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来三个月在全国布局10万辆单车,优拜单车意图何在?

 小天使_ag 2016-11-19

优拜CEO余熠称,优拜是朝着全国市场老大去做,并不想做一个小玩家。这需要强大的资金和线下团队,现在也在构建这方面的能力。

文|杨倩编辑|马吉英

11月6日,来自上海的优拜单车宣布完成了1.5亿元A轮融资,由一村资本领投,黑洞投资跟投,天使轮的中路资本、点亮基金和火橙加速器等继续跟投。早在今年7月,优拜单车创立之时,就已获得千万元级别的天使轮融资。

优拜CEO余熠透露,优拜单车11月下旬才上线,但他却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他在10月底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表示,优拜就是冲着全国老大的地位去的,未来3个月将在全国布局10万辆单车。

跟摩拜自己造车、ofo买车的模式相比,优拜可以算是第三条路。从优拜天使轮就参与投资的中路资本是中路集团旗下的投资平台,而中路集团早在十几年前就已入主老牌自行车厂商永久集团。优拜单车全部由永久集团提供,成本介于摩拜和ofo之间,在1000元左右。创始人余熠“千团大战”的背景,也给优拜平添了一份底气。

余熠对O2O领域的大战并不陌生。他2005年进入大众点评,经历过团购、电影票等业务的厮杀,后成为猫眼上海中心负责人,与微影、淘宝电影之战犹历历在目。

不过想要超越摩拜和ofo也并不容易,这两家还在不断迭代产品,跑马圈地,抓牢用户,优拜不得不快速奔跑。余熠说自己每天都是凌晨两三点才睡,十一长假仍在天天加班,而公司现在最缺的就是人才。

以下是专访内容整理:

CE:作为共享单车领域的新进入者,优拜未来三个月制定了什么样的战略?

余熠:希望三个月之内达到摩拜现有的规模,甚至有机会超过。我们希望能够达到10万辆。

超大型城市、一二线城市、旅游城市,将占据优拜比较大的市场份额,我们朝着全国市场老大去做,并不想做一个小玩家。这需要强大的资金和线下团队,所以我们现在也在构建这块能力。

我们对自己很有信心,笑得最早的不一定笑到最后,无论是外卖、团购还是打车,都是这样。

CE:优拜刚成立四个月,就想挑战摩拜?

余熠:摩拜也成立没多久,也就铺了半年的时间,它作为市场的探索者还是走了一些弯路,我们在后面有可能看得更清楚,包括战略路线、产品打造、整个用户获取等,也能快速跟随上来。

永久有几十年(注:永久成立于1940年,至今已有76年历史)的积累,之前别人踩坑的地方,它是不会去踩的。举个例子,同样是实心轮胎,我们会选取更好更软的填充物。

CE:追赶先行者最重要的筹码是什么?

余熠:我们的车品质会更好,拥有很强的供应链能力。我们运营能力很强,从千团大战杀出来。我们的投资方有更多产业资源。 永久造车工艺是全国最强的,是全国最大的单一品牌销售商,一年销售200多万辆车。我们现在的产能达到一个月10万辆以上,成本可控。

CE:APP已经很多,手机端入口竞争激烈,优拜会采取怎样的差异化打法,来赢得用户?

余熠:现在还是早期跑马圈地阶段,大家都在抢占空白市场。我们瞄准的是白领以上的中等人群。

赢得客户,最重要的是用户体验。决定用户使用的有两个因素:密度和产品。首先是覆盖度,其次是车是否足够轻、足够好骑。优拜采用独特的制造工艺,选用了比较好的配件,车会更轻便,骑行体验更好,外观非常炫酷。从整体外观和骑行体验上,超过现有最高等级的共享自行车。

我们11月下旬会发布这款车,现在很多细节不方便透露。

CE:永久是一个老牌自行车厂商,优拜则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创业团队,你们选择对方的过程是怎样的?

余熠:很早之前永久就关注这一块,他们花了好几个月,看了很多团队。他们想找有强运营经验的团队,觉得我们比较符合。我们认为共享单车线下会更重,整个模式跟O2O有点像,我们团队有大量O2O、出行行业成员,经验丰富。

永久是中国最老牌的自行车制造商,也是全国第二大公共自行车服务商。中路集团旗下有中路资本,做VC投资。同时拥有投资、自行车研发制造、公共自行车运营服务这三方面能力的,只有中路和永久,全国没有第二家。

CE:永久为什么不自己做?

余熠:互联网项目需要互联网思维的人来做。

我们预估共享单车一定会像外卖、团购的格局,需要有经验和打过仗的人来参与。我们的团队是从“千团大战”、电影票大战中打出来的。我们都不怕,做这件事情也准备好了,整个团队都不太担心。我们和永久的合作非常顺畅,是互补的关系。

CE:你预估共享单车大战多久之后会有一个比较明朗的格局?

余熠:一年左右,全国市场相对饱和,那才是刺刀见红的时候。更多是运营效率比拼,包括研发效率、资金使用效率、车辆使用效率。最终取胜的点还是在效率。

使用效率是竞争的核心点。竞争不在于密度,取决于需求场景下车辆的密度。怎么做精细化运营?必须要严谨的系统,配上高效的运营。我们做基于场景化的运营,核心在城区范围内,地铁站、公交站、商场、CBD写字楼、工业园区等附近,希望做到人车比相对较高,2000人:1辆车。

投放太多,流转到难以触达的地方,没有意义。在核心区域大面积出现的同时,还需要通过某些方式控制流动。这需要强大的系统,不是铺出来就什么都不管了。

CE:是否确定了未来的盈利模式?

余熠:盈利分几块:租金,用户流量变现,线上线下的广告,可能跟企业客户合作,切到交通、生活服务领域。

共享单车跟团购还不太一样,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有现金,有收入,财务模型相对容易。无论是用户租金,押金产生的沉淀,都是可以预估的,每天骑多少次、线下运维、物流、维修损耗成本都可计算,这套模型相对比较简单。我们希望做4-5年寿命的高品质、耐久的车。

CE:何时达到盈亏平衡点?

余熠:根据我们的测算,等到明年铺设完成二三十个城市,就可以达到平衡点。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