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18期】南国风诗社诗词批修之六

 WENxinHANmo 2016-11-19


沧桑

情天恨海话沧桑,岁月流声梦寐藏。

不解红尘多少泪,孤鸿雁去断愁肠。

【简评】1、沧桑,沧海桑田,一词来自于《神仙传》,后比喻自然界变化很大或世事多变,人生无常,或喻世事变化的巨大迅速。从比喻意义来看,诗题足够宏大。可看内容,却小得可怜,如此标题,显得头大而身子小,体态奇异,不以为美。题大而内容小,为写诗之大忌,题小而内容大,那才显诗歌之精妙。此类题材,多以《感兴》为题。

2、沧桑即岁月、事态的变化,次句岁月流声与沧桑重复,第三句红尘与沧桑重复。

3、前二句与后二句意思矛盾,既然不解,哪来的情如天恨似海?应是鸿蒙混沌之状。

4、孤鸿雁去,写作鸿去或雁去即可。鸿雁,即大雁。孤鸿雁去,当读作“孤、鸿雁、去”,严重破坏诗句的音节美。


七绝·夜雨

电闪雷鸣夜晚来,雨声急急上楼台。

不知城外归人路,可否平安不费猜。

【简评】1、夜与晚重复,省去一个,“电闪雷鸣夜来”即可。当然夜可以加修饰语,如“半夜、午夜”等。如果不作重复解,按诗句当读作“电闪雷鸣夜、晚来”。现代诗词入诗要斟酌,一不小心就造成岐义。

2、“上”字不妥,如果描写一个下雨的形态,这种形态象“上”的样子则妥。当然这里作者的意思可能是“听到急急的雨声,于是作者上了楼台”?

3、不费猜,多余见拼凑。七个字留下四个字“可否平安”,意思已经完整。

4、结得平淡无奇,小情小意,大有提升余地。


七绝·夏夜

绿阴深处晚风凉,浥露芙蕖沁暗香。

蛙鼓蝉鸣人不寐,爷孙月下说牛郎。

【简评】1、“深”字不妥,白天怕太阳晒,找个地方乘凉,那绿阴越深越好,到了晚上,用深浅来判断的话,那远处黑漆漆的一片,颜色更深。并且绿阴越深,晚风一般被挡住,不是乘凉的好地方,更加之没太阳晒,空阔一点的地方更好。再加之爷孙月下说故事的话,太黑,别吓了小孩子。

2、浥露,生造词语吧。露本来是水做的,为何还得湿润?露去湿润别的则可。露水的形成,在没有下雨的情况下,一般要过午夜才有微露,如果要去湿润别的事物,估计要到天亮前才有此效果。估计到了这时候,故事早讲完了。

3、这个夏夜可能发生在很早以前,如今的动画片比爷爷的故事更精彩,估计在大夏夜,小孙儿是爬到沙发上,吹着空调,盯上电视了。或许有个别的小孙偶尔听爷爷在月夜里讲一两次,但个别代表不了一般性了。

4、全篇的章法安排不错。


七律·沙尘反思

飞沙走石暴尘扬,地暗天昏遭祸殃。

埋没良田通路毁,掀翻墙壁世人伤。

若栽绿树为屏障,再引清源润漠荒。

种稻安禽香四野,举杯邀友品茶粮。

【简评】1、前二联写沙尘暴的危害,后二联对沙尘暴的反思,精神可嘉,热爱自然,热爱绿色生态。

2、颈联上下句后三字对仗不工,颈联在对仗上要求更严格。

3、语言较为平淡,遣词造句有待加强。

4、诗题为反思,则以反思为重,前面的危害性述说太长,当压缩为一联即可,留下更多的空间来写反思。


虞美人·咏荷

一池碧翠清风袅,蝶恋花儿悄。朝天秀朵素和红,出水芙蓉精彩、立波中。

效颦赏景怜香蕊,面目羞然对。动人娇影种心头,浸染芳情雅韵、几时休?

【简评】1、蝶喜欢干燥,湿气重则飞不起来。在水生植物的花朵上,很少看到蝶,荷是标准的水生植物,蝶飞上荷花的可能性极少,蜻蜓则不一样了。蝶虽恋花,但并非有花则恋。

2、语言俗气,用语啰嗦。

3、下片的咏味不强。

4、章法不够分明。


江城看樱花

百万江城人盛事,缤纷溅玉看樱花。

长江有意擂春色,汉口无车涌珞珈。

径曲林深鸣异鸟,冈峦石峻罩婚纱。

红山雪壁连天去,对影东湖万顷霞。

【简评】1、首句不顺,第七句不顺,当酌。

2、车对意,珞珈对春色,不工整。

3、径曲林深构成自对,而冈峦石峻未形成自对,对仗不工。婚纱对异鸟,亦不工。

4、诗题重点在樱花,而诗中物象多是喧宾夺主,让读者始终不识樱花真面目。


五律·书

篇篇纸叠重,岁岁语相逢。

美女当中现,金钱积万峰。

欲知天下事,尽显竹笺踪。

满腹诗文度,青轻一老松。

【简评】1、首联意境不明。

2、次联委屈了典故,看来作者对“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理解左了。

3、作者对律诗的基本知识未曾掌握,须加强对仗的了解、掌握、应用。

4、全篇读下来,不知写了什么,又要表达什么,一片迷离不清。


小村河道旁,浅井对厢房。

汲水年无尽,闻之偶有香。

御寒冬日暖,消暑夏时凉。

游子谋生远,暗怀枯井伤。

【简评】1、此作非咏井,而是对井的感怀,诗不对题。

2、结联跳跃性太强,前三联的细心描述失去了意义。

3、御寒、消暑,用词不稳,当酌。消暑还免强说得过去,御寒当细思。另重复字当避。

4、“汲水年无尽,闻之偶有香。”虽然对仗稍有不工,却是好联,似流水对形式,得此一联,亦当赞之。


游方拾零

溪流响脆韵怡心,料得山中魅拂琴。

检点飞声自波底,缘由顽石奏和音。

【简评】1、怡与魅,情感搭配不和谐。并怡心二字太露,欠含蓄。

2、山中二字多余绵软。

3、波底与溪流意象重合,检点较为平白。

4、缘由二字多余。和音与拂琴,意象上重复。

5、想象新奇浪漫,有梦幻色彩,见诗心,构思上再开阔放纵一点,定是好诗。


满江红·征程九五载,红船向未来(三阕)于党诞九十五周年

一,建党立国

莽莽神州,茫茫路、霏霏雨雪。伤世乱,群魔狂舞,列强集结。家国危亡民洒泪,山河破碎鹃啼血。问上苍、痛史待何时,掀新页?

春雷动,传马列;雄狮醒,推贤哲。喜南湖破晓,红船旌揭。星火燎原焚鬼域,镰锤引路摧狼穴。倒三山、昂首屹东方,炎黄悦!

【简评】1、有气势,见精神,正能力,高热情,对党的高度赞扬。

2、上片写建党前,下片写建党后,章法安排上形成对比,笔法娴熟。

3、此作出现得晚了点,可提前几十年面世多好,从四九年开始,几乎年年可用,又似乎到四九年后面的就没有了。“95周年”的特色就更少了。如果多点“打老虎,掀贪穴”、“上太空、铺高铁”、“红歌起、文化热”等等,那多好啊,一看,就是“95”特色。


七一抒怀

曾经浊世鬼神号,弦箭如锤弓是刀。

饮马长江安社稷,师俄新政领风骚。

百年运动成传统,今日省思看尔曹。

举国同怀复兴梦,流沙还得浪中淘。

【简评】1、次句的比喻不切,当酌。

2、中二联的对仗稍宽,当酌。

3、饮马长江,可能是指“百万雄师渡长江”的历史事件?“百年运动”是指哪个运动?举例不清晰。

4、复兴,重新兴盛;使重新兴盛。说明历史上有过兴盛之期啊,与第一句岂不是矛盾了?造句立意多处可思考。


石寨飞泉

瀑自云中落,声如万鼓催。

山山齐响应,呼我独登台。

【简评】1、前二句写出了飞泉气势,一个视觉,一个听觉,感官转变,增加了层次,使物象有了立体感。

2、第三句“响应”意思可能是飞瀑之声在山中回响,果有一呼百应的效果,或许响应二字会有更好的词来代替。

3、结出了余味,但显得太张扬,而狂妄,非王者之气,且莫为之。即使才华横溢,志向高远,亦当收敛。

4、瀑字有点太落实。


七绝·雪梅

仙乡瑞雪上门来,脚印琼花叠作堆。

林下美人明月醉,清香盈袖一枝梅。

【简评】1、文不对题。可作“寻梅、探梅、访梅”之类的标题。

2、瑞雪与琼花重复,琼花,即雪花,凉花是白色的,因雪花象琼花,后雪花直接说成琼花。叠作堆,语气不畅,拗口。

3、第三句的特性不强,非得把明月加进去,则诗题中还得加上

“月下”二字。

4、第二句意象不明,不知是很多人在看梅花,脚印叠脚印,还是因光线的照射,有琼花印在脚上重重叠叠。


雨中寄思

雨打芭蕉泣,凄凉莫可听。

风波撩乱后,憔悴一池萍。

引恨牵愁处,江湖动客情。

云心何所待,沧海共月明。

【简评】1、从平仄格律上看,有律诗的特点,惟尾句“月”字出律。

2、从对仗上来看,对律诗的中二联的对仗没有顾及,律诗中,颔联可以宽对,颈联则要求更严,须工对。

3、取象构思不错,立意清晰可见。


夏夜

独立西江畔,极目送行舟。

云来纱罩月,不忍白人头。

【简评】1、诗题不完善,只看诗题,以为是写夏天的夜色,而诗中写的则是送别。

2、云纱重复,纱罩月或云罩月即可。

3、听说如今载客的船都是游轮,基本上无客坐船出行,嫌速度太慢。当然听说来的,未必就果然,有待调查。从作者的诗中来,听说来的,肯定不真了。

4、月白人头,虽然是借古人的意象,这里借出了意味,用物象来说话,不直接发表感慨,得绝句之法,有点唐味。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