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闲下来就会思考很多平日里想不清的问题。于是在这百无聊赖的清明节假期,我想了很多很多。我很多的思考都发生在跑步的过程中,长时间的慢跑让人在机械的运动过程中沉静下来,关注自己的内心。 我开始梳理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我惊讶的发现,其实几乎所有这些人他们在当初都没有多么宏大的理想,而在这之前是不曾想到的。 比如马云在十几年前一定没有想过自己要成为首富;李嘉诚曾经在采访时说自己最大的理想就是开一家小店,每天晚上和老婆在被窝里数钱。我又突然想到我的一个考上清华的高中同学,他高中时的理想就是能上一个省内本科就好。 原来所谓成功人士,他们在最初的起点都并没有立下什么宏伟的理想。如果不是理想铸就了成功,难道是兴趣?不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
这更不可能! 马云的兴趣是什么?看武侠小说。他到现在也不太搞得明白淘宝的应用方法。董明珠呢?难道她的兴趣是做空调?开玩笑吧。谁不知道她是因为家庭原因被逼无奈找了格力的销售工作。王石呢?对房地产很感兴趣吗?王石曾在一个综艺节目中公开说他一直以来都对房地产不太感兴趣。我想他可能他对爬山比较感兴趣吧。 诚然,有一些伟大的科学家是因为兴趣走上了科学之路,并最后功成名就,但至少兴趣不能作为导致成功的一个普遍因素。或者大家想想自己单位的老总们吧,如果你觉得他们很成功的话。难道是因为他们对自己所做的工作和专业很感兴趣?大家心中自有答案。
想到这里我心里舒畅了很多,至少表示理想和兴趣都不太明确的我们还是有希望的。那是哪些因素成就了他们呢?如果我们还有一颗自我救赎的心,我们要从何做起呢?重新把这些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排了一遍后我发现了两个重要的特点。 第一:执着 无论路的起点是哪里,无论当时是因为什么选择或被选择走上这条路。所有最后成功的人们都无比地执着。 这种执着表现在长期的坚持(至少10年)。时间是很神奇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时时刻刻在改变着一切。 罗振宇有一场公开演讲就叫「时间的朋友」。我们要学会作时间的朋友,足够久的坚持和执着总是会换来奇迹般的回报。可惜很多人坚持不了那么久,中途放弃时往往会以这不是我的理想或这不是我真正的兴趣为托词。 第二:思考 在这段执着的岁月里,所有最终成功的人都在不停地思考。 无论牛顿发现万有应力是不是因为那个从树上掉落的苹果,换成我们一定砸多少次都没戏,因为没有足够深度的思考。同样,当年在美国知道互联网这东西的一定不止马云一个人,可是马云的思考让他发现了趋势和契机。 再说说我们身边的人吧,我所接触过的那些董事长总经理,如果可以算作相对成功的话,他们也是在不断地思考。 从最初思考如何将自己的业务做到最好,到思考如何把一个部门管好,再到思考这样的一个公司如何能做好,最后思考到整个产业在全国和全球的布局。 成功不是机械地重复每天的生活,因为也有很多人执着了很多年,仍然是一个业务员,因为思考只停留在如何做好业务,没有上升到如何管好部门。 我相信可能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比如外在的机遇等等促使一些人成功。但我想能做到长久的执着和持续地思考已经足够一个人成功了。 图 / 生活从来不缺载体,缺思考 对于太多像我一样在这样一个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来说,花太多的时间思考理想和研究兴趣可能都没有太多的意义。因为,激烈的竞争意味着我们没有太多的自由选择空间,而更多的是被选择或被动地选择一个差不多的工作和职业。 而所谓的兴趣本身就是一个含义十分模糊的词语,因为没有量化的解释,所以无论喜欢一样事物的时间长或短,程度深或浅,都可以称为感兴趣。所以等找到一个持续时间足够久,喜欢程度足够深的兴趣再开始一项事业相当于拿人生在赌博。 因此,成功本无关于理想和兴趣,尽快选择一件还不算讨厌的事情或者就是我们正在做的工作开始吧,执着地坚持下去,不断地思考如何能做得更好,这样我们就离成功越来越近了。所谓「时到花自开」,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吧。 与大家共勉! 2016年11月1日 晚 11: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