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徒步登泰山(11)

 zcm1944 2016-11-20

徒步登泰山(11)




51】飞来石

    过了云步桥,前方路西有一巨石,上书“飞来石”三个大字。

徒步登泰山(11)

    当然,这里也会有传奇故事。传说当年宋真宗赵恒封禅泰山,他来到云步桥附近,看见这里山清水秀,飞瀑高悬,便立即下令筑帐休息,赏览美景,后人就将这里取名为“御帐坪”。正好这时泰山神黄飞虎巡查至此,见到此景非常生气,于是点化一块大石头推下,大石朝宋真宗方向滚来,宋真宗闻声吓得魂飞落魄,趴倒在地。奇怪的是这巨石突然停在了宋真宗面前数丈远处不动了。这时,一位大臣看到皇帝的狼狈相,赶紧圆场,对宋真宗说:“万岁不要惊慌,这是泰山神派来护驾的。”真宗一听,非常高兴,于是赶紧起身叩拜谢恩,这块石头便取名为“护驾石”,又叫“飞来石”。

52】五大夫松

    飞来石东侧,有一跨道式石坊,上书“五大夫松”。此石坊旧称“诚意门”,又名“小天门”,原石坊已毁,1984年重建。

徒步登泰山(11)
    飞来石北侧石坊西侧,有一半封闭的院落,院内种有两颗古松,称“五大夫松”。关于五大夫松,有一个始皇帝封禅泰山的真实故事。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19年,始皇帝统一天下后,前呼后拥,浩浩荡荡,登临泰山封禅。据说,登山的这一天,正值艳阳高照,晴空万里。始皇帝来到半山腰,忽然,天气骤变,一片乌云随风而至,顿时,天昏地暗,风雨雷电一齐袭来。始皇帝措手不及,放眼望去,看见前面有一棵松树,高达数丈,枝叶繁茂,树冠如棚,风雨不透,便急忙躲到树下避雨。不一会儿,风飘云散,雨过天晴,始皇帝因为身在树下,没有遭到风雨侵袭,为了嘉赏松树护驾之功,始皇帝当即封松树为“五大夫”。

徒步登泰山(11)
    在秦代,官爵共有十二级,“五大夫”是第九级,“五大夫松”并不是五棵松树,而是官爵级别。到了唐代,由于陆贽在《禁中青松》一诗中有“不羡五株封”之句,便演义成五棵松树了。后来暴雨冲走了三棵,剩余两颗也于明代万历三十年(1602)被洪水冲走。清代雍正八年(1730),钦差丁皂保奉皇帝之令重修泰山时又补植了五株松,如今仅剩两株。古松拳曲古拙,苍劲葱郁,被誉为“秦松挺秀”,列为泰安八景之一。古松下有石刻“泰山,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张正题书。

徒步登泰山(11)
    古松南侧及东侧设有挡墙,北侧则建有东岳庙,将秦松置于半封闭的院落中。登山路过的寺庙很多,东岳庙是泰山众多庙宇中的一座。庙门口香炉上挂满了“连心锁”。

徒步登泰山(11)
    古松西侧是“五松亭”,又名“憩客亭”,面阔五间。大门紧闭,未能进去,据说里面有历代帝王塑像展。门有楹联:山水有缘供啸傲,岱云无意任留连。此联系清光绪年间任泰安知府的恭曾题写。这副楹联情景交融,涵蓄蕴藉,流露出作者对回归自然的渴慕和向往,令人回味无穷。

徒步登泰山(11)
53】东天一柱,抚松盘桓,秦松

    院内有石刻一组。题刻“东天一柱”,楷书体,光绪丙午(1906)夏四月,致祭使者泾县吴廷斌书。吴廷斌(1839-1914),清代大臣,字赞臣,安徽泾县人,历任山西和山东巡抚等。用“东天一柱”来描绘泰山,这不仅仅是泰山的海拔高度,而是泰山在人们心目中的高度了。题刻“抚松盘桓”,楷书体,系清光绪己丑年(1889)上巳,长白裕德题书。题刻“秦松”,篆书体,光绪丙戌(1886)十二月,吴大澂题。吴大澂,清代著名书画大家、金石学家,善画山水、花卉,书法精于篆书,前面已提到多次了。

徒步登泰山(11)
54】望人松

    在五大夫松后面的山坡上有一颗古松,称“望人松”。望人松造型奇特,长枝下垂似鞠躬招手迎客,所以又称“迎客松”,这是泰山最珍贵的古树名木,也是泰山的重要标志之一。

徒步登泰山(11)
55】群峰拱岱,乾隆《咏五大夫松诗》刻石

    在望人松附近,有题刻“群峰拱岱”,系“嘉庆拾玖年叁月穀旦,衍圣公孔庆镕题。”意思是泰山山脉大大小小的山峰共同环卫着主峰。这是泰山自然形态的突出特点,也是自古以来人们尊崇泰山的一个重要原因。附近还有乾隆《咏五大夫松诗》刻石,行书,刻于乾隆十三年(1748)。题刻为:“何人补署大夫名,五老须眉宛笑迎。即此今兮即此昔,抑为辱也抑为荣。盘盘欲学苍龙舞,稷稷时闻清籁声。记取一枝偏称意,他年为挂月轮明。咏五大夫松一律。戊辰仲春月,御笔。”

徒步登泰山(11)
56】登峰造极,冠盖五岳

    在望人松附近盘路北侧石壁上有题刻“登峰造极”,楷书体,无题跋,不知何人何时镌刻。题刻“冠盖五岳”,楷书体,刻于1905年,有题:“光绪三十一年清和中浣,济东泰武临道丁达意、暨泰安府知府吴筠孙、泰安县知县李于锴游此泐石。”

徒步登泰山(11)

 

徒步登泰山(11)
57】朝阳洞

    望人松西北有一天然石洞,因洞口向南而名“朝阳洞”,旧名“迎阳”,又叫“云阳”。洞深如屋,据说,洞顶壁凝露垂珠,宛若石乳,俨然神宅仙窟,洞的后壁还有线刻元君像。来到洞口,虽然洞口香烟缭绕,但见洞内有一人坐着,手持火把一样的东西,有点阴森森的,未敢进去,只是在洞外看了一眼,洞内供有送子观音菩萨。洞口“朝阳洞”三字为明嘉靖乙未(1535)仲春廿有二日,通奉大夫、山东布政使万安朱衡书。洞上方还有匾额:“泰山老奶奶显灵宫”。洞外宽敞,古松挺秀,东临绝涧。

徒步登泰山(11)
58】圣寿万年,岩瞻,名山洞府

    朝阳洞前有一院落,院落北原是元君庙旧址,院南是乾隆驻跸亭旧址。院内目前有一组现代建筑,是茶舍、饭馆。建筑西侧有一组高大的题刻。题刻“圣寿万年”,行书体,系集乾隆手书而成,泰安市文物局于1994年刻制。乾隆书法点画圆润均匀,结体婉转流畅,端丽秀美!题刻“岩瞻”,楷书体,字迹端庄,苍劲有力,未见题跋。题刻“名山洞府”,楷书体,虽有题跋,但已漫漶不清。在题刻“岩瞻”后还有一通小字题刻,岩草挡住了视线,无法辨认。

徒步登泰山(11)
59】对松山

    过了朝阳洞,这里盘路两侧古松万株,苍翠蓊郁,层层叠叠,称“万松山”,又名“松海”或“十三层松”。道路两侧山峰对峙,松树东朝西长,西朝东长,所以得名“对松山”。

徒步登泰山(11)
    跨过对松山石坊,泰山主峰跃然眼前,主峰前的两座山峰左右相伴,对峙而立,峰上万株古松郁郁葱葱,层层叠叠,天风莽荡,虬舞龙吟,松涛大作,堪称奇观。唐代大诗人李白这样赞叹对松山:“长松入云汉,远望不盈尺”。乾隆皇帝则赞誉这里为“岱岳最佳处,对松真绝奇。”

徒步登泰山(11)
60】万丈碑

    相传,当年乾隆皇帝来到这里,被这里的山水风光迷住了,高山、奇松、秀水、云梯……,好一幅宏伟的天然山水画卷!乾隆皇帝仔细观赏发现:这幅山水画卷的美中不足就是缺少一枚印章,于是,下令把自己的诗作《咏朝阳洞诗》镌刻在泰山主的峰下面的绝壁上作为印章,以显示皇帝的尊威和自己的才华:“迥峦抱深凹,曦光每独受。所以朝阳名,名山率常有。是处辟云关,坦区得数亩。结构寄幽偏,潇洒开窗牖。历险欣就夷,稍息复进走。即景悟为学,无穷戒株守。”石刻高二十余米,宽约九米,是这里最大的石刻,故名“万丈碑”,又叫“青摩崖碑”。

徒步登泰山(11)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