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大了,到底有什么好?

 影落平湖 2016-11-19

许多人觉得,少年时无忧无虑,世界单纯。长大后惊觉万事随利益驱动,竞争惨烈。

还是小时候好。

其实不是的。

绝大部分的世界,从来不单纯,也不温馨。冲突矛盾,无时不刻存在。
若将尺度放到历史书级别,则人类越接近近现代,彼此攻杀的情况还少些。20世纪上半叶还有绞肉机般的两次世界大战。19世纪扩张殖民主义还不受道德谴责。18世纪之前全世界范围都谈不到男女平等。17世纪之前连阶级平等都谈不上。
现在,至少还有社会保障、政治正确,可以保证妇女,以及,儿童的利益。

许多人觉得少年时好,一是父母保护得好,没让他们直接接触这世界。二是世界给面子,不为难小孩。三是——说直白一点——懵懂天真。
一种常见的说法,“我在学校里不觉得人与人有那么大差距,到社会上才知道”,那是因为学校里的孩子也懵懂天真,不懂得财势的力量;学校里有基本的纲纪,不至于那么弱肉强食赤裸裸——相比于社会上。


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里一句话:世上没有哪一种幸福,不是靠天真无知而来的
残忍了点,但是事实。

何况,曾经的自己,其实也未必那么纯真无辜。纯真也许代表不怀有恶意,但未必代表举动得益。

《生活大爆炸》初期的谢尔顿,是个典型案例:他很纯真,但总闹得周遭鸡飞狗跳。不是他坏,而是他自我中心,不在乎其他人的感受。他的幸福,是周遭人等对他的关爱和宽容营造的。

我们大多数人小时候,可能更多是个,自我中心的、自恋的、无知又狂妄的熊孩子。


所以长大了有什么好?
身体机能增长。思维能力强化。你有可能去做更多的事了。许多事不成年是无法体验的。比如开车、饮酒、看限制级电影、性爱。
你可以工作。可以经济独立。可以脱离父母的监护。可以四处遨游。可以选择做任何事来刺激多巴胺分泌以获取快感。

人是只有长大成熟后,才能体验许多完整的快感的,包括各种权利,也包括上面提到的性爱。
主要是,你可以做,理论上,不违法的任何事。

你有得选择。这就是长大的最大好处

当然你会面临一些直白的竞争,一些不让人愉快的真相。但那跟你长大成人无关。如前所述:世界的残忍一面一直存在着,只是此前,你的父母和社会对孩子的共同认知,在保护着你。

或者因为,你少年时的懵懂未知,让你忽略了这一切。


如果你觉得长大了没意思,少年时比较单纯,那么试着回去过一过两三岁时的生活——被父母禁锢在摇篮或床上,吃口味单调的饮食,按时被哄睡觉。这种日子,成年人是过不惯的。

人有一种倾向,即无限美化过去:少年时做的梦,犯的错,都是可珍贵的,哪怕初恋是个人渣,也是个俊美的人渣,因为是初恋嘛;母校再差劲也不许人说,因为是青春嘛……但大多数人的青春,其实没自己想象中美好。人会选择性记住好的一面,比如少年时的天真无忧,而忽略许多人小时候不知道wifi为何物,看个球赛都需要凑着电视,打个游戏都可能要借隔壁的游戏卡,追个歌星都找不到他的歌词,早起早睡地上课,做不完的作业。

谁会觉得小时候比成年后更幸福,那恐怕是因为,小时候虽然少些烦恼,但也还天真无知,还不太懂何谓快乐和幸福。


为什么许多幸福是事后回忆起来才觉出来的?

除了人类会选择性回忆外,还有一点:

人的感官和思维,是会成长发育的。

小时候不识字,无法体会阅读的快感,不懂得符号的意义。无法从阅读或游戏里获得快感,只能从一些基本的色彩与音乐中获取快感。小时候精神发展不完善,无法体会复杂微妙的情感。小时候也没有完整的性意识,看见比基尼美女或肌肉男生也不会感到愉悦。

小时候的选择范围本来就有限,何况感受能力还那么弱。即便幸福,也无法感受到;好比是一碗红烧肉给一个没味觉的人吃,一个三岁孩子面对身材巅峰期的杨思敏——能幸福得到哪里去呢?


所以啊,还是长大了好。长大了会有更多烦恼,但也因此有更多幸福。

毕竟,大多数人的小时候,只是比成年后更单纯恬静,少些烦忧(以及少许多可能性),多些保护(来自父母和社会,以及自己的天真懵懂)。

——但并不因此而更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