就多去几趟图书馆,喜欢吃东西就克制点。不用把自己的大学生活弄得像战场一样,平衡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当然,不能熬夜。 大二是整个大学最关键的一年,因为大三都是专业课(绝对不是因为专业课很水啊!!!),由于我大一转专业拉下了好多课程,而且统计学院时大三才分专业,大二上学期我的学分已经直逼40,当时我觉得自己真是厉害,觉得自己能handle这么多课程(但是后来的学分绩表明这么想的我还是太年轻)还有大创、小创这种东西。这是我确定生活目标的一年,在这一年我修了大量经济学的课程,我觉得我更喜欢的是利用数学去构建经济模型,攀登经济学的高峰(误),于是我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修个经济学二学位(专业)吧。这也开始了我苦逼的生涯,时至今日,我还记得考试周被各种复杂的定理支配的恐惧。大二我一共修了将近70个学分,现在想想虽然辛苦,但是那种忙碌感还挺开心的,除了期末考试,这样子会让我打三国杀的时候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空闲时间。 大学二年级也是我最关键的一年,在大二这一年里,能够确定自己的方向是最好的了,不要“跟我要好的张三学习了XXX我也要学习”、“我喜欢的妹子/汉子上了一门课,我已要去上(这当然是正确的行为)”。不人云亦云,想好自己做些什么,虽然我根本也没办法做到这一点,但是如果有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师妹,请联系我。确定自己的方向,虽然可能有点累,但是想想将来,可能还是有点累,但是真的还是挺开心的。 大学三年级基本上就是专业课了,没啥事可做,补课也没补完就继续补课,跟着大一的师弟师妹一起上高代感叹青春不再,人家还能认认真真的听完一节大课咱们就只能五分钟看一眼手机看看有没有人约我吃饭或者咋地的微信。大三课程比较少,这个时间特别适合开始确定保研的东西了。由于我的大三还满心欢喜的想要出国,所以我一直在考托福雅思GRE跟着老师做科研等等等等,忙的不亦乐乎。所以根本没管夏令营的事情,看到同学夏令营的入营消息就默默地点一个赞。心里想着“好厉害呀他们,反正我也不在国内读研”(后来被打脸就另论)。不过想要提前准备的同学的确应该在春季学期开始的时候就开始准备夏令营的材料了。因为我没走那个程序,所以不误人子弟了,写在我前面的师兄师姐显然都更大牛…… 三、保研经验 胡扯了这么多现在说一说我的保研新路,暑期的时候,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和兜里没钱的窘境,我开始实习了,而且还赚了一点(这点钱都不够回家来回路费的)。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寻思,为啥我一定要出国呢?因为我是坚定地回国党,那我出去念书的意义也没啥特别大的,而且还挺贵,而且还不好找女朋友,而且还容易错过回国找工作的机会,而且还不能总回家,而且还没发好好实习,而且我还不会开车等等。自己在床上列出了优点和缺点,仔细的考量了一会,发现比起出国,在国内读研更能够满足我对于自己未来发展和生活(重点是生活)的要求,于是在八月二十多号的时候,我决定,保研。 因为我前期工作一直做得不错,各种社会活动、学生活动也都没落下,因此811我也就没太上心。于是我就开始思索我想去哪里读研这个问题。人都存在一种惯性,不想挪窝,于是我就想着不然就保一个本校的研究生算了(事实是我也这么做了)。可是因为北京的天气可能并不是太适合我而且我还想出去玩几年,所以我就想,要不然我就出去读一个硕士吧。想着北方带了二十多年来这,想去南方走走,但是上海还去过了,就不太想去。正好发现北大和清华在深圳各有一个分校区,而且清华的项目是大数据、北大的项目是理论经济学都特别适合我的胃口。所以本部的学院我也没看,利用一天的时间就拍板决定了,我要申请这三个学校的9月推免。因为我对金融学没有太多想法而且我还挺喜欢理论经济学和统计学的,而且我也不想在北京再三年。所以本部的专业我都没看。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爸妈,他们儿子做出了这么样子的决定他们也没打我,反而还给我交学费,真的太感谢了。 说说面试的过程吧,欢迎师弟师妹们关心我们的项目: 先说说清华TBSI,TBSI是清华和伯克利合办的一个项目,硕士的话一般是三年,在清华读一年,在伯克利读一年,再回到清华读一年。去伯克利念书的要求是你必须通过伯克利的硕士申请,达到他们要求的托福雅思GRE成绩并且在研一的时候申请(具体过程跟大四申请一模一样),如果伯克利给了你offer你就可以在研二的时候出去念一年,当然学费和生活费是要自己支付的。两个学校之间具有着学分互认合约。所以这个项目的优势是你既可以在国内获得教育,了解国情,并且可以多做点实习啥的,并且还可以在硕士一年级课程的基础上申请伯克利,这样申请难度会小很多。当然缺点是它相当于你在国内和国外同时读了硕士,比国内的费钱比国外浪费时间,这也是一种缺点。 面试的过程是全英文的,会给你一个paper让你先阅读以下,了解一下其中的含义,之后会就这个问题进行提问,由于时间很短,paper不会很难,一般可能都是论述性质文章,而且老师都很和蔼,不会很为难你,之后会就相应的一些你的资料进行提问,问题也都不难。面试的形式是群面,大概六个老师十五分钟的样子。一定要全程微笑,显示自己好像“这个没问题啊”的精神面貌。 汇丰的面试和清华的TBSI差不多,不过没有阅读文献这个选项。建议大家一定要学好英语,不然就得不同的pardon,pardon直到结束…… 四、最后的建议 1、一定要珍惜大学生活,不用担心工作,有工作毕业就会有工作,没工作也就没工作了。但是,有了女朋友就是有女朋友,没女朋友就真的很难再大四在找到女朋友了。 2、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走过路过的小朋友能不能赏给菌菌一块儿糖吃~ |
|
来自: rexue_2014 > 《学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