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之前,想说点题外话。当编辑的时间越久,越觉得有机缘与一位优秀的作者在文字里相遇,是一种前世修来的福分。 我相信大部分编辑的职业生涯中,难免会遇到气场不那么相投甚至完全相左的作者,与他的作品相处的过程也有如天人交战。恐怕最昧心的是,呕心沥血为人家缝完一身体面的嫁衣,只想功成身退,从此江湖路远,但不行!你还得满脸微笑地为它奉上溢美之词(至少是在营销期),仿佛这本书的出现,如同光照亮了你的一段人生——毕竟,用心做书、好好卖书是编辑的职责所在,把个人情绪带入工作,是极不成熟的职场表现。 然而编书又是一件与情绪多么息息相关的事情啊!浸在字字句句里,你的三观、喜好、情感,都难免投影其中。拿捏个中尺度,尽量从一本书里汲取尽可能多的营养,平衡自己为此投入的心血,至少一直是我多年来在不断努力的事情。 告别了内心挑三拣四的菜鸟编辑时代,我渐(深)渐(深)相(洗)信(脑),每本书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确都是一束光,只是光有颜色之分、明暗之别、方向之异,也不负责照亮所有读者的生命。 扯得有点远,以下进入正题。中村好文对我来说,无疑就是前面提到过的“前世修来的福分”。编辑他的作品的过程,当然也伴随着不可避免的琐碎、辛苦,以及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各种细致核对,但总体的心情,实在是难能可贵的愉悦。 《走进世界最美的家》已是我责编的第三部中村好文的作品,前面两部分别是《走进建筑师的家》、《去山里盖座小屋吧》。
在编辑他的书之前,我对这个名字一无所知(鬼知道我涉猎的领域为什么越来越宽,竟然跨界到“建筑文化”这么高端的领域了!);在接手他的项目时,我仅仅知道他是村上春树的住宅设计师(交个老底吧,我这样的三俗编辑看一本书,get到的第一个点,怎么会是文风、结构、深度……是卖点啊!);而在责编了他的三本书之后,我,彻彻底底“洗尽铅华”,成为了他的脑残小粉丝(如果他的颜值再高一些,其实我会主动升级成迷妹的!),从文到人。理由其实很简单: 作为一个一直过着粗糙生活的抠脚北漂,我确定肯定以及一定,我此生绝对没有机会像他那样走遍世界,去欣赏那些二十世纪建筑史上的不朽杰作,但他的书为我提供了一种暂时“生活在别处”的可能。 在此之前,所谓的“建筑文化”,一直落在我视野的盲点。但他以优雅亲和的文字,润物无声地,温暖熨帖地,教会了我该用怎样一双眼睛,怀着怎样一种心情,去欣赏建筑之美、领悟生活之美、感受艺术之美。 这么说可能有些假大空。我以书中的实际案例来表达一二吧。 获得过堪称“建筑界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的安藤忠雄极负盛名,也是中国读者熟悉的日本建筑家。以我等吃瓜群众的视角,他扬名立万的代表作“住吉的长屋”,不怎么样啊!从外表看来就是一面不加修饰的水泥墙,从里面一看,也并没有好太多,还是一个不加修饰的水泥盒子啊!
怎么去欣赏它的美呢?中村完全不提它在建筑史上的独创性、开拓性,撇开一切专业术语不谈,反而直白地引用安藤的自述,“房子刚建成时,功能性较差,外观又显得冷冰冰的,很多人都批评说这是建筑师固执己见完成的作品”。 一栋建筑师固执己见完成的作品,一个“冬天像冰窖一样冷入骨髓,夏天比冬天更难熬”的“水泥盒子”,何以会成为“世界最美的家”?原因就在于屋主佐二郎夫妇,他们近半个世纪一直居住在这里,用乐观的性格、丰富的智慧,精心养育了这个家,让这栋房子就像一匹被驯服的烈马,经历长年累月的居住之后,终于成长为一个理想的家。 (“长屋”其实是日本的一种传统民居,各户均为四米宽的长条形,紧紧挨着,公用一块地基,是过去的平民住宅。而安藤忠雄以现代建筑材料和质朴风格,建造了一栋形状和古老的“长屋”完全相同,但气质却截然不同的新建筑) 在午后佐二郎夫妇特意用黑胶唱片播放的轻柔爵士乐里,中村细心地留意到阳光在水泥墙上投下斑驳的日影,就像古老年代的日晷;留意到巧妙悬挂在起居室和餐厅的“加腋”处、坐在椅子上不用抬头就看得一清二楚的、角度堪称完美的时钟;还留意到狭窄玄关处悬挂的镜子,就像欧·亨利《麦琪的礼物》中写过的那面壁镜…… 他带领你欣赏这些最容易被忽视的细节,让你感受这栋房子无处不在的体贴,让你最后恍然大悟:“住吉的长屋”美就美在这些删繁就简之处,美在它致力于展现出住宅的原始形态,那才是我们自远古定居时代以来,就一直在孜孜追求的本真生活。 (安藤忠雄为“住吉的长屋”量身设计的家具,单侧支撑的桌子和框架结构的椅子。这些家具也如同“微小的建筑”,渗透了安藤忠雄化繁而简的设计理念) 本来想多举几例,限于我啰唆的表述,一个例子就占去了这么大篇幅!还是把另外七栋二十世纪建筑史上的不朽杰作,老老实实留给大家,一起跟随中村好文的脚步,去静静欣赏吧。一句话,虽然是在纸上旅行,但绝对不虚此行! 说点有趣的八卦,中村好文本人是一位优秀的跨界选手,堪称“全日本最会享受工作的男人”。 他有一个名叫“Lemming House”的建筑设计事务所,“lemming”是栖息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一种老鼠,喜欢长途迁徙,被称为“旅鼠”。取这个名字既是因为他属鼠,也因为他喜欢四处漫游。他的客户很多,前面说过,村上春树就邀请他为自己设计了日本的住宅。
职业身份之外,他是大学教授,在日本大学生产工学部教授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他是作家,每部作品都畅销全日本;他是生活家,在浅间山山麓,一砖一瓦亲自盖了一栋远离管道、水电自给的环保小屋,夏天自己种菜,冬天自己薰火腿,享受最纯真的自然生活,《去山里盖座小屋吧》,就是这种美好生活的全记录。 (中村好文位于浅间山山麓的绿色环保小屋) 编辑《走进世界最美的家》,我获得的另一个深刻体会是:原来中村笔下的这些世界建筑大师们,个个都是一等一的开挂高手,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铺开来写,都够写一部传奇小说! 比如安藤忠雄,曾是一位职业拳击手,建筑嘛,靠的是:自!学!成!才!
比如每把椅子都是淘宝爆款(就算你没买过他设计的椅子,也一定在各种场合坐过他设计的舒适椅子)的大师查尔斯·伊姆斯,除了是世界顶级的建筑师、家具设计师,还是一位优秀的电影导演、广告达人! (这把伊姆斯无扶手胶合板椅,你一定没买过也坐过吧?) 而菲利普·约翰逊,这位在哈佛大学读书时,父亲给的股票一夜暴涨,完全可以花天酒地挥霍一辈子的“富二代”,大学毕业后偏偏要免费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工作,成了著名的策展人、现代艺术收藏家(当代这些大名鼎鼎的现代艺术大师们,保守估计大概有一打得给他写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以答谢他当年的提携之恩),这样还不算,34岁的时候他重回哈佛,再读建筑系,40岁开始建筑设计生涯,为自己修建的周末别墅“玻璃之家”一举成名,一部作品就奠定了他在建筑界不可撼摇的地位。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啊(谁让贵国的富二代只爱网红)!
就这样循着中村好文的脚步,我觉得自己不仅享受了一趟美妙的建筑艺术之旅,还推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这本书里不止有八栋世界最美的家,还有十多位优秀的建筑师传奇而诗意的瑰丽人生。 (查尔斯·穆尔和朋友们的西兰奇共管公寓) 作为一个此前一直过着粗糙生活、此后生活质量看起来也难以提升太多的抠脚北漂,脱离这个现实的物质世界,沉浸在这本书里,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自己仿佛也置身遥远的美国西海岸,在一栋叫做西兰奇的伟大公寓里。明月盈盈生辉,海面仿佛铺了一层银纸,静静地延展开去。沉沉睡着的我,就在这样的月光里醒来,倾听海浪,沐浴月光。 这样的家,绝非住宅展览馆,而是温暖的人生归宿。 《走进世界最美的家》 作者: [日]中村好文,译者: 杨婉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