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南门”,是我们放飞年轻梦想的地方。

 scdll 2016-11-19
新南门,一块陪伴着我们生活、学习的宝地。是我们放飞年轻梦想的地方。从历史上看,清代的成都城,四个城门是成都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东门称“迎辉”,南门称“江桥”,西门称“清远”,北门称“大安”。到了民国,由于日军侵华,时有日机飞临轰炸,四个城门极大阻碍了人员和物资的疏散和撤离。故又在四门旁新开城门四座:东为武城门、西为通惠门、北为存正门。1939年,在南面开建了新南门,又称复兴门,连通了上莲池街和下莲池街。在城门前锦江上建桥名“复兴桥”。建国后,翻建了复兴桥,更名为新南门大桥。1951年,拆除了新南门城楼。
民国时期,成都城门示意图。
1950年的新南门城门。
70年代新南门大桥桥面一督。前方左转是龙江路下段,成都肥皂厂、造纸厂在此江边。桥头右边是“新南门汽车站”。
过桥而前行,即是“成都工学院”(后改名“成都科技大学”,现合并成“四川大学”)。这是文革期间游行队伍路过新南门。
新南门大桥北桥头的吃货福地一一“热盆景”。是在一排蜂窝煤加工工棚的场地上改建的川派火锅店,以它新颖形象的店名,引领了当时餐饮的潮流。每天生意火爆
70年代新南门大桥全景。
远眺新南门大桥。关于这座桥,一直判断模糊,后经若干网友论证,判定为新南门大桥。
70年代新南门红星路。这是共有四段道路中最繁华的一段。全路商铺鳞次栉比,路上行人川流不息。令人难以忘怀的是,此路上还有几家声名显赫的餐饮店铺:一是走马街口附近的“韩包子店”,二是前卫街口的川菜馆“味之腴”。虽然哪个年代进馆子要粮票和酒票,我们也是要集一月之节省,欣然光顾而大快朵颐一顿。
90年代红星路四段上的地标性建筑一一遂宁宾馆。
新南门大桥南头江边的“新南门汽车站”,是我们旅游的出发地。我的几次峨眉山、乐山游,就是由此乘坐长途汽车行驶三个多小时而到达目的地。现在回忆起当时坐车的路途经历还历历在目,与现在的高速公路相比,更有一般风味。
汽车站旁的龙江路小学。哪个时侯的重点学校,要进入,还得有广泛的关系。
在龙江路小学对面,滨江路上还有一所中学一一盐市口中学,哪是我工作生活了十五年的地方。图为70年代盐市口中学校门。
2016年红星路扩容改建,新南门大桥进行了第三次建设。5月10日竣工,将桥名又改回叫“复兴桥”。
新南门汽车站也早已叫“成都旅游服务中心”了。
现在的复兴桥(新南门大桥)桥头,视野开阔,建筑景观时髦大气。
现在的红星路四段。
一旁的滨江路已宽阔平整,车水马龙。
21世纪初,新南门旁的盐市口中学、锦江中学并入盐道街中学。成为一所学生数千的新型重点中学。盐中、锦中的校园围墙拆除,建成了如今的崭新的校园。学校大门大气磅礴,已是今非昔比。
桥头下的江边绿廊,是我们上班放学的必经之路。现在变化不大,让人倍感亲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