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产业遇到资本|11月1日网约车新政落地,滴滴何去何从?

 jasonyejun 2016-11-20



原本以为网约车平台之间的资本战争、运营战争将告一段落。

 

7月28日,《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处在监管灰色地带的网约车出现合法化曙光。

 

8月1日,滴滴宣布与Uber达成战略协议,收购Uber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业务。绵延两年的行业大战暂告一段落,滴滴获得现阶段中国出行市场的主导权。按照套路,接下来滴滴将通过涨价来收割市场利润。

 



然而,风云突变,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出台新政规定从11月1日期,网约车司机必须具备当地户籍。一时间,滴滴的运营成本,乘客的打车成本,资本和产业的前景,就业的公平,城市的管理,再次激起千层浪。

 

一、滴滴改变了人们的出行体验

  

一般来说,互联网公司的市场占有通常是由技术优势或规模效应带来的。以目前打车软件的功能来说,即使考虑到数据运营、智能调配,技术壁垒都不高;至于规模效应,打车平台是一个双边商业平台,在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前,乘客越多,司机就越多,司机越多,乘客反过来也会越多。

 

问题是,司机数量有限,司机的工作时间也是有限的。因此,规模大小本来就可以预期,现在随着限制外地人口在互联网约车需求量最大的城市提供服务,雪上加霜。

 

再者,规模效应也分两种,一种是会产生聚变效果的,例如社交软件,朋友、用户不断增加,人际关系的神奇力量就会出现,让平台具备粘性;另一种就是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继续扩张的边际效应会大幅递减,例如,用滴滴可以2分钟打到车,而用其他APP2分半钟才能打到,对用户来说几乎没有差别,但滴滴可能需要投入很多才能做到这30秒的优势。



图:出行选择其实很多


结果就是:

 

滴滴等打车平台改变了用户的出行体验,随时低价打车当然比挤公交地铁舒服,但用户在不同打车平台间的切换成本却几乎为零,谁便宜就用谁。

 

二、资本快速催熟出行产业链

 

尽管无法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垄断,还面临着变化频繁的政策风险,但资本对打车平台的投资却热情得惊人。每一个打车平台都是一部边烧钱边狂奔的机器。滴滴在6月份完成的最近一轮融资甚至高达73亿美元。



图:各主要网约车平台融资历程


滴滴在经过多番融资后,公司的架构也非常复杂。

 

目前,滴滴的境内公司大致分为四类:滴滴系、快的系、优步系和创新业务。例如,汽车金融就是滴滴新业务之一,众富租赁在今年3月成立,注册资本就达10亿人民币。而且滴滴自身也在投资打车软件,例如投资东南亚打车平台Grabtaxi;甚至还投资了送外卖的饿了么。


图:滴滴的公司链。来源:启信宝



图:滴滴的对外投资也十分活跃。来源:启信宝


在这一大堆让人眼花缭乱的公司网络中,除了打车,我们可以发现诸如保险经纪、融资租赁等业务类型。这意味着,滴滴的投资者,其实不是在赌一款打车软件的成败,而是赌一个可能的产业帝国。


而从股权关系看,滴滴的控制权却是注册在开曼群岛的“小桔快智”,开发和经营“滴滴出行”的是“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典型的VIE架构。

 


图:小桔科技的股权情况

 

融资和投资是运作起来了,那么投资者怎么退出呢?

 

目前,只能从上市公司的财报中看出一丁点端倪。

 

今年6月下旬,A股上市公司保利地产披露,其参股的保利资本将发起成立珠海利晖基金,由该基金投资不超过25亿元人民币(约合4亿美元)获得滴滴1.46%股权。由此测算,滴滴当时的估值大约270亿美元。同时,保利地产的公告还透露了:珠海利晖基金将通过“所投资项目上市后减持退出或协议转让项目股权等方式”回收收益。这表明,滴滴计划上市,而投资人已把上市后减持作为退出方式之一。

 

三、无人驾驶汽车的出现为资本、企业、技术共赢提供了新可能

 

退出方式是有的,但得先赚钱啊。网约车平台的车,归属权在车主,所以至今它还是互联网共享经济模式。跟UberAirbnb一样,扩张快,但无法垄断,没有定价权,还得跟受管控的出租车公司、户籍制度持续较量。


一方面,滴滴需要面对巨大的政策风险,风险并不只是目前的网约车司机户籍限制政策对运营成本、车辆数量的影响,更在于政策变化太频繁,难以捉摸。如果主管部门严格执法查司机查车辆,滴滴只能涨价,涨价就失去原来的核心竞争力。

 

所以,滴滴也在改变策略,例如和贵阳运管局合作的大数据交互共享中心,也换来了贵阳的网约车细则没有对户籍、轴距和排量的限制。

 

另一方面,更大的挑战与机会在于无人驾驶汽车。上文说过,车有大量闲置时间,但开车的人、人开车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且面临扩张到一定程度后边际效应递减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只能是无人驾驶。

 

对于滴滴、Uber、易到、神州等等网约车平台来说,原本的竞争重心在司机资源,就会变成无人驾驶汽车,而除非自己能够制造出成本更低的无人驾驶汽车,否则不可能在服务价格上有更大的优势。那时候才是真正地取代了传统汽车,实现高校出行。而第一家完成无人驾驶汽车投入使用的企业,将会在运营效率、成本等方面取得压倒性优势,对出行市场进行垄断,实现技术、资本、企业的共赢。

 

四、小鹰观点

 

从滴滴、苹果、乐视、谷歌、特斯拉等产业巨头对无人驾驶技术的持续追求就可以看到未来产业的端倪,传统汽车可以随便造,但司机数量和工作时间有上限注定现有打车平台的规模的上限。但,就像我们之前说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受制于好医生数量和医生工作时间有限的限制因此不是好投资,反而体检连锁、医疗器械扩张快是好投资,同样的道理,滴滴现在是入口,以后无人驾驶汽车不但随叫随到无限服务,还可以通过车内设备链接到购物、娱乐等服务。

 

总之,从投资价值上说,一个在电梯卖广告的分众传媒就市值1000亿,那一辆可以满城移动、可以与用户互动的无人驾驶车值多少钱?



11月11日,吴晓波、管清友、曹国熊、马晓立、蒋海涛等一众著名财经人和投资人将共同出席由华领集团与吴晓波频道共同举办的首届“新金·新产业·新梦想论坛,就新兴产业领域的投资机会进行深度分析,现已开放报名渠道!敬请按照下方海报和提示完成报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