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瓷器鉴定学习——认识高岭土

 自华居 2016-11-19

瓷器鉴定学习——认识高岭土

洛阳树威古瓷鉴藏博物馆2016-11-16阅读原文

陶瓷骨髓高岭土,关于高岭土,在当地流传着一个故事。说是很久以前,高岭村有一户高姓老夫妻,家境贫寒却心地善良。一天,大雪封山,有一位破衣烂衫的白发老人倒在他家门口,高老头急忙把老人家抬进家,把仅有的破被子盖在陌生老人的身上,把仅存的一些碎米熬粥给老人喝。老人恢复后对高家夫妻感激的说:“人穷心善,黄土变金。我有一颗小玉珠,你把它种在屋后的高岭山上,过三七二十一天,再去挖山取土,这土是制瓷的上等原料,你们可以去集市上卖。”说完,哈哈大笑一声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果然,二十一天后,高岭山上的红壤土,真的变成了又白又嫩的玉土。高家夫妻立即和乡亲们将土挖出来制坯试烧,烧制出来的瓷器精美细润。从此,高岭村民改变了以前贫穷的生活,靠贩卖高岭土富裕起来。

高岭土是一种制作陶瓷的矿物原料,由花岗岩风化而成。这种瓷土矿含铁量低,有害杂质少,可塑性强,与瓷石搭配,烧成后器物坚硬,非常适宜做陶瓷装饰瓷、高档日用瓷,又适宜做耐压耐酸的工业瓷和化工瓷。作为一种矿物的名称,高岭土的命名源于江西省东北部景德镇市东面45公里的高岭村。

景德镇在宋代景德年间以青白瓷闻名全国,但是至宋晚期,景德镇的瓷业已明显呈现出衰落的景象。由于在元代以前高岭土使用得非常少,南方地区大部分瓷器所用的原料都是单一的瓷石,其铝含量就是从风化程度较深、已高岭化的绢云母中获得,这类瓷石是大自然赋予的理想制胎原料。但宋末时期,风化较深的上层瓷石采掘殆尽,中下层瓷石由于风化程度不深,含铝量很低,故所制的瓷胎在高温下会变形乃至塌陷,而且制品大批色泽阴黄。宋末景德镇很多窑厂因为此原因纷纷倒闭,仅剩下湖田和市区的少数几处窑厂还在勉强维持生产。为了减少变形,继续烧造的窑场不得不采用北方定窑流行的支圈组合式窑具覆烧碗盘一类产品,虽然因口缘无釉“有芒”,不便使用影响售价,为能摆脱困境,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这种情况显然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要么随着原料的枯竭而使景德镇的瓷业陷入绝境,最终在中国陶瓷史上消失;要么找到新的替代原料,使景德镇得以重新发展。可喜的是,元代景德镇陶工找到了一种土质原料,它就是高岭土的前身。

这种高岭土所含黏土矿物主要是高岭石,其铝含量在35%左右,耐火度在1700℃以上,经淘洗除去尾砂后,按25%-30%的比例与中下层瓷石相配合,正好补充了瓷石中铝氧含量的不足,从而增加了制品在高温下的强度,有利于减少瓷器的变形。高岭土好比瓷器的骨骼,瓷石则是瓷器的肌肉,只有二者的结合才能造出结实的身体。

高岭土自元代和瓷土混合烧制瓷器后,不仅挽救了景德镇制瓷业日渐衰落的命运,更为景德镇日后成为世界的瓷都打下坚实的基础。瓷土由于掺入了高岭土,瓷器的骨子硬了,大件的瓶、盆、缸等在高温窑的烧炼中再也不会塌陷。从元代以后,景德镇的瓷胎也变得致密、坚实、洁白、半透明,薄胎瓷的产生也是得益于瓷石加高岭土这一理想的二元配方。一七一二年,法国传教士殷宏绪第一次把高岭土加瓷石的二元配方介绍到了西方。

一八六九年,一名名叫李希霍芬的德国地质专家为了证实景德镇制瓷工艺的奥秘,特地来到高岭山考察。他在著作中向全世界介绍高岭矿石,并用“高岭”的发音创作了一个新的英文单词Kaolin,此后高岭便成为国际黏土矿物学的专用术语和世界陶瓷原料的通用名词。

用高岭土做瓷器的骨骼,瓷石做瓷器的肌肉,二者的结合造出了瓷器结实的身体。


点击展开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