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数码单反相机就像是你的头部,镜头就像眼睛,而机身就是大脑。眼睛帮助你观看事物而大脑能记录下看到的细节。 就像当你看到某物时——举个例子来说,一朵花——你的眼睛看到了它并发送信息给你的大脑:它有着长长的花瓣,而且花瓣是黄色的。如果这个看的过程只是一眨眼或者周围环境很黑,大脑记载的信息就会受到影响,很可能并不全面。
所谓“曝光三角”的原理其实就是:光圈、快门速度、感光度(ISO)共同作用,提供足够的光线来让大脑(机身)记录下看到的情况。这三部分的合理组合,才能让你得到完美的曝光。 △正确曝光的效果
换句话说,如果你的机身没有获得足够的光线,就不可能清晰地看到事物,因为环境太暗(曝光不足)。
但如果你让过多光线进入机身,图像就会过亮,同样看不到很多细节(过度曝光)。 △过亮,或者说过度曝光的效果 光圈=睁开眼睛的程度 小光圈(光圈值或系数大,例如f/22)就像眯着眼睛的效果。大光圈(光圈值或系数大,例如f/1.4)就像睁大眼睛的效果。 也就是说,如果你在光线弱的情况下拍摄,眼睛就需要睁大(使用大光圈)。而如果遇上一个光线特别强烈的天气,睁大眼睛看很长一段时间(慢快门、大光圈)可能就会出现画面过亮的情况。 光圈关乎你睁开眼睛的程度——睁大眼睛,还是眯着眼睛
快门速度=睁开眼睛的时长 一个较快(高)的快门速度,比如1/1000s,就像是一次极快的眨眼动作。较慢(低)的快门速度,比如2s,等于睁了2秒眼然后再闭上。 需要记住的是:大脑只有在眼睛睁着时才能记录下看到的信息。所以,如果你自己或者你拍摄的对象在移动,而你的眼睛又睁了有一段时间(等同于慢速快门),那么大脑记录下的图像就是模糊的。
ISO=能帮你在黑暗环境下看清的特殊眼镜 这ISO和我们常用来抵挡阳光的太阳镜(或者说墨镜)的作用是完全相反的。 感光度越高,这个眼镜的镜片就越厚,你在暗光环境下能够看到的就越多。如果你是在市内或者黄昏时拍摄,就需要一个厚镜片(即高感光度)。但如果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就相反,需要薄镜片(即低感光度)。
以上3项共同作用 同样以举例子的方式来说明:你要拍自己家里蜷在沙发里睡觉的猫。此刻,透过窗户进入室内的光线并不多,屋子里也没有什么辅助光源可用。 为了看得更清晰,你需要一个厚眼镜(比如ISO600)作为辅助,还需要把眼镜睁得大大的(大光圈,如f/1.4)。如果这样还看得不够清楚(比方配备的镜头只能到f/4.5),就需要把眼镜睁得时间长一些了(调整为慢速快门,如1/30s)。
考验又来了: 在以上的设定情况下,你的猫发现你正在拍它,所以开始移动离开沙发。你应该做哪些动作来应对呢? 如果你为了拍清楚画面提高了快门速度,还需要做哪些辅助动作?(如果其他都不调整,图像同样会变得暗,因为改成快速眨眼之后眼睛得到的光线会减少) 不妨作为练习琢磨一下吧。
理解了以上这些内容,不妨开始把相机调成手动,在不同拍摄环境下多尝试尝试吧,掌握有关曝光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也并没有那么难。
Annie Tao作品 ▽ 作者:Annie Ta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