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泽东诗词解析《七古·咏蛙》

 杏坛归客 2016-11-19

七古·咏蛙

1909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注释】
    
独坐:独自坐下。《释名·释床帐》:人所坐卧日床。……小者曰独坐,主人无二,独所坐也。踞:蹲或坐。庾信《哀江南赋》:昔之虎踞龙蟠,加以黄旗紫气。

【写作背景】
    
1909年秋,毛泽东16岁,离开家乡韶山冲,前往五十里外的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去读书。
    
东山小学坐落在离湘乡县城二三里的东岸坪,背靠巍峨的东台山,面向碧绿的连水河,左右是平展宽阔的稻田。校园内小河环绕,树木青葱,环境优美。凡来东山高小读书的学生均要进行入学考试,作文题目是言志。毛泽东不像其他学生写尊孔读经、学而优则仕之类的内容,而是联系人民疾苦、民族危难、祖国前途来立意,写出自己立志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校长李元甫阅后,大加赞赏,说:我们学堂取了一名建国才!
    
可是,在这里读书的大多是富家子弟,他们瞧不起毛泽东这个外地的乡下人。在这种歧视的眼光下,春天校园里四起的蛙声激发了毛泽东的灵感和那颗热爱生活、追求真理的童心。于是,他挥笔写下了这首《咏蛙》诗。


【赏析】
    
《咏蛙》以拟人手法,通过对青蛙形象和心理的描写,表现了毛泽东蔑视一切权贵,力图主宰天下的宏图大志。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诗的开篇突兀而起,写出了青蛙高大的形象和自身的修养。独坐池塘点明青蛙生活的环境及生活习性;如虎踞,生动地描绘出青蛙独坐如虎蹲的孤傲情志,它藐视一切,高高在上,如同山中王老虎一般。这既是写实,也是诗人广阔胸怀和豪迈气概的写照。正如前面所说,东山小学的学生多为富家子弟,穿绸缎,着轻裘,不是坐轿而来,就是仆人护送。而毛泽东年龄大,口音难听,穿陈旧的粗布大衫,土气十足,常常引来那些阔少年的轻蔑、歧视。但毛泽东不以为然,我行我素,倒觉得比那些纨绔子弟要高大得多。所以,他用青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的形象来自况,表达他蔑视权贵的思想情感。
    “
绿荫树下养精神,是说青蛙在绿荫树下养精蓄锐,以图一逞,暗示自己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决不自暴自弃,而将是自激自励,刻苦奋斗,学习知识,充实自己,将来报效祖国。事实上,毛泽东在东山学堂正是争分夺秒地阅读中外的历史、地理、哲学等方面的书籍,并作详细的读书笔记,探寻救国救民的道理。在此期间,他曾写过《救国图存论》、《宋襄公论》等作文,深得国文老师谭咏春的赞赏,批道:视似君身有仙骨,宏观气宇,似黄河之水,一泻千里。他刻苦学习的精神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毛泽东还在课余时间与同学们一起,畅谈理想,激励大家将来为国家为民族的振兴而出力。所以,养精神三字写出了毛泽东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
    
此诗构思巧妙,诗人自比青蛙,托物言志,想象奇特,新颖独到。它既写青蛙,更富人情,人蛙结合,联想深远。语言平实,口语人诗,顺畅自然,更加深了诗的情韵与意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