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刀股评之心态篇

 小二郎上学堂66 2016-11-19


为何把心态放第一篇,因为我觉得这是最难把握的,也是最重要的。


尽量不讲大道理,因为很多书上都写的很全面,就以写日记的形式对自身经历进行总结,我是怎么从对股市一无所知到现在每年可以通过股市稳定盈利,是怎么从一个愤青到现在面对股市涨跌能够泰然自若冷静应对的。我也想证明:炒股它并不像很多世俗观点所认为的是赌博、幻想、投机取巧、不务正业,它是可以作为职业的,也是值得草根去创业的一条路。小橙子的降生,让我想起了她以后的职业生涯,我认为炒股是很好的选择,如果她感兴趣,我会创造环境让她从小就开始探索,所以我和CC给她取名弈含,因为炒股、投资的本质都是博弈,希望她有博弈进取的精神和包含天下的胸怀。


我是草根出身,幼时非常顽皮,父母带不住,四岁时就被送去学校上学,所以一直到大学毕业,我比同学们都要小差不多两岁,这一方面造成我比较早熟,另一方面也比较野,因为老师同学都很照顾我,在学校里我是活宝,在家里就是孩子王,只要有我的地方就静不下来,但如今我却是个极安静的人,可以坐着不吃不喝看一整天盘,复整晚的盘,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股市造成的。


静,在我看来有极其强大的力量。古语说宁静致远,静以修身,以静制动,谋定而后动,前提都是强调处在一种静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心胸会更宽广,头脑会更清明,想法更成熟,行动起来更迅捷,更能达到效果。上位者,成大事者,都有一种静气,我们作为投资者,在股市如同行兵打仗,瞬息风云万变,更应培养静气,闲时修身养性,加强学习,制定战略,完善计划;战时雷厉风行,坚决执行计划,并持之以恒。


静的含义都能理解,但怎么做到却不容易,没事的时候谁都可以静下来,但是面对股市暴涨暴跌,面对自己的账户巨盈巨亏,还能否保持静的心态,正确的采取行动,那就是很难的事了。首先,需要自身的阅历多,知识广,境界高,心胸宽,觉悟深,那么面对顺境不骄妄,面对逆境不气馁。其次需要对事物的客观规律认知有足够的经验和自信,比如庖丁解牛。


达到这种心态和能力,我相信不单单是炒股,很多行业都可以做的很好。我自己也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下面总结一下我的心路历程,希望可以引起很多散户和同龄人的共鸣。


我高中读的是文科,大学的专业是旅游管理,可以说和炒股毫不相干,当时心里连一丝的想法都没有。学生时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时期,最容易受各种思想影响,再结合自身的性格,成长的环境,慢慢就形成了每个人的气质。上学时我也受过很多思想影响,应该很多80后都差不多,总结对我影响较深的有四点:


一,受卡耐基,陈安之等一系列成功学影响,我骨子里认为,脑子里时刻想,以后一定要干一番事业,做一个有成就的人。

二,受《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平凡的世界》影响,我觉得从无到有,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价值,艰苦奋斗,追逐梦想,是一种幸福。要做一个有信念的人。

三,受《约翰克里斯多夫》影响,我觉得做任何事都要执着、专注、用心,要对自己喜欢的事,喜欢的人投入毕生的精力,勇于追求,毫不动摇。

四,受金庸一系列小说影响,我觉得要做个有侠义之心的人,自己活的好不够,还要行侠仗义、帮助弱小、不求回报。


受这些思想影响,大学毕业时我满腔热血、好高骛远、感觉社会大把的财富等着我去取,艰苦创业再功成名就,最后做慈善,名利双收,人生赢家。可是投入到滚滚红尘中,慢慢才发现原来不是这么回事。我打过很多工,三亚的五星级酒店、东莞的肯德基、广州的大学城、青岛的台东三路、上海的五角场中山公园、南宁东盟博览会等等都有我的足迹,干过服务员、收银员、店长、会计、保管、保险、培训、车间主任、销售总监、厂长助理等等,频繁跳槽到处飞,迄今为止中国所有的省份只剩一个西藏没去过,打工让我体验了各个行业的艰辛,也明白了社会的现实,人情的冷暖;这中间我还独自或者跟朋友合伙做了很多次生意,水果店、便利店、纯净水代理、咖啡豆代理、咖啡店、倒腾工艺品、服装公司、培训公司、会员俱乐部等等,基本都没有亏钱还略有盈利,但是没有一个是我觉得可以长久生存壮大下去,也没有一个是自己真正热爱的,所以一直苦恼自己应该在哪个行业深耕细作。


这段经历我认为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它让一个刚毕业、迷茫无知、好高骛远、轻浮肤浅的小年轻,变成了一个沉稳内敛、洞悉人情、干练豁达的有志青年。有时候回想,真的要感谢当初的成功学,起码它在我骨子里埋下了成功的种子,让我能够面对困难的时候咬牙坚持,能够有闯劲去历经磨难,能够有野心去冒险,否则我的生活不会这么丰富,我的阅历和见识不会增广。同时这段经历也让我深刻体会了在中国创业的不易,面对政府官员要委屈巴结、面对客户要应酬来往、竞争对手恶性竞争、员工稍有不满拍屁股走人、各种渠道关系资源都需要维护等等,社会越发展,生意越难做,人的欲求越多,幸福值越低。


所以炒股越来越被我重视,虽然打工创业的这几年我没有很多时间炒股,但刚毕业在上海上班就开了户,很小的资金在里面交易,那时候只觉得好玩而已,我还记得买的第一支股票是中国联通,为什么买它我印象很深刻,当时想着中国移动在港股那边价格那么高,而联通在A股怎么这么便宜。买了它之后,我还特意去办了个联通的手机号,想着为它的业绩贡献一份力量。现在回想起来很搞笑,可当初就有那么天真。


一边打工创业一边炒股,这个过程经历了很多怀疑,否定,不自信,甚至有偏见,因为那时候身边人普遍认为股市是赌博,是不劳而获,是白日做梦想发大财,不现实,总之就是不好的,所以我也一直在想值不值得加大投入,虽然它不需要求人,不需要应酬,不需要复杂的流程,只需要一台电脑就行,但是放弃现实积累的一切,贸然进入股市还是有很多顾虑。


最后还是决定先加深了解,于是买了大量的书籍学习,什么绝招,价值投资,技术分析,谁谁谁教你如何如何,等等几十本,一股脑全看了遍,然后觉得股市也不过如此,难怪巴菲特会这么有钱,于是加大资金投入,加快交易频率,赚了就欣喜若狂觉得赚钱太容易,感觉自己找到了规律,而一旦亏了就怨天尤人,骂大盘骂庄家,我印象中亏损最多的一次是上海机场,两三个月内深套40%,跌了舍不得止损,不断补仓,没钱补了就想着高抛低吸降低成本,结果成本越做越高,最后亏损40%割肉,而等我割肉没几天就蹭蹭蹭的涨,后来比我成本价还翻了好几倍,这对当时的我打击很大,一度不想看股票,觉得自己不是那块料,没有天赋,于是停了一段时间。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只是了解股市的表面现象,脑子里想当然加上理由为什么涨跌,都是主观想法,而一旦做错,完全没有任何措施弥补解救,不断在各种技术指标、各种K线形态里面去纠结,一被套就想到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来安慰自己。


冷静了一段时间,还是不甘心,觉得股市是可以赚钱的,只是自己的方法不对,得拜师学本领。那时候资讯没有现在发达,更别谈社交媒体,只能看一下券商推送的信息,然后看书自己闷声研究,所以拜师无门,于是想着去证券公司上班学习,学好本领做个分析师每天分析操盘也很好,跑去咨询才知道要证券从业资格,得参加全国统一考试。那时候的我激情四射,想到什么就干什么,买了书在家专心学习了两个月,然后考试一次通过,过了一段时间就去国信证券上班了。


在证券这种行业上班是充满激情和挑战的,刚进去就别想什么分析师和操盘手了,专心打电话拉客户开户吧,主管每天早上开会扒拉一份电话簿,每个人400个号码,打吧,从上班打到下班,这个过程虽然辛苦,也不是难事,开了口就好,平常也有很多学习的机会,公司培训,开会讨论,每天都是灌输式的学习,我们主管姓唐,现在还保持联系,已经是营业部的总经理了,当初对我帮助很多,我是个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的人,每天一闲下来就拉着他问问题,他给我传授了很多建仓、止盈、止损、预判、仓位管理等等基础知识,那时候我经常会拿笔把自己的预判写下来,甚至画K线图,然后再看接下来几天的走势一一应对,有机会就问分析师和经理他们对某只股后面的走势看法,然后再看自己跟他们的判断是不是一致,不一致的就追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判断,每天做笔记,每天总结,想尽一切办法学习,那时候感觉自己天天都在成长。


这个时期对我的影响非常深,它系统的建立了我对股市的认知,对大势的判断,对策略的制定,对操作的基本规范,对价值、技术、热点、指数的关联有了初步了解,心态也从盲目、急躁、易怒、易喜,变成了知道缘由的情绪波动,也从怨天尤人变成了主动承认错误,努力纠错的心态。


随着自己的长进和疯狂的电话轰炸,也有客户来开户了,然后跟客户交流也多了起来,客户咨询的问题,我都记下来,自己能解决的努力解决,解决不了的就找主管和经理,然后再进行验证。有的时候客户亏损也会打电话过来骂人,所以自己强制性的恶补了很多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在思考:为什么这支股明明走势不好,客户还要选择?为什么明明位置很高了,客户还要追高?为什么破位了,客户迟迟不愿意止损?等等等等,我们作为经纪人,只能提示风险,并不能建议客户买卖,所以很多时候看着客户亏损,对自己的经验和心态有很大的改善,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事实确实如此,我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了止损要坚决,学会了风险控制要比利润更重要,哪怕到了现在,买入的短线票,第二天我就会从心里问自己,如果这个时候自己空仓,还会买入它吗?如果不会买,那就考虑止盈或止损,如果还会买,那就继续持仓,第三天如此,第四天如此,直到卖出。


在券商待了一段时间,对股市的认知更为深刻,内心就有了一些疙瘩,因为股市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绝大部分的人经常处于亏损,如果单单自己炒股还好,输赢不关他人,而让自己不断去拉客户开户,进场之后又不能带他盈利,反而要亏钱,我的良心有点不安稳,虽然我知道他亏损跟我没关系,他不在这里开户也会去别的地方开户,但我就是不想勉强自己去做那个领路人,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可能就是条不归路。而券商不可能只让你分析操盘而没有业绩要求,不管哪个岗位都有考核,位置越高,要求的客户资产越多,所以最后我还是选择了辞职。


到这个阶段,我才算堪堪入门,对股市有了自己的认识,而不是别人说怎样就怎样,学会了自己分析,学会了调整心态,懂得了输赢都有原因,懂得了人生取舍。辞职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一下成熟了很多。


辞职那会正赶上PE开始红火,很多造富神话,点石成金,所以在朋友的介绍下进了一家中型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进去干的是融资的活,公司实力还行,老板也是个名人,大部分资金都是他个人融得,我也是奔着学习的目的进去的。PE面对的是高净值客户,我们当时的客户是500万到5000万不等,投资的是企业IPO之前的最后一轮,期限一般是5+2。进去之后也是鲸吸牛饮般吸收知识,在这里要感谢我的好朋友刘哥,当时他是公司的生物医药行业分析师,现在在郭广昌麾下做医药并购,他给予了我很多帮助,包括对国际形势的分析、整个生物医药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人类的一些疾病攻坚行动、各个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的财务报表、各大研究机构的分析报告、公司的估值等等,尤其在哲学方面给了我很多启发,因为当时跟他聊天最多的内容就是癌症和《三体》,研究癌症的深入,以致他对生死都看的淡漠,而《三体》则带给了人无限的想象,这两块对我的心态影响很深,让我感受到宇宙的浩瀚、物竞天择的恐怖、人类的渺小、生命的脆弱。再回到生活,回到股市,发现很多事情都能想开了,股市的涨跌也不再是那么揪心。思想和境界提升了很多,心胸也更宽广。在这里郑重推荐《三体》,我觉得值得每个人一看。


在PE的那段时间经常跟随刘哥出差,我都是为了学习而差旅自费,因为这不是我的本职工作,他去做项目评估和尽职调查,我就跟着拎包学习,从企业的行业发展情况、主营业务竞争力、盈利模式、市场占有率、经营情况、股权结构、管理层团队、竞争对手情况等等,到后面的融资意向、会计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数据、负债情况、资产评估、企业估值、投资方案等等,我都耳濡目染增长了很多专业知识。


这个过程让我的心更静下来了,熟悉了一个公司从创立到发展壮大再到上市的整个历程,熟悉了行业的内幕,造假,包装,炒作等手段,也熟悉了国家的一些政策解读,产业机会,以及公司估值价值价格的相互关系等等,这时候我对在二级市场上拼搏的人包括我自己感到了一丝悲哀,因为我们吃的都是人家吃剩的,而且还要跟国家,机构,上市公司抢食。


从PE出来是受了朋友的鼓惑,准备自己做早期的股权投资基金,也叫VC,我们几个人合伙投了几百万,然后找几个富二代融资加起来做了几千万的盘,找了业内名人背书做联合创始人,投的项目从100万到500万不等,我只负责项目的初步筛选和评估,之后决策需要一起表决。这段时间是最辛苦和压力最大的,经常去参加各种创投活动寻找项目,回来之后还要看邮箱里创业者发的项目计划书,觉得还行的再约创始人或者老板见面聊,这个过程是极其枯燥繁琐的,因为可行性高的项目太少太少,但是又不能让投资人的钱躺在账户上不动,也不能轻易投资,那段时间头发都白了不少,好在还有几个项目后面有人接盘,没有造成大的亏损,但是想在这个行业赚钱也不容易,因为很多好项目并不缺钱,要么被巨头垄断,要么被人砸钱撬走,多数都是玩投资人的钱,赚自己的管理费。最后由于团队的原因,我们也散了伙,有的去了知名的机构,有的做起了天使投资人,现在在投资圈混的也是风生水起。


这个过程让我体会到一级市场的泡沫和非理性,很多人为了创业而创业,根本不了解市场、行业前景、竞争对手、自身实力,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为了倾洒自己的热血,为了虚幻的目标,甚至为了骗取投资人的资金,盲目投身到创业洪流。这和我毕业的时候很像,有创业的激情,没有创业的能力。我看到了各个产业的迅速变革,也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内心,我到底追求的是什么,是活在这种表面繁华内心寂寥的虚荣中,还是活在为自己热爱的事业踏实耕耘中,我的热爱在哪里?


我再次想到了股市,这里没有社会的复杂,只有数据反映出来的简单,你真诚乐观认真用心的对待它,它就会回报你,而且通过几年的交易,我也找到了探索、回报的乐趣,每年都有盈利,因为不同于短线投资者,我只要发现了有价值有空间的公司就愿意持有它,所以往往更有收益,这也是在一级市场学到的。


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小打小闹还行,但是想以此为生还不够,于是我去了朋友的私募基金学习,这次纯粹是过去学习,他们20个亿的资金,四个老师,每个人带几个徒弟,在一个封闭式的环境里操盘,不允许带手机,我从交易员开始学习,每天按照指令交易,别小看交易员的重要性,你成交不了的价格,交易员能成交,而且单子往往需要化整为零或者合零为整,对交易员的操作纪律也是极其严格的,如果像某个券商交易员那样敲错键盘造成股价剧烈波动,那么可以直接收拾铺盖回家了,更别谈一时激动违背指令自己交易,操作纪律在团队是每天都要强调的。


交易员做的不错了,如果也深得老师和老板信任视为心腹,那么会给适量的资金在独立盈亏的账户中进行操盘,当然盈亏都不是自己的,只是作为考核的依据,而大的投资策略都是老板和老师进行决策,比如近期的多空方向,板块热点,仓位控制等等。而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重点的股票,包括自己控盘的,跟风参与的,或者跟上市公司合作炒作的,或者参与定增的,或者大宗交易的。这些都是上面的人去谈,然后制定建仓、吸筹、洗盘、拉升、对倒、出货的计划安排下来,下面的喽啰是没有知情权的,更不允许打听或者泄露消息,只需要听话执行即可。


那时候A股行情一般,也参与港股,选好盘子,跟上市公司谈好,然后到内陆买矿装资产重组,当时××××翻了十几倍。而A股多是选择5亿左右的盘子,太小的建仓成本太高,仓还没建好,股价已经上去了,太大的也不好控盘,如果能跟上市公司合作则更好,等建好仓,他们负责出利好,然后拉升散户跟风,最后出货分赃。


后面还有很多内幕,我就不详细展开了, 在这里讲也不合时宜,总之是残酷血腥的掠夺,也是资产再分配的过程,最终受伤的都是散户。所以我总是不建议身边的人炒股,在股评中也总是提醒风险。殊不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通过在朋友公司的锻炼操盘,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再结合一级市场的情况,从公司的创立到上市、再到二级市场的资本运作,都有了系统全面的认识,对宏观的经济、行业的发展、公司的情况都有了自己的判断,对股市的运行、机构和散户的手法心态、市场的涨跌规律,都有了很深的感悟。同时心态也达到了波澜不惊、收放自如的状态,我相信可以依此在股市谋生了。


去年,我和朋友一起做了私募,都是熟人的资金,盘子不大,但自己操盘应对自如,没想着去控盘哪只股,只是看准了机会就出手赚一笔,没机会就休息,这样压力不大,日子也比以前逍遥自在多了。但是人生追求无止境,博弈的世界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只是股市的沧海一粟,还有很多需要去学习和总结的,所以开了公众号写股评总结经验,一方面想广交善友,共同进步;另一方面也想学一学那侠义之士,对需要帮助的股友尽一尽微薄之力。


心态篇啰嗦了很多,但都是肺腑之言,也是我这么多年的成长经历,把它当成日记来写的,也是自己的一个总结。后续每周会推出技术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