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海,“万里石塘”的海图记录 ——《海国闻见录·四海总图》

 青梅煮茶 2016-11-20

古代中国没有“南海四岛”的概念,但有“万里石塘”的概念。最晚在汉代,中国人对南海中的礁屿和浅滩就有了命名,如“涨海崎头”。南宋赵汝适在《诸蕃志序》中说:“暇日阅《诸蕃图》,有所谓石床(即石塘)、长沙之险,交洋、竺屿之限。”这是最早提出有关南海界限的记载。

古代中国最早开发并划入版图的是海南岛,因为它离大陆大近了,离徐闻只有三十多里。所以,海南岛一直被当作中国大陆的一部分,也长期被看作是大陆的最南端。海南岛至少在宋代就绘入了中国版图。中国最古老的全国版图《禹迹图》《华夷图》上,就画出了海南岛,但没有台湾,更不包括其它海岛。

今天的三亚,古代的涯州,在宋代已有《吉阳军图经》(三亚)记载,可惜书已失传。明代又有《崖州志略》,但也失传。现今存世的即康熙七年(1668年)知州张擢士编《崖州志》是关于“天涯海角”的最重要的史料。

古代中国的南部疆界,汉代只提东西界,不提南界,北界与北方民族拉据。《元史·天文志》记载,元朝疆界“东极高丽,西至滇池,南逾珠崖,北抵云朔”。元朝的“南逾珠崖”已“逾”明代的“南至琼崖”。

在中国以往的学术论著中,通常是这样描述南海诸岛在古代中国版图中的历史变迁。

元代地图上已有了“石塘”的标注。如,元至正四年(1344年)的《南台按治三省十道图》,即在南海的位置上以圆圈注记了“石塘”。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中国古代地图中最早描绘“石塘”的地图。此外,忽必烈的远征船队打爪哇时,其航行记录记载了船队经过“七洲洋”(西沙群岛)和“万里石塘”。也就是说,在文字记录中,元代已开始将南海诸岛明确区分为几个岛群。

晚明茅元仪的《武备志》所刊《郑和航海图》,记录了“石塘”、“万生石塘屿”和“石星石塘”。按三者位置关系及所使用的符号形状、大小,学者们考证:西边的“石塘”,绘的是西沙群岛,东南方的“万生石塘屿”即中沙群岛。东边的“石星石塘”,即东沙群岛。

虽然,受书版图的限制,岛屿皆一字排开。地理位置,严重失真。但《郑和航海图》已经将“南海诸岛”,明确划分成了3个群岛,这也是历史性的进步。

而在《明代东西洋航海图》上,更是完整描绘并标注出了南海四岛。即:东沙:“南澳气”;西沙:“七州”(绘在琼州旁);中沙:“万里长滩”;南沙:“万里石塘”;这样明确、完整地在海图上标注南海四岛沙,是以前能看到的明代海图中,所没有过的。此图,还以文字在中沙“万里长滩”旁注记:“似船帆样”;在南沙“万里石塘旁”注记:“屿红色”,并绘出红色的山形。这样准确地描绘岛与沙的形态,也是以往能见到的明代海图中所没有的。它比《郑和航海图》多了一个南沙岛“万里石塘”,同时,在经纬度的关系上,四岛的关系也更接近于现代地图。

清代的南海诸岛的海图描绘,较为著名的有陈伦炯所撰《海国闻见录》中附图《四海总图》。陈伦炯关注海洋是受了父亲的影响,其父陈昂,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从靖海侯施烺平定台湾。烺又使搜捕馀党,出入东西洋五年。叙功授职,官至广东副都统。陈伦炯少从其父,熟闻海道形势。及袭父荫,复由侍卫历任澎湖副将、台湾镇总兵官,移广东高雷廉、江南崇明、狼山诸镇,又为浙江宁波水师提督,皆滨海之地。故以平生闻见,著《海国闻见录》。

《海国闻见录》刊印于雍正八年(1730年),上卷记八篇,曰《天下沿海形势录》,曰《东洋记》,曰《东南洋记》,曰《南洋记》,曰《小西洋记》,曰《大西洋记》,曰《昆屯记》,曰《南澳气记》。下卷图六幅,曰《四海总图》,曰《沿海全图》,曰《台湾图》,曰《台湾后山图》,曰《澎湖图》,曰《琼州图》。

《海国闻见录》的《四海总图》,是清代关于南海诸岛的重要地图,它清楚地把南海诸岛分为四个群岛,且明确标绘有四大群岛的地名和位置。东沙群岛为“气沙头”,西沙群岛为“七洲洋”,南沙群岛为“石塘”,中沙群岛为“长沙”。更为重要的是在他的著作中,还以详细的文字记述,对南海诸岛岛群的分布、海洋特征、潮汐变化、更路和风向,以及航行和飞鸟的关系,作了较详细的记录。

其后关于南海诸岛的海图,如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七省沿海图》、嘉庆三年(1798年)的《盛朝七省沿海图》等,其绘制方法均与《四海总图》相似。此后,魏源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定成的《海国图志》卷三《东南洋沿海各国图》,光绪二十年(1894年)马冠群的《中外舆地丛钞》中《东南洋沿海岛岸国图》等著作,都把南海诸岛列入中国版图。

至清末,南海诸岛在官方印行的政区地图上反映得更加具体。光绪三十年(1904年)吴长发重订印行的《大清天下中华各省州县厅地理全图》中,所绘“万里长沙”包括东沙群岛和西沙群岛、“万里石塘”则包括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图中把它们划为中国的一个府,并用双线方格形图例表示为广东省属内的府级政区单位。

中国在南海诸岛派遣水师、巡视海疆至迟始于宋代。由宋仁宗“御序”、集贤校理曾公亮撰著的《武经总要》,是一部具有很高权威性的文献。宋太祖在开宝四年(公元907年)平定南汉刘伥后,建立了巡海水师,巡管南海海面,《武经总要》对此有详细记载:“命王师出戍,置巡海水师营垒……从屯门山用东风西南行,七日至九乳罗洲”,“九乳罗洲”即今西沙群岛。至明清两代,把南海诸岛纳入海防范围、在南海行使军事守卫的职责,已经逐步形成制度。明朝设立巡海备倭官和海南卫、清朝设立崖州协水师营,先后负责海疆巡视,巡视范围从西沙群岛延展到南沙群岛海域。此外,水师在执行巡海防务的同时,还负责朝贡护送、海难救助等任务。

虽然,“南海四岛”的概念是个现代概念,但它是从南海“石塘”或“万里石塘”,一步步演进而来。至少,明清以来的重要海图都充分说明中国人是最早发现、开发和利用南海诸岛,而且也是最早绘制南海地图、最早命名南海诸岛的唯一国家。

南海,“万里石塘”的海图记录 ——《海国闻见录·四海总图》

图:《四海总图》,此图为《海国闻见录》一书的附图,是清代关于南海诸岛的重要地图,它清楚地把南海诸岛分为四个群岛,明确标绘有四大群岛的地名和位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